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都知道「惡語傷人三春寒,良言一句暖三冬」,其實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候也需要注意一些話不能對孩子說,因為有些話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
下面這幾句話,你曾經對孩子說過麼?
「說了幾遍了,你還不會,你怎麼這麼笨?」
這句話是不是經常被聽到,或許你是氣急敗壞了,但是你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領導這麼說你,你心裡什麼感受?
而且,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遠低於我們成年人。
所以,當你教了幾遍孩子還是不會時,你可以換個方式跟他說:
「沒關係,錯幾次沒事的,已經快接近正確答案了,我們再試一下。」
「能不能不要哭了,哭哭哭,你就知道哭」
小時候我也是一個一遇到什麼問題的人都喜歡哭的,小孩子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在遇到一些事不知所措時很容易哭泣的。
有些父母很容易在孩子哭泣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或者總是用「你是男子漢,不能哭」之類的話來告誡孩子。
但其實,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後再跟他講道理,耐心的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裡。
但是,切記,也不要因為孩子哭就跟他妥協什麼,防止日後孩子將哭泣作為他跟你談判的殺手鐧。
「我對你太失望了」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將自己的所有的心血付諸在孩子身上,對他們有著極高的期望,但是其實這無形之間增加了孩子很多壓力。
有時候,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語氣,父母總是會表現出失望的神情。
長此以往的話,孩子會越來越不相信自己,失去自信,覺得自己很「蠢」,什麼都做不好。
父母期望越大,孩子就越讓他們失望,親子關係就這樣變得越來越緊張。
「你看看別人家,再看看你......」
無論哪一代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比自己優秀,但其實作為父母,你們有想過一點麼,你在拿別人家的孩子在跟自己孩子比較時,或許,孩子也正在拿你跟別人家父母做比較。
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聰明的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掘孩子的潛力,而不是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貶低孩子的能力。
「就你這樣的,你要是可以,別人就沒有不行的了」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那孩子自我放棄也是沒毛病的。
因為這件事我深有體會,小時候,父親總是覺得孩子應該「打擊教育」,所以,每次我有什麼想法,有什麼目標時,他都會給我潑一盆冷水。
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務實一點,你這樣的都可以,別人為什麼不行。
其實,我就這樣在他的「打擊教育」中長大,就連現在的我,工作後也在對自己沒有信心。
其實,父母的否定和不看好,其實給了孩子放棄自己的理由,也是造成孩子不自信的根本源頭。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不行的」,賞識和信任才是他突破自己的動力所在。
「好的你學不來,不好的一學就會」
有些父母總是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比如,孩子考得好是應該的,學生當然就是要認真學習。再比如說,孩子幫忙做點事情是理所當然的,自己每天上班也很累。
但,孩子只要犯一點錯誤,就會被無限放大,一直抓著這個錯誤不停的說,甚至還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你知道這樣其實會一點點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麼?
與其一直在指責孩子的錯誤,不如多想想孩子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幫他改正,這次是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最佳 方式。
「就當是為了我們你好好學習可以麼?」
我見過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可以好好學習,就跟孩子打起了「親情牌」。
其實,這些反而會成為你跟孩子之間關係惡化的根源,或許一開始孩子會順從著,但是,長期這樣,孩子內心會有一種「愧疚感」,認為,就是因為他,所以父母才這麼辛苦的,長期下去,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最後,小編有話要說:
其實,父母跟孩子之間我們要掌握這兩點:
①父母與孩子之間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只要學習好了,別的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就開始「包辦」孩子的人生。
其實這樣,即使最後孩子考上重點大學,他的人生也是失敗的,因為他缺少了最重要的「成長」!
②多傾聽,少拿長輩架子
很多人都覺得,父母就應該有父母的樣子,所以總是很嚴厲的對待孩子。
也正因為這樣,孩子很多事情都不敢跟父母講,長此以往,父母跟孩子之間就缺少了溝通,親子矛盾不可避免,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把孩子當做朋友,自己有些什麼話,可以跟孩子來傾訴,孩子也會跟你們說他們心裡話,多了交流,你們之間才會更親密。
最後,我想說的是:
別只盯著別人家的孩子,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也非常優秀!
註:本篇文章圖片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