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子先後患4種癌,家人也因癌症去世!堅強熬過10多年,這次差點...

2020-12-22 環球網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感謝譚卓主任,不僅幫我切除了口腔內的腫瘤,還保住了舌頭,說話也沒受到影響。」最近,來自湖州年過六旬的沈大伯(化名)順利地從浙江省人民醫院出院。

來自浙北山區的沈大伯,是一位極其不幸卻又十分堅強的漢子。母親、哥哥因食管癌、胰腺癌去世,自己又先後遭遇了食管癌、下咽癌、舌根癌,14年來,手術一場接著一場,還經歷了40次化療放療,他都咬著牙挺了過來。本以為絕處逢生,今後可以和老伴一起種種地、養養雞,含飴弄孫,沒想到,口底癌又找上了他…

如果講話不清,

那活著有什麼意思?

今年年初,沈大伯在吃飯時感覺右側舌頭下方有一小個腫物,雖然不痛不癢,他還是忐忑不安地去當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是口腔息肉,他就配了藥回家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沈大伯感覺舌底腫物正在慢慢變大,吃飯也會感覺不適,下頜區有時候會脹痛麻木,想著自己之前患過舌根癌,會不會復發轉移了,他心理一陣緊張。

滿地翻黃銀杏葉時,他再次走進縣城醫院,卻被主治醫生告知可能患了口腔癌,需要切除部分舌頭,醫生建議他儘快到上一級醫院手術治療。

沒了舌頭,話都講不清楚了,吃飯也會有困難,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沈大伯第一次對妻子撂下了狠話,「我不治了,能活多久算多久……」

譚卓在門診

自2006年沈大伯被查出食管癌後,他先後患上下咽癌、舌根癌,,一個個癌症接踵而至,幸好沈大伯性格豁達,他寬慰妻子說,「我還沒看到兒女成家,會配合醫生治療的,我要和你活到100歲呢。」

不論去醫院治療有多苦多痛,沈大伯都沒吭一聲。妻子看在眼裡,疼在

心理,記不清多少個夜晚背著病重的丈夫默默流淚,10多年來,妻子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

如今兒女都成家立業,孫子孫女接連出生,但丈夫卻說要放棄治療,妻子頓時淚流滿面。

妻兒多方打聽,諮詢。,慕名找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頭頸外科譚卓主任,就從湖州趕到了杭州。

他說:老婆,我又活過來了

「譚醫生,如果手術後不能正常吃飯和說話,我就不做了。我身上有那麼多種癌,醫生曾說過我活不了太久,所以每天能睜開眼都賺來得,能活多久就多久吧。」沈大伯一見到譚卓,就提出了自己的訴求。譚醫生一邊查看他的過往病史,一邊耐心細緻地與他交流溝通。

沈大伯年輕時是做水泥匠的,早出晚歸,平時煙不離手、頓頓高度白酒、嗜辣喜鹹,直到食管癌手術後,才戒了菸酒,但是近30年菸酒薰陶早已灼傷從舌頭到喉嚨、食道、胃的整個消化道,消化系統局部黏膜可能早已產生了病變,並不能完全修復,這也為沈大伯接二連三爆發癌症埋下了隱患。

針對沈大伯的身體情況,譚醫生完善了頭頸部增強CT、口底腫物活檢等檢查項目,結果顯示,沈大伯可能是口底癌。譚醫生當即開出了住院單,「腫瘤必須切除,我們一定會以最小的代價換取腫瘤根治,也一定會盡最大努力保住你咀嚼和說話的功能。」

這是一臺長達5小時的手術,譚醫生親自主刀,為沈大伯做了「口底惡性腫瘤擴大根治術」。

沈大伯口底腫瘤大小約3*3公分,範圍較廣,累及右側口底、右側舌緣、右側下頜骨內側壁。

為確保診斷的準確性,譚卓在術中再次切取部分腫物送冰凍病理,結果提示:鱗狀細胞癌。這與術前診斷一致,譚卓團隊接著馬上清掃了右頸部淋巴結,完整切除了口底腫瘤,並在右側胸壁上設計了胸大肌皮瓣,轉移修復口底組織的缺損,最後做了預防性氣管切開,防止因舌體後墜造成患者窒息。無論是術中術後出血或者移植皮瓣不成活,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但譚醫生以嫻熟高超的技術順利地完成了手術。

術後2周,沈大伯不但開始嘗試正常進食,而且成功拔掉氣切套管,可以講話了。

沈大伯笑得像個孩子,他說,「老婆,我又活過來了。」

一人身患4種癌,

幸好及早發現治療

「一個病人身上先後出現4種癌,是不太常見的。但這名患者又是幸運的,前面幾個腫瘤發現的較早,治療也都很及時,對他今後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譚卓說。

上消化道腫瘤的發病往往比較隱蔽,不容易早期發現,尤其是下咽癌。下咽癌是下咽部的惡性腫瘤。95%以上是以鱗狀細胞癌為主,約50%的患者在就診時已發生頸部淋巴結轉移,早期發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較容易被誤診;待症狀明顯,如吞咽困難、咳嗽、痰帶血絲、同側耳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時,往往已經進入中晚期,且浸潤性較強,惡性程度較高,半數下咽癌確診時已並有淋巴結轉移,是頭頸外科中預後較差的惡性腫瘤之一。

譚卓提醒大家,要注意飲食習慣,不易過量飲用烈性酒、不要吃發黴的食物、少吃醃製食物;45歲以上有不良嗜好的患者(如長期抽菸喝酒、常吃過燙過辣食物)、有腫瘤家族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鏡;注意豐富飲食,補充維生素A及多種微量元素。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陳曉華 蔣一娜 記者 吳朝香

相關焦點

  • 大伯先後患4種癌 堅強熬過10多年 這次差點放棄……
    來自浙北山區的沈大伯,是一位極其不幸卻又十分堅強的漢子。母親、哥哥因食管癌、胰腺癌去世,自己又先後遭遇了食管癌、下咽癌、舌根癌,14年來,手術一場接著一場,還經歷了40次化療放療,他都咬著牙挺了過來。沈大伯第一次對妻子撂下了狠話,「我不治了,能活多久算多久……」自2006年沈大伯被查出食管癌後,他先後患上下咽癌、舌根癌,,一個個癌症接踵而至,幸好沈大伯性格豁達,他寬慰妻子說,「我還沒看到兒女成家,會配合醫生治療的,我要和你活到100歲呢。」不論去醫院治療有多苦多痛,沈大伯都沒吭一聲。
  • 浙江男子先後患4種癌,家人也因癌症去世 !堅強熬過10多年,這次差點...
    來自浙北山區的沈大伯,是一位極其不幸卻又十分堅強的漢子。母親、哥哥因食管癌、胰腺癌去世,自己又先後遭遇了食管癌、下咽癌、舌根癌,14年來,手術一場接著一場,還經歷了40次化療放療,他都咬著牙挺了過來。本以為絕處逢生,今後可以和老伴一起種種地、養養雞,含飴弄孫,沒想到,口底癌又找上了他… … 如果講話不清, 那活著有什麼意思? 今年年初,沈大伯在吃飯時感覺右側舌頭下方有一小個腫物,雖然不痛不癢,他還是忐忑不安地去當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是口腔息肉,他就配了藥回家了。
  • 男子先後患4種癌,家人也因癌症去世 !堅強熬過10多年,這次差點放棄
    來自浙北山區的沈大伯,是一位極其不幸卻又十分堅強的漢子。母親、哥哥因食管癌、胰腺癌去世,自己又先後遭遇了食管癌、下咽癌、舌根癌,14年來,手術一場接著一場,還經歷了40次化療放療,他都咬著牙挺了過來。本以為絕處逢生,今後可以和老伴一起種種地、養養雞,含飴弄孫,沒想到,口底癌又找上了他… … 如果講話不清, 那活著有什麼意思? 今年年初,沈大伯在吃飯時感覺右側舌頭下方有一小個腫物,雖然不痛不癢,他還是忐忑不安地去當地醫院做了檢查,醫生說是口腔息肉,他就配了藥回家了。
  • 51歲歌手張咪公開癌症晚期病情,媒體曝她患上罕見的扁桃體癌
    11月26日,歌手張咪在社交網發文公開了自己患癌的消息,並指自己現在已經是「癌症末期」。據媒體報導,張咪所患的癌症為扁桃體癌晚期。據悉,扁桃體癌指起源於口咽兩側壁扁桃體窩內的惡性腫瘤,佔全身腫瘤的0.5%,屬於罕見癌症。該病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發病高峰年齡為40~60歲,男女比例為2~3:1。
  • 揭秘癌症真相!浙江人最容易得這6種癌
    原標題:獨家揭秘癌症真相!浙江人最容易得的6種癌,如何預防和治療,看這一篇就夠了!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被確診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在不少人眼裡,一旦被癌症俘獲,人生就意味著清零,以至於國人談癌色變,成為心結。
  • 曾是TVB當紅小生,因母親癌症去世抑鬱多年,如今又資助抗癌歌手
    此時的男孩,正在遭遇人生的第一場重大變故——他的母親被確診患上了癌症。當然,懵懂的男孩還不明白此刻在母親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只察覺到母親一直在掉頭髮,且時不時要跑醫院,身上總有一股揮之不去的中藥味....
  • 李開復癌症年僅52歲 盤點那些患癌去世的名人(圖)
    雖然淋巴癌聽起來並不樂觀,也讓家人和朋友們很擔心。但生活就是這樣:往往來得意外,但既然遭遇就應坦然面對。病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會選擇更加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起伏。」  企業家也為李開復送去祝願,王石在微博中稱:「珍惜開復的好聲音,祝願積極治療,驅逐癌症!」
  • 50歲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王磊因癌症惡化去世
    榮獲「中國好醫生」稱號的結直腸癌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王磊,因患癌症病情惡化,於6月23日20時40分不幸去世。就在不久前,他剛剛慶祝了自己50歲的生日。「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希望主宰生命的厚度」。被診斷為身患胰腺癌後,王磊如常出現在診室、病房、科研討論會議等場合中,一邊抗癌,一邊不改懸壺濟世的醫者本色。
  • 詹姆斯因患流感在家隔離 自曝半年前差點患癌症
    「小皇帝」詹姆斯因患流感在家隔離,並且接受了H1N1流感病毒檢測。但生性樂觀的詹姆斯並沒有將流感放在心上,他還自曝半年前他差一點罹患癌症,「與半年前差點得癌症相比,現在的小流感算得了什麼?」  這是昨天詹姆斯接受克裡夫蘭當地媒體採訪時透露出來的秘密。
  • 杭州男子聲音嘶啞,一查竟同時患上兩種癌!其中一種像「白骨精」
    年近70的鄭先生這回算是不幸中有幸折騰了3個月的毛病終於確診了而結果則讓他大吃一驚男子咽喉不適去醫院一查竟發現同時患上兩種癌醫生因患者嗜好菸酒30多年,還是懷疑是喉惡性腫瘤。之後,鄭先生 浙江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蘇立眾主任處診治,因為這裡用雷射可以精準切除並活檢。沒想到,整個發現確診過程卻是一波三折,困難重重。蘇立眾這次活檢特地使用了雷射,精準且較深地切取病變組織且創傷不大,大片可疑病變部位完整切除。
  • 商丘男子30年內患5種癌症,9次手術,醫生說可能與他這方面有關
    從1988年到2014年間,劉明先後患上4種癌症,共做了8次手術,其中有7次都是癌症手術。本以為自己往後的路會好走一些,可沒想到,2018年,他再次被查出患上了直腸癌。當知道自己又患癌後,劉明陷入了無盡的沉默與絕望中。為治病,家裡早已債臺高築,如今再次患病,無疑是給本就窘迫的生活再添困難,於是,他選擇拒絕治療。
  • 家人得癌,如何才能「不被遺傳」?這8種癌症要先排除
    基因甚至影響到一個人更容易患什麼疾病,其中包括癌症。各種基因對環境的敏感度是不同的。在環境因素作用下,敏感基因型容易誘發某些疾病。這種與疾病發生有關的基因叫疾病易感基因。癌症的遺傳通常是癌症的「易感性」,而不是一定會得癌。就像朱莉有BRCA1基因,所以她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乳腺癌、卵巢癌,且患癌症時間也可能比一般人來得更早。
  • 聲音嘶啞咽喉不適,浙江男子一下子查出兩種癌症
    浙江省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蘇立眾主任醫師感嘆道,「這種癌真是變化多端,頗費了些周折。」追根溯源楸出隱藏很深的癌3個月前,鄭先生出現聲音嘶啞、咽喉不適,附近醫院CT檢查顯示聲帶、室帶增厚,高度懷疑喉癌,但住院手術活檢結果僅是輕中度異型增生。
  • 一人身患3種癌!醫生:全切!原來這些癌症可以「治癒」
    但是,一個人同時患3種癌症,您見過嗎? 近日,中山六院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稱,該院接診了一名同時患有食管癌、胃癌、肺癌和甲狀腺腫瘤的病人。 一個人同時患有多種腫瘤且分布在身體多個部位屬實少見,那麼,這個極特殊的病例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年輕人不得癌症?錯!這4個癌症晚期病例,都是年輕人!
    據全國腫瘤病登記報告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新增癌症病例約337萬例,比2010年增加28萬例,這相當於每分鐘就有6個人得癌。其中大城市中,癌症主要發病體現在胃癌、肝癌和食管癌這三種情況。很多人認為癌症只在中老年人身上發生,自己反正年輕,身子硬是得很呢!
  • 10分鐘自檢是否患子宮頸癌
    全球首個子宮頸癌快速自檢試劑盒在廈誕生,近日將全面上市  詳見:10分鐘自檢有無宮頸癌  (來源:廈門晚報)  廈門藍德爾公司開發出全球首個子宮頸癌快速自檢試劑盒,發明人林根春是國家級癌症課題研究負責人  本報訊 (記者 徐雁寧通訊員林明東)女性只需在家採集自己的尿液,即可在短短10分鐘內檢測出是否患上子宮頸癌
  • 2020年香港演藝圈多位藝人因癌症去世,肺癌成頭號殺手!
    2020年是香港娛樂圈不平凡的一年,皆因有幾個為人熟悉的藝人相繼因癌症去世。陳木勝導演8月24日,香港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離世,終年58歲。錢國偉監製10月27日曾負責多個節目的的綜藝收視王無線前監製錢國偉因患胰臟癌末期,今日病情惡化入院,至下午宣告不治終年58歲。
  • 患癌前,會經歷癌前病變!4種常見病是癌症「敲門聲」,別不知道
    二、癌前病變一定會成癌症嗎? 雖然癌前病變中帶有「癌」字,有癌前病變的人患上癌症的風險也會比別人高,但並不是所有癌前病變都會變成癌症。 目前,在腫瘤界最權威的《NCCN 指南》中指出,患有家族腺瘤性息肉這種癌前病變的患者,他們一生中患上胃癌的風險是1%到2%,也就是平均每100個家族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中,最終可能有1到2個人會患上胃癌。
  • 「婉君婆婆」因癌症去世 她的故事比瓊瑤劇更感動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婉君婆婆因癌症去世 她的故事比瓊瑤劇更感動 11月25日,67歲的臺灣演員李麗鳳被傳去世,之後其弟弟證實消息屬實。可能不少觀眾對李麗鳳這個名字陌生,但是說到俞小凡版《婉君》中的婉君婆婆張玉琴,《三朵花》中的母親章佩如,陳德容版本《一簾幽夢》中的舜娟   ​原標題:「婉君婆婆」因癌症去世 她的故事比瓊瑤劇更感動   ​11月25日,67歲的臺灣演員李麗鳳被傳去世,之後其弟弟證實消息屬實。
  • 那些年因癌症去世的的明星,你知道?
    那些年因癌症去世的的明星,你知道?癌症一個讓人談之色變的話題,高壓的生活和空氣品質的下降導致越來越多人患癌,小編就列舉幾個被癌症病魔剝奪生命的明星。梅豔芳患宮頸癌去世梅豔芳(1963.10.10-2003.12.30)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西合浦,歌影雙棲發展的代表藝人之一,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創辦人之一及首位女會長。梅豔芳,香港著名女歌手,被稱為樂壇大姐大,因患宮頸癌於2003年12月30日不幸逝世,逝世時年僅4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