閱讀是一面鏡子——從《一個人的朝聖》到《我這一輩子》

2020-12-20 五道口的顏學姐

本文作者是葛惟昆教授。葛教授為香港科技大學的榮休教授,清華物理系的教授,現為北大客座教授。獲得葛教授的授權發表此文。

「 屢屢構思《讀書筆記》,記錄讀書、賞文之所見、所得,卻總是難於下手,主要礙於時間有限、也利用得不好,始終提不起筆來。現再試以《散記》形式,不拘時間,有則記之,無則加勉。」

———————————————————————————————————————————

2013年的英國小說《一個人的朝聖》風靡一時。我首先被它的英格蘭鄉土氣息所吸引,引起對四十年前在那裡四年多逗留的回憶。我們那時還在使館黨委的領導下有組織關係,我曾經是曼徹斯特支部的書記和使館教育處黨總支唯一的學生學者委員,而現在著名的鐘南山醫生則是愛丁堡支部書記,我們在倫敦使館開會時見過幾次,或許他已經忘記了。

英國人很重感情。我的英國朋友說:「你到美國,見面就會交上朋友,但很快就會被忘掉;在英國,交個朋友不容易,但一旦是朋友,就一輩子不會忘記你。」

我自己在英國和美國分別生活和工作了將近五年,確有這樣的體會,而《一個人的朝聖》這本小說裡描寫的例如哈羅德和奎妮之間的友情更是典型。哈羅德不遠千裡來探望奎妮,就是念著心中那一份情。他風塵僕僕走過一個個村落,路過一個個酒吧、小旅館,也使我想起當年在那裡旅遊時住過的「Bed and Breakfast」(床與早餐,簡易旅舍), 五個英鎊一晚。比起中國的城市居民,英國人其實很閉塞。記得大概1980年,英格蘭北部湖區的扶輪社(Rotary club, 工商業者的組織)邀請外國學生去休假,我是唯一的中國學生。他們開會歡迎,每個學生介紹自己,然後他們問問題。我被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有大學嗎?」當我回答說,僅北京就有五十所以上時,可想而知他們的驚訝。另一次我與一些英國知識分子打橋牌,其間辯論「鴉片戰爭」 的緣由,令人震驚的是,在場的英國人一致認為是因為中國向英國輸出鴉片!他們一年的碩士課程,讓中國學生註冊兩年,以免一年通不過,被我們拒絕了。結果我們這第一批中國同學在各個系裡都是第一名,從此英國人不敢再歧視中國學生。

如詩如畫科茨沃爾德村的科姆堡英格蘭

英國小鎮風情

回過頭來討論這部作品。哈羅德一生平凡,因為平凡而具有典型性。但他的所作所為又出人意料,令人稱奇,這就是文學的價值: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用比較極端而不失常理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來刻畫人性,透視人間,讓讀者從中看到似曾熟悉的人物和場景,-其實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所以人們說,對卓越作品的閱讀就像看一面鏡子,可以照見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世界。哈羅德的跋涉,穿越了時空而回歸真正的自我,也復燃了他和莫琳深藏在內心的情感。讀者也會隨著哈羅德回望自身,醒悟自我,重審人生和世界。所以人們對這部作品感到親切,受到觸動,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這使我想起老舍先生同樣描寫普通人的一部著名的作品:《我這一輩子》,它描寫了一個舊時代普通巡警坎坷的人生悲劇,其結尾處主人公的自白是:「我還笑,笑我這一輩子的聰明本事,笑這齣奇不公正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聲,這世界就換個樣兒吧。」一個人的一輩子就是整整一個舊時代的苦難縮影。最後「我」在寒夜中,哀嘆了一聲:「我這一輩子哦」,就死在了雪地裡,這真是最精彩最真實的人生結局。根據這篇小說、石揮先生自導自演的同名電影,被電影藝術家黃宗江讚譽為「偉大的現實主義影片。」許多經歷過舊社會的人,都有強烈的感受。

又想起魯迅先生的著名作品《一件小事》。它是1919年魯迅創作的短篇小說,收錄於其小說集《吶喊》中。該小說講述的是在虛偽的時代,車夫撞到人、但是在並沒有其他人看見,而且冒著被人訛詐的情況下,還去幫助老人的故事。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那句魯迅先生深感慚愧的自白:「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因為它讓人感動之餘,會對照、會反思、會自省,會鞭策自己去做一個高尚的人。高尚不分貧富,不分職業的高低,全在於自身的教養和品德。

從《一個人的朝聖》,到《我這一輩子》,再到《一件小事》,都描寫一個人物,一個最平凡、最普通,但也最典型、最耐人尋味的人物和事件,卻讓讀者深深地思考,甚至會鞭撻自己,醒悟人生。這是閱讀帶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最後,把魯迅先生《一件小事》附錄於下,與各位分享。

一件小事 魯迅我從鄉下跑進京城裡,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耳聞目睹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但在我心裡,都不留什麼痕跡,倘要我尋出這些事的影響來說,便只是增長了我的壞脾氣——老實說,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但有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裡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這是民國六年的冬天,北風颳得正猛,我因為生計關係,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幾乎遇不見人,好不容易才僱定了一輛人力車,叫他拉到S門去。不一會,北風小了,路上浮塵早已刮淨,剩下一條潔白的大道來,車夫也跑得更快。剛近S門,忽而車把上帶著一個人,慢慢地倒了。跌倒的是一個老女人,花白頭髮,衣服都很破爛。伊從馬路邊上突然向車前橫截過來;車夫已經讓開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沒有上扣,微風吹著,向外展開,所以終於兜著車把。幸而車夫早有點停步,否則一定要栽一個大斤鬥,跌到頭破血出了。伊伏在地上;車夫便也立住腳。我料定這老女人並沒有傷,又沒有別人看見,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誤了我的路。我便對他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罷!」車夫毫不理會,——或者並沒有聽到,——卻放下車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來,攙著臂膊立定,問伊說:「您怎麼啦?」「我摔壞了。」我想,我眼見你慢慢倒地,怎麼會摔壞呢,裝腔作勢罷了,這真可憎惡。車夫多事,也正是自討苦吃,現在你自己想法去。車夫聽了這老女人的話,卻毫不躊躇,攙著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詫異,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駐所,大風之後,外面也不見人。這車夫扶著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門走去。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而且他對於我,漸漸的又幾乎變成一種威壓,甚而至於要榨出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我的活力這時大約有些凝滯了,坐著沒有動,也沒有想,直到看見分駐所裡走出一個巡警,才下了車。巡警走近我說:「你自己僱車罷,他不能拉你了。」我沒有思索的從外套袋裡抓出一大把銅元,交給巡警,說,「請你給他……」風全住了,路上還很靜。我一路走著,幾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擱起,這一大把銅元又是什麼意思,獎他麼?我還能裁判車夫麼?我不能回答自己。這事到了現在,還是時時記起。我因此也時時煞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幾年來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過的「 子曰詩云」 (2)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一九二〇年七月。

相關焦點

  • 一面看不到臉的鏡子是什麼樣的
    說到鏡子,幾乎是人人都離不開的生活用品,我們可以用它來檢查自己的形象,用它來化妝,調整心情,甚至發呆,當然它還是衣店鞋店的必備,甚至還能成為各種藝術品。如果給你出一個題目,假想一下這世間最恐怖的鏡子?一,二,三,你們的思維一定還只是停留在恐怖片裡流血的鏡面,或者從裡面爬出一個人來,還能想到比這更恐怖的嗎?如果一面鏡子足夠真實,你能想到它的樣子嗎?1937年勒內·馬格裡特做了一幅畫,名字叫《不可複製》,這副畫裡,是一個青年人看著鏡子的畫面,但鏡子裡的青年人卻是他的背影。
  • 《一個人的朝聖》:人生其實是一場修行
    《一個人的朝聖》在2012年上市。剛上市一年,僅英美德三國累計銷量就有一百萬多冊,受到各大權威媒體高推薦。作者喬伊斯.蕾秋,是英國資深劇作家。有二十年的廣播劇本的創作經驗。之後他將這種經驗融入到這本處女座之中,沒想到,一出版發行,就席捲全國。就好像一百個人眼裡有一個哈姆雷特一樣。不同人解讀主人公哈羅德.弗萊也會不同。
  • 《一個人的朝聖》:我就是「鏡中人」,直到走向「自我認知」之路
    《一個人的朝聖》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個65歲老人哈羅德打開一封信,來自二十多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告之身患癌症。為了寄回信他一個路口又一個路口找郵箱,就這樣踏上了一條毫無準備的旅程,忐忑卻從未如此堅定。這個故事,以一場87天627英裡的旅程為明線展開的。
  • 雙語閱讀|Looking at Mirror,世界像一面鏡子,我想要好的亞子
    每個人都在想:「是誰阻礙了我的進步?好吧,至少他死了!「激動的員工一個接一個地靠近棺材,當他們向內看時,他們突然變得無言以對。棺材裡面有一面鏡子:每個人都可以從裡面看到自己。There is a sign next to the mirror: "Only one person can set the limit for your growth: that's you."
  • 爸爸,你是我的一面鏡子
    兒子今年4歲,有一天陪他在家一起玩兒,小傢伙不小心把一個玩具弄壞了,看到他如此不愛惜自己的玩具,我便狠狠的訓斥了他一頓。當時他很錯愕,捧著稚嫩的小臉蛋,略顯委屈地對我說:『『爸爸,你是我的一面鏡子!』』頓時,我已不知所措。就好比一拳打在了軟軟的海綿上,但是我卻覺得這是多麼強有力的反擊啊!我幹嘛要因為這點小事就對他發火呢?
  • 孩子的行為,是家庭的一面鏡子
    孩子的行為,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這期間有一個孩子一直拿筷子敲著碗碟,不停跟他媽媽抱怨著肚子好餓,這裡不好玩之類的,叮叮噹噹的聲音也實在影響到大家。這時候朋友端上了一盤烤雞腿,他就大喊著:媽媽媽媽,我要吃雞腿!!!
  • 你是一面什麼樣的鏡子?
    你是一面什麼樣的鏡子?1我兒子去年出生,出生後我高興的發了個朋友圈,朋友都說眉毛眼睛和我長的特別像。以此我每每以一副勝利者的模樣在妻子面前炫耀。他越長大我心裡越怕別人說他跟我一樣。我怕他跟我一樣的內向,一樣的膽小,一樣的爛毛病一堆。在他出生後我就會經常的反省我自己,我怕我是一個不合格的父親,我怕因為我的無能而讓他沒有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我想讓他成為一個比他父親優秀很多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參照學習的一面鏡子,他們會照著你生活的模樣去學去做。我們自己的生活的模樣,決定孩子們的未來。
  • 【作文素材】生活,是一面鏡子
    一個月高風清的深夜,涼風習習,一位衣著青山,倚欄而立的年輕人,在飲過最後一盞清酒後,拔劍自刎…他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李賀,滿腔激情,長吟「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李賀,在此結束了他金戈鐵馬,孤寂悽清的人生,這一年,他才27歲…然而,如此有才,少年時曾被韓愈看好的小夥,怎會落到如此地步?
  • 我花了200美金買了一面鏡子...
    而且不像手機那樣,一會彈出一個消息提示,可以安心的進行閱讀,唯一的缺點我覺得就是性價比不高,雖然售價2399確實不便宜,但是這個價格確實對得起這臺設備,在店裡試機就可以感受到與其他幾款的不同。買之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近視了!syls山田照明的檯燈,從日亞買回來,1000多一個LED的工作燈,比宜家貴個七八倍。但是真的可靠,寫字無影,色溫和亮度無級調整,漸亮開啟漸暗關閉,帶把手的燈頭,只有一個按鈕簡單到極點。
  •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著名詩人多蘿西·勞·諾爾蒂曾寫過一首詩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身上都藏著父母的影子,很多好或者不好的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言傳身教」過來的。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去做什麼樣的人。
  • 短章| 矯正「問題少年」的特訓學校,沒有一面鏡子
    這是極少的願意正面回應的家長。  回訪時我了解到,家長們態度不一,有的只是簡單對孩子說「希望你放下過去」,有的索性不願提及。事實上,在明知這所特訓學校存在體罰和人格侮辱行為的前提下,許多家長仍舊堅持把孩子送進去。因此,不少學員都至少是「二進宮」。 原因究竟是什麼?
  •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孩子
    問清緣由是小男孩不小心把牛奶撒了,第一反應是拿著乘客遞來的紙巾擦地板而不是不小心濺到衣服上的奶漬。又有多少人會在這這種情況下不顧自己反而先去清理公共場合的衛生?許多網友看到這個後稱「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豔了」「把祖國的未來交給這樣的年輕人,我們很放心」。真的是一個很暖心的舉動,一個小小的舉動也透露著大大的道理。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人的品質要從小培養。那麼什麼樣的是良好家教呢?該怎麼培養孩子的家教呢?
  • 豆瓣超火的《一個人的朝聖》,到底寫了什麼,讓人淚流滿面?
    有時候我會反思自己的人生,難道我就要這樣子過一輩子了嗎?這樣的人生,會不會太寡淡了點。前幾天看了一本書《一個人的朝聖》,很雞湯的書名,但說的卻是主角哈羅德的一段徒步之旅。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多場景都引起了我的共鳴:失落時的自我否定;無助時的哭泣;骨子裡的不甘平庸......
  • 《一個人的朝聖》|原生家庭的傷害究竟有多有可怕?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刻且長久的,往往會持續一輩子。就像《一個人的朝聖》中的哈羅德。01哈羅德小的時候,母親當著他的面離家出走,他希望母親可以帶著他,遺憾的是,母親並不願意。從那以後,父親開始酗酒,家裡出現各種各樣的阿姨。沒人在意哈羅德,更不用說讓他受教育了。
  • 好書推薦:一個人的朝聖,心中的信仰
    讀到這本書名的時候,我本認為這應該會是描繪宗教信仰的書本,讀完一部分的時分,其實朝聖指的應該是心中的信仰,但這份信仰也可以是因為宗教之外的許多作業。這本書是一個朋友引薦的.這本書的姓名就有一種莫名的孤單。
  • 好文共讀:最好的閱讀,是把每本書都變成一面鏡子
    既然說到了意義,那什麼才是有意義呢?其實從某個角度看,追尋意義本身就是一件很沒有意義的事,因為一件事真正的意義便是這件事的本身。讀書必須為我們帶來多少利益,只要我們能從中感到快樂和故事人物的感化,就已足夠。至於閱讀能否帶來意義?帶來現實中的或財富或地位的提升,那我們最好不要有這種渴求。關於讀書的好處,想必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 大衛.鮑森:如何讀聖經(五):聖經像一面鏡子
    在第五場的講座中,他特別分享到,讀聖經其實就像看一面鏡子,在看的時候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一個樣子,然後發現神是怎麼樣的一位神。大衛.鮑森牧師以舊約中的雅歌、箴言和傳道書三卷書為例。這三卷書有同一位作者,就是所羅門。但是是所羅門在不同年紀階段的時候寫的。大衛.鮑森牧師介紹說,當你讀《雅歌》的時候,所羅門是一個年輕男人,那時候正在戀愛中。他非常迷戀他最新的愛人。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面鏡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孕期時,有一次去參加媽媽孕健康知識講座,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在入場籤到,現場有點嘈雜,我找了中間的位置坐下了,我前面坐的是一位孕媽媽,她旁邊坐了一位五六歲的小女孩,應該是這位孕媽媽的女兒
  • 祂是天上的一面鏡子,反射每個人生的禍福報應
    今天是2020年9月27日,我們今天所要閱讀的經文是詩篇18篇,以賽亞書47--48章,我們今天所要分享的靈修信息取自於詩篇18篇,我們所要分享的主要內容是——你是天上的一面鏡子,反射人的禍福報應下面我們來詳細分享詩篇18篇是大衛的一首感恩詩,大衛感恩上帝這麼多年來對他的保護和引領。
  • 知乎是一面「鏡子」
    但在這一賽道,其他新玩家仍然很難挑戰其「知識河床」的地位。鏡子同樣是熱榜,平臺調性不同,差異明顯。不少用戶在各類平臺捕捉到當日熱點後,並不滿足於簡單信息,想要獲取知識型內容通常會到知乎尋求回答,參與討論。微博是吃瓜、圍觀、看熱鬧的場所,熱搜又是輿情發展的策源地,最近微博熱搜停更整頓期間,知乎熱榜成為替代品。雖然無法完全取代微博熱搜的行業地位,但平臺的價值得到很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