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會自己穿衣了麼?父母可以採用這些辦法。

2020-09-13 藍莓媽媽梅老師

沒有獨立就沒有自由,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是每一位家長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個孩子是否獨立,往往從小事上就能看出來。孩子是獨立吃飯,穿衣,洗漱,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兩者有天壤之別,前者的父母是教育者,後者的父母是僕人。

想要孩子能夠有好的自理能力,就需要家長儘量的去放手。讓孩子做可以做到的事情,耐心的「袖手旁觀」。

學會各項生活技能的正確操作方法是孩子獲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環節,根據皮亞傑的認識發展理論,孩子是直覺形象思維,其動作與知識發展是通過活動而獲得。

讓孩子能獨立穿衣服,既是教他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對其獨立意識啟蒙的第一步。

有家長可能會說了:「孩子還小,不會穿很正常呀,到大了,他自然就會了。」

其實不然,穿衣服在成年人看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對其獨立啟蒙的第一步。如果一個孩子在5歲時還不能獨立穿衣服,獨立吃飯,洗臉刷牙等。那麼說明家長在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上,無疑是有問題的。

家長們可別看穿衣服這件小事,對孩子來說,這可是一件複雜得需要肢體能力與認知能力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過程。要順利完成這一動作,可需要這三方面的能力:


精細動作發展

精細動作能力指個體憑藉手以及手指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在感知覺,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比如去系好紐扣,拉好拉鏈。它不僅是孩子早期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方面發展的重要基礎。

粗大動作發展

粗大動作主要指上肢,下肢及頭部肌肉運動能力,比如孩子在穿衣過程中將腿伸進褲管裡,便是一種自然的粗大動作發展訓練。

認知發展

皮亞傑認為,學前期兒童的思維方式屬於表象思維,意識發展並不充分,教導他獨立穿衣,也需要讓他記住穿衣服的順序,什麼先穿,什麼後穿,什麼季節穿什麼。

並且還要非常耐心和專注的完成這一系列動作。這樣,也有助於發掘與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是不是很意外?簡簡單單的穿衣服,背後還隱藏著這麼複雜的原理。

穿衣服這件事對成年人來說不過舉手之勞,可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家長們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掌握孩子生長規律

學會穿衣

先從獨立脫衣開始

6個月:這時寶寶的動作技能有些許提高,你會發現換尿布時,ta不再像之前那麼安分。

9~12個月:給寶寶穿衣服時,ta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示,比如把腿伸出來穿上鞋子,把手伸進袖子裡。

13~17個月:這時可以訓練寶寶自己脫鞋子,脫襪子,讓孩子兩歲半之前學會這些,對後續培養有著莫大作用。

18~24個月:大部分寶寶到這時,可以在大人沒有幫助的情況下摘掉自己的帽子,拉開衣服的拉鏈或解開衣服上的尼龍搭扣。

2歲:可以訓練寶寶自己脫一些簡單的上衣(不包括解扣子,帶子)以及褲子,如果寶寶到3歲還不會自己脫,家長們就更要加強訓練了。

3歲:這時可以慢慢訓練孩子穿衣服,穿鞋子。如果寶寶的精細動作發育得好,也可提前時間訓練。

結合家庭實際情況

居家訓練

輕鬆教會寶寶穿衣

兒歌配合動作:家長可以一邊念兒歌一邊讓寶寶穿衣服,讓穿衣服變得好玩起來。也讓穿衣服的動作分解,比如鑽衫歌:「一件衣服四個洞,寶寶鑽進大洞洞,腦袋鑽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再把衣服往下拉。」家長也可以自主創作,讓寶寶容易記憶,也可以查閱相關書籍。

給布娃娃穿衣服:想讓寶寶學會穿衣服,除了在寶寶自己身上試煉,也可以在布娃娃身上。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女孩子,但對於男孩子也並非不適用。家長們可以跟孩子玩過家家之類的遊戲,讓寶寶動手對娃娃進行穿衣。這種方法對訓練寶寶扣扣子特別有好處,可以提高寶寶的手眼協調度。

融入遊戲訓練:不要把訓練孩子穿衣當成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可以將穿衣融入到遊戲裡面,比如和孩子比賽穿衣,設置相關的情景,比如「火警」演習,營造出緊張的氛圍鼓勵孩子迅速穿衣。在孩子被調動並且穿好衣服以後,再給他鼓勵與獎勵,以此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用視頻做示範:家長們可以將簡單的穿衣動作分解,拍下來,最好根據不同季節氣候,分成不同的組別。也可以記錄孩子穿衣的瞬間,經常回放給孩子看,加以鞏固。

勤快的家長往往容易造就出懶孩子,穿衣服也是如此,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就應該讓孩子親自去做。只是孩子動作可能會很慢,因此家長們千萬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穿衣服」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孩子的獨立意識,就是由這點點小事中累積培養而來。

父母終究是孩子人生中的引導者與陪伴者,不可能替代孩子去照顧他的一生。從點滴小事積累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獨立思考的習慣,才是最大的愛。

相關焦點

  • 孩子穿衣難?學會獨立穿衣的3大影響不可忽視,父母要學會放手
    3、對入園的影響有的孩子到了入園階段,由於自理能力比較差,進入幼兒園後不能自己穿、脫衣服,而幼兒園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自然就完不成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
  • 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會成為典型的生活白痴雖然有些孩子天生畢竟聰明,但在生活上過於依賴父母,只會導致他成為生活中的白痴,比較常見的表現就是:吃飯要等著大人來伺候,洗衣穿衣需要大人來幫忙,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從來不會主動去解決,只會向父母或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
  • 穿衣篇:寶寶何時可以獨立穿衣?
    ,孩子在穿衣方面也需要掌握多種技能。在你的孩子掌握穿衣的藝術之前,你應該期待他先學會脫衣服,脫掉襪子、鞋子和褲子。「在18個月左右,有時甚至更小的時候,幼兒會開始自己脫衣服,因為它不需要那麼多的技巧,」芝加哥城鄉兒科的醫學博士肯尼斯·波林說。「他們就像小胡迪尼一樣,採用各種方式從衣物裡逃出來。如果父母早上走進孩子的臥室發現孩子什麼都沒穿,不需要為此感到驚訝。」
  • 父母對「熊孩子」沒辦法?學會「費斯汀格法則」,讓孩子乖乖聽話
    說到孩子不聽話這件事,家長們可能會覺得孩子不聽話,是一件沒有辦法控制的事情,而且管教起來,往往會陷入死循環。時常有些家長會抱怨,自己怎麼就這麼倒黴,偏偏碰上了這樣的一個孩子。其實父母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受到了費斯汀格法則的影響。
  • 家長可以在孩子面前「光膀子」嗎?保護孩子第一步,從穿衣做起
    爸爸可以在女兒面前「光膀子」嗎?爺爺奶奶可以在孩子面前「光膀子」嗎?答案當然是「絕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光膀子」。孩子的性別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尚未形成,所以需要家長們運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此時父母才意識到該有意識地給孩子建立性別保護和隱私保護意識了。
  • 孩子青春期什麼時候開始注重穿衣打扮?
    當孩子從一個穿什麼都無所謂的年紀,突然嚷嚷著要父母給他買心儀的衣服、鞋子,甚至每天上學之前,都要把自己關在衛生間,打理好自己的形象才肯出來時,父母是否能意識到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愛美之心和性別意識呢?與此同時,父母是否擔心孩子會因為追求穿衣打扮而分心,影響學習成績呢?
  • 《讓孩子學會思考》:獨立思考能力,是父母可以教孩子最重要的事
    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一輩子陪著孩子,孩子們終究需要自己去面對、處理很多事情。與其到那個時候再去後悔,不如早點培養他自己思考的能力。 最近看的一本書,更是加深了我對這件事情的認同和理解。那就是美國的達林·斯威特蘭和羅恩·施託爾伯格合著的《讓孩子學會思考》。剛拿到書的時候,我被封面上一句話吸引了:「家長能教的最重要的事兒」。
  • 父母教孩子學會自立,老人卻忍不住餵飯:面對不同,我們如何做?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習慣,而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他在成長的路上,會見到形色不同的人,也必須學會和他們打交道。這樣才能更加適應環境。敏敏要做的,是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行為能夠在禮物這件事上樹立家庭典範,足以平衡他人的過度慷慨。
  • 並不是穿衣多就好,這些穿衣事項最好注意
    並不是穿衣多就好,這些穿衣事項最好注意到了冬天寶寶們很容易生病,往往是由於保暖不夠造成的,由於平時父母都比較忙,在孩子的照顧上不是那麼細心,很多寶寶都是交給家裡的老人看護的,老年人在看護孩子方面和我們有不同的想法,他們覺得孩子應該越暖和越好,所以會給他們穿很多衣服,但是這種照顧方式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 幼兒園老師:從孩子每天的穿衣打扮,可看出父母的層次,你是哪種
    導讀:幼兒園老師:從孩子每天的穿衣打扮,可看出父母的層次,你是哪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幼兒園老師:從孩子每天的穿衣打扮,可看出父母的層次,你是哪種!
  • 孩子上幼兒園像生離死別?父母提前做好這些工作,萌娃入園不再愁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導致很多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所在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家長一定要對孩子的一些方面進行培養,讓孩子在去幼兒園的時候可以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環境。二、孩子生理生活方面的培養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習慣性的就承包了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例如:吃飯、穿衣、如廁。導致寶寶進入幼兒園自己穿衣吃飯是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所以孩子初入幼兒園感到不適應也都屬於正常現象,因此家長們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一定要在生活上鍛鍊孩子,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 孩子與父母「分離」,是成長的第一步,家長應該學會放手
    案例:有媽媽說,她趁孩子在睡覺時,想著家裡沒有醬油了,出門去買,沒想到回來後就聽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聲音都啞了,把她嚇得不行以為怎麼了,等她抱起孩子後,孩子緊緊握著媽媽的手,嘴裡絮絮叨叨:「媽媽別走,媽媽。」這樣的狀態,還持續到幼兒園,孩子站在門口,緊緊地抱住媽媽,哭的歇斯底裡,怎麼拉都不放開,媽媽沒辦法,只能抱著孩子回家。
  • 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這些方法一定要學會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不僅可以讓孩子輕鬆學習,對孩子未來成長也有著深遠意義。那麼,如何培養獨立能力呢?這4種方法一定要學會。「直升機父母」事無巨細的時刻提醒孩子,催促孩子,仿佛孩子頭頂的直升機一樣,不停歇的盤旋;「割草機父母」大包大攬,什麼事、什麼問題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或乾脆替孩子完成。「自己的事兒自己做」在這兩類父母面前成了空話,從穿衣、吃飯、到幫孩子記作業、整理書包, 360度無死角的提醒孩子、代替孩子。
  • 孩子學會了頂嘴?別急,父母可以這樣教育孩子
    1、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許在父母看來,孩子學會頂嘴,說明孩子變壞了。其實孩子學會了頂嘴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候他不再是乖乖服從父母命令的寶寶。比如父母想給孩子穿運動套裝,孩子卻想要穿小裙子,如果父母堅持,孩子就會頂嘴。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這也是孩子會向父母頂嘴的原因。
  • 孩子獨立性差,過度依賴父母,父母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獨立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不過是希望孩子學習好,能獨立,聰明一些,小時候父母還可以時刻陪著孩子,到孩子長大到一定的年齡時,都會希望孩子能夠儘快獨立起來,不用家長再擔憂孩子。可是,很多孩子在家裡面看起來表現還可以,但是上學之後就好像很不適應,就連很簡單的穿衣吃飯都不能解決,這讓很多父母都覺得頭疼不已,其實,孩子會這樣的表現,大多數還是因為家長的教育有關係。
  • 孩子幾歲學穿衣合適?你絕對想不到
    孩子長大了,家長就要教會孩子學習各種技能,比如穿衣。但是,孩子幾歲學穿衣比較合適呢?又該如何教孩子穿衣呢?今天育姐就給大家說一說。孩子幾歲學穿衣最合適?1歲以下孩子並不具備能力,但小傢伙會觀察爸爸媽媽是如何給自己穿衣服哦~1-2歲的孩子開始實踐通過觀察學來的東西,並開始有意識想自己穿衣。孩子剛開始時,只能自己戴帽子,後來就會學會伸開手臂,配合著讓爸爸媽媽給他穿衣服。只要大家科學地指導,孩子2歲以後就可以讓他自己穿衣穿襪,甚至學會穿鞋繫鞋帶了。
  • 孩子不負責,可能源於父母的溺愛,這些辦法可以培養孩子責任心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孩子完全可以站出來表明自己的錯誤並尋得對方的原諒。可沒想到孩子卻畏首畏尾的,完全不想負這個責。最後劉女士的孩子還是被其他小朋友指證之後,才承認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可是孩子依舊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讓劉女士感覺到非常疑惑,為什麼該承擔責任的時候不去承擔責任,而想著逃避呢?難道孩子是膽小怕事嗎?
  • 幼師的經驗之談,孩子穿衣打扮大方得體,多半父母精神層面更高
    當然,她從沒去過這些孩子的家,只是根據孩子的一些個人情況來估算的,更不用說聽了他介紹這些孩子的情況後,我真的猜到了,例如一個女孩在他們班上叫小輝的時候,這個孩子碰巧是我的鄰居,所以我對小輝的家庭情況還是有一些了解。老師告訴我,小輝應該由老人撫養,因為孩子們每天在幼兒園穿的衣服都是比較簡單。可以看出,孩子的父母更加注重實用性,特別是冬天,衣服比較重,不注重搭配。
  • 父母被孩子氣哭了,可笑麼?可悲麼?
    自從有孩子後,聽了很多育兒專家的話,看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書。有時候很糾結,不知道怎麼做?都說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大人要理解孩子,是因為是你的孩子,你不得不去想辦法理解。作為家長你有這樣的困惑麼?看繪本,和爸爸媽媽一起刷牙,一起遊戲刷牙,吃零食作為交換等等,孩子刷牙的習慣還是很難。特別是到3歲以後的孩子,各種瘋鬧,甚至以跑跳,讓上一天班回來後的家長很崩潰。想哭,你去理解他,他還小不能理解你。多麼希望他理解,但是一想,他還小,可以憑心情隨意的瘋鬧,是他的狀態,我就慢慢地消化了自己的情緒。
  • 十種方式,讓你教會孩子如何愛惜自己的身體!父母必讀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學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愛自己、保護自己,若是沒有這些,再多的知識、技能也無法支撐他的生活。而父母能教會孩子的,就是讓他們真實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一些國外教育專家分享了10種方式,教孩子怎麼愛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