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外張望的人在做夢,向內審視的人才是清醒的。」-榮格
疫情期間,突然多出的空閒,就想多讀一些書。半年多的時間,總共閱讀了 30 多本。
在閱讀一本書之前,我總會習慣性的去參考知乎、豆瓣上有關於書單的問答與分享。
而推薦的這份書單,都是我在讀過之後,確實有所收穫與幫助,才分享出來的。
閱讀,永遠是提升自我認知的最佳途徑。
看這本書的初衷,源於我自己意識到的問題,長久以來的閱讀習慣,多是輸入卻很少輸出,並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積累。
而這本書,則是一本實用性很強的工具書。顧名思義,就是教你如何主動有效的閱讀,掌握閱讀的藝術。
全文將閱讀方法分為基礎、檢視、分析、主題四個層次,並針對不同類別的書籍,給出相對應的閱讀指導。
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做讀書筆記。
將自己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雖然耗費心力,但堅持下去,閱讀的理解力一定會有所提升。
「 為什麼對閱讀來說,在書上做筆記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做筆記會讓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還是非常清醒。其次,閱讀,如果是主動的,就是一種思考,而思考傾向於用語言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講的還是寫的。第三,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
這是一本值得多次去翻閱的經典。
單純從書名看,原以為就是講述現代人類發展演化的歷史,打開之後,卻能夠慢慢領會到,作者鮮活生動的歷史講述中,蘊藏在字裡行間深刻獨到的哲思。
書中關於「想像的現實」這一點,著實顛覆了我原先的認知。
人類之所以能夠達到今天的高度,正是因為人類會討論虛構的事物,也就是講故事、編織故事網。憑空構建起的社會秩序、國家機器以及普世的價值觀,都逐漸成為人類共同的信念,影響著人類世界的未來發展。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許多打破常規的觀點論述,感興趣的可以去自行發掘。
「 人類語言真正最獨特的功能,並不在於能夠傳達關於人或獅子的信息,而是能夠傳達關於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據我們所知,只有智人能夠表達關於從來沒有看過、碰過、耳聞過的事物,而且講得煞有其事。」
今年在各大平臺,這本書被推薦太多次了,但我想了想,還是放上。
本書的核心,是阿德勒人本主義的心理學思想,書中採用了通俗易懂的對話方式,從心理創傷、自卑情結、人際關係、自我意識等多方面來闡述。
書中那個自卑、憤怒的青年角色,仿佛就像是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在不斷的和別人展開激烈辯論時,也在下意識的否定自己。
裡面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其實我們一直都很自由」。把握此時,活好自己的每一天,生活也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
「 如果要改變對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生活方式)就必須改變與世界的溝通方式,甚至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請不要忘記「必須改變」的究竟是什麼。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選擇生活方式就可以了。」
這本書可以視為作者 Tara 的自傳體小說,英文書名為「Educated」,被動語態,意為受教育的。
這裡的教育,並不是狹義上的職業訓練,而是一種更廣義的概念。
在書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山野中走出的女孩,通過教育的力量,衝破原生家庭的傷害,重新塑造自我,發現自我的歷程。
「 我已覺察出我們是如何被別人給予我們的傳統所塑造,而這個傳統我們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我開始明白,我們為一種話語發聲,這種話語的唯一目的是喪失人性和殘酷地對待他人——因為培養這種話語更容易,因為保有權力總是讓人感覺在前進。」
《那不勒斯四部曲》由義大利神秘作家埃萊娜·費蘭特所著,全套一共有四部,算是在 2020 年最驚喜的收穫了。
作者從兩個女性之間的友誼糾葛,到整片社區其他夥伴的人生發展,縮寫著這個義大利中部小城—那不勒斯,充滿混亂與激情的 60 年代。
剛開始看,也許內心會有些不適,書中有些人性中陰暗、負面的描述,實在有些太過真實赤裸。
而關於女性的話題,今年以來,經常在各個社交平臺上刷屏。對此,如果你也有些自己的思考,不妨看看這本書,或許能有一些啟發。
「 那個階段一直都是這樣。我很快發現:我一個人,無論做任何事都沒有辦法心潮澎湃,只有莉拉觸及的事情,才會變得重要。假如她遠離、遠離了我所做的事情,那這些事就會沾染汙垢,落滿灰塵:中學、拉丁語、老師和書籍,我覺得書上的文字遠沒有加工一隻鞋子迷人,這讓我很抑鬱。」
一本哲學方面的入門書籍。這本書從生命旁觀者的角度,用流暢優美的文字,帶領你來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叔本華作為哲學大師,對於人生的解讀,深邃透徹。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我們能做的也只是規避痛苦。
這樣,才能儘可能「幸福快樂的度過一生」。
具體就不多贅述,還是自己親自去閱讀體會為好。
「 我們無論要做或者不做什麼事情,我們首要考慮的幾乎就是別人的看法。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以看出,我們所經歷過的擔憂和害怕,半數以上來自這方面的憂慮。它是我們那容易受傷的自尊心——因為它有著病態般的敏感——和所有虛榮、自負、炫耀、排場的基礎。」
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的發展,時間的流逝,是一去不復返的。隨著年歲的增長,越發感受到時間的珍貴。
這也讓我回憶起,曾在烏魯魯露營時的那些夜晚。抬頭遠望星空時,仿佛忘卻了眼前一切的煩惱,只能感受著天地自然的奇妙。
了解到宇宙的浩瀚,才知道人類渺小的存在。
「 大部分人會覺得,把我們的宇宙喻為一個無限的烏龜塔相當荒謬,可是為什麼我們自以為知道得更多一些呢?我們對宇宙了解了多少?而我們又是怎樣才知道的呢?宇宙從何而來,又將向何處去?宇宙有開端嗎?如果有的話,在這開端之前發生了什麼?時間的本質是什麼?」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源於藝術。
城市的別致建築,街頭的裝置作品,甚至是商場的櫥窗陳列,都是藝術、美學的體現。
這算是一本審美品味提升的藝術書,也是入門藝術的科普書,沒有太多高深晦澀的文字,閱讀起來還是比較流暢的。
建議在閱讀的同時,可以做讀書筆記,將其記錄下來。
「 也許最重要不過就是這一點:我們想欣賞那些作品,就必須有一顆赤子之心,敏於捕捉每一個暗示,感受每一種內在的和諧,特別是要排除那些冗長的浮華辭令和現套成語的幹擾。由於一知半解而引起自命不凡,那就遠遠不如對藝術的一無所知。」
09《月亮與六便士》
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放棄了高薪的工作、美好的家庭,甚至跑到一個偏僻海島上,一心只想著繪畫與藝術。
偏執瘋狂的自我追逐,不顧一切的放棄過去,這樣的理想主義行為,也許在世人眼裡,無疑是另類的存在,甚至是自我毀滅的。
我想,無論是想要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還是灑落遍地的「六便士」,最重要的是能夠清楚的知道,你到底想要過什麼生活。
「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裡,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我們好像住在異國的人。」
10《少有人走的路》
這本書是作者作為心理諮詢師的工作手記,裡面記錄了針對不同來訪者的案例分析。
心理諮詢的過程,就是剖析自己內心的痛苦,直面它,不斷成長,認識自我的過程。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發現書中很多來訪者的心理問題,都源自於原生家庭的不幸福。
孩子作為受害者,一直在自我貶低的情緒中度過,而身為父母的人,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自私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往往是逃避自己所應該背負的責任。
最後落在對「愛」的闡釋上,未免有些俗套,但「愛」確實是人心智成熟的唯一標準。
「 人生苦難重重。這是個偉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真理之一。它的偉大,在於我們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只要我們知道人生是艱難的--只要我們真正理解並接受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了。「
我始終相信,無論現在這樣碎片化的資訊時代,亦或是無法預測的未來世界,即使閱讀書籍的方式在不斷發生改變,閱讀這種行為,也一直會延續下去。
我是洋,前網際網路運營,旅居澳洲一年多,現自由職業者。也曾焦慮迷茫,陷入過死角,最終依靠著不斷的閱讀、持續的思考、深度的輸出,走了出來。
所以現在,也想幫助那些和我一樣曾經迷茫的人,大家互相交流,一起提升成長,永遠保持向上生長的空間。
假如你現在就處於迷茫焦慮中,不知道該如何逃出,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
我會在其中分享一些關於人生的經驗思考以及成長故事,當然也會有一些關於職業發展、英語學習的實用乾貨。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所幫助,希望你能夠分享給仍在迷茫焦慮中的人知曉。
(公號:洋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