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這次事件的經過。
7月18日中考成績下發後,上海考生小紅(化名)和她父母驚訝地發現,她的語文只考了81分(滿分150),而在一模、二模中,她的語文成績分別是130、134分。
小紅的家長向上海市教育考試院提出過兩次覆核申請,得到的答覆都是:「評卷中心將該考生作文答卷評定為雷同卷,程序符合評卷流程,結果無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嫌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小紅家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中考複習時,小紅在老師的建議下購買了《2019年上海市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作文評析》和《2018年上海市初中畢業統一學業考試作文評析》。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仿寫作文的方式,在二模考試中改寫了《作文評析》中的例文,並獲得了50.5的高分。而過去,她的作文分數一般是48分。經過這次考試,小紅相信,在中考用同樣的方式寫作,也一定能得高分。但讓小紅和家長沒有想到的是,這篇改寫自2018年、2019年中考例文的作文,卻被判定為抄襲。這直接導致小紅與重點高中無緣。在小紅家長看來,小紅成了「教育不作為的犧牲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嫌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
筆者孩子剛剛初中畢業,對於初中生寫作,有很深的感受,特別是對語文的「教育不作為」,怨言頗多。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語文學不好,會非常影響其他學科的閱讀理解能力。而檢驗一個學生文字功底的終極方案,就是作文。所以語文的學習,重點是作文。
作文都會寫,要想寫的好,卻很難。社會上能寫作的人比比皆是,成為作家的,卻不到萬分之一,包括語文老師在內。王鼎鈞先生在一次演講中說「不是我要潑冷水,在座的三百多位年輕人,將來能成為作家的,不會超過三位」。
有人說,民國時期的國學教授們,不都是大文豪嗎?這點不可否認,但是這裡面有個順序問題,這些大文豪,是先成為知名作家,後被聘為教授。
我們現在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是師範類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研究的是文學理論,不是文學創作。所以現在的中學生,並不缺乏文學理論基礎,缺乏的是文學創作能力。
創作來源於生活。易中天教授說,要想文章寫的好,第一條就是不能作假。意思是說文中的素材不能抄襲,不能胡編亂造。
生活素材對於中學生來講,真的很難收集,各位看看現在中學生的作息表就能明白,他們有多少時間能參加社會活動?即使有,也是以愛國教育為主吧。沒有素材怎麼辦?背範文!中考前背熟4-5篇範文,然後根據命題要求臨時套改,這就是目前語文教育的整體現狀。看看每次模考的作文就知道,大部分孩子的作文基本類似,同一張臉,只是胖臉和瘦臉的區別。
目前的語文教育,說到底,還是僅限於課堂的理論教學,不能走出去。
怎麼辦呢?老師們自有妙招。特別是輔導班的語文老師,都有所謂的「作文秘訣」。其實都是套路論、方法論。
魯迅先生說,所謂「作文秘訣」,都是騙人的。看看小紅就知道,最終欺騙的,是自己。如果作文真的有這些「秘訣」,語文老師們就不是語文老師了,而是知名作家了。
作文肯定「有章可循」,有基本的技巧寫法,比如「小中見大」、「欲揚先抑」等等。但是要想出彩,又必須「文無定法」,不能拘泥於固定的技巧套路,要勇於創新。
文章最重要的是內容,是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內容決定形式,而不是形式決定內容。試想考生們針對一道命題作文所描述的事件都很類似,所表達的思想都是一種,是多麼可怕!
自從新高考改革開始,大語文時代也隨之而來。大語文時代要求學生在具備一定文學素養的基礎上,要走出教室,拓寬思路,勇於創新。所以才有了各種研學活動。
在改革創新的大形勢下,如果說以前套改範文還可以得到50分,那麼以後就真的可能直接判零分。要想作文得高分,只能多讀、多看、多想,別無他法。
還敢讓孩子背範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