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職工家長如何保證白天雞娃時間?說說我的心裡話

2021-01-08 陳少學前教育

昨天聖誕節,有一條發文的留言,引起我極大的注意:

這是我發文5分鐘內湧進來的沙發留言,也是這位爸爸(也可能是媽媽)在我這的第一條留言。

所以我想,他應該是抱著極大的困惑打下這個提問。

雙職工的焦慮,我在留言中也零星看到了一些。雖然不多,但我想這背後應該有一個龐大的群體。

我給這位家長留了一些建議。今天文章也會再次提及。

而我不禁對一個問題進行了思考:在職家長是否就無法雞娃,或者雞不好娃呢?

一、沒人會特別容易的現實世界

在職家長們的忙碌狀態,我了解。

我在生二寶後,便全職了。

但全職前的快十年,我就是一枚兢兢業業的外企打工狗。

見客戶、做方案、處理突發事件、溝通落實、開會.....每天晚上都是快8點到家。

偶爾出差,更是6點便出發,順道在車上把日出也欣賞完了。業務高峰季,一整個月加班到深夜,也是很正常。

即使現在,我依然能感受這種節奏。因為家裡還有一個外企打工的隊友。

晚上11點接到電話,開始準備數據到深夜。一個電話來便需要拿起行李箱打飛的去其他城市。

印象最深刻是有回我們家去旅遊,隊友在高速上接到一個緊急業務電話。為了處理這事,我們全家在高速上滯留了快3個小時再重新出發。

這種狀態談雞娃,的確很困難。每當空閒,內心都要掙扎一番做出選擇:

這些空餘時間,究竟是工作進修、興趣增值、雞娃、做運動、看電影綜藝書籍,還是直接躺睡比較好......

但實話實說,說在職人士都是忙碌不停,我也沒法蓋章。

從前我都是在外企圈裡轉,看到的人生形態不多。

現在做義工家長,經常能看到不少積極投入的在職家長。

細聊之下,發現這世上還是有不少能較好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在職形態。比如大家熟知的老師職位、個體經營戶、部分銷售崗位、自由工作者等等。

也看到部分家長為了家庭,會選擇犧牲薪酬和自我發展,甘願去壓力小一些、時間更靈活的崗位。

無論是積極進取的社會棟梁,還是圖工作事少人不煩,得過且過就好的家長類型,我都碰過。這些個人選擇,沒什麼好評價。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價值天平秤,生活開心滿足便好。

但把在職就等同於沒法雞娃,這鍋沒法背。因為在職的形態實際非常多樣。

二、那全職是否就方便雞娃呢?

這幾年我做了全職媽媽,也更好了解到這類群體的生活狀態。

外界看起來他們有大量時間。但實際很多全職媽媽的生活關鍵詞都是:零碎、分散、事無巨細、無休無止。可把控度沒想像中高。

而且,和在職家長一樣,全職媽媽們的追求和活法都大不相同。有的可能就是潛心煮食料理花草,有些可能選擇自我增值,比在職前更努力,發展出了新的身份和事業。

你問她們:雞娃嗎?她們可能會苦笑地說:抽不出時間吶......

我來舉一些例子:

#在職人員:

年度指標達成,老闆睜隻眼閉隻眼,默認每天回公司打卡幾小時便好了;

#在職人員:

事少擔子輕下班早,上班時間恰恰可以專心致志泡群規劃學習;

#全職家長:

每天拖地、洗刷、買菜做飯、接小孩、照顧老人,餘下時間趕忙輔導孩子學習;

#全職媽媽:

閒暇,但只喜歡專注發展自己愛好,孩子健康成長就好,其他不強求;

......

大家覺得哪類人群更有條件雞娃,更有意願雞娃?

舉這些例子,我是希望表達:

家長是否能雞娃,願意雞娃,絕不在於自身是在職家長還是全職家長。這些僅是身份標籤而已。

無論是在職還是全職,都會有很忙碌、身不由己的群體,也會有時間靈活,支配度高的另一類群體。

能不能雞娃,真正的區分點,在於以下兩點:

● 自己可支配時間多不多,靈活支配度是否高?——也就是有沒有時間條件雞娃;

● 雞娃這事在心中有多重的優先級——也就是自己願不願意雞娃。

三、雞娃這事的核心議題是什麼?

如果工作繁忙,沒法好好兼顧孩子學習,寒暑假這些時期份外自感缺位,我勸大家也不需要過多焦慮。

因為學習這事永遠的C位就不是我們,而是孩子。

殘忍一些說,孩子如果學習認真自覺,家長一整天不在身旁都行。而如果孩子不上道,圍著一圈老母親也沒用,只是徒增傷身傷心的家庭慘劇而已。

所以,我們不需要過多在意全職還是在職,而要致力於培養孩子學習認真的態度。這些在日常點滴便可以滲透。他們如果意識不到位,家長單方面配合也是意義不大。

四、一些小建議

如果家長日常很忙,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的確沒法兼顧孩子學習。我會有啥哪些建議呢?

(1)有所取捨

時間和生活壓力是每個人的困擾。我身邊不少工作忙碌、雞娃兩不誤的在職家長,都秉承著這個法則:有所取捨。

比如:

● 是否可以配合孩子學習時間,把工作推延到雞娃完畢後再熬夜完成?——犧牲一些睡眠;

● 是否能接受飲食配搭少一些、家務標準降低?——犧牲一些舒適;

● 不打遊戲不玩抖音不看綜藝?——犧牲一些娛樂;

● 減少應酬和社交?——犧牲一些人脈拓展和交際;

......

甚至,犧牲一些職業發展和收入?

不願意也無所謂。

每個人看重的東西不同。而且教育也不應該是家長人生最重要的部分。

貼身雞娃只是一個階段性重心事件。家長能自雞自己,創造出未來託舉孩子的條件,也是另一種雞法。

(2)藉助外力

家長忙,沒法親自雞娃,但又希望孩子能學得好。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只能夠積極外包,尋找外援。

比如:

# 輔導機構、託管機構:

這種選擇特點是老師一對多,未必兼顧上自己孩子。所以需要家長多花心思與任課老師建立關係,多去請教和交流孩子情況。

如果是託管老師,家長還需要制定完整可行的時間表計劃,請老師直接明了地去執行並打勾。這樣晚上才好和老師了解情況。

# 家教、聯合雞娃:

請家教一對一跟進,最能落實成果和期望。找到一個負責任、能落實家長意願的老師,哪怕一對二也無所謂。但缺點就是費錢。

聯合雞娃這種方式也可以執行。每個人身邊總有一些重視學習、可以騰出時間雞娃的家庭,可以多團結這類家庭組團雞娃。

但這事的挑戰在於如何互補,讓對方願意結盟。比如有些雞娃媽媽兼顧不了日常煮食,那我們願意提供後勤,大家便是互補了。要找到合作切入點才好操作。

(聯合雞娃的升級版本:雞娃雞出小區房價上漲的杭州文鼎苑)

五、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如果生活逼人、沒法取捨,且外包費用太貴(的確就是貴),家庭承擔吃力。那只有最後一條路——靠孩子內驅了。

說實話,孩子內驅力強,家長做個計劃表,布置好作業便可以離場。孩子可以自我規劃完成,疑難問題等家長回家後再解決。

激發內驅力這事,我曾寫了一篇《這三個培養孩子內驅力的實操,已經融入了我家的日常!》,分享了一些小竅門。解決內驅力這事宜早不宜晚,需要家長多費心思。

這事看起來很難,但真是解決問題的最根本方法。

雞娃對於家長來說,就是開頭難,中間難,結尾也難。只是難的點不同。

不在於家長在職或全職,只在於家長認為這事多重要、要不要取捨、能不能善用資源。當然,最終還要取決於娃自己是否爭氣。

所以,也便挑戰且樂觀地前行吧~

相關焦點

  • 焦慮的家長在培養「雞娃」,太拼的背後需要資源,也需要全職媽媽
    這就催生了一批網絡熱詞:雞娃、青蛙、牛蛙、素雞……到底什麼意思呢?你明白嗎?1、【雞娃】:這是最火的網絡詞,顧名思義家長給孩子打雞血,為了讓孩子不輸其他孩子,能夠有個更好的未來,從小就給孩子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
  • 如果家長沒有時間接送孩子上學,那麼如何能保證孩子安全回家?
    如果哪條街上有一座小學校,那不用說,一到上學、放學的時候,整條街都被趕來的家長所淹沒。這足以說明家長們有多看中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是雙職工家庭,接送孩子上學的時間正好跟自己的上班時間重合,該怎麼辦才好呢?
  • 好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
    好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 有的雖然是親人或朋友,有時卻不能說心裡話 如果什麼都說了,可能會成為對方笑自己的理由
  • 看家長如何「雞娃」
    「我太難了!」在杭州讀小學五年級的小周同學最近有點崩潰。「我一整天都在被我媽盯著,太可怕了!」原來,隨著開學日期的臨近,不少家長抓緊了對孩子學習的監督,開始調整孩子的作息。小周同學的媽媽王女士就是其中一位,不久之前,她給家裡裝上了「華數眼」監控,「小孩子現在自制能力還不夠,監督是肯定要監督的。」王女士說。
  • 談談「雞娃」現象的形成,有學子的家長需要了解
    這種行為就叫做「雞娃」。近幾年在北上廣深家長們流行的一種教育方式,這些孩子往往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種培訓打雞血。父母這麼做,多是希望培養出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也渴望孩子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不會落於下風。一般要想「雞娃」,父母都會「自雞」,即自己以身作則像「打了雞血一樣」與孩子一起拼搏,所以無論「自雞」還是「雞娃」都是一種要竭盡全力去爭取到最好的結果的行為。
  • 中小學和幼兒園延期開學對雙職工家庭有何影響?這要看哪種雙職工
    「延遲中小學和幼兒園的開學時間,對雙職工家庭會有哪些影響?」有人問。可以說,孩子的開學時間,一直牽動著諸多家長的心。目前,我所在的地區已經通知延期開學,我們地區開學的時間已經準備推遲到2月16日之後,具體到底是哪一天開學,還是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奪,到時候會另行通知的。
  • 孩子入園後,家長都在忙著雞娃,我卻唱反調
    幼兒園放學後,還沒有和家長好好地「親熱」一番,就得趕著到另一個地方上課,還得和大人分開。他們幼兒園才剛入園不到3周的時間,分離焦慮都完全沒有了嗎?情緒都穩定了嗎?面對另一個場景的與媽媽分開,她們真的願意和開心嗎?也許,媽媽們沒有考慮這麼多。
  • 延遲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時間,對雙職工家庭會有哪些影響?
    為了做好當下疫情的防治工作,很多中小學、幼兒園都按照國家的規定延遲了學校的開學時間,很多家長卻會準時上班或者是僅僅延期幾天就去上班,這種情況對於單職工家庭或者說有老人照顧孩子的家庭而言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雙職工家庭並且老人又不在身邊的家庭,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那麼究竟是有哪些影響呢?
  • 我累了,只想有個人說說心裡話
    我想生活在每一個城市中的人,總會有那麼一瞬間體會到無助的心累,連找個可以說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忙碌的工作結束又意味著另一種生活的開始,每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環顧四周,空蕩蕩的房間,陪伴你的只有冰冷的家具和有些溫暖的沙發。
  • 學位緊缺,才是成都家長雞娃的源動力
    成都養娃那些事 2020-07-06 22:00■【關注】成都養娃那些事各平臺號,收穫雞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為牛娃!不知道剛剛提起成都首例學區房訴訟的高其他區的家長如何想?一邊為小學劃片爭得飛起,另一邊怕是不曉得高新南區的兩所目前看來最強的公立初中和他們從2021年後就沒得關係了。現在在成都升學就是這麼魔幻的事,放在三年以前,我也不敢相信。說到底,學位緊張,是這一切的根源。如果不是有爆倉趨勢,政府也不得變動執行了近十年的政策,所以跟陰謀論沒有什麼關係。
  • 雙職工家長:絕對支持
    雙職工家長:不放假,雙手支持對於雙職工家長來說,他們可是無比支持幼兒園上學的,原因有三個,個個都很現實很真實。很多民辦幼兒園都是按月收費的,孩子放不放暑假,家長可以根據情況進行選擇。對於雙職工或沒人看孩子的家庭來說,讓孩子暑期繼續在幼兒園上學是很不錯的選擇。另外,暑期的孩子相較於平常會少一些,照顧會更周到,家長不用擔心孩子的暑期安全,也不用操心給孩子做一日三餐。
  • 你雞娃,我雞娃,我們一起考清華
    」的家長們。在查看雞娃的相關資料時,一場焦灼的教育競賽和圍繞著它的龐大焦慮中產在我眼前浮現。她們總結出了種種雞娃大法,比如,如何在無法兼顧事業和家庭的情況下做選擇,如何在自己英語不行的情況下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英語環境,如何讓雞娃變得更好玩,內容包括但不限於閱讀、寫作、數學思維、英語路線、時間管理等等。
  • 在雞娃界混了三個月後,我發現了這11個教育真相……
    在雞娃界,我是一個新選手。身邊很多人都驚異我的變化:「咋好好的,開始雞娃了?我以前並不雞娃,但也不佛,我是沒時間管。加上孩子還小,上個興趣班也沒覺得需要家長幹嘛。今年疫情假期開始,我和孩子都在家,一休八個月,總不能在家天天閒著。我思來想去,抄起孩子們興趣班上過的課,學過的書,越看越搓火啊!
  • 對待小朋友的教育上,我終究還是成為了一個雞娃老爸
    曾經的我在對待小朋友的教育上是個標準的佛系老爸。當老婆每天沒日沒夜的研究哪所小學好,哪個培訓機構性價比高,哪個技能需要培養,哪個興趣班需要去上的時候,我都會輕描淡寫的應付來一句,「嗯,可以,你看著來就行。」搞得老婆經常埋怨我彷佛這些娃不是親生的。
  • 學習實踐半年後,我認為海澱式雞娃的精髓是……
    下面進入正題,我認為的海澱式雞娃的精髓是什麼?雞娃能力超強,雞娃歷史悠久,雞娃認識更到位的家長不要笑話我,看不得我的花拳繡腳的三腳貓功夫的,自動屏蔽就好。對搶跑這件事我的認識轉變也就發生在這段時間。幼兒園大班時,有家長曬出了他家娃通過上課外班認識了1500字,還有的孩子專門去學了珠心算,我感到非常詫異,孩子還這麼小,為什麼要進行這麼功利的學習?
  • 全民「雞娃」風潮,你是佛系家長還是雞娃中的戰鬥機?
    雞娃這個詞,火遍全網,「雞娃」即「給娃打雞血」,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這也是中國大城市崛起的「新中產一代」在特殊處境中的時代選擇。育媽發現身邊這樣的家長蠻多的,本來平時是很佛系的人,但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卻從來不敢馬虎,雖然很辛苦,但覺得為了孩子的未來這些都是值得的。
  • 雞娃是個偽命題?
    接下來會更忙,民辦初中志願填報,大搖號,小搖號,學位確定,我把話撂在那兒:今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家長沒讀懂政策的,絕對不是一兩個,肯定還有看政策越看越糊塗的,各種官方解讀,媒體解讀,機構解讀。你以為這就是全部,哪些學校收簡歷(簡歷如何體現實力),哪些學校鎖區,一貫制學校真的就是法寶?
  • 大成國資公司青年突擊隊「我想說說心裡話」
    為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有效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21日,大成國資公司黨委根據工作實際成立了防汛救災臨時黨支部,公司紀委副書記熊少勇擔任臨時黨支部書記,臨時黨支部成立之後開展了第一項活動——「我想說說心裡話」,各隊員結合實際談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亂不是佳人,在作文裡說說心裡話,也是有技巧的
    布置了一道作文題,說說心裡話,寫一篇記敘文。既然是說心裡話,那要明確想對誰說心裡話,又打算說的什麼樣的心裡話。說心裡話的對象很廣,對父母說、對老師說、對同學說、對身邊的朋友說,都可以的。我們要根據對方的身份和自己的關係,做稍微的調整,不能不分對象來說心裡話,這點很重要,很多學生沒有這個意識。和父母說說自己心裡的煩惱,和老師說說學習的困惑,和同學說說曾經的誤解,和長輩說說對自己的關心等等,都可以,在內容上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但是不同的對象一定要在用語上有所區別。
  • 雙職工家長:絕對支持
    但幼兒園辦暑假班要遵循的是家長自願原則,不能強迫家長報名。雙職工家長:不放假,雙手支持沒有孩子的會說,孩子也需要休息呀,不放暑假哪裡受得了呢?其實幼兒園孩子的工作就是玩,在家玩和在幼兒園玩,並沒有大人想得那麼壓力大。孩子們沒有作業,也沒有升學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