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類歷史上都不缺乏驚才絕豔的天才,但天才的成長之路也各有不同。有的人長大後繼續發光發熱,為社會作出巨大的貢獻。而有的天才卻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普通人中的一個。如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就是從神童到「泯然眾人矣」最鮮明的一個例子。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兩位天才,人生軌跡也截然不同。
柳智宇人生的高光時刻
柳智宇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父親是一名物理老師,所以從小對他進行嚴格教育。在父親和老師的教導下,柳智宇在數理化方面的成績相當出色,在高二時就成了數學方面的新聞人物。2005年,柳智宇在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中為中國隊奪得一枚金牌。2006年,他又入選了數學奧林匹克賽的國家隊,並代表國家隊參賽,在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數競賽中擊敗了來自德國的數學天才彼得·舒爾茨。
靠著優秀的數學競賽能力,柳智宇被保送北京大學數學系。但這位學霸少年性格卻有些內向,所以入學後便加入了北大禪學社,常年堅持吃素。從2007年起,柳智宇開始頻繁參加活動,到各處拜訪高僧,到寺廟做義工。大學畢業後,他來到北京西山腳下的龍泉寺,成為一名修行居士。正式出家為僧後,他法名賢宇。
柳智宇出家
對於柳智宇的選擇,無論是父母還是朋友,一開始都表示不理解。他明明有著光明的前途,卻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遁入佛門。此前他也曾申請並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全額獎學金,父母甚至都為他準備好了行李。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柳智宇的父親心力交瘁,他的母親也為此大病了一場。柳智宇的父親說:「我們不埋怨任何人,只是他剛剛大學畢業,沒有社會經驗,我們還是希望他到社會上走一走。」
而有些人則對柳智宇的選擇表示理解。因為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大環境下,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後,關注的重點都在車子、房子、工作等方面。很少會有人關注人性、思想和生存的意義。而柳智宇等人的舉動,讓人看到了中華文化的覺醒,和當代大學生對人性的追求,而不僅僅是把目光放在追名逐利上。
德國天才彼得·舒爾茨
那他當年擊敗的德國數學天才彼得·舒爾茨又過得怎麼樣呢?彼得·舒爾茨出生在德國一個典型的理工科家庭,父親是物理學家,母親是計算機科學家,姐姐是化學家,所以家庭的學習氛圍十分濃厚。與柳智宇的那場數學競賽,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失敗。他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所以之後又連續參加了3屆國際奧數競賽,並拿下了那3屆的金牌。可惜的是,柳智宇當時已經被保送北大,沒有再打比賽。
上了大學後,彼得·舒爾茨僅花了3個學期的時間,就學完了本科的內容。之後又用了2個學期的時間,學完了研究生的內容。之後,他跟著自己的碩士導師米歇爾.拉波波特完成了博士研究。當他的畢業論文提交後,拉波波特認真地對他說:「你可以博士畢業了!」24歲時,彼得·舒爾茨被德國波恩大學破格聘用,成為德國最年輕的教授。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彼得·舒爾茨頻繁摘得數學獎桂冠,更是在2016年獲得德國科研最高獎——萊布尼茨獎,以及歐洲數學學會獎。同樣是天才,卻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至於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恐怕只有當事人心裡最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