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被孩子氣哭了,可笑麼?可悲麼?

2020-10-03 陪你慢慢成長520

自從有孩子後,聽了很多育兒專家的話,看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書。有時候很糾結,不知道怎麼做?都說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大人要理解孩子,是因為是你的孩子,你不得不去想辦法理解。作為家長你有這樣的困惑麼?

孩子該上床睡覺了,從刷牙開始就是各種哄,從小就去養他刷牙的習慣。看繪本,和爸爸媽媽一起刷牙,一起遊戲刷牙,吃零食作為交換等等,孩子刷牙的習慣還是很難。特別是到3歲以後的孩子,各種瘋鬧,甚至以跑跳,讓上一天班回來後的家長很崩潰。想哭,你去理解他,他還小不能理解你。多麼希望他理解,但是一想,他還小,可以憑心情隨意的瘋鬧,是他的狀態,我就慢慢地消化了自己的情緒。

晚上睡覺上床了,我們先讀繪本,爸爸先讀,之後媽媽讀,在一起抱抱睡覺。其實很幸福,也很美妙的一天。但偶爾還是有很多的小插曲,插曲雖然偶爾會讓你很煩躁,但過去了也就結束了。有些是問題,如:他答應你一件事,之後沒有遵守。孩子說讀完這個繪本睡覺,可是沒有還讓接著讀,他明明很困,你怎麼辦?我覺得不是特別大的原則性問題,家長可以適當的讓步。你的讓步他會知道,他知道是因為愛他,他知道偶爾的無理取鬧是可以的,他很依賴你。


孩子越大,男孩子會越明顯的過濾掉自己不想聽的話。如麻麻的各種嘮叨,我們要適當地妥協和退讓,不能強碰強。我曾今被孩子氣哭了,我老公說,一個30多歲的人被3歲的孩子氣哭,你可可笑不?和他執拗幹什麼?男孩子越長大,父親的作用越大。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小的時候,母親照顧我們的起居,長大了,爸爸培養我們的性格。知道做什麼樣的父母對孩成長最有利,努力做好,但也不要迷失自我,因為你就是孩子的榜樣。

相關焦點

  • 孩子打針不哭真是勇敢、膽大麼?
    打防疫針的時候,往往有這樣一類孩子,他們打針的時候不哭不鬧,偶爾哭也就那麼一兩秒鐘,就好了?而有的呢,針還沒打上,就哭天喊地,更厲害的還有,哄了個把小時了,還在那兒抽噎不止。有些寶媽就要問了,大人有的還暈針,害怕打針呢,小孩子不是應該對打針更加害怕麼?打針不哭真的就是好事麼?
  • 男朋友不想他父母知道你存在是真的不愛你麼?
    也許你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可笑,覺得這還用問麼?都不讓他父母知道你,渣男無疑啊!可是真的就一定是渣男了麼?很多女生如果遇到了如題所說的男生,肯定會覺得不開心,甚至是氣憤,但是現在不光男生會這樣,很多女生同樣也會「雪藏」男朋友,不秀恩愛,不嗮朋友圈,不告訴父母自己有男朋友,所以現在愛情真的是越來越難有了麼?
  • 孩子弄丟東西,你還在一味地責罵孩子麼?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孩子弄丟東西,你還在一味地責罵孩子麼?可能影響孩子一生,別忽視孩子還小,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當孩子犯錯後,父母都是如何應對的呢?可能大多數父母,第一反應就是責罵孩子吧,但是你知道這樣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麼?
  • 假期過半,這些傷人的話,你有跟孩子說過麼?
    「能不能不要哭了,哭哭哭,你就知道哭」小時候我也是一個一遇到什麼問題的人都喜歡哭的,小孩子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在遇到一些事不知所措時很容易哭泣的。有些父母很容易在孩子哭泣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或者總是用「你是男子漢,不能哭」之類的話來告誡孩子。但其實,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後再跟他講道理,耐心的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裡。但是,切記,也不要因為孩子哭就跟他妥協什麼,防止日後孩子將哭泣作為他跟你談判的殺手鐧。
  • 沒有感情的婚姻麼,需要為了孩子而湊合麼?
    當一段感情走到了盡頭,感情所維繫的婚姻,自然也面臨了生死抉擇,但因為孩子的存在,這時的考量就遠非那麼簡單了,是該了給孩子一個所謂完整的家而繼續湊合,還是長痛不如短痛徹底了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們應該如何抉擇呢?當面臨離婚的時候,總是有人說:為了孩子別離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比什麼都重要!
  • 不要一哭就抱,寶寶的哭都是有含義的,這些「嬰語」你都了解麼?
    導讀:不要一哭就抱,寶寶的哭都是有含義的,這些「嬰語」你都了解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一哭就抱,寶寶的哭都是有含義的,這些「嬰語」你都了解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非常可笑,非常荒謬,非常可悲!」
    華春瑩談美「限制中共黨員籤證」:可笑,荒謬,可悲!有記者就美方限制中國共產黨及其親屬籤證一事和有關言論提問。華春瑩表示,當我讀著現在美方個別人士、極端反華的、仇恨中國的人發表的言論,我覺得我的眼前總是會浮現出堂吉訶德揮舞著他的長槍的鏡頭。
  • 手癢麼,動筆麼,幽默詩詞好笑麼,大家鼓掌麼?
    疏影橫窗依依麼?更深誰與麼?雁去麼?燕來麼?還捧青花倚望麼,橫簫吹夜麼?《長相思》想了麼,念了麼,此時賦詩為甚麼?可是後悔麼?愛了麼,恨了麼,如此糾結痛了麼?還能挽回麼?閒著沒事麼?愛誰麼,念誰麼?三世三生忘了麼?宿緣無了麼?《長相思》累了麼?苦了麼?如此辛勞後悔麼?人家理解麼?吃了麼?睡了麼?舍已為人何必麼?你心舒坦麼?
  • 帶孩子出去耍,只需要父母戴口罩,就可以了麼?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帶孩子出去耍,只需要父母戴口罩,就可以了麼?如今國內疫情已經好轉,很多地方中小學,都陸續開學了,人們外出也增多了,大家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復正常。因此,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現象,就是帶著口罩的父母,帶著沒有戴口罩的孩子外出玩耍。我想問一下,這說明大人的抵抗力,沒有小孩子的強麼?大人需要戴口罩預防病毒細菌,而小孩子卻不需要的麼?並且在小孩子玩耍的地方,很多父母戴口罩扎堆,而小朋友們卻沒有戴口罩扎堆玩耍,這樣真的好麼?
  •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補課麼
    你的孩子需要補課?真的需要麼?應該怎麼補?第一,課堂聽不懂!基本聽不懂!學科是有體系的,前後知識點貫通,當你聽不懂的時候,那就麻煩了,因為會影響下面的內容,連鎖反應,一損俱損!這時候就需要「回爐」,讓老師重新給你講解,甚至額外「加餐」!一般而言,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基礎比較薄弱,能力也有欠缺,屬於跟不上班級節奏!
  • 餓了麼回應「多等5分鐘」,網友氣炸了
    餓了麼回應「多等5分鐘」,網友氣炸了 今天凌晨 餓了麼官方發布了 一篇《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
  • 「黃金配角」胡屠戶,可笑可悲亦可憐
    「黃金配角」胡屠戶,可笑可悲亦可憐提到《範進中舉》,大概所有人都會想到,作者刻畫的男主角範進中舉後喜極發瘋的精彩情節
  • 釘釘掀起開學鬼畜熱潮,氣哭小學生
    九月的一開始秋高氣爽 神獸回籠 多少個家庭要上演一出離別的苦情戲多少個孩子要開始愉悅 昨天,阿里旗下的釘釘又搞事情鬼畜《開學歌》慶祝開學季聽說把孩子都氣哭了內容過於真實呢 這也不是釘釘第一次氣哭小學生了
  • 汪培珽:你願意,再生一個孩子麼?
    即使他們大了點——6歲好了,沒有獨處的安全顧慮,當我和先生倒頭就睡的時候,如果我心裡知道只有孩子一個人在房門外,想說話,沒人回答,想玩遊戲,只能自己跟自己玩,我心裡會沒有一絲絲歉疚感麼?能睡得安心麼? 然而,如果媽媽知道,兩個孩子在外面玩得多麼滿足、多麼快樂,她可以睡得更香,她的心是全然放鬆的。
  • 嬰兒一直在吃手,需要阻止他麼?會影響孩子麼?
    他媽媽看著他笑呵呵的說:「不講衛生了哦」然後就把嬰兒的手從嘴裡拿出來了,然後那個嬰兒突然就大哭起來,媽媽笑著對孩子說「寶貝怎麼了啊,是尿了麼?還是想吃奶奶」,可是孩子仍然大哭不止。其實,孩子只是正在工作,他在用口來認知世界,但是突然被打斷了。
  • 因為二胎是女孩,婆婆對親媽說:「你家祖傳的絕戶頭麼?」
    她呢,抱著孩子一邊心疼一邊哭!而,老公通常就是那句「行了,行了,別吵了!」她委屈,告訴老公,老公說「咱媽想抱孫子,這不是失望了麼?回頭咱生個兒子,看她還敢這樣不了!」她告訴媽媽說想讓她過來陪她,她不敢告訴媽媽婆婆這樣對她,怕媽媽傷心難過。
  • 你不幸福孩子敢幸福麼?
    愛負荷著重量父母們經常對我們說的一句就是:「我們都是為了你!」比如有的父母覺得為了孩子才沒離婚,有的父母覺得為了孩子吃各種苦……什麼都是為了孩子,然後當兒女畢業、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會突然覺得不知道為了誰而活……曾和很多老人聊過天,他們竟然說孩子結婚了,自己和老伴突然覺得生活不知道怎麼行進了,特別沒有樂趣,每天都開心不起來……
  • 你的孩子對你沉默不語麼?
    ,但在劇中,朝陽的媽媽也是心裡有一口氣,孩子爸拋下他們,她一定要把孩子學習搞上去爭一口氣,不知道現實中的你會不會也正在讓孩子幫助你出人頭地,實現你的夢想,為你爭氣?不知道您現實生活中是一位什麼樣的父親,有很多即便沒有離婚,但是被自己的壓力、事業、工作等佔據著,已然不能靜下心來,心與心的與孩子和家在一起了,現在很流行的話就叫喪偶式家庭,雖然好像人回家,但是心神確沒回來,忙忙叨叨有時還倒添麻煩也許你也會問,那我該怎麼做爸爸,做丈夫我的回答:全然的和家人們在一起,靜下來此刻和家人在一起,心在你懂麼,全情的和對方在一起,就像你最開始處對象時那種吸引
  • 孩子最討厭父母說的幾句話,您說過麼?
    「沒看見媽媽在忙麼?快寫作業去!」如果每天都聽見自己的父母來這麼說自己,孩子怎麼可能去信賴父母呢?許多父母之所以和孩子之間形同陌路,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父母對孩子的不理解,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忙碌的時候還容易對孩子「惡語相加」。
  • 讓孩子留學,你後悔了麼?
    很多人看到小留學生回國的各種磨難,很有幸災樂禍的感覺,覺得送孩子出國的都是作孽不可活。為啥沒送孩子出國的人,不能有同理心,理解出國留學的孩子和家長呢?原因也許包括:1、仇富心理,覺得能送孩子出國的都是有錢人。有錢人的事,關我什麼事?有錢人家不得安寧,我才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