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認為,中考作文抄襲被判0分是很正常的事情。抄襲要付出代價,這應該是小學生都要懂的鐵律。結果把觀點寫成文章後,意外地發現反響十分激烈,更意外地發現有不少家長認為抄襲給零分也太狠了,更更意外地發現,中小學應試作文,早就已經成了抄襲、模仿、借鑑的重災區,這背後的水太深了。
怕不明真相的群眾吃瓜吃得一臉懵,我還是把這事簡單地再說一下。
上海今年中考,有個女生在考卷上「模仿」了往年中考高分作文,結果被判作文零分。該同學平時語文都在130分以上(滿分150),中考只有81分。
家長查到原委後就很憤怒,
原因之一:該生買了兩本上海考試院出的中考高分作文評析,發現2018有篇文章跟2019年一樣,遂認為中考作文隨便抄沒事。
原因之二:該生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模仿」的。
原因之三:該生之前二模也「模仿」了中考高分作文,卻沒事。
原因之四:這孩子已經被市重點提前錄取,只要分數線達到535分就能被錄取,結果這麼一折騰,到嘴的鴨子飛走了。
這位家長的邏輯概括起來就是一句話: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考試院抄得,我抄不得?二摸抄得,中考抄不得?
殊不知,「光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打」的原因不過是賊還沒被抓著罷了。
本來這麼一件簡單的事,沒想到從大家的留言裡發現,中小學應試作文早就成了抄襲、模仿的重災區,而且抄襲的方法,堪稱花樣百出。
這裡頭最過分的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抄作文了,剛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年齡,還沒會走路,先學開車了,還沒學會寫作,先學背誦了。
這麼做最大的弊端,是將來這個孩子會對寫作文這事產生心理障礙,沒有被老師修改過,認可過的文章都不敢往卷子上寫。
還有家長說期末考試前,老師要求孩子背誦並默寫10篇本學期作文,把她嚇了一跳,結果孩子還反過來安慰她說:沒事,我可以做到的。
想想看10、20年之後,我們將迎來一批背功了得,創作能力低下的孩子,真是令人汗顏。
更嚴重的是,不僅學生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在考場上臨場發揮,就連執教多年的老師都認為,考試時要讓學生在這麼短的時間寫出一篇文章,是不大可能的。
上面這段話是一名語文老師說的,他竟然認為孩子們根本不可能在四十分鐘裡寫出一篇文章,中考也好,高考也好,誰背功好,排列組合做得好,誰就能拿高分。
所以我想問一句,我們的應試作文到底考的是什麼?是背功呢還是默功?難怪學術不端的越來越多,原來從小就抄習慣了,壓根就沒有自己寫的能力了。
根據網友留言,我總結了目前應試作文所謂「模仿」、「借鑑」的幾種方法。
就像這位被判0分的同學一樣,有不少同學考試的時候直接照搬優秀作文。
這麼做肯定是有風險的,中考的時候一份卷子通常2個老師批改,如果分差超過3分就會作為爭議卷重新討論。也就是說,一篇作文考驗了兩個老師的閱讀量,如果你抄的比較偏,剛好在兩位老師的盲點上,祖上燒高香,兩人都沒看過,那就拿高分。
如果有一個老師看過,那就基本涼涼了。敢從考試院發的中考作文裡抄,中招的機率更是大得嚇人,搞不好閱卷老師就是編寫教材的老師。
當然也有運氣好,逃過一劫的,有的地方閱卷老師菩薩心腸,放你一馬,也是有的:
不管怎麼說,全文照搬都是十分低級的,關鍵是大家都去抄,存貨就這麼點,最後閱卷老師一看,這十來篇抄的這個,那十來篇抄的那個,批改卷子簡直比搬磚、送外賣更無聊。
這又反映出另一個問題,中考的作文命題實在是了無新意。
前年中考作文《真的不容易》、去年中考作文《這事,真帶勁》,再到今年的作文《有一種甜》,竟然可以照搬同一篇文章,這就過於玄幻了。
我看了一下,被抄兩年的那篇作文,寫的是「交筆友」,還真是具有「連中三元」的潛質:
交筆友,不容易;交筆友,真帶勁;交筆友,有點甜……明年中考題目如果是《難以忘懷》,洗一洗,曬一曬還能接著用。
這種命題,就是專為套路作文設計的,生怕學生套不上。
這是網友說的,他們班每次寫作文,老師會把範文在各個班讀一遍,本來這屬於正常操作,問題是老師竟然要求同學仿寫範文。
也有同學說自己中考的時候寫了自己之前寫過的範文,後來聽說別的班有同學「模仿」了她的文章。
怎麼說呢,抄同學肯定要比抄範文安全,保險。可能老師也是這麼想的,畢竟中考一份卷子閱卷時長只有1分多鐘,兩個人的卷子被同一組老師批到,概率也不大。
但是這種「同學的作文就可以隨便用」的勁兒,不可取。同學的作文既然可以抄,那同學的卷子可不可以抄?
這種思維有點像中國式父母的「劫富濟貧」,老大有能力,又有錢,就該支援給弟弟妹妹買房、結婚。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嘛!
這種情況相對好一點,老師讓學生背各種素材,寫人的幾個素材,寫事的幾個素材,寫物的幾個素材。來源可能有優秀作文、新聞、報刊、雜誌,具體每個老師愛好不同。
然後學生上考場寫作文如同剪輯,先把素材腦子裡過一遍,然後挑挑揀揀、拼拼湊湊就是一篇文章。
聽起來要比前兩種高級一點,畢竟有個拼湊在裡面。
話說一般人寫文章,也要找素材,但那只不過相當於事先買好材料,備好油鹽醬醋,至於洗菜,摘菜,烹、煎、蒸、煮,都隨心而定。而考場上這種背素材,則更接近於直接準備一個半成品的菜,稍微加加熱就端上桌。
難怪大學生寫論文,也習慣了東抄一段,西抄一段,拼拼湊湊,再加工一下,能過查重就萬事大吉了。
這不都是從小打下的基本功嗎?
第四種比前面三種還要更好一點,炒的是自己做的冷飯,只是經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學生自己都認不出來了。
安全是絕對安全的,只是說到底還是對孩子們的臨場發揮沒有信心。
其它各種作文的套路更是不勝枚舉。
作文、作文,怎麼就落到今天這地步了呢?古時候八股文好歹還要考生進了考場自己想,自己寫,現在的應試作文,孩子們拿到題目,竟不是去想該怎麼寫,而是今兒該默哪一篇。
這真是作文的悲哀,語文的悲哀。
話又說回來,英語作文是比中文作文更嚴重的災區。
我們真的應該好好教教孩子,什麼是借鑑,什麼是抄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