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無形傷人不輕,這些自帶殺傷力的話,儘量不要跟孩子說

2020-12-12 依科育兒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主要工具,可是怎麼用卻存在巨大差異,有人用它來聯絡感情、交流經驗,於是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也有的人因為使用不當,導致人際關係緊張或者給別人帶來傷害,正所謂「惡語傷人六月寒」。

身為父母,我們有責任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成長。可是由於現實生活的種種壓力和父母情緒管理能力的缺失,很多父母常常會不自覺地對孩子說出一些帶有殺傷力的言語,殊不知,這些話傷人不利己!

以下六大自帶殺傷力的話,希望大家不要跟寶寶說:

1、不行!

3歲寶寶在超市看到一個漂亮的玩具,愛不釋手,於是就用哀求的眼神看著媽媽,說:「媽媽,我想要這個玩具」。媽媽一看是小坦克,家裡已經有了,就沒好氣地回了一句:「不行!」,孩子情緒立馬被激起了,說:「我就要這個玩具!就要……」雙方僵持半天。

最後無論哪方妥協都有遺憾,不是嗎?

其實媽媽可以這樣說:

「寶寶家裡的坦克你不喜歡了嗎?」很多寶寶喜歡一種類型的玩具,看到想要,但是,舊的也不捨得扔,所以當媽媽這樣問的時候,他就會猶豫了。媽媽可以接著說:「那寶寶玩一會把它還回去,我們回家玩自己坦克,好不好?」寶寶一聽媽媽說的有道理,大部分情況下就會主動把玩具送回去。

2、快點……

小寶寶,有自己的節奏,無論吃飯還是走路,時常是慢慢悠悠、磨磨唧唧的,唉,這讓很多父母不禁怒火中燒,「快點走!」、「快點吃飯!」、「快點睡覺!」、「快點起來!」……一個接著一個地吼。

父母像這樣老是催促孩子,強迫他們跟著自己的節奏走,這會讓孩子很受傷。我們都知道1~3歲是寶寶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他們看到什麼都想研究一番,也許你覺得很平常的一個小勺子,它不就是拿來吃飯用的嗎?可是這對於孩子來說,它卻很有意思。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寶寶在吃飯時候,總是會忍不住拿起勺子,這邊看看,那邊瞧瞧。其實,這個時間他的大腦正在飛速的旋轉、思考。類似情況,如果被頻繁打斷,就會影響寶寶專注力甚至是智力。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說:

放慢我們的速度,多點耐心。學習並理解寶寶的節奏,儘量做到不打擾,一般這種情況會隨著他的興趣慢慢淡去。當然,必要時候,我們可以友情提醒或者提供合理建議,具體由寶寶自己做決定。比如吃飯時候,遇到寶寶玩勺子,我們就可以試著這樣建議:「寶寶,飯要涼了,吃了肚子疼,我們吃好飯再玩好嗎?」這比直接吼有效果。再比如寶寶晚上興奮不睡覺,我們可以先把燈關了,然後引導寶寶躺好,給他講故事或者跟他聊天,有了睡眠氛圍,寶寶很快就會入睡。

3、再不聽話,找揍!

經常聽到有人這樣跟寶寶說,包括我小時候也被經常這樣警告!往往有三個結果,第一種結果就是寶寶被鎮住了;第二種就是不聽話,結果就真的挨揍了;第三種就是「狼來了」。無論是哪個結果,都容易給寶寶帶來不好的影響,比如寶寶變得膽小、不自信、學會騙人等。

其實可以換種方式表達:

比如,寶寶在玩水,身上都弄溼了,媽媽提醒好幾次,讓寶寶不要玩了,結果寶寶不聽,媽媽可以這樣說:「寶寶衣服溼了,容易感冒生病,我們把這邊收拾一下,去換衣服好嗎?」或者說:「寶寶衣服溼了難受,我們先去換衣服,等天氣暖媽媽再弄水給你玩好嗎?」這樣寶寶感覺自己被尊重了,而且下次還可以玩,於是就乖乖的隨媽媽去換衣服了,屢試不爽。

4、不要哭!

寶寶受委屈或者弄疼了,會哭,這是本能反應。有些家長聽到就煩,會忍不住說:「不要哭!」或者「就知道哭!」,一般情況下,寶寶聽了這話,會哭得更厲害!原因很簡單,他受委屈了,需要宣洩,而父母卻連這個都要阻止,於是更傷心了,忍不住大哭起來。

其實,我們可以這樣做:

先讓自己保持冷靜,然後抱起寶寶,輕怕他的肩膀,一邊抱寶寶一邊安慰他。這樣,寶寶很快就能平復心情,對你咯咯笑了。這就是愛的力量!

5、 什麼/這都不會,笨死了!

朋友看到1年級的兒子在寫作業,簡單的幾個加減法,教了一遍又一遍,兒子就是不會。朋友氣得要死,不禁河東獅吼:「這都不會,笨死了!」只見,那個孩子看了看我,然後忍不住哭起來。我後來跟朋友說,儘量不要這樣跟孩子說話,容易傷到孩子自尊心、自信心。

我建議朋友,多點耐心,可以寓教於樂,比如在陪孩子玩積木時,可以跟他合作,「孩子,拿兩塊積木來」、「孩子,你數一下現在是幾塊積木?」孩子在放鬆的情況下,會調動自身的積極情緒,更容易記住東西。相反,如果不斷給他施壓,他就容易因為緊張、害怕等情況影響大腦運轉,甚至腦子裡一片空白。最後出現背道而馳的效果。

6、滾一邊去,別煩我!

爸爸,正在鍛鍊身體,寶寶跑過來,興趣高漲的要爬爸爸身上騎「大馬」,爸爸不耐煩地說:「滾一邊去,別煩我!」多數情況下,寶寶不會聽他的警告,這導致他繼續生氣,甚至打寶寶,寶寶要麼被打哭了,害怕了,要麼,寶寶被打過一會,又忘記了,再次去「騷擾」爸爸……

所以,遇到這種事情,建議這樣說:

要明白寶寶之所以這樣「煩人」是因為他想跟爸爸玩。所以爸爸一定要有點耐心,注意說話語氣和技巧,比如可以這樣跟寶寶說:「爸爸鍛鍊身體,寶寶躺在旁邊跟爸爸學著做,好嗎?」如果寶寶還不配合,可以引導寶寶去跟媽媽玩一會。

類似這樣帶有殺傷性的語言還有很多,大家在跟寶寶交流的過程中應儘量避免。事實證明,這些吼叫、呵斥、打罵只能讓你更加的生氣、讓你的寶寶受到傷害,並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不是嗎?

關注<依科育兒>可了解更多科學、有趣、有料、有愛的育兒分享。如果您覺得此文對您有幫助,歡迎留言、點讚、轉發、收藏---寫文不易,您的支持將是我今後創作的最大動力,非常感謝!文:依科育兒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糖豆媽育兒漫畫:這6句無心的話,最傷人!不要在對孩子說了
    ,但是每次吵架的時候我都會克制自己,儘量說事情,而不是通過辱罵人來發洩情緒。糖豆爸也曾和我談論過這個話題,說我這一點很好,即使是生氣也不會情緒化,還能解決問題。其實這都是糖豆的功勞,一件一件的小事中我也在成長,讓我意識到話出口想三分,尤其對孩子,很多無心的話其實都會對她造成傷害。(友情提示:內容太過真實扎心,如有雷同,純屬正常!)
  • 有哪些看似簡單,卻有極大殺傷力的話?
    有時候身邊人一句不經意間的話,卻有著極大的殺傷力,說話的人可能覺得這不過只是句簡單的話而已,而聽的人卻受著極大的傷害。1、你要這樣想我也沒辦法,就這樣吧。2、這個人,怎麼說呢?6、五年前上九年級的時候我爸說的:嘁,你也就這樣,成不了大器。因為這句話,難過一晚沒睡,想了五年。7、我當初瞎了眼生了你(各種情況都適用),你怎麼一點都不上進,成天要學這些沒用的(網球,架子鼓,跆拳道,然而我也沒學到),你怎麼這麼早熟這麼賤呢(偷看我日記,看到我暗戀一小男孩)。
  • 《不隨便說傷人的話》關於言語傷害,不怕被嘲笑也不言語傷害他人
    本書用簡單明了的語言,向孩子展示了常見的一些言語傷害,並告訴孩子一些應對方法。和孩子們一起閱讀這篇繪本《不隨便說傷人的話》吧!腳被蜂蜜蜇了一下,哎喲,好疼!手被門夾了一下,哎呦,好疼!聽到一句傷人或難聽的話,我們也會記在心裡,哎喲,好疼!
  • 親子間溝通很重要,雙方要避開語言暴力的危害,愛是取暖不是放箭
    眾多的數據顯示: 維繫一種親情關係最直接的方式不是血緣,而是語言和溝通,好的溝通好的語言可以讓家人離的很近;壞的溝通和語言可以傷人於無形之中。孩子的語言對家長殺傷力有多大?跟大多數的家庭一樣,小君家也面臨著督導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也面臨著孩子做事磨蹭、犯懶、沒有時間觀念的問題。因為這些壞習慣,小君只要兒子在家便不由自主的開始嘮叨,似乎這樣峰峰就能記在心裡,然後悄悄地改正了一樣。
  • 李玫瑾: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辭,容易摧毀孩子一生,殺傷力很大
    說一句理解溫存的話語,就算處在冰天雪地皚皚白雪嚴冬中,也能給予人溫暖和煦;稍稍一句惡言相向的話語,即便身處炎炎夏日,烈日中天六月季中也不寒而慄。說話的方式和態度的重要性遠遠比想像中的大,語言可以是無形的殺人武器,遊戲、貪玩、頑皮等相比之下都是微不足道,語言才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
  • 假期過半,這些傷人的話,你有跟孩子說過麼?
    有些父母很容易在孩子哭泣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或者總是用「你是男子漢,不能哭」之類的話來告誡孩子。但其實,父母可以耐心等孩子哭完後再跟他講道理,耐心的跟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出在哪裡。但是,切記,也不要因為孩子哭就跟他妥協什麼,防止日後孩子將哭泣作為他跟你談判的殺手鐧。
  • 我們常跟孩子說的這句話,其實很傷人
    我們經常會被眼前的情緒所困擾——早上急著想讓孩子收拾整齊,快點出門去上學,再不出發就要遲到了;或者,想要孩子快點吃飯,以便我們能快點收拾碗筷——於是,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所說的話並不是我們最終想要說的話,有時候只是因為我們急切的心情而脫口而出,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些話語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這四句話「殺傷力」很強,父母再生氣也別對孩子說,容易毀了娃!
    如今,很多家長仍然堅信「打是親,罵是愛」的傳統教育理念,有些家長甚至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對孩子說話時,嚴肅而刻薄,無形中對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語言暴力。某教育學家對1000名孩子跟蹤研究發現:經常受到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將會大幅度上升。
  • 說話是一門藝術,聰明人懂得如何說話,這些話不要說,傷人傷己
    暖心的話讓人寒冬心中溫暖,傷人的話讓人仲夏遍體生寒。同樣的意思,一個人說出來可能讓人很容易接受,換另一個人說,則可能讓人很排斥,內心不舒服。這就是懂不懂得說話的差別。會說話的人,交流溝通無障礙,原本可能不太容易讓別人認可的,也因為說話方式而讓別人接受。不管如何,聰明人有些話都不會說,說了會傷人傷己。
  • 語言暴力!扼殺BB的無形殺手
    不打孩子,是不是就等於讓孩子免受暴力侵害?不是這樣的,這一代孩子被家長的規劃、學校的考試、社會的欲望所挾持,幾乎等於被強加於自身的各種價值觀所綁架,軟暴力幾乎隨處可見。生活在不平等、不尊重的環境中,軟暴力帶來的危害不可小覷。  軟暴力是指用語言、表情、神態、文字等形式對人的精神和內心造成傷害的行為。
  • 這3個星座一生氣,就會說很多過分的話,太傷人心
    生氣是每一個人心情不佳時表現出來的真實的情緒反應,而不同的人在展現情緒的方式上也有差異。說簡單一點就是,有些人就算生氣了也不會對招惹自己的人大發脾氣,他們會儘量表現出和善的態度。而有些人跟他們完全相反,他們一旦真的被惹得生氣了,不僅態度比較冷漠,而且,還會說很多傷人心的狠話。
  • 籃球場上除了垃圾話之外,最傷人的話是什麼?
    因為NBA在眾多籃球愛好者心目中代表著籃球的最高水平,那裡有我們喜愛的球星,科比、麥迪、詹姆斯、姚明、艾弗森、奧尼爾等等,這些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裡。於是球迷們在球場上紛紛模仿起自己的偶像,例如學科比的後仰跳投,學艾弗森的交叉步變向。還有的人路子比較野,學起了他們的垃圾話。NBA賽場上充滿了垃圾話,球員與球員之間互噴,目的就是為了影響對手的心態。
  • 楊冪談親子教育:這些極具殺傷力的話語,請不要對孩子說
    在綜藝《密室大逃脫》最新一期節目中,一個房間的牆壁上掛著「我養你有什麼用」、「你再這樣,爸媽就不要你了」……諸如此類傷害孩子的話語。節目中的楊冪看著這幾句後,說:「我這輩子都不會對我的孩子說這種話。」美國著名兒童學家阿黛爾·法伯說過:「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力。」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說出來的話,對孩子來說,卻是一種無形的傷害。這些刺耳的話語猶如利刀一般深深地扎在孩子心上,給孩子留下痛苦的記憶,然而,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 「我不要當你兒子!「當孩子說出傷人的話,父母如何處理?
    無意中看到了肖戰的一段採訪視頻,他說他曾說過的最傷害媽媽的話,是:「我不要當你兒子。」不知道你們聽完這句話,心裡是什麼感受?反正,我感覺到平衡了,治癒了。一個現在被國內外幾千萬人捧在手心裡喜歡的少年,曾經也與媽媽有過這樣激烈的對話。即使如此,也沒有影響他和媽媽繼續保持和諧的親子關係,沒有影響他成為一個如此優秀的演員。
  • 「這件事情很簡單」,這劑傷人於無形的「毒雞血」,你還在用嗎?
    表面看,「這件事情很簡單」是一種善意的鼓勵或者安慰,實際上潛藏著極大的殺傷力,經常會「傷人於無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句話是怎麼傷人的。 情景1:數學課上,老師抱著一堆試捲走進教室說,「這節課,我們單元測驗」。學生為難地抱怨道,「啊?又要考試呀!」為了安撫學生的情緒,也為了鼓勵學生們,老師繼續說,「你們放心,這次測驗很簡單」。 情景2:孩子不會遊泳,不敢下水。
  • 這幾句傷害孩子的話,再生氣也不要說出口
    每個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留有自己父母的烙印,無論是行為,或者語言。我們都知道人都是感性動物,有的時候,情緒激動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也在常理之中。但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儘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有些話該說,有些話就不該說。父母的無意之言,會改變孩子的世界觀,讓孩子產生某方面的心理問題。「我知道說這些話不好,可我就是忍不住!」
  • 養育男孩|有的話,永遠不要跟孩子說
    他說「從小到大,不管我做什麼、說什麼都不對,爸爸都很少肯定我。在外邊跟同學打架了,二話不說,直接開打,罵我調皮惹事。在餐桌上,有時講話講到一半,爸爸就會從餐桌底下,狠狠地踢我一腳制止我,要我別說了。每次被踢,我都很受驚嚇。」
  • 父母這4句話最傷人,影響孩子一生!尤其是第一句
    父母的溫柔細語,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能打開孩子的心扉。相反,毒舌般的父母,卻會輕易將最鋒利的刀子,插進孩子幼小的心靈,決定孩子的性格、教養和命運。美國青少年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 這幾句「口頭禪」很傷人,儘量別說
    說話很有分寸的人,往往更樂於被眾人所接受;但是說話特別不注意的人,就容易傷了一些人。有些人,說話總喜歡帶一些「口頭禪」,也就是有意或無意之間習慣性說出來的話,在這些「口頭禪」裡面有一些是很容易傷人的,比如說以下這幾句,就很容易傷到別人的自尊或者是傷了別人的心,所以這樣的「口頭禪」還是儘量別說為好。
  • 「媽媽,不要再打擊我了」,停止打壓式教育,別再用語言傷害孩子
    ,關於父母每天跟孩子說的話,報告顯示父母跟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20%是帶有積極充滿鼓勵的情緒,平均每個孩子每天會聽到到400句負面情緒的話語,而積極情緒的話語只有30句。說明孩子無時無刻都被打壓!都在接受語言暴力!尤其是那些以為是為了孩子好的話,其實是最傷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