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
微信號 wangfengyishanren
不朽的德業—追記20世初的農民思想家、教育家王鳳儀先生
【第3篇】
(三) 一九0一年(三十八歲)十月初一日,王鳳儀的父親,清和公病逝。為了實行守孝三年的封建古禮,搭草棚於墓側,飯時必祭、祭而後食。每外出外或歸來,必到墳前叩拜。在背山面水、環境清幽的山林旁,開始了恬淡虛無、凝神靜思的生活。他曾自述當時的情景道:「我守墓時,在山的陰坡,冬天很冷,我在那裡住著,人都替我愁,我卻很坦然地日日寂然悟道,我感到我的小屋真溫暖如春。」
王鳳儀患十二年瘡症,由於聽講善書,悔過而愈,這是他發明性理療病的源根。經過守墓時期的具體實踐,性理療病法乃愈臻成熟。他通過多年的實踐與觀察,發現人們的疾病,多數是由於心性中的陰濁之氣的積累而未得發洩的結果(即致病的不良因素)。什麼是陰濁之氣呢?就是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氣火,(恨、怨、惱、怒、煩是氣,急燥、貪婪與牽纏屬火)由於氣火長時間在人體內作亂,便使人產生疾病。所以,王鳳儀先生曾說過:「病是吃氣活著,瘡是吃火活著」。人的氣火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表現出來的。就拿家庭關係來說,有父子、兄弟、姊妹、夫妻、婆媳等關係,在所有這些關係中都有一定的相處準則,如果有一種關係處理不當時,不僅可以給人帶來苦惱,同時也可以造成疾病。所以,氣火便是使這些關係發生障礙和造成疾病的主要根源。
王鳳儀發現人的個性不同,主要表現為五種不同的氣質。以金、木、水、火、土五個字作為代表,來說明人個性的陰陽順逆、生克變化(情志上的彼此相益為生,相互制約為克),及其與病理的關係。他說明常人的脾氣稟性都有所偏,每一種性其形色各異。但形同而氣質清濁隨時變易。偏於木的不服人,好怒、怒氣傷肝;偏於火的爭理,急燥好恨,恨人傷心,偏於土的。呆板,好怨人、傷脾;偏於金的喜分辯,傷人多惱,惱則傷肺;偏於水的好生愚氣,多煩、煩則傷腎。這是指五行性的陰面說的。一般人不是單純一種性,而是數種性兼有,不過種有所偏而已。至於五行的陽面,是具備了人所有的優良性格,這些性格是由於先天遺傳和後天習染形成的。仁德剛毅屬陽木,明禮達時屬陽火,忠厚信實是陽土,寬宏大量是陽金,智慧柔和是陽水。王鳳儀教人「撥陰反陽」、化除陰面、轉克為生、擴充陽面、疾病自愈。人為什麼好動恨、怨、惱、怒、煩呢?主要根源是由於發現他人的不對處,或事不隨心而動氣火。有的人發洩出去,有的人則憋在心裡,久之,陰氣聚於內而成疾病。只有轉過來,認識到自己動氣生病,乃是汙染和傷害了純潔的天性,這本身就是個人的最大過錯。所以王鳳儀勸病時都人真心誠意的「悔過、道過」,把專好看他人不對的心理,翻過來,看自己的不對,這便是撥陰反陽的開端,也就是性理療病的關鍵。此外更有的通過大笑、哭泣、轉移注意力和找心理病根等方法,治療性質不同的疾病。後來王鳳儀為鞏固和擴大性理療病之成果,徹底解除人們精神之痛苦,又發明了「性命」學說。其內容是:性、心、身為三界;金、木、水、火、土為五行;志、意、心、身為四大界。而這三界、五行、四大界的關係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交織縱橫關係。因為三界裡有五行,如(性界五行;心界五行;身界五行等)。五行中也有三界(如木性人的性界如何……等)。四大界裡也有三界和五行(如身界人的五行;意界人的五行;心界人的三界;身界人的三界等等),但是到志界就「五行攢簇」純陽無陰了,就無所謂生克順逆了,乃「無入而不自得了」。總之,這十二個字是相互滲透的有機統一體,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地無不出入進退於這十二個字之中。所以,「性命」學說是王鳳儀先生學說的主體,社會上的每個人無不是生活在一個家庭裡,而一個家庭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下一代人的質量問題。所以,王鳳儀先生又將「性命」學說應用到家庭上,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了家道倫理問題,也就是每個人都應該怎樣當人的問題。因而,「家道倫理」又是王鳳儀先生學說的重點。
王鳳儀先生根據上述理論,講好病的人日益增多,每天不下百人。人們為表達感激之情,有給錢的,有贈送首飾的,王鳳儀都令人追著送還,絕不收受。因此,人們只好獻些香紙,所以香味充滿了山谷。一九0四年(光緒三十年)正月守墓期滿(三九二十七個月)六家子宣講堂的人們就共同趨車來請王鳳儀出山,徑去六家子宣講堂勸世化人去了。先生平生講好許多疑難病症,如守墳期間為兒媳白士珍講好火咳嗽,為六家子宣講堂督講邢九先生用「四不正」之說講好重病。出山之後為姑母講好心口疼病;一九0九年為北四家子趙品三講好七年癱瘓症;一九一一年在海城為王恕忱講好轉食症,為海城寶石山子劉玉清講好多年的腹內痼病;一九一八年為懷得順山堡徐子貞老母講好心口疼病,為德惠青山口劉玉成講好癱症,為開原劉王敬一講好大肚子病等。
義工微信號:wfysr1864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
【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
【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儒家慧能王鳳儀微信平臺每天分享王鳳儀善人道德倫理思想,請首先推薦家人親戚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查看第一階段內容回復 【第一階段】
查看第二階段內容回復 【第二階段】
查看第三階段內容回復 【女子教育】
查看第四階段內容回復 【家庭六步教育】
查看《讓陽光自然播灑》回複數字301到326
查詢部分鳳儀思想公益講習班回復【講習班】
回復【資料下載】下載王鳳儀善人相關資料
王鳳儀善人:微信號 wangfengyi1864
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