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以來,在數學領域一直不乏各種天才人物,他們在這個領域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古有祖衝之,今有華羅庚、陳景潤等,現在也有不少天才少年,用他們超高的智商緊密的邏輯,解答數學領域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奇特的數學天才少年——柳智宇,他曾是奧林匹克國際比賽的金牌得主,也是龍泉寺的賢宇法師。
少年鮮衣怒馬,勇奪世界冠軍
相信不少朋友在年少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別人家的孩子」,明明是同一位老師教學,明明是看一樣的課本,學習一樣的知識,「別人家的孩子」總能輕易理解,學習成績出眾。
柳智宇從小就是眾多家長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對於數學就特別敏感,口算心算能力十分突出,對於數學公式的理解與運用很快就能融會貫通,總是能做到舉一反三,讓老師們大為驚嘆。
上到高中,隨著柳智宇接觸的知識面越來越廣,他開始向全世界人們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高二那年,柳智宇在國內的數學方面就已經是風雲人物了,不僅成績名列前茅,而且國內大大小小的數學比賽都勇奪桂冠。在老師的鼓勵與家人的支持下,柳智宇第一次參加了當時的數學奧林匹克國際循環賽,當時他的競爭對手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天才,他們在各自的學校,地區甚至國內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然而即便如此,那一年奧林匹克循環賽金牌依舊是屬於柳智宇的。
2006年更是柳智宇高光發揮的一年,這一年有著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這是非常大型且正規的賽事。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學生想要參與這場競賽,首先得擊敗國內報名的高手才能入選國家隊。
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天才,也從不缺少勤奮努力的人,想要從眾多抱著為國爭光證明自己的天才中殺出重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入選國家隊都是鳳毛麟角的頂級人物,毫無疑問,他們將來都會是國家數學領域的頂梁柱。
然而在別人眼中難於登天的事情,在柳智宇摧枯拉朽的擊敗對手時顯得是如此的輕鬆愜意,他成功入選了國家隊,代表國家徵戰國際賽事,為國爭光。
那一年的奧林匹克競賽空前激烈,來自多個國家八十多支代表隊,他們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數學難題,向世人證明著自己強大的思維邏輯與解答能力,而這一年的競賽結果也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金牌得主竟有兩個人,一位是柳智宇,一位是來自德國的彼得·舒爾茨。
在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激烈競賽中,竟然出現了兩位金牌的主,由此可見競賽的激烈程度,其實真要追根到底的話,其實柳智宇要稍強一些的,因為他是競賽中三個獲得滿分的選手之一,而彼得·舒爾茨則要稍遜一籌。
抱著對數學的一腔熱愛,以及對數學世界中美妙而龐大,近乎無窮無盡知識的追求探究,讓他收穫了滿滿的榮譽,也讓他沉醉不已。年少的他鮮衣怒馬,在數學的賽場上,所向披靡,勇奪世界冠軍!這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他會是將來數學界的希望,也覺得他將會包攬數學創造出更加偉大的成就。
天才少年出家尋本心,父母知情後悔之晚矣
奪得金牌後的柳智宇被保送進入國內著名的重點大學北大,在北大讀書期間,他也經常發表一些有重大貢獻的論文,參與一些國內重點賽事,也得到了不少金牌,很多人對他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人們意料,柳智宇在北大畢業後,拒絕了無數條件優渥的就業機會,竟然選擇了出家為僧。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就引起了無數的譁然。人們怎麼都想不明白他為何要出家,就連他的父母對這個消息都十分驚訝,因為畢業之前兒子還跟他們說過,他申請了麻省理工學院的offer,畢業之後的去向早已確定,為何會中途改變自己的決定呢?
作為柳智宇最親近的人,父母許久之後再次與他展開了深入交心的談話。
這個在別人看來似乎奇怪且不可思議的決定,對於柳智宇來說卻是一個必然的決定。柳智宇確實在數學方面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天賦,是一名真真切切的天才,但是天才也是人,也會感到厭倦和疲憊。從小時候開始就不斷有人跟柳智宇說你是一位天才,你將來一定要好好學習,在數學領域發光發熱。
天真懵懂的柳智宇也一直遵循著父母與別人的期望,在他們安排的道路上前進著,一刻也不曾停下,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鑽研著數學,慢慢的他開始迷茫,自己究竟是因為什麼而學數學呢?從這個問題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再也無法專心的學習,而這個問題也一直得不到解答。
就這樣在外界強大的壓力,以及自身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的壓抑中,柳智宇漸漸崩潰,直到無意中他接觸到了龍泉寺,那裡清幽與世無爭的環境,讓他的心靈得到了片刻的舒緩,也讓他得以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於是乎,在大學畢業之後,他選擇了出家為僧。而之前跟父母說的關於麻省理工學院的offer只是不想讓父母擔憂而說出的謊言,得知此事的父母悔之晚矣!
就這樣,大學畢業之後的柳智宇出家為僧,從此世間少了一個數學天才,多了一位避世尋找本心的龍泉寺賢宇大師。
當學習數學變成奪取榮譽的工具,便不再有熱愛
直到多年之後,柳智宇終於找到了他的答案。
當初的他之所以能在數學方面不斷前進,披荊棘斬巨浪,戰勝一位又一位強大的對手,是因為他對數學的熱愛,數學背後龐大瑰麗世界讓他沉醉其中,那時候的他身邊有著為了同一個夢想共同奮鬥的夥伴,有著對他悉心教導,循循善誘的老師,以及安撫理解不斷鼓勵他的父母。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金牌與冠軍,讓他們對於柳智宇的期待越來越大,也讓他的壓力越來越大,似乎他是一位天才,就能完美適應所有的環境,獨自面對所有的困難,對他心理方面的開導與放鬆就疏忽了。面對一次次的叮囑,柳智宇發現,自己對數學不再是當初那樣的熱愛,這是他用來獲取一個又一個榮譽的工具,迷茫的他失去了前進的方向,才會在大學畢業之後選擇出家為僧。
結語
縱觀柳智宇的前半生,年少時的他是一位數學天才無疑,為何最後會選擇出家?巨大的輿論壓力,無數的期待讓他無法再像以前那樣無憂無慮地學習,是柳智宇開拓他數學世界的最大屏障。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父母們反思一下,你的孩子真的能做到快樂地學習嗎?他現在所做的事情是自己所熱愛的嗎?一個人最純粹的快樂就是能一直奔向自己的夢想,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請不要讓巨大的壓力壓塌了孩子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