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成長為有機鐵粉,家人也從懷疑到支持 | 我的有機生活入學年小結

2021-02-17 有機會網

【小編薦語】這篇文章的作者周生,既是咱們有機會的讀者,也是志願者和撰稿人。說起他現在用業餘時間做的這麼多有意思的事——不論是各處拜訪有機農場、參加行業活動,還是在家做堆肥,從零開始學做農活,以及組織自然教育活動……真看不出他接觸有機理念才剛剛一年,倒覺得像是個有模有樣的資深實踐者了呢!看來只要真的有興趣,飛快的進步就會來得自然而然,原先的懷疑也都隨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新生活的堅定。他很認真地寫了這篇「有機生活入學年小結」,希望更多朋友讀後也能發現,即便住在城市,我們也可以換一種思路,去過更加親近自然、健康又有趣的生活,並且以內心的力量感染越來越多的人。

相會有機會,開啟新生活
—— 有機生活入學年小結

回顧過去一年,仿佛是上帝有意安排,一件件事,巧合又順當地串在一起,帶我相遇有機食品,喜歡上有機生活。

1 巧遇和疑慮

說來也巧,去年3月份,因為帶女兒參加周末英語幼兒園,一家人來到了位於上海楊浦區大學路的創智天地企業園。這片曾經上學的地方,也是好多年沒有光顧,破舊的小馬路如今變得小資又現代。午休時刻,散步小廣場,碰巧遇見了「方寸地生態農藝市集」。

起初,我以為這不過是個馬路小菜場,和農夫交流後才知道這些蔬菜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稍加清洗就能食用。「這不就是當年國外讀書那會兒超市裡常見的 organic food 嗎?」我心想。沒錯,早在十年前有機食品的小草就已種在心裡,當十年後在家鄉街頭看到有機蔬菜的身影,親切又自豪。

在方寸地市集上,我們特別關注了江西雲耕農場,他們正在推廣「認養一畝生態田」項目,就是客戶支付一筆認養費,然後獲得這畝地上保底250斤大米的產出。農場承諾採用生態種植方法,不灑農藥化肥,並邀請會員到位於井岡山腳下的農場親自參觀體驗。在展位上,農場主還帶來了田裡抓來的泥鰍,看著這些生龍活虎的小泥鰍,農場生機勃勃的畫面仿佛就在眼前。

我對食品價格並不懂行,只覺得在能承受的範圍內,吃點好的很有必要。對比超市裡動輒十幾元一斤的有機大米,想想3000多元就能認養一畝田,折下來十多元一斤,還組織農場考察,很是心動。下午女兒上課的時候,我就在家長休息室開始百度「有機農業」、「生態農場」等關鍵字。

稍一了解,就很容易對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焦慮,尤其考慮到孩子,就不自覺地琢磨起怎麼讓家庭飲食稍稍升一下級。但是,當我回家把想法告訴父母,得到的回應卻是:「不打農藥都被蟲吃了,怎麼可能,多半是騙人的」,「我問過菜場裡的人了,大米蔬菜不可能不打藥,頂多少打一點」。

父母的懷疑也不是沒有道理,究竟是真生態田、有機菜,還是僅僅編了個故事?我無法給出判斷。不過,可能因為成長在一個社會信用相對較好的環境裡,我直覺地對這些有機、生態農業者持信任態度。我繼續做著研究,希望能獲得更多證據。

這就是我巧遇有機的故事,帶著疑慮的相遇。
 

(方寸地生態農藝市集,圖片由方寸地提供)


2 一場講座,一發不可收拾

巧了,就在我們邂逅農藝市集不久,太太在育兒社區裡發現一個講座,她說可能和我正在研究的有機農業有關。於是我付了費報了名,這果然是一場「來得正好」的講座,主講人是分享收穫農場的創始人石嫣博士,她在一個半小時的課程中介紹了自己關於有機農業的研究成果和創辦有機農場的收穫和感悟。

講座的題目是《我做農民這十年》,在聽講座之前,我已經從網上搜集了不少關於有機農業的零星知識,還從自己的剪報裡發現一份多年前收集的《第一屆社區支持農業大會訪談錄》。石嫣博士的講座將我原本碎片化的知識體系串聯成整體,帶我全面認識了有機農業在國內外發展的歷程和現狀,知道了CSA社區支持農業的真正含義,更相信了發展有機農業的重要意義。

「當你做正確的事情時,全世界都會幫你。」愛好有機就是這樣一件正確的事,後來的故事簡直可以用「一發不可收拾」來形容。

講座過後沒多久,我參加了上海萬科和青浦微笑農場聯合舉辦的母親節特別活動,全家人一起種植了「一米菜園」,聽農場主現場講解了CSA模式,還用農場的有機食材做披薩和「菜花束」。女兒在農場裡盡情地嬉戲、勞動,讓我覺得這才是童年應有的樣子。

微笑農場歸來,有了直觀的體驗,我對有機生產者更加信任,於是決定先把家裡的時蔬換成有機的,可是我該選哪家農場呢?機緣巧合,我遇見了有機會網,網站有一份農場地圖,這正是有機新手所需要的。細讀有機會網的文章,更有相見恨晚的感慨。有機會網所倡導「對環境友善、有利身心健康的、負責任的生活方式」,不正是自己一直以來嚮往的嗎?於是,我收藏了有機會網的公眾號,準備把網站的推薦文章逐篇細讀。

借著有機會網提供的資訊,我鎖定了幾家待選農場。碰巧中國國際有機產品博覽會 BIOFACH CHINA 2017 開幕了,我就報名參會,盼望更近距離了解中國有機食品的發展情況。會場上,我遇見了不少圈內大咖,包括致力於推廣有機食品十年的胡刪老師、自然農法實踐家金旭東老師,還認識了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下午,我又驅車趕到位於浦東川沙的百歐歡農場,原本只是為女兒的周末英語幼兒園考察自然課堂活動基地,同時為家裡考察蔬菜宅配的待選農場。但是,通過和農場工作人員的深入交流,我不僅學習了有機農業在上海的發展現狀和各種合作發展模式(如CSA、PGS),而且明白了有機種植不只是不施打任何農藥化肥,更重要的是防止除草劑對於土壤的傷害,以及保育生態多樣性,這才是有機農業回饋大自然最重要的價值所在。我為新農人們的生態情懷深深感動。

在周末英語幼兒園的家長會上,我分享了近兩個月來對於有機農業和自然教育的調研結果,大家都很感興趣。一周後,我們租下了創智農園的場地,在樸門導師的帶領下,成功舉辦了一場自然教育課堂。孩子和家長們在都市農園裡認識植物、種植蔬菜、學習大自然生長循環的知識。一天的活動轉眼就結束了,放學時大家意猶未盡,在農園裡許久不肯離去。

這就是自聆聽石嫣博士講座後發生的事,且讓我稱其為有機開學年第一學期。在和朋友們交流分享有機生活的過程中,我還發現食品安全、健康生活幾乎是每一個人的需求,只是大家很多時候並不知道怎麼去實現。有機食品供給質量層次不齊、消費者和生產者缺乏互信等問題都阻礙著有機事業的發展,不過我相信這些問題都會慢慢改善。

(微笑農場「一米菜園」,圖片由微笑農場提供)
 

(百歐歡農場一角,拍攝者:周生)

3 第一次拋秧和父母的轉變

石嫣博士在講座中分享過一個故事 ——

3月份農場地裡還什麼都沒有,顯得有點荒涼,現在想起來覺得消費者和我們一定是懷著相同的夢想,消費者沒有過去的體驗經歷,我們一群學生也沒什麼種植管理經驗,但我記得一個消費者說:「選擇你們,即使種不出來,我們最多半年損失2000塊錢菜錢,這是可以測量的;反之,我們吃到不安全的食物,身體的傷害難以估量。」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心中湧起一陣暖意,我忽然意識到原來消費者也是可以改變世界的。每次消費行為其實都是投票,是投給大量施打農藥化肥的常規農業,還是給生態農夫們一次機會?如果把心態放得寬容平和些,這個選擇並不難,至少在有限次數裡做些嘗試,是完全可以的。

思想至此,我決定把疑慮先放一邊,抱著大不了賠一年菜錢的心態,報名了江西雲耕農場的「認養一畝生態田」項目。不料,這張信任票換來對方的熱情款待。端午節,我們一家受邀前往位於江西萬安鄧林村的農場實地考察,同行的還有不少來自南昌和萬安本地的會員。

我們一家於端午小長假前動身,太太挺著5個月的大肚子,一起坐了十小時的綠皮車到達吉安。女兒是此行最開心的,第一次坐臥鋪,和同車廂的一個小姐姐一起上躥下跳,玩得不亦樂乎。在吉安過了一夜,農場主一早開車接我們前往萬安鄧林村。坐落於井岡山餘脈一角、緊鄰贛江的鄧林村原先經濟較落後,幾百畝良田已經好多年沒有認真耕種,但恰是這若干年的摞荒,給生態農業在這片土地生長提供了必要的空間。既然常規農業無法給村子致富,農場投資人和當地合作社合計,利用這些年摞荒恢復的自然肥力發展生態農業,就這樣闖出了一條「網際網路+生態農業」的特色發展之路。

在鄧林村的老祠堂稍事休息後,大傢伙一起走進田裡開始今天最重要的活動 —— 拋秧。雖然我這個城裡娃從來沒有做過農活,但是來到雲耕農場前我認真做了些功課。一般農村裡常見的是插秧,農人們彎著腰把秧苗整齊劃一地插入水田,或者直接用插秧機方便快捷地操作。拋秧是另一種技術,捏住一把秧苗,瀟灑自如地甩向天空,秧苗在空中劃出一道美麗的拋物線,然後借著重力作用墜入水田。這樣播種的秧苗,雖然不橫平豎直,但是排列更加自然,而且不會像插秧那樣稍有不慎就傷到苗根,人還更省力。用合作社劉師傅的話講,拋秧就像「天女散花」,借著自然之力完成播種。

大傢伙忙了一上午,終於完成了兩畝地的拋秧活。我和女兒在水渠裡洗淨滿是泥土的腳,回到祠堂。此時,鄉親們早已擺好「四盤五碗」,用招待貴賓的標準宴請我們來自四面八方的「一畝田主」們。酒足飯飽後,大家一塊兒包了粽子,品嘗了田裡剛摘下來的新鮮西瓜。下午,有些人隨鄉親們去贛江邊沙灘玩耍,我們一家則跟隨農場主來到田邊水塘釣魚。
 

(村裡款待貴賓的「四盤五碗」,拍攝者:周生)

釣魚的時光總是那麼的愜意,靜靜坐著,不用想太多事,田野裡也聽不到汽車轟鳴,只有當風吹過稻田,稻花沙沙地翻滾。上午也許因為人多,田裡除了一隻大黃牛,其他動物都躲了起來。下午,田裡安安靜靜,小鳥們開始成群出現。我是愛鳥之人,知道鳥類對環境的要求很是苛刻,大量用農藥化肥的田地是看不到鳥的。在雲耕的田地裡,我看到不同種類的水鳥、雀鳥,正是這些小鳥,讓我確信他們在認真地用生態友好的方式種植水稻。

在返回上海的火車上,我讀完了胡刪老師的《有機讓生活更美好:胡老師說有機生活》,認識到人體細胞是由吃下去的東西「合成的」,所以吃生態自然的東西很重要。胡老師書裡的理論和案例,結合我這幾月的調查研究和親身體驗,我堅定了要將家裡食材逐漸升級成有機的決心。雖然會增加些生活成本,但是減少些不必要的應酬,這份生活開銷還是能平衡。

回到上海,微笑農場一個月前播種的「一米菜園」也成熟了。收菜回家後,我拿出淘寶上購買的農藥快速測試紙,對比菜場買回的蔬菜,實驗證明在測試紙所涵蓋的範圍內,微笑農場的蔬菜是無農殘的,而菜場蔬菜都有不同程度的農藥殘留。

讓我意外的是,父母的態度也悄悄發生了轉變。我母親在她同學的推薦下,參觀了位於江蘇周莊的上膳源農場。雖然我個人不熟悉大型商業化農場,但是從結果來看,他們推廣有機食品成效顯著,一次農場旅遊,半輛大巴的叔叔阿姨們都忍不住成為了農場會員。

農場旅遊歸來後,母親說也想試試有機蔬菜宅配,我於是把幾個月來的調研結果拿出來比較,又先後嘗試了幾家不同的農場菜籃子。就食材品質而言,每家農場都很好,難分伯仲,最後我們選擇了訂購流程比較簡單、農場活動豐富多彩的百歐歡農場並成為長期CSA會員。

這就是我有機開學年第二學期發生的事,從理論到實踐,從懷疑到信任,一切都來得那麼自然而然。
 

(江西雲耕農場「拋秧」活動,拍攝者:周生)
 

(雲耕農場一角,拍攝者:周生)


4 第一篇投稿,第一次堆肥

花了四五個月時間,終於通讀了一遍有機會網的大部分文章,對有機會網推崇的生活哲學深感贊同。這期間還補習了紀錄片《裡山》,收聽了裘成的微課,在有機圈的薰陶下,自己對於生態平衡、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的理想世界滿懷憧憬。

正巧,去年9月有機會網推出了《有機人類修煉手冊》線上版,網站編輯們將有機生活最主要的理念、方法和案例都濃縮在這本小冊子裡,對我半年來的學習做了總結複習。文末,編輯草西留下了聯繫方式,誠邀愛好有機生活並願意為這份事業貢獻點滴力量的朋友加入。毫不猶豫地,且懷著感恩的心情,我聯繫了草西,並很快得到了熱情的答覆。就這樣,我成為了有機會網的志願者。

和編輯們交流之後,我對有機圈的現狀多了一些更現實的認識。有機食品在中國經歷了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消費者群體雖然不斷增加,但佔比仍然很小。參與推廣有機生活、傳播有機理念的人則更少,這其實是個挺小眾的圈子。

草西很高興我在上海,希望我能夠報導一些上海這邊的有機生活相關活動。很巧的,就在草西給我「布置作業」後不久,我得知第九屆上海生態創意市集(Eco Design Fair)將舉辦。這是一個和生態生活方式有關的市集,內容涵蓋了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還有多場有機領域的大咖講座。於是那個周末我抽出時間橫穿半個上海,仔細地逛了生態創意市集,認識了一些有機生活圈的新朋友,包括樸擇和 Zero Waste Shanghai (上海零廢棄)。

一個月後,我把自己在生態創意市集上的所見所感投稿給了有機會網,在網站上發表了第一篇報導。與此同時,也就是在認識上海零廢棄不久,我帶著女兒參加了她們舉辦的一堂生動有趣的堆肥課,製作了生平第一個堆肥箱,學習體會了廚餘垃圾循環利用的概念。

(上海生態創意市集,拍攝者:周生)

堆肥是一件看似簡單,卻寓意豐富的活動,至少蘊含著「傾聽」、「慢」、「自然」、「勞動」等有機生活關鍵詞。堆肥課後,我和女兒都懷著激動的心情回到家,女兒回到學校用PPT介紹了這堂堆肥課,小朋友們聽得滋滋有味,而我則很激動自己完成了《有機人類修煉手冊》六個小試驗之一,做一次廚餘堆肥。可事實是,做堆肥箱容易,養蚯蚓難。不到兩周,我們就先後遇到了堆肥箱過潮、餵食不當、蚯蚓外逃等問題。更要命的是,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嘗試了很多「標準」處理方法,都無濟於事。

就在即將放棄的時候,我忽然意識到,一個小小的堆肥箱,其實是一個小自然,每個箱子由於製作的不同,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既然標準方法不管用,我決定就眼前這個堆肥箱認真觀察,把自己想像成這些蚯蚓的一員,傾聽它們的感受,試試看能否找到更合理的處理方式。傾聽果然奏效了,我找到了問題所在,我們的堆肥箱因為排水不暢,加上過快餵食,造成箱體內水汽過剩。為了抵消箱內水汽,我嘗試在每次餵食之後,在廚餘上方鋪一層乾燥的椰棕,堆肥箱過於潮溼的問題終於解決了。

可是沒多久,新問題接踵而至,堆肥箱裡長出了大量白色菌絲,起初我並不知道這些真菌是有利於分解廚餘的。我諮詢來「標準」處理方法,把表層蚯蚓土翻了一遍,埋掉菌絲,這下蚯蚓們不樂意了,紛紛出逃。再一次,我靜心傾聽,我感覺還是因為排水不暢,我們的堆肥箱底層仍然過潮,表面的椰棕吸水層則過幹,只有中間一層乾濕適中的泥土適合蚯蚓生活,這次翻土可能是破壞了它們有限的生存空間,所以外逃。事實就是這樣,在堆肥這件事上,我們得尊重自然,同時要意識到自然是因時因地的。當菌絲再次大量出現,我不再翻土,不再擾動蚯蚓的居住環境,而是買來山泥蓋上一層,問題迎刃而解。

六個月後,堆肥箱滿了,當我和女兒把堆肥土層層挖開,我們驚呆了 —— 蚯蚓糞肥均勻地混合著椰棕和山泥,散發著森林雨後泥土的清香,我心想這大概是很高級的有機肥吧。這次堆肥實驗讓我很感慨,原來只要我們認真傾聽自然的心聲,不急不躁採用尊重自然的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協助大自然勞動,並不用費太多勁,就會得到大自然美好的饋贈。

這就是我有機生活開學年的「期末設計」,一篇投稿,和一次本以為失敗、卻最終發現了新方法的堆肥實驗。

(第一次堆肥,拍攝者:周生)


5 午後的思考

從邂逅生態農藝市集,到清理完第一個堆肥箱,日曆恰好翻過了十二頁。所經歷的事,順其自然,環環相扣,恰似上天的安排,使我成為了一名忠實的有機生活愛好者。訂了近一年的有機蔬菜和大米,可以感受到身體的正反饋,比如口腔潰瘍明顯較以往少了。最顯著的效果還是在小朋友,霧霾來襲,大女兒不再那麼容易發燒肺炎,而小女兒從一出生就是有機寶寶,結實可愛。

3月的午後,陽光和煦,一家人躺在小區草地上,看著樹葉和雲朵,聽著微風拂面,在大自然中放慢腳步打開感官是如此的愜意。第一回認真地仰視樹木,忽然想起「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一樣的」道理,平時只見樹冠外層的葉子,大小均勻,互相相似,但是從下往上看才注意到樹冠內層的樹枝和樹葉,細小卻密集,共同撐起整個樹冠。

過去一年閱讀有機會網和其他有機生活相關公眾號的最大體會是,我們看到的大多是有機大樹的外層樹冠 —— 有機生產者的故事。看著有機生產者的隊伍不斷擴大,讀著新農人返鄉創業的成功案例,見證有機大樹在中國茁壯成長讓人欣慰。但腦海中也出現一個疑問,追求更高品質的有機生活是否應該回歸鄉村呢?

能夠喜歡上有機生活的人,我猜多少都有「農夫山泉有點田」的夢想,但真要返鄉實踐田園夢,還是有難度的。不僅要解決收入的問題,還要面對子女教育,父母醫療等諸多難題。就我自己而言,自小生長在都市,也很喜歡城市,喜歡城市的便捷,喜歡城市的教育醫療,喜歡城市的文化藝術。棄城返鄉,需要做出根本性的取捨,需要很大的勇氣。

仰望樹冠,看著裡層和外層不同的樹葉,我想起了《來去鄉下過日子》的作者加藤大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的話:

「人生有很多選擇,在城市裡幸福生活著的人肯定有很多,但是也有很多人在農村過得很精彩。這麼多的選擇中,去感受自己最舒適的生活方式才最重要。我的生活方式和我的幸福,只是湊巧來自於這種偏僻的山林之中。那麼大家最喜歡在什麼地方,過什麼樣的幸福生活,還有自己的妻兒是不是也能感受到幸福,需要我們認真去尋找。」

我忽然明白了,糾結要不要返鄉沒有意義,向內求問,理清當下自己的真正嚮往才重要。就內心而言,我嚮往的其實是都市有機生活:敬畏自然,關愛生態,生活在城市卻也不時來到鄉村體驗,做好自己的工作,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並在閒暇之餘支持有機事業。

在中國國際有機產品博覽會 BIOFACH CHINA 2018 舉辦前後,我了解到一些人和組織,證明了都市有機生活不僅是可行的,也是重要選項之一。這包括從事人力資源工作、同時推廣素食和簡約生活方式的上海男生顧凡,「為病人開出有機食品處方」的蕭長江博士、鄧宇虹醫生等人,還有在城市裡積極推動生態環境公益的昕耕工坊、為藍低碳發展促進中心(GoalBlue為藍)、社區花園促進會等組織。

 (上海首個位於開放街區中的社區花園——楊浦區創智農園,拍攝者:周生)

6 後記

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利用乘坐地鐵等閒暇時光,終於完成了這篇有機生活入學年小結,既給自己留份記錄,也希望藉此結識更多有機生活愛好者,尤其是和我一樣嚮往都市有機生活的朋友。

過去這一年,特別感謝太太和家人,太太頂著大肚子陪我往返江西,父母則從懷疑到支持,全家人一起努力走上了有機生活之路。

城市是地球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城市裡能夠多一些有機消費者和愛好者,享受都市生活的同時,也學著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讓關愛地球滲透到都市生活中。相信隨著都市有機生活愛好者和鄉村有機生產者的良性互動,有機大樹將更加強壯,樹冠將更加豐滿,為子孫創造一個更加生態環保的生活空間,將不再是遙遠的夢。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我的有機5年看見:有機食物好在哪裡?如何辨別?
    今天讓我們看看一位行業5年從業者的觀察與思考: 本文由阿善社群發起人、阿善心選創始人張繼平先生整理寫在前面的話1、有一位夥伴問我,有機產品好,還是生態產品好?我說光憑兩個字無法判斷,要看具體情況。她告訴我某某說有機如何如何不好,生態的才好。 2、有人在群裡問我大米是不是傳統種子?我答曰雜交種。
  • 港版雀巢能恩有機奶粉3段評測:純淨有機營養,支持寶寶免疫力
    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人們在育兒消費中的投入越來越多,而奶粉作為育兒消費之中最主要的部分,成為了寶爸寶媽們最關注的點。作為總是想要給孩子儘可能優渥條件的父母,自然會追求奶源更純淨、營養更全面、認證更權威的奶粉,支持寶寶免疫力①,為寶寶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保障。
  • 有機生活大起底,你是什麼有機style?
    有機,原意用來表示以最接近自然的、通過符合生態的可持續種植來生產產品的方式。而有機生活則是一種對自身關愛、對環境保護、且對下一代成長有益的生活方式。近年來,「有機生活」日趨受到關注,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慢慢學會放下擔憂和焦慮,從衣食住行開始改變,為自己也為孩子開啟一段與眾不同的自然有機生活之旅。
  • 合生元有機 助力寶寶健康成長
    ,為了給天下母親一個值得信賴的好有機奶粉品牌,合生元有機奶粉下決心攻克一切生產難關,只為把最好的品質送到您身邊。合生元有機奶粉最懂個中艱辛,回首品牌發展歷史,製作工藝代代迭新,品牌理念,卻不忘初心。合生元有機奶粉一往無前,從原料到罐裝經歷8重檢測確保嚴苛高標準,足以稱得上高標準的有機。採用有機鮮奶一次入料的工藝,一次成粉,減少汙染,確保新鮮,保證粉質細膩,均勻性更好,並且鎖留住了更多營養。合生元有機奶粉從有機原料到成品,均具有歐盟和中國雙重有機認證。
  • 全球十大嬰幼兒有機奶粉,寶貝與我有機奶粉是實力派
    但是喝寶貝與我有機奶粉將近一年了,寶寶便便還挺正常的,基本上每天定時便便,而且大便的性狀、顏色都挺正常的,很少便秘、腹脹,晚上睡覺也很香甜。這一點對於老母親來說,真的是福利啊!!!衝著這一點,也要來安利給大家~最近聽說復出的papi醬也成為了寶貝與我有機奶粉的「有機課代表」,看來我的眼光還是不錯的呀~~
  • 悠藍有機奶粉甄選自然營養,開啟寶寶的有機生活
    為寶寶選奶粉家長們也是用心用心再用心。悠藍有機奶粉作為荷蘭超高端的有機奶粉品牌為寶寶甄選自然營養,開啟寶寶的有機生活。也用品牌的品質讓家長們為寶寶選擇更安心。悠藍有機奶粉甄選有機營養呵護寶寶自然成長對於一款有機奶粉來說,奶源是十分重要的,有機奶粉是嚴格按照有機農業標準生產的奶粉,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而成。有機奶粉生產,尤其是有機嬰幼兒奶粉生產,是有機食品當中要求更嚴格,工藝要求更高的有機食品生產。
  • 君源有機 滿足鄭州1%人的生活
    到2016年,君源濟源有機農場2600畝的原生態土地將全部實現有機種植、有機養殖。有機農業須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為此,君和投資又進行兩處投資:即將在靈寶寺河山海拔800米處開發300畝山地,這裡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有機種植的營養積累;海南島四季如春,光照充足,可緩解中原冬季有機種植品種供應的不足。目前,海南基地已完成設施建設,已經按歐盟、中國雙重標準進行有機生產。
  • 做一枚「有機雷達」,全心幫助農民:訪有機生活推廣者許益豪
    >1987年的許益豪,外表高高瘦瘦,斯文的大男孩,真正落實有機生活。因為家庭關係,耳濡目染有機飲食,身為孩子的父親,許益豪目前有多元身份:農夫、市集組織者、超過十年的生態餐廳推廣者。會認識他是留意到他在社交網站上的標題「有機雷達」。當多數人在朋友圈曬美食、曬酒店、曬度假生活時,許益豪親自走訪臺灣超過五十家生態餐廳,勤打卡,勤了解業界動態,串聯有機產業的資源。
  • 開啟有機生活的第一把鑰匙--特福芬有機奶粉
    有機生活方式代表著一種嶄新的生活理念和價值觀,現在已經給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進步帶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德國特福芬有機嬰兒配方奶粉,從寶寶出生開始,就為他今後開啟有機生活鑄造了一把金鑰匙。
  • 合生元有機奶粉用心期待寶寶的成長
    合生元有機奶粉用心期待寶寶成長媽媽的努力與付出不易,合生元有機奶粉都看在眼裡,為了給天下母親一個值得信賴的好有機奶粉品牌,合生元有機奶粉下決心攻克一切生產難關,只為把最好的品質送到您身邊。合生元有機奶粉給寶寶提供純淨奶源親子生活甜苦參半,一路走來實屬不易,但見證一個小生命茁壯成長的滿足感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
  • 有機奶粉什麼牌子好?我推薦寶貝與我有機奶粉
    很多寶媽在選擇奶粉的路上也沒少踩雷,我給我家圓圓選奶粉時候,也踩過雷,不過好在後來找到了適合圓圓的奶粉品牌,現在圓圓已經喝了快一年了,身體棒棒的,而且消化、吸收都很好,每天正常便便,抵抗力也不錯,很少感冒生病。真是的讓我覺得挺滿意的,所以今天就來推薦給大家。
  • 不惑之年創辦生態蔬菜農場 劉駿:有機田園 健康生活
    【人物名片】  劉駿,1978年出生,半冷有機生態農場創始人。他喜歡新事物、愛挑戰,是最早通過網際網路將中國產品賣到海外的創業者之一。不惑之年,他從城市奔向鄉野做起了農業。去年初,他在杭州市餘杭區承包了130畝土地,打造了一家生態農場種植有機蔬菜,在鬧中取靜的西湖邊開了家帶花園的民宿,希望能為繁忙的都市人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
  • 有機奶粉什麼牌子好?推薦寶貝與我有機奶粉
    很多寶媽在選擇奶粉的路上也沒少踩雷,我給我家圓圓選奶粉時候,也踩過雷,不過好在後來找到了適合圓圓的奶粉品牌,現在圓圓已經喝了快一年了,身體棒棒的,而且消化、吸收都很好,每天正常便便,抵抗力也不錯,很少感冒生病。真是的讓我覺得挺滿意的,所以今天就來推薦給大家。
  • Farm To Family——有機成長「米果」俱到
    寶寶茁壯成長,需要細心呵護,每當問到家長們會同意給孩子吃零食嗎?寶爸寶媽們就各有各的想法。大家一致認為零食裡的添加劑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又覺得孩子在生活中無法避免接觸有添加劑零食。那麼到底該如何給孩子選擇無添加劑零食呢?家長們煞費苦心,自從遇見了Farm To Family有機零食,一切煩惱都迎刃而解了。
  • 支持免疫力的有機奶粉 - 港版雀巢能恩有機奶粉,寶媽安心新選擇!
    源自瑞士150年科研成果港版雀巢®能恩®有機3 段奶粉(NAN® Organic 3)就是瑞士雀巢®公司150年的科研積累形成的最新科研成果,是雀巢®公司NPTC產品技術中心的研發人員們根據幼兒營養需要、腸胃吸收情況以及免疫力培養等多方面,專為健康的12至36個月以下幼兒配製的奶粉。
  • 專訪Healthy Times品牌代言人霍思燕:我的有機自然育兒秘訣
    「少女感」的秘訣是有機樂活問:真實生活是否像網傳的那樣,被兩個男人寵成小公主?答:我們一家人相處起來其實非常像朋友,是互相照顧的那種。我不覺得我是那種每天都會獲得很多愛的那種小公主,也不是每天都會為家庭付出非常多的家庭婦女。問:「小公主」的稱呼還在於大家覺得你狀態保持得很好,如此「少女感」的媽媽「保鮮」秘訣是什麼?
  • 2020年選擇國產有機奶粉必然是君樂寶優萃!
    原標題:2020年選擇國產有機奶粉必然是君樂寶優萃!,與你相遇好幸運 ,我選擇的是有機認證的國產有機奶粉君樂寶優萃,有機奶粉更高更優質的有機乳蛋白,有機脂肪酸,有機乳糖等天然營養。 發育和成長的重要時期 牧場牧草激素添加化肥生長,全自動數位化管理牧場奶牛,讓它們無拘束超自在的生活;鮮奶直達工廠,一噴成粉,鎖住天然有機營養好吸收,國產有機奶粉君樂寶優萃的長情陪伴
  • Arla有機乳品產銷量全球遙遙領先 寶貝與我有機4段奶粉震撼上市
    來源:金融界網站(2020年5月10日,上海訊)藉助母親節為契機,丹麥皇室御用品牌Arla以「寶貝與我,耀見未來」為主題於上海召開品牌戰略發布會,並向致力於用精緻營養呵護寶寶成長每一天的母親致以真摯問候。
  • 鍾永豐:黑道社會學——有機知識分子的成長之路
    ,他們都來爭取我們的支持。我沒有選擇臺大人,為什麼?在多年的工作關係裡,我觀察農村地區出身的臺大人,尤其出身一般的小農家庭、小康家庭或貧農家庭的臺大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特質:在他們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裡,都是以他們為家庭、家族甚至村子的中心,也就是說整個社會繞著他們轉。因此,他們看待事情,特別沒有辦法用同理心,或設身處地地站在他者角度。
  • 啟賦有機聯合天貓發布《有機新媽圖鑑》,「有機媽媽」堅持高標準從...
    啟賦有機通過對400萬母嬰人群樣本和90萬有機母嬰樣本進行分析,從消費習慣到生活理念等多維度探討新媽育兒行為特徵的變化和觀念變遷。根據銷售平臺數據顯示,最大的一個變量來自有機母嬰的變化,有機母嬰購買量同比增長33%,已經成為新媽們的主流選擇,而這一代率先作出改變的媽媽們也被稱為「有機新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