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生兒子的家長來說,都希望兒子能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所以一旦兒子摔倒了,哇哇大哭起來。許多家長往往會鼓勵、教育甚至責罵他:哭什麼哭?虧你還是男孩子,這麼哭不丟人麼?
相信大部分男孩子小時候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可是為什麼男孩不能哭?不能哭的男孩一定比女孩堅強?其實這些都是謬論,甚至有相應的科學研究顯示,不哭的男孩往往會比許多女孩更加脆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男孩哭泣的權利。
哭泣的權利
美國心理學博士索爾特曾說過:「哭泣是機體在進行重新構建時所做的努力,它是一個身體自我療傷的程序。」
對於許多年幼時期的孩子來說,成長是個磕磕絆絆的過程,難免會有各種負面情緒,比如痛苦、委屈、傷心等負面情緒。甚至有研究顯示,4歲的男孩子體內激素是女孩的2被,而大腦額葉發育卻比女孩緩慢,這樣的生理結構會導致他們的情感更脆弱,更容易哭泣。
但傳統文化和教育告訴我們,男孩理應就該頂天立地,哭泣是脆弱的代名詞,所以男孩不能像女孩一樣隨便哭。這也導致許多沒有耐心的家長,會在孩子哭泣時大聲訓斥,粗暴制止,殊不知這可能會害了孩子。
當孩子無法通過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哭泣就成了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可是這種情緒被家長強行制止時,就會積壓在心底深處。久而久之,男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就成了打架、摔東西等暴力行為。
正確的引導
哭泣是每個孩子正常的權利,無論男孩女孩。允許孩子哭,並不代表縱容他無節制地哭鬧。而是在淚水中,傾聽孩子的情感,理解孩子的需求,懂得孩子的求助。讓他在哭泣中學會勇敢、在悲傷中學會堅強。
家長在面對孩子哭泣,尤其是面對男孩時應該更加有耐心,如果你能做到這些,會對孩子的未來有無窮的幫助:
不訓斥,不制止,不貼標籤,允許孩子用哭表達脆弱。傾聽孩子哭泣的原因,肯定孩子的情緒。教孩子說出感受,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有時候引導比責罵和訓斥更有用,家長們可以嘗試著引導孩子用我覺得;是因為;我希望;等句式表達自己的訴求,用表達訴求代替哭泣,用尋求幫助代替撒潑打滾,這才是孩子應該有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