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老人給年輕人幫忙帶孩子,成了一種常態,因為年輕人要賺錢養家,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帶孩子,只好找老人幫忙。有的外婆特別心疼女兒,就會主動要求帶孩子,女兒也很樂意媽媽幫忙,畢竟和媽媽溝通起來要比婆婆輕鬆多了。
最近幾年外婆帶孩子越來越多,不過也有人不建議老人給女兒帶娃,還說不是重男輕女,而是關係太難相處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原因不難想。
劉曉懷孕的時候,媽媽來照顧了一段時間,並和媽媽說好了,將來孩子生下來,讓媽媽幫忙帶,媽媽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劉曉生了孩子後,孩子外婆沒反悔,真心實意的幫忙帶孩子,本以為自己女兒,有什麼說什麼,但是她曾經忽略了這麼一回事,那就是和女兒間的代溝。
經常由於一些帶孩子的問題,女兒和媽媽發生不愉快,比如外婆常常抱著寶寶入睡,而女兒覺得這麼做會影響寶寶自主入睡,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劉曉的語調都是提高八度的,完全不顧及老媽的心理和面子。
而且女婿更過分,回到家後,什麼也不做,飯不做、碗不洗、地不拖,這些都不做倒罷了,連孩子也不幫忙照顧,覺得這是丈母娘的事情,老人活像一個免費的保姆。
就這樣一天天的過著,外婆很後悔給女兒帶孩子。
不建議老人給女兒帶孩子,有這3個原因,都特別真實。
一、老人和年輕人的觀念不同
老人畢竟經歷的年代和年輕人不同,在帶孩子方面,常常習慣老觀念,不願意接受新的育兒觀,比如現在都流行給孩子穿紙尿褲,但老人不這麼認為,還是用尿布好,如果用了紙尿褲,還不會扔掉,還要再洗洗晾乾再給孩子用。類似的舊觀念很多,都是讓年輕人接受不了的。
而年輕人經常看一些育兒知識,會直接說出來,想讓老人接受新知識,但能接受的老人很少,甚至有的老人還會鑽牛角尖,覺得年輕人這麼做是在挑刺。
二、老人和年輕人生活習慣上不同
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時候,還會管管年輕的生活,比如早上六七點叫人起床,這是很多人年輕人接受不了的,其實老人就是為了讓年輕人起早點做飯吃,但年輕人覺得寧可不吃飯也要多睡會兒。
因為老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經常會嘮嘮叨叨,而年輕人只會覺得老人太麻煩,不覺得這些是對自己的關心,因此老人和年輕人生活久了,會產生矛盾,不及時離開,會愈演愈烈。
三、老人認為是在給別人家帶孩子
老人認為女兒的孩子終究和自己不親,現在帶的再好,等孩子長大還是別人家的孩子。或者老人沒有多想的時候,和女婿長時間生活在一個屋簷下,肯定會出現一些摩擦,那麼矛盾多了,老人漸漸地也會有這樣的想法,覺得是在給別人家看孩子。
有的時候孩子爺爺奶奶偶爾會來看孩子,經常不見,肯定會做出那種特別寵溺的動作,什麼事情都會依著孩子,而外婆長時間帶孩子,孩子做錯的時候,需要管教他,那麼孩子太小,只會覺得誰不說他就是對他好,所以覺得還是爺爺奶奶好,外婆很討厭總是管自己。這樣的話,外婆多寒心,會認為是在給別人家帶孩子。
其實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年輕人應該要懂得感恩,他們並不是理所應當帶孩子的,平常多換位思考一下,懂得尊重,這樣老人才能更開心地帶孩子,一家人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