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善人《化性談》全文! 難得一見,終身受益,救人無數的文章,每次讀收穫都不一樣.

2021-03-05 儒家文化大講堂

關注: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

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


《化性談》是大善人王鳳儀先生所作,語似俚俗,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不僅是為圭臬,且為經天緯之大經大法。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實行「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王善人常說:「人是什麼性,就有什麼命。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以上為五陰性)又說:「身界人主賤,心界人主貧,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貴。」說明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夠閱讀到此書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

2009年歲末上普下光老和尚命令下,拿起了王鳳儀善人的化性談開始研究。記得我第一次讀給師父此文時,師父告訴我王鳳儀老善人是燃燈古佛再來。並且評價說,如果把化性談揉進去變為自己的,並且實地而行,不成佛三千個佛倒著回來。師父要求凡他的皈依弟子必須認真讀王鳳儀善人化性談300遍;每個弟子無論出家在家必須從化性入手。


  下面是王鳳儀《化性談》全文


【不怨人】
  1.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裡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麼?
  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麼?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2.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無德怨自修,小人有過怨他人。嘴裡不怨心裡怨,越怨心裡越難過,怨氣有毒,存在心裡,不但難受,還會生病,等於是自己服毒藥。人若能反省,找著自己的不是(錯誤),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會,不怨不會的,明白對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3. 現今的人,都因為別人看不起自己,就不樂。其實我這個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別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個不怨人,就能成佛。現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帳,算起來,不是後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4. 「不怨人」三個字,妙到極點啦!(不怨人就是真陽土)

【不生氣,不上火】
  5. 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氣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氣火就都消了。
  6. 上火是「龍吟」,生氣是「虎嘯」,人能降伏住氣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別生氣,若是生氣,氣往下行變成寒;有事逼你,你別著急,若是著急,火往上行變為熱。寒熱都會傷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壞事不愁,氣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龍伏虎」。能降伏住,它就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7. 稟性(怒、恨、怨、惱、煩,又稱氣稟性)用事,鬼來當家。因為生氣、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給打倒了!正念一生,神就來;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當神,甘願做鬼!
  8. 火是由心裡生的,人心一動就生火。一著急,火往上升;一動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額外的貪求,火就妄動。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著急,就不起火,該有多麼輕快!
  9. 動性(耍脾氣)是火,心裡生氣,才是氣。佛說「七處心燈」,我說不如掐死一頭。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動,道心自滅,爭貪的念頭就生出來了。因爭生氣,因貪上火,氣火攻心,整天煩惱,就是富貴,也沒樂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說把心掐死,多麼省事!

【找好處,認不是】
10.
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麼呢?就因為心裡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11.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毛病(缺點)是「收贓」。「聚靈」是收陽光,心裡溫暖,能夠養心;「收贓」是存陰氣,心裡陰沉,就會傷身。人人都有好處,就是惡人,也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從反面上找。所以我說,找好處是「暖心丸」,到處有緣,永無苦惱。
  12.找好處是真金,要想找好處,就得以志為根,在沒有絲毫的好處裡,找出真好處來;在忍無可忍時,還能忍得住,就是「大義參天」。
  13.認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調五味、合五色,隨方就圓。人的性子,要能煉得像水一樣,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說「上善若水」。
  14.人和天地是一體,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內的事,世界沒好,咱們哪能沒有不是?不是(錯誤)到處都有,低頭也是、抬頭也是、睜眼也是、閉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頭不是,看老人不對是抬頭不是,看別人不對是睜眼不是,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閉眼不是。依我說,有不明白的道、不會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著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丟了、道理迷了、情理虧了,才不知道認不是(承認不對即自己認錯)。
  15.要能把不是認真了,自然神清氣爽、心平氣和。
  16.認不是生智慧水,找好處生響亮金。
  17.找好處開了天堂路,認不是閉上地獄門。
  18.認不是勝服「清涼散」,找好處勝用「暖心丸」。

【五行性】
  19. 我所講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個字代表來說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樣的。
  20.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陰木,好爭理是陰火,好怨人是陰土,好分辯是陰金,好煩人是陰水。
  21.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像聚寶盆似的,內裡有什麼,就聚什麼。太上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一點也不錯。所以我說,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22.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於火的爭理,偏於土的欺人,偏於金的傷人,偏於水的厭人,偏於木的頂撞人。能化除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23.陰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氣。怒氣傷肝,頭迷眼花、兩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鳴牙痛、癱瘓中風。
  陰火性人,急躁、爭理、喜虛榮、愛面子、好恨人。恨人傷心,心熱心跳、失眠顛狂、音啞疔瘡。
  陰土性人,蠢笨蠻橫,疑心重、好怨人。怨人傷脾,膨悶脹飽、腹痛吐瀉、虛弱氣短。
  陰性金人,殘忍妒忌、虛偽好辯,好惱人,惱人傷肺,氣喘咳嗽,肺癆咳血。
  陰水性人,愚魯遲鈍、多憂多慮,好煩人,煩人傷腎,腰腿病痛,遺精陽萎。所以說什麼性,就得什麼病。
  24.我說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樣的。生怒氣(木)便是殺;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買東西少給一文錢(金)也是盜;好吃好東西(水)便是酒;說半句謊話(土)也是妄。
  25.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陽)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萬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時達務,能化萬物,不為萬物所拘。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萬物。別人壞是別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著急。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處,找好處生響亮金,和人聚萬緣,有義氣,有果斷力,遇事迎刃而解,能創萬物。真水是聖的根,能認不是,認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養萬物。人如果得不著真五行,固執稟性用事,就死在五行裡啦!
  26.今生是什麼性,就知道前生是做什麼的。今生是火性,前生一定是當官的;今生是水性,前生一定是商人;今生是木性,前生一定是工人;今生是土性,前生一定是莊稼人;今生是金性,前生一定是讀書人。
  27.前生好殺害生靈的,今生火性就高;前生好抗上的,今生木性就大;前生好說謊的,今生金性就強;前生好怨人的,今生土性就厚。
  28.達天時就是陽火,信因果就是陽土,找好處是陽金,認不是是陽水,能受氣是真陽木,這是真五行。
  29.現今的天時,人人性裡都有火。火性人主貪、好爭理,所以才爭貪不已、戰亂不息。不爭不貪是真陽火,真陽火才能達天時。(達天時不爭不貪)。

【三界】
30.
人是三界生的,天賦人的性,地賦人的命,父母生的身,所以說三界是人的來蹤。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才能返本歸根。人只知有個身我,不知天上有個性我,地府有個命我。性化了,天上的性我得天爵;道理明了,地府的命我得人爵。所以一人本身有三身,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31.我所講的「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和佛家的「三皈」、道家的「三華」、儒家的「三綱」是一樣的。
  32.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33.道家的「三華」就是性、心、身,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
  34.儒家的「三綱」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盡情理有勇。
  35.三界就是三教,儒家從立命做起,道家從煉身做起,佛家從養性做起。
  36.性存天理要柔和;心存道理要平和;身盡情理要藹和。
  37.性要服人,不服人傷性;心要愛人,不愛人傷心;身要讓人,不讓人傷身。
  38.性、心、身三界不太平,是因為三界中有三個賊,一稟性(又名氣稟性,指怒、恨、怨、惱、煩而言),二私慾,三不良嗜好。要想三界太平,就要用天理捉拿性中的賊,用道理捉拿心裡的賊,用情理捉拿身上的賊。
  39.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人說是上古的三位皇帝。我說天皇是玉皇爺,管人的性,人要是動性耍脾氣,天就降災;地皇是閻皇爺,管人的命,人要是壞了良心,違背倫理常道,地府就降病;人皇是皇王爺,管人的身,人要是犯罪,國法處罰。三皇管人的性心身三界,是為了叫人學好。
  40.心裡尋思別人不對是心病,性裡常發脾氣是性病,心病必引起性病,性病必引起身病,能反過來病就好了。
  41.性界清沒有脾氣,心界清沒有私慾,身界清沒有不良嗜好;性不清沒有福,心不清沒有祿,身不清沒有壽,所以要清三界。
  42.三界的病我全會治,必須分開三界、清理三曹。身無不良嗜好,身界就沒病;心無私慾,心界就沒病;性無脾氣,性界就沒病。心性的病,非用道治不好,吃藥是沒有效的,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43.人生要是就是去貪、去爭、去攪,貪的虧天理,欠天上債;爭的虧道理,欠人間債;攪的虧情理,欠陰間債。倘若三個字都犯了,欠三界的債,哪能有好結果?貪就是過,爭就是罪,攪就是孽。
  44.好抱屈傷心,不抱屈保氣保命;好後悔傷性,不後悔保性保福;好怨人傷身,不怨人保身保壽。人能不抱屈、不後悔、不怨人,三界就都不受傷了。
  45.我也有三個省,一省性中有沒有脾氣?有人拂逆我的時候,我的性裡起什麼作用?二省心裡知不知足?有沒有偏私?吃虧的時候,心裡是什麼滋味?三省行為正不正當?確實會做什麼?這是我的三省。
  46.我也有個三綱領,就是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我也有個八條目:一不貪、二不爭、三不抱屈、四不後悔、五不怨人、六不著急、七不上火、八不生氣。若能做到,不費金錢、不費力氣,不但成道,還能成佛。
  47.人有三寶就是性、心、身。性屬水、心屬火、身屬土。水是人的精,土是人的氣,火是人的神。精足有智慧、氣足有發育、神足有靈。像燒磚似的,先用土坯,再用火燒,最後用水澆,才能堅固。大家講性心身,講幾遍就等於燒幾把火。講透了「三寶」足,勝享百官之富。
  48.能忍則性了,知足則心了,勤勞則身了,這正是好了。不能了,就好不了。

【三性】
  49.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天性是純善無惡的,孟子說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賦的性是稟性,稟性是純惡無善的,荀子主張的性惡,正是指的稟性;後天的性叫習性,習性是可善可惡的,「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告子說的性「可東可西」,正是指的習性。
  50.以天性用事的會找人好處,以稟性當家的準看人不對。這叫什麼性,招什麼事。
  51.天性有源,稟性有根。前生的習性,就是今生的稟性。能化去稟性(愁、恨、怨、惱、煩),天性就圓滿了。不能化的,一觸即發,像被鬼迷住了似的,所以叫做「五鬼」,鬧得家宅不安。又叫做「五毒」,令人害病死亡。它的根最深,不易拔除。人若是降伏不住它,就難當好人。佛說:「業力隨身,必至妄動無明」,難以成道。
  52.習性是物慾所繞,稟性是人間的煩惱。能在道德場中盡義務,身界算是脫出去了。會當人的,脫出了心界。稟性化盡,才脫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53.神足即是德,神足就樂,樂就可以化稟性。脾氣化盡,因果自了。
  54.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

【三命】
  55.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陰命。性與天命合,道義就是天命;心與宿命合,知識、能力、錢財都是宿命;身與陰命合,稟性(怒、恨、怨、惱、煩)就是陰命。把這三命研究明白,你若用好命,你的命準好。命好與不好,在乎自己,那用算命呢?
  56.「不知天命無以為君子」,不知人不能「達彼岸」。知人的好處是知天命,知人的功勞是知宿命,知人的稟性是知陰命。知命的人才是君子,好動稟性(耍脾氣)消天命,好生怨氣消宿命,好佔便宜長陰命。天命小,要會長;宿命小,要會增;陰命大,要會消。命小要會長,命大要會守,就是「天權在手」。
  57.有人來見我,我先問他是做什麼的?就知道他的天命有多大;再問他的家業和境況,就知道他的宿命有多大。看看他的稟性大小,就知道他的陰命大小。三命是三界,三界貫通,還有不知道的嗎?
  58.人都沒有為眾的心,只知為己,所以才糟的。我所以能成為善人,是因為我把為己的心開除了,也就是把宿命掐死了。宿命是無盡無休的,為它還有頭嗎?
  59.孟子說:「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可是人一得了人爵,就不再修天爵啦!修德性是長(音掌)天命;學習技藝、多積錢財是長宿命;善用宿命的長(音常)知足,能消陰命;不會用的長陰命。只有長天命,才可以消陰命的。現今的人,只知用陰命、重宿命,不知道長天命,又怎麼能明白天道呢?
  60.以宿命為公益的長天命,以宿命為自己享受的長陰命。所以說,所以有錢會花超三界,不會花的孽難逃。
  61.香瓜,苦的時候正長(音掌);天命,苦的時候也正長。
  62.不說人的不對,是消陰命;能忍才可以消陰命;若能忍受大侮辱,便消許多陰命。
  63.天命大的宿命也不小,宿命大的陰命了不了。所以要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

【性命】
  64.性命是人的根,我得到了人根,那道根也就算得著了。道根是人的性,人根是人的命,性根若是好了,那命根也沒個不好的。可見人的命不好,都是被性子累的。所以我教人化性,人能化性,就算得道。
  65.性是命的根,有德的人性量必大。性量大,命也必大。人的命都是好命,因為性子不好,把命也拐帶壞啦!
  66.性是根,命是果,紮下根才能結果。人若是定不住性,就是沒紮下根;若不認命,也難結果,好似開個幌花。學道的人,一要化性,二要認命。性化了就不生氣,不生氣才肯吃虧,吃虧就是佔便宜。認命就不怨人,不怨人才能受苦,受苦才能享福。可惜世人都不知道,把性命看輕,把名利看重啦!
  67.古人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點靈光無用處」,這話把性命雙修的重要,說得太透徹啦!

【四大界】
68.
志、意、心、身四大界(四個境界)。迷信的人說:奈何橋上三條路,一條是「金」,一條是「銀」、一條就是「黃泉路」。我說用志做人就是「金」,用意做人就是「銀」,以身心用事,就是走上了「黃泉路」。
  69.我常說,一個人必須把四大界分別清楚。究竟怎樣算是分清呢?若能本性如如不動(罵也不動性、打也不動性、殺了也不動性),把世間的愚人都託起來,使他們成為大智慧人,便是志界,就是佛國的境界;若能心無一物,常樂無憂,便是意界,就是天堂的境界;若是貪得無厭,多憂多慮,便是心界,就是苦海的境界;若是為名為利,爭貪攪擾,花天酒地,流連忘返,好勇鬥狠,便是身界,就是地獄的境界。所以說,志界是佛國,意界是天堂,心界是苦海,身界是地獄。
  70.志界人沒說(沒有說道,怎樣都好),意界人知足,心界人好貪,身界人好鬥。沒說的叫做無心人,知足的叫做淨心人,好貪的叫做操心人,好鬥的叫做糟心人。糟心人是鬼,操心人是人,淨心人是神,沒心人是佛。
  71.身界人只知為身子作打算,有己無人,橫不講理,見著東西就想佔為己有,佔不到便宜就生氣打架,總是發愁,所以是個鬼;心界人貪而無厭,總是不知足,滿腦子妄想,好用機謀巧算,所以是個小人;意界人知足常樂,樂就是「神」;志界人一切沒說,看透因果,不找循環,沒說就是「佛」。人要想超凡入聖,得會挪界(轉移境界)。
  72.身界的人互相揭短,心界的人互相爭理,意界的人互相容讓,志界的人互相感恩。
  73.佛界人不思而得,神界人思則得之,魔(心)界人「求」才能得,鬼(身)界人「爭」才能得。
  74.志有志的性,他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有意的性,是信著人的,遇著好事就願意讓給別人;心有心的性,他是貪而無厭,一心為己,總想佔人的便宜;身有身的性,他是破壞成性的,人己兩傷也不知悔。所以說,心身兩界,絕不可叫他為主,只可叫他聽命。
  75.講佛經的人說:人死之後要入六道輪迴。我說六道輪迴,都在我們身上呢!何必向外求?人的持身行事,用志的便是佛道,用意的便是神道,用心的便是人道,貪取外物、不顧情理的便是物道(畜牲道),專好上火的便是妖道,專好生氣的便是鬼道。這六道每天都輪迴在我們身上,何必等死後呢?
  76.佛說有三千大千世界,我說有四個大世界,得道的人一眼就看出是那一界的人。以身當人的,不論做到什麼地步也是個破敗星;以心當人的,不論怎麼能幹,也是個操心人;以意當人的,不論事情怎麼多,也不累心,是個活神仙。以志當人的,不論遇著多麼逆的環境,也不動性,就是一尊佛。
  77.有所憂慮則志倒,有所恐懼則意倒,有所好樂則心不正,有所忿詈則身不正。
  78.苦極生志,樂極生意,真了就是佛,假了就是魔。有病就是地獄,貪心就是苦海。
  79.會使用志的人,越遇逆境越樂;會使用意的人,意念多大,義氣也多大。
  80.心中有累,就是命中有累,事實上必有累事。
  81.不高興是生心眼啦!意像皮球似的,有針鼻大小的眼,就漏氣了。性是本,意是根,是萬事萬物的根。根就像雨似的,天雨本來無心,可是酸梨得了必酸,甘草得了必甜,志在天地之間,也像那雨似一樣。
  82.死心才能化性,稟性化了而後意成,意成而後志成,這是一定的道理。
  83.稟性化了就是意,我們化世界,輕則用意,重則使志。能夠用志的,萬世罪孽一筆勾銷。可是魔來了,你可得定住,稍微一動,便是種子。
  84.把一切假事看破,自然成真。天堂沒有壞人,地獄沒有好人,苦海沒有真人,佛國沒有假人。
  85.用志當人是沒說的、不變的,你欺我、罵我,也是成我。你假、你詐,也是成我。就是殺了我,也是成我。
  86.以志當人就是個真人。若是老公公被兒媳婦罵了,便該立志說:「你要能罵動我,算我當不起公公!」能這樣定住就是佛,是佛就有神來保護。以意為主就是個樂,樂就是神。
  87.各教聖人,沒有不是以志為主的。我聽說,孔子在陳絕糧,仍然是坦蕩自如,弦歌不輟。又聽說,耶穌被釘十字架,三日復活仍救世人。釋迦佛當忍辱真人時,被歌利王割截肢體後還說:我成佛先度你!他們這種精神,是不是一樣呢?所以我說,各教的形式雖然不同,可是精神是一樣的,若是分門別派就不對啦!
  88.當今之世,諸天神佛,全在人間,可並沒有降生落凡。奪誰的志,誰的靈就來。學哪位神佛,哪位神佛的靈就到;學哪位聖賢,哪位聖賢就來。遇到什麼事,就學什麼人。像摘(挑取)花似的,摘一個做一個。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叫人奪志。平常人要不奪古人的志,終究是個平常人。
  89.真到了志界,半點火氣也沒有,只剩真樂啦!

【學道】
90.
人的心理,總是好高,都是愛好。哪知事全糟在高上、壞在好上,好上、高處哪裡有道呢?人是正眼沒開,把道看錯啦!別人不做的你去做,別人拋棄的你撿來,那就是德,也就是道。像水的就下,把一切物全託起來,自然歸服你,自然服從你,這叫託底。可惜人都好搶上,不肯就下,所以離道遠啦!
  91.世人都怕水深火熱,怕死在裡面。豈不知好名的死在名上,好利的死在利上,每天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自己還不知道呢!我講道,不要名是「入火不焚」、不要錢是「入水不溺」。
  92.我學道先學損、學窮,別人學高、學講學問,所以沒趕上我。
  93.知足才能落底,知足才能得道,這是得道的要訣。
  94.道是天道,人人都有,並沒離開人。今人為什麼沒得著呢?舉例來說,一顆豆子,有了秧必須向上度漿,把豆粒度成了算。人也有本,常尋思自己的本(分),誠心求三個月,便能得著,這是我求做活道得著的。
  95.好高是貪,怕壞是粘;好好是孽,嫌不好是缺德;不盡職是丟天命。
  96.只一個好字,把英雄豪傑都坑害啦!

【立命】
97.
世人都願享福,為什麼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98.看自己不如人,那叫自欺,也叫不知足,這種人準苦。知足的人天命一定長,情理足道理長,道理足天理長,足了就不費力。若是做這個想那個,叫做漏氣,象氣球似的,一漏氣就癟了;又象蒸包子,一漏氣就生了。所以君子做事不嫌事小,有十分力量使七分,又輕鬆又愉快,就是活神仙。一起貪心,便落苦海,不論怎樣大富大貴,也是毫無樂趣。
  99.命就是人的本分,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天命長,名也準大起來。會當幾個人就得著幾條道。若是不盡職、不盡力、喜虛榮、做假事、有名無實,就立不住命。
  100.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沒有道,不做沒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著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
  101.行道不可出本位,若是離開本位,不但勞而無功,反而有過。什麼是本位呢?就是人的本分,「素位而行」,就可以成道。
  102.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說話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當體成真。若是生為女身羨慕男人,貧窮人妄想富貴,做這個想那個,全是出位的人,怎能成道呢?就像梨要成在梨樹上,不能在杏樹上成。
  103.八德就是八個大門,都能進入佛國。不過人應當從哪個門進,就由哪個門進,這就是「素位而行」的意思。我是由忠、孝兩個門進來的,給人放牛、扛活(傭工)全都是抱定一個忠字;對老人,抱定一個孝字,這是我敢自信的。
  104.「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

【化性】
  105.人落在苦海裡,要是沒有會遊泳的去救,自己很難出來,因此我立志要救人的性命。救人的命是一時的,還在因果裡;救人的性是永遠的,是一救萬古、永斷循環。所以救命是有形的,是一時的;救性是無形的,是萬劫不朽的。人性被救,如出苦海,如登彼岸,永不墮落。
  106.人被事物所迷,往往認假為真,那叫看不透,所以才說人不對,和人生氣上火。其實是自己看不透,若能把世事看透,準會笑起來,哪能和人生氣打架呢?我當初看世上沒有一個好人,我就生氣,氣得長了十二年瘡癆,幾乎沒把我氣死,直到我三十五歲那年正月聽善書,才知道生氣不對,對天自責,我的瘡癆一夜功夫就好了,立刻出了地獄。
  107.恭敬我的,正是害我;羞辱我的,正是成我。假(指財、色、榮、辱等)的來了,要把它看透,知道是上天使它來考驗我的,受辱受罪,正是消災免難。
  108.能知人的性,才能認識人;能知物的性,才會利用物。這是和天接碴。什麼樣的人,就存什麼心,說什麼話,辦什麼事。你要是看他不對,是不知他的性,也就是不明他的道,準被他氣著。就像屎殼螂推糞球、黃皮子(鼬)好吃小雞,爭貪的人,好佔便宜。哪一界的人,辦哪一界的事,所以說都對。
  109.我受種種打擊,立志不生氣、不上火,被人譏笑,也不動性。氣、火是兩個「無常鬼」,能把他們降伏住,使火變為「金童」、氣變為「玉女」,不受他們克,那就是佛!
  110.逆來的是德,人需要認識,吃了虧不可說,必是欠他的。眾人替你抱屈,你就是長命。若是無故挨打受氣,也是自己有罪,受過了算還債,還要感激他,若是沒有他打罵,我的罪何時能了?我說小人也有好處,是擠兌人好的,從反面幫助人。
  111.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沒孽不挨罵,沒罪不挨打。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的,不但忍受,還要感激他。
  112.一切事沒有不是從因果中來的,逆事來若能樂哈哈地受過去,認為是應該的,自然就了啦;若是受不了,心裡含有怨氣,這件事雖然過去,將來必有逆事重來,正因為受而未了的原故。
  113.凡是對面來的,都是命裡有的,所以遇著不如意的事、不對頭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陳絕糧,耶穌被釘十字架,佛被割截肢體,都沒怨人,那才是真認命,真認命才能成道。
  114.人欺人,天不欺人,天加福是逆來的。若是遇著逆事,自己立不住志,那就半途而廢了。
  115.金剛是最硬的東西,所以要立金剛志。愚人受人侮辱,或被人斥責,不以為是加福,反而生氣,是剛倒了!明白人好和愚人生氣,是剛炸了!不倒不炸,才能立住金剛志。
  116.「煉透人情,就是學問」。要在親友中去煉,煉成了就不怕碰,象磚瓦似的,煉透了就堅固,煉不透的如同磚坯子,一見水就化了!
  117.要想明德,必須性圓。要想性圓,必須死心。能做個活死人,性就化了。
  118.舍錢不如捨身,捨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人能舍掉稟性,就算得道。所以我教人化性,是一救萬古,性靈不昧,那才是德。

《化性談》完!

人的一生很短暫,請珍惜每一秒!

請做些對國家對社會對家族有意義的事情吧!


王鳳儀善人

(生:1864-1937年)

被譽為儀聖

倫理道德宣傳家

性理療病的發明人

中國近代偉大的民間教育家

宣化上人以「不識一字成聖人!」 讚嘆王鳳儀聖人

佛教高僧大德讚嘆說:「王善人的一生所做的事業,我覺得他老人家,比孔子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真的!」

王鳳儀善人既不曾讀過佛經道典,又未學過聖經賢傳。生平講道,完全是由躬行實踐中生出來的。例如,由於悔過,頓愈瘡癆,才發明性理療病。因此,欲鑽研其學說,必須對其生平事跡有所了解。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學說的主體,指明了人生的正路與人生的歸宿;倫理家道、死心化性,是其學說的重點,闡明了盡人合天、了凡入聖的至德要道。

王善人講道多用鄉言俚語,但卻從這些淺近而樸素的語言中,講出了繼往開來的大道理。例如:不爭、不貪、不怨人、找好處、認不是,這對於後學來說,是多麼熟悉的話呀!這每一個字,都有千斤分量,它代表了最淺而又最深的道理。說起來很簡單,作起來卻須要下很深的功夫啊!它不僅是盡性立命的要道,更是性理療病的主要途徑。在家庭來說,它是解決糾紛與苦惱的關鍵。例如,婆媳之間的摩擦,是家庭中最突出的問題,也恐怕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不太好解決的問題吧。那麼丟開了找好處、認不是,再用什麼辦法,能突破這個難關呢!

王鳳儀告訴我們: 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鳳儀一生的言行,就是一部不朽的經典。後人記載王鳳儀善人事跡及思想的書有很多,如:《王鳳儀言行錄》《王鳳儀年譜與語錄》《王鳳儀篤行錄》《王鳳儀性命哲學思想淺述》《王鳳儀化性談》《王鳳儀嘉言錄》等等!想了解學習王鳳儀人生事跡和其思想,可以先請一本《王鳳儀言行錄》或《王鳳儀嘉言錄》或其他書看。

關注王鳳儀微信公眾平臺號:wangfengyishanren

(微信公眾平臺 由義工維護)

【老人無德,一家災殃】

【子女不孝,沒有福報】

【男人無志,家道不興】

【女人不柔,把財趕走】

儒家慧能王鳳儀微信平臺每天分享王鳳儀善人道德倫理思想,請首先推薦家人親戚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查看第一階段內容回復 【第一階段】

查看第二階段內容回復 【第二階段】

查看第三階段內容回復 【女子教育】

查看第四階段內容回復 【家庭六步教育】

查看《讓陽光自然播灑》回複數字301到326

查詢部分鳳儀思想公益講習班回復【講習班】

回復【資料下載】下載王鳳儀善人相關資料

王鳳儀善人:微信號 wangfengyi1864


分享朋友圈!

《快速認識王鳳儀善人》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化性談》視頻&全文, 難得一見,曾救度無數人
    《化性談》是大善人王鳳儀先生所作,語似俚俗,而意境深遠,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經教,權宜說法,活潑自然,不僅是為圭臬,且為經天緯之大經大法。其要旨在教人盡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實行「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王善人常說:「人是什麼性,就有什麼命。木性人招難,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貧,水性人受氣。」
  • 【化性】念破了嘴,跪斷了腿,不化性,還是地獄裡面的鬼.脾氣化盡,因果自了.
    關注:倫理道德家庭教育—王鳳儀善人微信公眾平臺號 wangfengyishanren錯別字糾正:第二十一節 三命 中有一句:你若用好命,你的命難好。應該是:你若用陰命,你的命難好。 請各位注意!第二十四節 化性 《王鳳儀嘉言錄》  ○人落在苦海裡,要是沒有會遊泳的去救,自己很難出來。因此我立志要救人的性命。救人的命是一時的,還在因果裡;救人的性,是永遠的,是一救萬古,永斷循環。所以救命是有形的,是一時的,救性是無形的,是萬劫不朽的。人性被救,如出苦海,如登彼岸,永不墜落。
  • 【連載3】不朽的德業—追記王鳳儀善人(善人說:病是吃氣活著,瘡是吃火活著)
    每外出外或歸來,必到墳前叩拜。在背山面水、環境清幽的山林旁,開始了恬淡虛無、凝神靜思的生活。他曾自述當時的情景道:「我守墓時,在山的陰坡,冬天很冷,我在那裡住著,人都替我愁,我卻很坦然地日日寂然悟道,我感到我的小屋真溫暖如春。」 王鳳儀患十二年瘡症,由於聽講善書,悔過而愈,這是他發明性理療病的源根。經過守墓時期的具體實踐,性理療病法乃愈臻成熟。
  • 王鳳儀簡介-講病版
    ,特分享這篇短文章,有助於大家更詳細的了解王鳳儀善人,尤其是王善人講病的經歷,請大家在空閒的時間仔細閱讀,對您定有極大的幫助!近代民間大醫王鳳儀老先生,就完成了這一創舉!王鳳儀(1864-1937)是一個很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遼寧朝陽的一個農民,年輕的時候是做長工的,沒有讀過書,也不認識字。但是,他非常有智慧,愛思考,有德行,篤行忠孝,終於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大徹大悟,參透了天地大道、生活倫理、疾病機理,他發現這些道理都是通的。從此他便會治病了。
  • 王鳳儀語錄-五行-自身五行相剋
    救治方法,首先立起主意(屬陽木),不為名牽,不為利誘,,高瞻遠矚(屬陽火),自然豁然開朗,便可轉為「水生木,木生火」了,自可消除水克火之苦。   火克金:  性多淺薄浮躁(屬火),心中容不下事,缺乏涵蓄力,嘴碎好叨咕,喜分辯(屬金),最好操心,有傷肺臟(肺屬金)是為火克金,面色潮紅。
  • 王鳳儀語錄-五行篇-木土性是佛根,火金性是神根,水性是仙根.
  • 王鳳儀語錄-五行篇-商人的道是以義氣為先,柔和為本.
    若是本利合起來一元二角的貨物,你要個一元六七角錢,他還價也許就正是你所定的數。假如買主還的價超過你的定數,那麼收款時,還是留一元二角。並且說明定價的宗旨。這樣長久人都知道了,自然容易生起財來啦。 民二三·四·九·營口 103 商人的道是以義氣為先,柔和為本。
  • 王善人:《化性談》全文,能夠讀到此文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
    實行「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王善人常說:「身界人主賤,心界人主貧,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貴。」說明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夠閱讀到此書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
  • 王善人:《化性談》繁體全文,能夠讀到此文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
    實行「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止宿命、了陰命、長天命。」王善人常說:「身界人主賤,心界人主貧,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貴。」說明人生的富貴貧賤,否泰苦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夠閱讀到此書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
  • 王鳳儀善人『五行率性法』之淺釋
    叫性方法孫老師叫性法愛心之家女子叫性法一、什麼是「叫性」?叫性是王鳳儀老善人為我們後人發明的去習性、化稟性、圓滿天性,改變命運的一種修持方法,也是究竟圓滿、枯木生春之法,叫性的功德不可思議。  2、化稟性,破我執,消業障,化因果。(1)現在我們大多數學佛人,念佛不得力,原因是什麼?稟性不化,倫常道沒盡。師傅說,稟性不化,學什麼都學不成。所以善人告訴我們,走近道,就是叫性化性,樂呵了。叫性化性,化除稟性!認命歸在本位上,盡好倫常道,樂呵還債,了因果債,一心一意做德,這叫急救法。
  • 王鳳儀研究概述(楊朗天)
    而王鳳儀以一介農人出身的「愚人」,在北方民間勸人向善,大力推行教化,受到眾多民眾與知識分子的歡迎,被尊稱為「王善人」。民國《朝陽縣誌》載有他的小傳:王樹桐字鳳儀,居縣南樹林子村。少時家貧,傭於人,服務無惰。在家尤孝弟,兄弟析產數次,皆無所爭。父歿,廬墓三載,默悟人之疾病,多由於氣質之偏。凡醫藥罔效者,公以此言告知,輒愈,不索錢,不受謝,且供給病人飲食,故鄉裡僉以老善人稱之。
  • 跋:《王鳳儀性命哲學淺述》歷時數月,今分享完畢!
    (光緒二十四年講) 僕目不暇接的被當時書中的文字一路牽引,其情緒之喜悅與滿足斷非筆墨所能形容,廢寢忘食大概就是這個滋味了。一直到體力不勝後稍作打盹,約近深夜繼續順延三界人道來蹤的微明,由「性心身」逐漸升華到「化稟性、去習性、復天性」。
  • 王鳳儀善人性理講病—疾病對照表
    王鳳儀性理講病——疾病對照錶王鳳儀(民國時倫理教育家)王鳳儀大善人是一位未曾讀書的農民,早年放牛
  • 王鳳儀思想【性命之學】【三性】一、天性(二、稟性(三、習性【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陰命
    性命之學  「性」與「命」不同,性是根,命是果,紮下根來才能結果。性命是相連著,人定住性才能立住命。性是天生之本性,命乃與生俱來之命數(包括時辰八字)。一般人不懂得化性,因而被命數所拘。若能化性,命也準好,故要性、命雙修。漢朝的大文豪董仲舒,博古通今,尤精於易、書等經。也懂得算卦,靈驗異常,故云:「學道要有靈機,就能說出數來。」
  • 代為免費贈送結緣流通《化性談與家庭教育》口袋本簡體五百本
    本書《化性談》部分是摘自我國近代著名的倫理道德教育家、女子教育的開拓者王鳳儀老善人的《言行錄》;《家庭教育》部分是根據王鳳儀老善人和釋仁煥導師多年的語錄、著作與講座之精華整理而成。      什麼是和諧?和是互相尊重,諧是互相禮讓。在日用倫常中,我們只能對照自己、反省自己,進而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如果拿這倫常道來對照、指責我們身邊的人,必定適得其反。
  • 養不教父之過
    那麼我們都是一個單位的同事,我們單位那麼多員工,互相之間難免有病有困難的,辦公室經常在單位辦公樓門口貼有一個大字報,上面寫著誰誰有什麼樣的困難,需要大家伸出幫助的手。因為那個時候員工的工資都很少,幾十塊錢,那大家會有五毛一塊兩塊,最多不超過五塊,因為工資很少很少。這個人從不出一分錢,他會說:「我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 【王鳳儀言行錄】卷三 王鳳儀善人講道(教人)創會錄 第十八章 北平萬國道德總會
    小雞不出蛋殼,不能長大。」我又問:「我欠人家十萬元還不了,人欠我四十萬要不來,不弄清楚,如何交代?」善人說:「性清神爽的時候辦事,迎刃而解。神昏性暴的時候辦事,好象一團亂麻,越撕越亂,所以得先學道。壞是好的起頭,好是壞的開始。不可不知啊!」我又問:「我出去學道,債務就能自消自滅嗎?」善人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