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3】不朽的德業—追記王鳳儀善人(善人說:病是吃氣活著,瘡是吃火活著)

2021-02-22 儒家文化大講堂

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

微信號 wangfengyishanren

不朽的德業—追記20世初的農民思想家、教育家王鳳儀先生

【第3篇】

(三) 一九0一年(三十八歲)十月初一日,王鳳儀的父親,清和公病逝。為了實行守孝三年的封建古禮,搭草棚於墓側,飯時必祭、祭而後食。每外出外或歸來,必到墳前叩拜。在背山面水、環境清幽的山林旁,開始了恬淡虛無、凝神靜思的生活。他曾自述當時的情景道:「我守墓時,在山的陰坡,冬天很冷,我在那裡住著,人都替我愁,我卻很坦然地日日寂然悟道,我感到我的小屋真溫暖如春。」

王鳳儀患十二年瘡症,由於聽講善書,悔過而愈,這是他發明性理療病的源根。經過守墓時期的具體實踐,性理療病法乃愈臻成熟。他通過多年的實踐與觀察,發現人們的疾病,多數是由於心性中的陰濁之氣的積累而未得發洩的結果(即致病的不良因素)。什麼是陰濁之氣呢?就是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氣火,(恨、怨、惱、怒、煩是氣,急燥、貪婪與牽纏屬火)由於氣火長時間在人體內作亂,便使人產生疾病。所以,王鳳儀先生曾說過:「病是吃氣活著,瘡是吃火活著」。人的氣火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來的。就拿家庭關係來說,有父子、兄弟、姊妹、夫妻、婆媳等關係,在所有這些關係中都有一定的相處準則,如果有一種關係處理不當時,不僅可以給人帶來苦惱,同時也可以造成疾病。所以,氣火便是使這些關係發生障礙和造成疾病的主要根源。

王鳳儀發現人的個性不同,主要表現為五種不同的氣質。以金、木、水、火、土五個字作為代表,來說明人個性的陰陽順逆、生克變化(情志上的彼此相益為生,相互制約為克),及其與病理的關係。他說明常人的脾氣稟性都有所偏,每一種性其形色各異。但形同而氣質清濁隨時變易。偏於木的不服人,好怒、怒氣傷肝;偏於火的爭理,急燥好恨,恨人傷心,偏於土的。呆板,好怨人、傷脾;偏於金的喜分辯,傷人多惱,惱則傷肺;偏於水的好生愚氣,多煩、煩則傷腎。這是指五行性的陰面說的。一般人不是單純一種性,而是數種性兼有,不過種有所偏而已。至於五行的陽面,是具備了人所有的優良性格,這些性格是由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習染形成的。仁德剛毅屬陽木,明禮達時屬陽火,忠厚信實是陽土,寬宏大量是陽金,智慧柔和是陽水。王鳳儀教人「撥陰反陽」、化除陰面、轉克為生、擴充陽面、疾病自愈。人為什麼好動恨、怨、惱、怒、煩呢?主要根源是由於發現他人的不對處,或事不隨心而動氣火。有的人發洩出去,有的人則憋在心裡,久之,陰氣聚於內而成疾病。只有轉過來,認識到自己動氣生病,乃是汙染和傷害了純潔的天性,這本身就是個人的最大過錯。所以王鳳儀勸病時都人真心誠意的「悔過、道過」,把專好看他人不對的心理,翻過來,看自己的不對,這便是撥陰反陽的開端,也就是性理療病的關鍵。此外更有的通過大笑、哭泣、轉移注意力和找心理病根等方法,治療性質不同的疾病。後來王鳳儀為鞏固和擴大性理療病之成果,徹底解除人們精神之痛苦,又發明了「性命」學說。其內容是:性、心、身為三界;金、木、水、火、土為五行;志、意、心、身為四大界。而這三界、五行、四大界的關係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交織縱橫關係。因為三界裡有五行,如(性界五行;心界五行;身界五行等)。五行中也有三界(如木性人的性界如何……等)。四大界裡也有三界和五行(如身界人的五行;意界人的五行;心界人的三界;身界人的三界等等),但是到志界就「五行攢簇」純陽無陰了,就無所謂生克順逆了,乃「無入而不自得了」。總之,這十二個字是相互滲透的有機統一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無不出入進退於這十二個字之中。所以,「性命」學說是王鳳儀先生學說的主體,社會上的每個人無不是生活在一個家庭裡,而一個家庭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下一代人的質量問題。所以,王鳳儀先生又將「性命」學說應用到家庭上,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了家道倫理問題,也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怎樣當人的問題。因而,「家道倫理」又是王鳳儀先生學說的重點。

王鳳儀先生根據上述理論,講好病的人日益增多,每天不下百人。人們為表達感激之情,有給錢的,有贈送首飾的,王鳳儀都令人追著送還,絕不收受。因此,人們只好獻些香紙,所以香味充滿了山谷。一九0四年(光緒三十年)正月守墓期滿(三九二十七個月)六家子宣講堂的人們就共同趨車來請王鳳儀出山,徑去六家子宣講堂勸世化人去了。先生平生講好許多疑難病症,如守墳期間為兒媳白士珍講好火咳嗽,為六家子宣講堂督講邢九先生用「四不正」之說講好重病。出山之後為姑母講好心口疼病;一九0九年為北四家子趙品三講好七年癱瘓症;一九一一年在海城為王恕忱講好轉食症,為海城寶石山子劉玉清講好多年的腹內痼病;一九一八年為懷得順山堡徐子貞老母講好心口疼病,為德惠青山口劉玉成講好癱症,為開原劉王敬一講好大肚子病等。

義工微信號:wfysr1864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

【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

【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儒家慧能王鳳儀微信平臺每天分享王鳳儀善人道德倫理思想,請首先推薦家人親戚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查看第一階段內容回復 【第一階段】

查看第二階段內容回復 【第二階段】

查看第三階段內容回復 【女子教育】

查看第四階段內容回復 【家庭六步教育】

查看《讓陽光自然播灑》回複數字301到326

查詢部分鳳儀思想公益講習班回復【講習班】

回復【資料下載】下載王鳳儀善人相關資料

王鳳儀善人:微信號 wangfengyi1864


分享朋友圈!

相關焦點

  • 王鳳儀善人『五行率性法』之淺釋
    叫性是王鳳儀老善人為我們後人發明的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改變命運的一種修持方法,也是究竟圓滿、枯木生春之法,叫性的功德不可思議。  「叫性法」也叫 「五行率性法」,又稱「問性法」。鳳儀先生說:「問性法」是對病人一種率性的方法,是由外邊生的。」
  • 王鳳儀善人《化性談》全文! 難得一見,終身受益,救人無數的文章,每次讀收穫都不一樣.
    實行「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王善人常說:「人是什麼性,就有什麼命。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以上為五陰性)又說:「身界人主賤,心界人主貧,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貴。」說明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夠閱讀到此書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
  • 王鳳儀語錄-五行-自身五行相剋
    必須補陽火,明理達時(屬陽火),不生怨氣,知道自己的苦惱,也要體會到別人的心理,作到心胸開闊(屬陽土)就轉為木生火,火生土了,可免除木克土之害。   土克水:  性格呆板固執,見識狹隘,愚而自用(屬土),不聽勸說。
  • 王鳳儀語錄-五行篇-木土性是佛根,火金性是神根,水性是仙根.
    民二二·八·十六·長春 37 五行往前行是順,若往旁行叫克,往回行就是逆。 民二五·七·四·長春人的一生很短暫,請珍惜每一秒!請做些對國家對社會對家族有意義的事情吧! 讚嘆王鳳儀聖人佛教高僧大德讚嘆說:「王善人的一生所做的事業,我覺得他老人家,比孔子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真的!」王鳳儀善人既不曾讀過佛經道典,又未學過聖經賢傳。生平講道,完全是由躬行實踐中生出來的。例如,由於悔過,頓愈瘡癆,才發明性理療病。因此,欲鑽研其學說,必須對其生平事跡有所了解。
  • 王鳳儀語錄-五行篇-商人的道是以義氣為先,柔和為本.
    施公到任,用酒肉幣帛安撫群盜,竟而都保護他。這就是因為他得著為官的道了。 民二三·四·六·營口人的一生很短暫,請珍惜每一秒!請做些對國家對社會對家族有意義的事情吧! 讚嘆王鳳儀聖人佛教高僧大德讚嘆說:「王善人的一生所做的事業,我覺得他老人家,比孔子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真的!」王鳳儀善人既不曾讀過佛經道典,又未學過聖經賢傳。生平講道,完全是由躬行實踐中生出來的。例如,由於悔過,頓愈瘡癆,才發明性理療病。因此,欲鑽研其學說,必須對其生平事跡有所了解。
  • 王鳳儀簡介-講病版
    ,特分享這篇短文章,有助於大家更詳細的了解王鳳儀善人,尤其是王善人講病的經歷,請大家在空閒的時間仔細閱讀,對您定有極大的幫助!王鳳儀先生治病,不用藥,不用針,他只需看看病人的樣子,再和病人聊聊天,拉拉家常,然後再開導幾句,病人的病馬上就好了,越是疑難病、慢性病,越有效果。所以,他治病其實是叫「勸病」或「性理療病」。勸病的效果為什麼會如此神奇?因為王鳳儀悟透了「一切病都是心病」這一真理,並且能從心上找到一切病的源頭,通過一系列的方法解開心結、改變心性把各種疑難雜症徹底治好。
  • 跋:《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歷時數月,今分享完畢!
    憶及當時,因境處寒微,雖深知其美,仍延待數月無法付梓,直到年過後,方以夫婦之年終獎金四千元開版,並以「非賣品」進行流通。老子說:「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善書之發行流通,全賴十方有心人士之成全,更感中央圖書館國際處汪大德之鼎力將之流通於世。
  • 【王鳳儀言行錄】卷三 王鳳儀善人講道(教人)創會錄 第十八章 北平萬國道德總會
    孫逸塵非常敬佩,他撥南市場同義裡房屋十間,成立萬國道德會瀋陽市同義裡講演社,請高心一(名元正,一九二九年五十三歲)、孫周靜軒當主任,張維垣任文書兼會計,每日講演倫常道,聽眾盛極一時。【附記】瀋陽市楊教寺講演社瀋陽市小河沿蓮花寺住持樂善老和尚,俗姓龐,賣豆腐為生,家有老母,信佛吃白齋,他事母至孝。
  • 王鳳儀善人性理講病—疾病對照表
    總之,脾氣越壞、氣量越小、心情越差之人越易得病。 1偏頭痛 —— 怨恨老人和領導的過(能管自己的都是領導)。2頭昏腦脹——不滿意老天,與領導和長輩生悶氣的過。3頭昏怕冷 —— 恨天怨地對老人不孝,看不起老人的過。4頭痛 —— 恨天怨地對老人不忠不孝的過。
  • 【王鳳儀言行錄】卷二 王鳳儀善人講道(教人)興學錄 第十五章 貯金立業
    立業金只準取息,不準提本,僅在立業人去世時,可提取百分之二十為喪葬費, 所餘的立業金,贈給別人立業,人死德不滅。對於公益事業有功的人,由公家出錢給立業,叫做公獎立業。自己有錢的,也可以自己貯金立業。公獎立業的人,立業金多少,看他的天命大小(即功績大小)由公眾決定。立業人解決了生活問題,好能專心盡義務,獻身公益事業。立業後,不可以再賺錢。
  • 王鳳儀、劉有生兩位大德的講病總結查詢表
    三十五歲那年,聽大善士楊柏宣講善書,因悟「賢人爭罪,愚人爭理」,而沉痛後悔自己的過錯,身患十二年的瘡癆,一夜之間豁然痊癒。感嘆人世,男不盡忠孝,女不知賢淑,世俗風氣難以挽回,立志勸化世人。同年十月,善士楊柏遭誣陷被鋪入朝陽監獄,王鳳儀效法「羊角哀捨命全交」故事,誓死前往朝陽府營救楊柏。行至途中,夜間忽然出現光明,好像白天一樣,王鳳儀豁然開悟,乃明性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