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一學校租地300畝開農場 學生田間收菜(圖)

2020-12-19 搜狐網

農場裡,學生們開心地忙著拔蘿蔔。

農場裡還開挖了人工魚塘,並投放了魚苗。
市兒童福利院,超銀學校初一學生幫著搬運愛心大白菜。

    大白菜、芹菜、蘿蔔……在青島超銀學校,這些蔬菜不是從市場採購的,而是由學校自己的農場生產的。記者採訪獲悉,超銀學校在膠州市承租了300畝土地辦起農場,從今年新學期起,農場種植的各種蔬菜供給學校食堂,專供近4000名師生就餐。這是全市首家承包土地生產綠色蔬菜、肉類禽蛋的學校。

  17日上午,記者來到膠州市馬店鎮小寨村,佔地300畝的青島超銀學校農場就位於此處。據農場負責人高華強介紹,該農場同時是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集種植、養殖、採摘、觀光、休閒等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生產體系,其中用了150畝地建立了綠色健康蔬菜生產基地,種植了膠州大白菜、馬家溝芹菜、濰坊蘿蔔、金鄉大蒜等30多種名優蔬菜。

  「學校對我們沒有產量要求,但一定要保證質量,能不施肥就不施肥,能不打農藥就不打農藥,抓蟲都是人工抓。杜絕禁止使用的農藥、肥料、調節劑入田,嚴格控制農業投入品,而且是以天然井水、雨水實施灌溉,保證能夠給全校師生提供綠色無汙染的食品。」高華強表示,這些要求直接造成種植成本大增,一畝地成本要比普通地高出50%,但學校並沒有把種地當成掙錢手段,而且校領導普遍認為「這錢花得值」。

  此外,超銀學校農場未來還將種植10 餘種果樹,並規劃了家禽散養基地,而且家禽一律散養,採用天然無激素飼養模式,使用健康蔬菜、五穀餵養,拒絕添加任何激素、抗生素。還要建造人工魚塘,科學養殖無激素、抗生素的鮮美魚類。

  青島超銀學校校長張旗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畝地以1000斤麥子的賣價計算租金,300畝地的一年租金是30多萬,學校一口氣就租了30年,每年人工費也要2萬多元,投入可謂巨大。

  為什麼一所普通學校要耗時耗力耗錢到村裡自辦農場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都是讓各類食品安全事件給『逼』的,我們就是為了保證學生們吃上新鮮菜、放心菜,吃得安全 、放心。」張旗直截了當地解釋說。

  「學校無法判斷蔬菜是否有殘留農藥,生產流程是否綠色健康,索性就自己種地。」張旗介紹說,超銀中小學現有學生近3700名,教職員工300餘名,每天就餐都要消耗大量食品,從今年新學期開始,學校斥資建造規模龐大、品類繁多、自給自足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還首次在食堂內部安裝攝像頭進行監控,實施從土地到餐桌的全程監控,消除安全隱患。

  探訪

  感覺食堂飯菜更加新鮮可口

  「以前整天在網上偷菜,這次終於真正到田間收菜了。」17日上午,超銀學校的200多名初二學生乘坐大鼻子校車,趕到學校的綠色農場,採摘白菜、蘿蔔等蔬菜。學生們都非常喜歡這個專門供應學校食堂的綠色農場,紛紛稱讚這是現實版的開心農場。超銀學校也計劃組織小學、初中的所有學生都到綠色農場進行勞動鍛鍊。

  「我是住校生,一日三餐都是在學校食堂吃。從新學期開始,我就發現學校食堂飯菜有了變化,每頓都是三菜一湯,而且感覺菜更加新鮮可口,聽說還是學校自己承包地種的,早就想來看看了。」學生張震對於到地裡勞動很好奇,本以為拔白菜是件苦差事,可幹起來卻別有一番樂趣。

  學生徐晟偉平日裡一有空,就喜歡跟著媽媽去菜市場買菜,「以前媽媽買菜主要是和小販討價還價,現在第一件事就是打聽菜乾不乾淨,有沒有農藥殘留,回家以後要反覆洗,感覺吃東西老不放心。」徐晟偉說,這學期媽媽聽說學校自己種地供菜以後,特別高興,他自己也感覺在學校吃飯更放心,吃起來更香。

  張旗表示,超銀小學和中學計劃定期分批組織全校學生到農場參加勞動,讓學生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促進全面發展。

  小寨村60歲的村民姜秀芳一聽說市區學校來村裡租地,就找到村委會打聽,後來確定真是學校租地給學生們種菜,就拿出自己5畝地出租,平時他還能到農場裡面打短工掙外快。「我們村裡的村民都樂意把土地租給學校,一是覺得學校是租來種地,不會破壞土質,二是娃的事都是大事,能夠讓學生們吃得健康,我們心裏面也高興。」

  小寨村張建軍介紹說,該村有48戶,土地有800多畝地,超銀學校一下子就租了村裡三分之一多的土地。「現在村裡面有18戶村民一點兒地都沒有了,對這些村民,農場都是優先僱來當工人,每天工資七八十元,村民都很支持。」張建軍說,超銀學校的綠色農場對於村民來說,還是一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以前都有村民質疑種地不打藥能行?可現在很多村民看到綠色農場蔬菜長得旺盛,都經常過來討經驗。

  連結

  三學校食堂不達標被關閉

  今年發生的26中學生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引起社會對學校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學校食堂就餐問題成為焦點話題。

  在今年9月份開學之際,青島市教育局下發加強中小學校集體用餐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建立學校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制,發生中毒事故後,將層層追責。其中校長是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分管校長、部門負責人是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的直接責任人。食堂管理員是學校食品安全的主要責任人。

  9月份開學以後,市南區教育局與食藥部門聯合,逐一對轄區學校食堂進行等級界定關閉了青島7中、24中、59中三所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學校食堂,這三所學校的學生就餐改為配餐。

  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學校食堂經營資格,必須由學校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自主經營,取得有效餐飲服務許可證,達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A級單位。達不到A級單位的學校食堂要立即停止經營,直至達到A級單位方可經營。學校食堂對外承包(託管)的最遲必須在2013年秋季之前要收回自主經營,在收回之前必須實施「零」租金,確實有困難的,學校要安排專項經費予以補助,以保證餐飲質量。(記者 單俊楠)

相關焦點

  • 60多對夫妻開發「幸福農場」 種菜一兩年掙七八萬-廣西新聞網
    聽著音樂,莫海珍夫婦快樂收菜。廣西新聞網記者 鄧 達攝  廣西新聞網訊(記者 周政光 文/圖)在南寧周邊的江南區江西鎮及隆安縣,以往很多夫妻雙雙跑到廣東打工掙錢。近年來,開始有不少夫妻選擇在家鄉種菜,開發「幸福農場」。3月1日,在南寧市江西鎮古思村,江南區江西鎮有3對夫妻和隆安縣幾對夫妻與古思村委籤訂了租地種菜合同,租了幾十畝地進行種菜。
  • 搞「開心農場」讓城裡人租地種菜
    搞「開心農場」讓城裡人租地種菜   --對話省人大代表、蓬溪縣赤城鎮蓮珠橋村黨支部書記劉章華  「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四川省文明村」、「四川省綠化示範村」、「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村」……這一長串榮譽
  • 廣西南寧:60多對夫妻開發家庭農場 種菜一兩年掙七八萬
    近年來,開始有不少夫妻選擇在家鄉種菜,開發「幸福農場」。3月1日,在南寧市江西鎮古思村,江南區江西鎮有3對夫妻和隆安縣幾對夫妻與古思村委籤訂了租地種菜合同,租了幾十畝地進行種菜。  據介紹,自2011年5月份以來,南寧市江南區江西鎮和隆安縣就有60多對夫妻在古思村租地種菜,幾年來,他們通過辛苦的勞動不僅開創自己的農場,也找到了幸福。
  • 租地1800畝,淨賺80萬,這個家庭農場如何做到(案例拆解)
    當年,他在上海崇明島租地種糧,由於當地搞開發,合同籤10年他種了6年就提前終止了。2010年,回到家鄉繼續包田種水稻和小麥,並逐步走上正軌。2013年,國家頒布政策支持家庭農場發展,於是胡成海發力租了1800畝土地種植水稻和小麥,還投入100多萬元購買農用拖拉機和4臺烘乾機等設備,採用機械化生產和種植,從播種到施肥、除草、收割,全部都是機械化操作,農忙時租用30~40名農民。2015年,刨去土地租金、前期投入和人工工資,胡成海一年淨賺80多萬元。
  • 歡樂農場模式試水菜園直供餐桌
    歡樂農場模式試水菜園直供餐桌4月20日,春回大地,在長沙有點田撈刀河大星有機蔬菜種植基地,菜園一片新綠,不少租地市民正在體驗採摘蔬菜。該基地負責人趙嚴告訴記者,該基地採用歡樂農場模式,租地給會員進行種植、採摘體驗,平時,基地幫忙打理,天氣晴好時,很多會員一家子前來體驗農耕生活。基地還開通了直供平臺,與一些做有機蔬菜、有機餵養養殖戶合作,為消費者提供菜園直供服務。
  • 「丁毛豆」:創幸福農場 做開心農民
    丁瑞勇的父母種著幾畝地,主要是種毛豆和玉米,這幾年價格一直走高,收入還可以。每當收穫時,看著一麻袋一麻袋的毛豆,丁瑞勇都想著:「與其在外面給別人打工,不如回來守著熟悉的土地幹點什麼。」    有一次,小商販來收毛豆,丁瑞勇正好在家,就和他們談價錢,之後又隨收毛豆的人去了北京最大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去看,發現毛豆的市場挺大的,而且還有發展前景。    說幹就幹。
  • 長壽「開心農場」火了,好多人租地種菜
    近日,市民杜先生告訴記者,他在鳳城街道復元村「我家菜地」租了100餘平方米土地,種了玉米、豇豆、絲瓜等蔬菜,平時由工人幫忙管理,周末自己到地裡收菜。    杜先生所說的「我家菜地」是復元村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探索打造的生態農業採摘項目,目前已開放約20畝種植地,劃分為大小不同的地塊供市民租賃。
  • 農民辦起大農場 5000畝土地年入過200萬(組圖)
    不僅如此,他還想把家庭農場打造成既包含糧食、蔬菜種植區,又有奶牛養殖區、休閒垂釣區;既有農業生產,又有生態旅遊觀光的複合型農場。眼下他還盼望著能有正式的文件來「保護」租下的地 ,「現在租地賺錢了,個別人也會眼饞,就可能想盡辦法把地收回去。」這一直是王興遷的心結。
  • 小學農耕課設在農場 孩子田間地頭「識五穀」
    孩子們在田地裡挖紅薯 記者彭年 攝挖紅薯、扎稻草人、收割稻子……這不是農家樂,而是武漢小學生的一節實踐課——「識五穀」。11月7日,武漢紅領巾國際學校的老師們把學生帶到奓山的一家農場上課,教孩子們在田間認識農作物,體驗農事勞作,感受「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 留德海歸爸媽租地建農場 造生態園散養孩子(圖)
    」  在奉賢區政府低碳農業項目的支持下,2010年1月,Lily爸爸的想法得以實踐,他們在奉賢區租下一片面積超過100畝的地。  實踐:  百畝農場種蔬果養動物  申請租地成功後,Lily爸媽正式投入了農場的建設工作中,由於兩人均是學習環境工程出身,對於生態農場的規劃自有一番設想。
  • 青島市現代農業示範園·開心農場正式開啟
    開心農場模式開心農場是青島市現代農業示範園的農耕體驗區,規劃100畝,是青島市現代農業示範園為了給市民朋友提供安全、放心的果蔬產品與農業體驗而特別開闢,現以一分地、一畝地為單位面向市民朋友、企業進行招租。
  • 曲靖80後校長建120畝開心農場,師生三餐全免費
    「春城晚報」微信公眾號 圖承包了120畝土地,有30個種植大棚,養了1000頭豬,還有梅花鹿、鴕鳥、孔雀、山羊……在距離縣城15公裡的曲靖宣威西寧街道靖外明德小學,120畝農場不僅讓全校師生一日三餐全免費,還要供給其他學校的9000多名學生。
  • 雲南曲靖80後鄉村校長建120畝「開心農場」沒親吻過土地的孩子 沒...
    原標題圖:曲靖80後鄉村校長建120畝「開心農場」 師生三餐免費 每頓兩葷兩素 沒親吻過土地的孩子 沒有童年120畝農場不僅讓全校師生一日三餐全免費,還要供給其他學校的9000多名學生。在孩子們口中的「雷爸爸」的帶領下,一所鄉村學校有了吃不完的肉和菜。「雷爸爸」便是這所小學的校長雷應飛,在不久前舉行的2018馬雲鄉村校長頒獎典禮上,雷應飛與保山施甸縣水長鄉中心學校校長王國光均獲獎。本報記者近日聯繫到了這位出生於1981年的鄉村校長,聽他分享他與學校「開心農場」的故事。
  • 美菜網走進田間地頭,網絡直播助力農業發展新形勢
    網際網路時代為我國農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帶來新機遇,一改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命運,新型訂單農業正在發展壯大中。美菜網作為生鮮移動電商平臺,充分發揮自身網際網路優勢,為現代農業發展貢獻力量。據北京商報報導,由美菜網聯合八五〇農場共同打造的2020美菜新米節於10月11日在黑龍江省的八五〇農場順利舉行。
  • 200畝,500畝,1000畝,甚至上萬畝,農場多大地才適合?
    家庭農場現狀 查詢各種相關文件發現,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適度規模」,但針對怎樣才算是「適度規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量化指標。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家庭農場約87.7萬個,經營耕地面積1.76億畝,平均經營規模200.2畝。
  • 開心農場難覓年輕人身影 APP將上線,線上澆水施肥線下有人幫種地
    都市生活壓力大,農耕生活舒筋骨,「開心農場」因此應運而生。在江寧區秣陵街道杏花村,就有一處「開心農場」。
  • 菜吧:改造一個浪子,只需250畝農場
    在大理這麼好的氣候條件下,柴米多農場種什麼都是豐收一大片,一家人根本吃不光。大家喝著啤酒,吃著親手摘的菜,開心得如同過節一般。孩子們以後也不一定要讀常規的學校,這樣「散養」著也挺好。種地雖然開心,但是很難賺錢養家。為了把農場繼續辦下去,他把大部分賺來的錢都投入進去了。
  • 【生長素】艾瑞德學子新生入校「贈」農場,拜五穀神,體驗秋收,入校分地成農場主——童年是屬於大自然的
    >新生入學,給新生送文具送玩具比比皆是,但是在艾瑞德國際學校卻拿出來幾十畝耕地「送」給學生和家長,讓他們以班級為單位自己耕種自己收穫,種什麼、收什麼自己說了算。 9月22日,上午9點,艾瑞德國際學校一年級和幼兒園新生,在父母的帶領下乘坐校車來到艾瑞德教育農場——這是學校專門為開設田園課程而經營的一塊300畝的農場
  • 很多人都說值 現實版「開心農場」來了 自己種菜自己吃!
    94塊私家菜園一大半已被認養在渾南區萬家嶺地區有10畝地被平均分割成了94個私家菜園。每個菜園約60平方米,中間有通道隔開,菜園旁都有一個小木牌,上面寫著「某某專屬菜園」,這便是「開心農場」的模樣了。據了解,這個開心農場去年完成建設,最初設置了60個私家菜園,由於大家種菜熱情很高,菜園供不應求,今年農場又新開墾了34個菜園。
  • 校園「開心農場」豐收啦!青島西海岸新區實驗小學「幸福勞動課」
    連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實驗小學的「開心農場」裡迎來了大豐收。瞧,學校5.6中隊隊員們來到了學校的小菜園裡,幫廚房的叔叔阿姨們收油菜。隊員們把油菜摘得乾乾淨淨,整齊的放到菜筐裡。又把摘好的菜送到食堂,看著滿滿的勞動成果,隊員們臉上笑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