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憑什麼不能哭?家長這麼教育孩子,可能會害了他!

2020-12-20 樸圃童食

對於許多生兒子的家長來說,都希望兒子能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所以一旦兒子摔倒了,哇哇大哭起來。許多家長往往會鼓勵、教育甚至責罵他:哭什麼哭?虧你還是男孩子,這麼哭不丟人麼?

相信大部分男孩子小時候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可是為什麼男孩不能哭?不能哭的男孩一定比女孩堅強?其實這些都是謬論,甚至有相應的科學研究顯示,不哭的男孩往往會比許多女孩更加脆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男孩哭泣的權利。

哭泣的權利

美國心理學博士索爾特曾說過:「哭泣是機體在進行重新構建時所做的努力,它是一個身體自我療傷的程序。」

對於許多年幼時期的孩子來說,成長是個磕磕絆絆的過程,難免會有各種負面情緒,比如痛苦、委屈、傷心等負面情緒。甚至有研究顯示,4歲的男孩子體內激素是女孩的2被,而大腦額葉發育卻比女孩緩慢,這樣的生理結構會導致他們的情感更脆弱,更容易哭泣。

但傳統文化和教育告訴我們,男孩理應就該頂天立地,哭泣是脆弱的代名詞,所以男孩不能像女孩一樣隨便哭。這也導致許多沒有耐心的家長,會在孩子哭泣時大聲訓斥,粗暴制止,殊不知這可能會害了孩子。

當孩子無法通過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哭泣就成了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可是這種情緒被家長強行制止時,就會積壓在心底深處。久而久之,男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就成了打架、摔東西等暴力行為。

正確的引導

哭泣是每個孩子正常的權利,無論男孩女孩。允許孩子哭,並不代表縱容他無節制地哭鬧。而是在淚水中,傾聽孩子的情感,理解孩子的需求,懂得孩子的求助。讓他在哭泣中學會勇敢、在悲傷中學會堅強。

家長在面對孩子哭泣,尤其是面對男孩時應該更加有耐心,如果你能做到這些,會對孩子的未來有無窮的幫助:

不訓斥,不制止,不貼標籤,允許孩子用哭表達脆弱。傾聽孩子哭泣的原因,肯定孩子的情緒。教孩子說出感受,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有時候引導比責罵和訓斥更有用,家長們可以嘗試著引導孩子用我覺得;是因為;我希望;等句式表達自己的訴求,用表達訴求代替哭泣,用尋求幫助代替撒潑打滾,這才是孩子應該有的正確態度。

相關焦點

  • 「男孩子,不能哭!」你認為的堅強勇敢,可能會害苦孩子
    對於睿睿愛哭的表現,爸爸十分不滿意,甚至會在孩子哭的時候斥責他:&34;爸爸也告訴過媽媽&34;,可媽媽卻秉持不同意見,孩子哭實在讓她心疼。說道:&34;為什麼很多家長認為男孩子不能哭1、認為哭泣代表著懦弱膽小哭泣的時候,人們會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哭就意味著懦弱、膽小、逃避。而家長都希望自家男孩是獨立的、堅強的、勇敢的,當發現他們有哭泣的表現時,就認為這跟自己的教育宗旨相悖,於是三令五申不準男孩哭。
  • 萌娃因名字難寫大哭,家長的自以為是可能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她的手中還拿著筆,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的媽媽:「嗚嗚嗚,為什麼要給我取這麼難寫的名字。為什麼我不叫小花。」,對於孩子來說未必是他所喜歡的,就比如玩玩具,孩子想玩布娃娃,家長就想讓孩子玩益智類玩具,所以這就是家長的自以為是,以為是為孩子好,其實連孩子真正喜歡什麼都不知道。
  • 萌娃因名字難寫大哭,家長的自以為是,可能會害了孩子
    她的手中還拿著筆,一邊哭一邊控訴自己的媽媽:「嗚嗚嗚,為什麼要給我取這麼難寫的名字。為什麼我不叫小花。」家長在日常的家庭教育過程中,也要警惕這種「自以為是」的行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以為的愛,可能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 「男孩子不能哭」這句話,聰明家長都不會說,對孩子傷害很大
    現如今很多的家庭教育中,家長都是要求男孩子不能哭,感覺男孩子就應該特別的堅強,就算是摔倒在地上,也要拍拍土立馬就站起來,而不是蹲在地上哭泣。在對待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問題上,我想我朋友的案例大家可以先來看一看,有一天她下班去接孩子,然後回家之後孩子在客廳看電視,而她就去廚房做飯了。
  • 男孩子哭就是沒出息?正常的情感宣洩,家長要「鼓勵」他們哭
    看著腿上的傷口,男孩竟然哭了起來,不停擦著眼淚。"一點皮外傷而已,哭什麼哭!真是沒出息!"身邊的媽媽有些不悅。男孩卻說:"我憑什麼不能哭!摔得太痛我就要哭!"媽媽回答:"因為你是男孩子!不能哭!哭了就是沒出息!"
  • 「這麼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我們憑什麼不準孩子哭
    有時候,孩子哭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而父母不問緣由的制止,很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換句話說,我們憑什麼不準孩子哭。我有一個朋友,父母從小對他的教育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男孩子不可以哭。所以當他遇到困難覺得委屈的時候,父親都會說:「不準哭,給我憋回去」。從小跟著父母,在父母的教育和耳濡目染之下,他不愛哭,也不會哭。甚至是爺爺奶奶去世,他也哭不出來。父親意外去世的時候,母親要他哭,但他已經哭不出來了,不是無情,而是不會。父母們這樣做絕非固執的偏見,而是為了孩子的成長著想。
  • 教育男孩子應該注意哪些?有幾句話再生氣也不能說
    前言: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都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是不一樣的,先不說他們的生理不同,心理也是不一樣的,普遍女孩子的承受能力要比男孩子更弱一些,所以很多父母都覺得男孩子應該更加堅強,所以說他倆就打他兩句沒有問題,而且我們似乎對男孩子的要求都有點苛刻,我們要求男孩子不準哭,在我們的生活中似乎很少看到男孩子哭。
  • 男孩子應該怎麼教育?請家長記住這幾點建議
    親貝網小編相信很多父母在教育男孩和女孩的時候都是這樣的,男孩子就要堅強,不能哭,而女孩子就要保護得很好。其實在教育男孩子的時候不能使用慣用的思維來對待,親貝網小編在這裡給家長們幾點建議,可以從這幾方面來入手:1:允許男孩暫時落後,理解他的固執和淘氣為什麼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帶男孩比女孩累呢?
  • 家有男孩子,家長不能採取這4種教育方式,會毀了他
    導讀:家有男孩子,家長不能採取這4種教育方式,會毀了他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有男孩子,家長不能採取這4種教育方式,會毀了他!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哭什麼,男子漢不能哭,別再誤導孩子了,高段位的家長都這麼做
    日常的生活中總是會發生很多的小插曲,比如說孩子一不小心磕在了地上,摔的哭起來,這個時候,有些媽媽們就會說,哭什麼,男子漢不能哭。如果孩子一直的哭個不停,甚至有的媽媽還會直接大聲呵斥孩子,用自己的威嚴嚇住孩子,嚇得孩子不敢哭了。每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堅強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是遇到了一點事情就哭鼻子,尤其是對於男孩子而言,要求也會更高一些。
  • 男童被帶進女更衣室被請離開,家長非常氣憤:憑什麼要讓他出去
    可是沒曾想這時候再次進來了一個七八歲的男生,鄧女士終於忍無可忍地對那個男生家長說:「孩子這麼大了,這是女更衣室,能不能讓他出去呢?」鄧女士這麼一說,女更衣室裡立刻就有其他女士表示附和。可是那個男生家長立刻不願意了,非常憤怒地對著一眾人大吼:「你們憑什麼讓他出去?我一個人帶他來,未必把他丟外面?丟了你們負責啊?」
  • 能讓孩子哭的家長,也許比能讓他笑的家長更「可貴」,別壓抑情緒
    能讓孩子哭的家長,也許比讓他笑的家長更加的可貴。作為一名家長,千萬別壓抑了孩子的情緒。,特別是男孩子,家長要求男孩子不能哭,要堅強。小麗就是這樣的一位家長,又因為她的孩子是一個男孩子,所以說她更加要求孩子要忍住,不能哭泣。每次當孩子鬧脾氣想要哭的時候,小麗就會惡狠狠地讓孩子把眼淚給逼回去。時間長了孩子也受不了了,兒子可憐兮兮地望著母親說,為什麼我不能夠哭,為什麼我是一個男孩子更不能夠哭。
  • 「男子漢不能哭」?男孩子遇到的最大謊言!它正在摧殘你的孩子
    今天在廣場上玩,發現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那邊練習輪滑,正玩著的時候,忽然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手都蹭破皮了,小男孩剛要哭,結果旁邊的媽媽就開始訓他:「不許哭,男子漢不能掉眼淚。」,小男孩只好把眼淚憋了回去。沒有哪個父母是樂意看到孩子哭的,不僅僅是因為不忍心看到他們難過的樣子,更是因為人們普遍把哭泣看作是軟弱和沒有自制能力的標誌。
  • 男孩子哭就是沒出息?正常的情感宣洩,家長要"鼓勵"他們哭
    當然這也是古代流傳至今的傳統,畢竟男生需要獨擋一面,哭則是代表性格軟弱,難成大事。但年幼的男孩,對於情緒難以快速控制,又怎會顧及家長的評價呢?心中憤怒便要大聲嘶吼;遇到委屈就要痛哭流涕。如果家長以&34;為由,限制他們的情緒宣洩,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心理成長。
  • 寶寶哭了不用管?費伯入睡法提倡的「漸進式等待」可能會害了孩子
    相信我們當中的很多媽媽,也都聽過這個理論,不管是睡覺還是其他事情,孩子哭了不能立刻抱,要讓他們哭一會,這能讓他們更獨立。許多父母也認為讓孩子哭對孩子是有益健康的。幾分鐘的眼淚並不會傷害孩子,而是幫助他獨立找到平靜下來的方法。那麼這種"寶寶哭了不用管"的方法是誰提出來的?到底對不對呢?
  • 被捧得太高的自由教育,害了多少家長,孩子不能太慣著
    被捧得太高的自由教育,害了多少家長,孩子不能太慣著現如今很多家長都崇尚自由教育,我之前接觸過很多老師,他們都表示很無奈:我剛要和家長說孩子最近作業寫得很不認真,那個媽媽就給我一頓說她對孩子是自由教育,說什麼先進的育兒觀念,覺得自己很民主,搞得我根本插不上話,最後我都不知道該不該管了
  • 「孩子哭不能抱,不哭才能抱?」這個育兒誤區,家長可要規避
    其實小孩子尚且年幼,哭是他們表達情緒的方法,不舒服了哭、餓了哭、疼了也會哭,所以孩子哭鬧,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定罪」其實說到底,這還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談談。有的家長覺得,孩子哭了不能抱,不哭才可以抱,用這兩種行為來讓孩子知道,哭會讓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抱抱,乖乖聽話、不哭不鬧才能得到
  • 孩子哭時,家長要做「疏通者」,聰明的父母,都會鼓勵孩子哭
    引得走廊上的不少家長和其他孩子紛紛側目,姐姐瞬間覺得小外甥太過於丟臉,於是,便厲聲制止了小外甥:「你是男孩子,怎麼能哭?」然而小外甥還是沒有停止哭泣,我剛想過去安撫他,便被姐姐拉住了,還一個勁的警告我:「你現在安慰他,只會讓他不敢面對而已!
  • 不讓孩子哭,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父母要知曉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當發現孩子想要哭的時候,有些父母會出聲阻止孩子,「你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動不動就哭,真是沒出息,不許哭。」這樣的情景在身邊處處可見。但弗洛伊德說過:「在孩提時期,我不能想像還有什麼需要比父親的保護更強烈。」
  • 當孩子說「你憑什麼管我」時,家長該怎麼回答?
    但從家長的角度來說:孩子我生的,我有責任去管教他。而且孩子很多事情都不懂,家長不管,出了問題怎麼辦?暑假在家,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面對孩子「你憑什麼管我」的疑問,家長也該好好想想該怎麼回答了。孩子為什麼會用「你憑什麼管我」來反對家長們的管教呢?其實是因為兩個字——權利。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非處方青春》,裡面有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主角之一的佗佗家裡祖上四代學中醫的,但他對中醫並不感興趣,填志願時沒有聽家裡的,選擇了喜歡的臨床醫學專業。但改志願的事情還是被媽媽發現了,她決定,一定要給佗佗換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