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天才,他們在我們普通人的心目中,是一類特殊的人群,仿佛從小就自帶光環,一路開掛,輕鬆走上別人難以企及的巔峰。的確,很多天才的內心活動我們難以理解,常常做出驚人之舉,就連他們的最親近的父母,也不明白他們究竟在想什麼。
北大就有一位天才少年,不顧家人的反對,遁入空門,在當時引起了很大轟動。
01北大天才少年畢業後,拒絕世界名校橄欖枝,卻堅持出家
現在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名字——柳智宇,當年卻被奉為神一般的存在。
柳智宇出生在湖南一個普通家庭,性格內斂,不喜歡社交,周圍也沒有什麼要好的朋友,但他的成績無人能及,尤其在數學上有很高的造詣。
高一時,他發表一篇論文《冪數列求和縱橫引論》,獲得了省級大獎。高二時,柳智宇代表中國隊,參加了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輕鬆摘得金牌。到了高三,柳智宇正式進入奧數國家隊,參加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奪得冠軍。這一年,他毋庸置疑地被保送進入北大數學系。在父母老師眼中,他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在同齡人眼中,他是高高在上的神童,但在柳智宇本人看來,這些都沒什麼好值得誇耀的,更不是什麼搞定未來前途的資本。
進入北大後,他參加了北大禪學社,常年吃素,性格還是內向而平和,與同學相處也沒有什麼矛盾。大家只是覺得他不愛與人打交道,更喜歡去各地拜訪高僧,到寺廟做做義工。
大學畢業後,他收到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邀請,如果願意到美國繼續深造,將得到全額獎學金。
但這時的柳智宇,早已在另一個境界了,他拒絕了世界名校的邀請,來到北京西山的龍泉寺修行,不久後就出家為僧,法名賢宇。
當時家人老師和同學都勸說他不要這麼決絕,但他決心已定,沒有人能改變。
他的初中老師回憶,他從小就有幫助別人的習慣,心地非常善良,成績非常優秀。不多言不多語,心裡的想法很少向別人吐露。
很多網友批評他的這種做法,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是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表現,但作家蔣方舟說:「我看過他的文章,知道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終極的問題,所以能夠理解他選擇皈依宗教作為歸宿。但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種,有點遺憾他的選擇這麼徹底和決絕。」
029年後道出出家緣由,父母懊悔不已
眾人的不理解甚至是吐槽、責備,柳智宇都置之一笑。直到9年以後,他才道出當初作出這個驚人決定的緣由:因為數學救不了世人。
就像蔣方舟說的,他的思想很深刻,想的都是很多終極問題,不是普通的追名逐利的凡夫俗子所能理解的。
這個事件其實對柳智宇的父母是打擊最大的,二十幾年如一日的培養,竟然得到這樣一個結果,但話說回來,這麼多年竟然都不知道兒子心裡究竟在想什麼,實在是一種失職。
從小到大,數學上的天分,讓父母把所有的教育重心都放在他的學習成績上,而實際上,他真正的興趣點是在哲學上,尤其喜愛《莊子》,他想的是芸芸眾生,而不是那些金光燦燦的獎盃榮譽和獎學金。
如今,柳智宇逐漸發現佛學與他的終極追求也有些差距,自學了心理學,還考取了國家級心理諮詢師證書,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也能幫助自己。
如果父母能從小跟柳智宇多溝通多交流,了解他的思想變化,也許他會有更高的社會成就,不會以這麼決絕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理想,也許也會獲得更多的幸福感成就感。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