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獨立就沒有自由,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獨立,是每一位家長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個孩子是否獨立,往往從小事上就能看出來。孩子是獨立吃飯,穿衣,洗漱,還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兩者有天壤之別,前者的父母是教育者,後者的父母是僕人。
想要孩子能夠有好的自理能力,就需要家長儘量的去放手。讓孩子做可以做到的事情,耐心的「袖手旁觀」。
學會各項生活技能的正確操作方法是孩子獲得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環節,根據皮亞傑的認識發展理論,孩子是直覺形象思維,其動作與知識發展是通過活動而獲得。
讓孩子能獨立穿衣服,既是教他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對其獨立意識啟蒙的第一步。
有家長可能會說了:「孩子還小,不會穿很正常呀,到大了,他自然就會了。」
其實不然,穿衣服在成年人看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對其獨立啟蒙的第一步。如果一個孩子在5歲時還不能獨立穿衣服,獨立吃飯,洗臉刷牙等。那麼說明家長在對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上,無疑是有問題的。
家長們可別看穿衣服這件小事,對孩子來說,這可是一件複雜得需要肢體能力與認知能力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過程。要順利完成這一動作,可需要這三方面的能力:
精細動作發展
精細動作能力指個體憑藉手以及手指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運動,在感知覺,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動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務,比如去系好紐扣,拉好拉鏈。它不僅是孩子早期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方面發展的重要基礎。
粗大動作發展
粗大動作主要指上肢,下肢及頭部肌肉運動能力,比如孩子在穿衣過程中將腿伸進褲管裡,便是一種自然的粗大動作發展訓練。
認知發展
皮亞傑認為,學前期兒童的思維方式屬於表象思維,意識發展並不充分,教導他獨立穿衣,也需要讓他記住穿衣服的順序,什麼先穿,什麼後穿,什麼季節穿什麼。
並且還要非常耐心和專注的完成這一系列動作。這樣,也有助於發掘與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是不是很意外?簡簡單單的穿衣服,背後還隱藏著這麼複雜的原理。
穿衣服這件事對成年人來說不過舉手之勞,可讓孩子自己學會穿衣,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家長們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
掌握孩子生長規律
學會穿衣
先從獨立脫衣開始
6個月:這時寶寶的動作技能有些許提高,你會發現換尿布時,ta不再像之前那麼安分。
9~12個月:給寶寶穿衣服時,ta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示,比如把腿伸出來穿上鞋子,把手伸進袖子裡。
13~17個月:這時可以訓練寶寶自己脫鞋子,脫襪子,讓孩子兩歲半之前學會這些,對後續培養有著莫大作用。
18~24個月:大部分寶寶到這時,可以在大人沒有幫助的情況下摘掉自己的帽子,拉開衣服的拉鏈或解開衣服上的尼龍搭扣。
2歲:可以訓練寶寶自己脫一些簡單的上衣(不包括解扣子,帶子)以及褲子,如果寶寶到3歲還不會自己脫,家長們就更要加強訓練了。
3歲:這時可以慢慢訓練孩子穿衣服,穿鞋子。如果寶寶的精細動作發育得好,也可提前時間訓練。
結合家庭實際情況
居家訓練
輕鬆教會寶寶穿衣
兒歌配合動作:家長可以一邊念兒歌一邊讓寶寶穿衣服,讓穿衣服變得好玩起來。也讓穿衣服的動作分解,比如鑽衫歌:「一件衣服四個洞,寶寶鑽進大洞洞,腦袋鑽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再把衣服往下拉。」家長也可以自主創作,讓寶寶容易記憶,也可以查閱相關書籍。
給布娃娃穿衣服:想讓寶寶學會穿衣服,除了在寶寶自己身上試煉,也可以在布娃娃身上。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女孩子,但對於男孩子也並非不適用。家長們可以跟孩子玩過家家之類的遊戲,讓寶寶動手對娃娃進行穿衣。這種方法對訓練寶寶扣扣子特別有好處,可以提高寶寶的手眼協調度。
融入遊戲訓練:不要把訓練孩子穿衣當成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可以將穿衣融入到遊戲裡面,比如和孩子比賽穿衣,設置相關的情景,比如「火警」演習,營造出緊張的氛圍鼓勵孩子迅速穿衣。在孩子被調動並且穿好衣服以後,再給他鼓勵與獎勵,以此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用視頻做示範:家長們可以將簡單的穿衣動作分解,拍下來,最好根據不同季節氣候,分成不同的組別。也可以記錄孩子穿衣的瞬間,經常回放給孩子看,加以鞏固。
勤快的家長往往容易造就出懶孩子,穿衣服也是如此,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就應該讓孩子親自去做。只是孩子動作可能會很慢,因此家長們千萬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穿衣服」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孩子的獨立意識,就是由這點點小事中累積培養而來。
父母終究是孩子人生中的引導者與陪伴者,不可能替代孩子去照顧他的一生。從點滴小事積累培養孩子獨立做事,獨立思考的習慣,才是最大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