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縣百歲老紅軍耿志明:昂首挺胸是烙印看書讀報享晚年

2020-12-17 大河網

編者按

天高氣爽待重陽。

常言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健康長壽、安享晚年不僅是老人自己的福氣,亦是兒女之福,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也會因此得到攀升。

今天開始,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推出「走近壽星」策劃報導,通過講述他們的個性故事,展現河南長壽老人們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和與時俱進的精神面貌。

□策劃:城市運營管理中心執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高志強苑中華通訊員朱如海文圖

在滑縣新區人民路祥泰苑小區,提起百歲老人耿志明,滿院兒的街坊即便記不住他的名字,也大都知道他這個人:「你說的是那個活了100歲的老紅軍吧,這個老人可不簡單!」

「軍功章」是他珍視的寶貝

說起來,耿志明老人不算是「土生土長」的滑縣人(如圖),他原籍河北深縣(現深州市)。

生於1919年的他,「七七事變」那年正好18歲,眼看著日本侵略者燒殺搶掠,他棄筆從戎,加入了八路軍,開展敵後遊擊鬥爭。

從晉察冀軍區特務連一名普通戰士,到後來的班長、排長、連長,再到擔任滑縣衛南情報站站長,老人一直從事偵察情報和敵後工作,不僅參加過著名的「百團大戰」「遼瀋戰役」,還為滑縣的解放立下汗馬功勞。

榮獲的獨立自由勳章、八一勳章等,很多看起來已鏽跡斑斑,卻是老人最為珍視的寶貝。最讓他感到驕傲的是掌上的那塊傷疤,那是70年前在一場戰鬥中留下的。

從1937年投筆從戎,到1966年轉業地方,耿志明老人在部隊整整待了30年。長期的軍旅生活,在他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即便到了期頤之年,鬚髮盡白,依舊如當初一樣昂首挺胸,剛直中帶著一身正氣,凜然透著軍人的風骨和傲嬌。

耿國旗說,他兄弟三人,大哥叫黨旗、二哥叫軍旗,他排行老三,叫國旗,「在俺爸眼裡,是先有黨,再有軍,再有國,對黨對部隊都有很深的感情。」

耿國旗說,老人雖說年事已高,腿腳不便,吐字也不太清楚,可一聽到當年的抗戰歌曲依會十分激動。

退休之後愛折騰

在兒女們眼裡,耿志明老人「心量大」「好玩」。

1966年轉業到道口東關街道上的時候,他特別喜歡打獵,經常帶著孩子和一條狗,到田地裡打野兔、山雞、麻雀之類的,「一玩就是一整天」。

不僅如此,老人到燒雞店學過煮燒雞,後來又搞了幾十個蜂箱養蜜蜂,結果把蜜蜂養成了,蜂蜜卻從不外賣,「後來濬縣種蜂場的場長,還是俺爸的學生呢!」

即便後來年齡大了,老人仍舊「閒不住」,愛看書讀報打撲克牌,經常和街坊老哥幾個打「交公糧」(當地常見的撲克牌玩法),「每回都玩得非常開心」。

如今馬上100歲了,老人不糊塗,只是腿腳有些不靈便了,外出只能坐輪椅,話也說得不利索了,可看新聞、聽豫劇、讀書看報,老人仍樂此不疲。

不過,他最喜歡做的,還是逗9個月大的重孫孫「石榴」玩:祖孫倆一老一少,都站不起來,都說不清話,都咿咿呀呀的,讓人見了忍俊不禁。

農曆八月十八是老人百歲壽誕的日子,耿國旗卻說家裡今年不準備大操大辦,「俺爸不在乎這個,之前連生日也不讓過。他經常說,現如今家家電燈電話,日子好得想都想不到,他能看到國家強盛這一天,已經很知足了。」

相關焦點

  • 「走近壽星」丨滑縣百歲老紅軍耿志明:威武不減當年,「心大,不識閒」
    健康長壽、安享晚年不僅是老人自己的福氣,亦是兒女之福,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也會因此得到攀升。今天開始,大河報·大河客戶端推出「走近壽星」策劃報導,通過講述他們的個性故事,展現河南長壽老人們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和與時俱進的精神面貌。
  • 百歲老紅軍學英語玩電腦 支持長徵路線申遺(圖)
    百歲老紅軍張天偉的壽宴上,大家切蛋糕。他,就是老紅軍、西南民族大學老領導(原西南民族學院院長)張天偉。昨日,張老迎來了100歲壽辰,百餘名學生、親友齊聚一堂,為他慶祝生日。銘記長徵的艱辛常給後代講革命故事昨日中午,在成都一環路南四段某賓館宴會廳內,擺滿了親朋和學生們送來的鮮花,張老的壽宴在此舉行。西南民大給他送上了長壽金和一個3層大蛋糕。
  • 哈工大航天學院志願者慰問健康路街道樂園社區百歲老紅軍
    哈工大航天學院志願者慰問健康路街道樂園社區百歲老紅軍 2020-12-01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閃閃紅星合唱團慰問百歲老紅軍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7日電(見習記者 馬珊 通訊員 姜潤邈)11月5日,廣州閃閃紅星合唱團30多名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駐廣州某幹休所,看望慰問黃海雲、陳遜、陳冰克3位年近百歲的革命老前輩現年100歲高齡的老紅軍黃海云為孩子們贈送圖書《紅軍老媽》。
  • 鏡頭下的百歲老紅軍依然精神矍鑠
    被採訪的老紅軍中,最年輕的也有91歲了,最年老的有108歲。當年的鐵血戰士,如今已是英雄暮年。他們臉龐上的溝壑,隱隱間尚有戰火掠過的印記;他們平靜如水的眼神,分明還映射著歷史的風煙。 向所有的老紅軍,以及為民族解放事業浴血奮戰的革命先輩致敬!
  • 總書記討論會上讀老紅軍來信意義不尋常
    >張家港文明網   6日上午,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拿出贛南百歲老紅軍王承登最近寫給他的一封信。王承登的另一個願望是,當年參加長徵,現在還留在贛南的老紅軍還有3位,都100多歲了,希望有生之年能請到總書記到贛南走一走、看一看。聽到這裡,全場報以熱烈掌聲,邀請總書記到江西考察。總書記說,請省裡同志給老人家帶去我的良好祝願,祝他健康長壽。(3月8日《人民日報》)    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特地拿出贛南百歲老紅軍王承登最近寫給他的信,這意義非同尋常。
  • 戰地仁心——專訪百歲老紅軍曾廣昌
    百歲老紅軍曾廣昌敬軍禮。本報記者 洪子波攝 104歲的老紅軍曾廣昌,靜靜地坐在輪椅上,享受著這冬日的暖陽。身旁,整齊地擺放著當日的《江西日報》和《參考消息》。 「曾老最大的愛好,就是看報紙,雖然現在只看得清標題,但每天依然會看。」幹休所護士鍾昀雯說。 85年前,19歲的紅軍衛校學員曾廣昌,跟隨中央紅軍,踏上了漫漫二萬五千裡長徵路。
  • 百歲國民黨抗戰老兵安享晚年 感悟好日子得來不易
    百歲國民黨抗戰老兵安享晚年 感悟好日子得來不易 2014-09-03 17:46:579月3日,河南百歲抗戰老兵劉宗閣回憶抗戰經歷,為日軍的侵華罪行憤恨不已,但他更希望現在人能銘記歷史,珍惜如今幸福的日子。  3日,記者來到河南鄭州愛馨養老院,見到了抗戰老兵劉宗閣。今年恰逢百歲的劉宗閣,1915年出生於河南焦作溫縣,16歲參加國民黨蔡廷鍇的十九路軍,曾是國民黨十九路軍六十師工兵營上等兵。1932年,他參加了著名的淞滬抗戰,隨後又參加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
  • 人稱父親老紅軍,劍眉星目膽氣橫
    今日推出:《人稱父親老紅軍,劍眉星目膽氣橫》點擊圖片,聽熊家英講述父親熊金祥的革命故事父親人稱老紅軍,劍眉星目膽氣橫。出生入死名利淡,長留人間慈愛心。——這是老紅軍熊金祥後代追憶其的祭文。  「從孩提時代起就聽到周圍的人親切地稱父親為『老紅軍』。小的時候,我們扒拉著父親身上數十處傷疤問長問短,父親總是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講述著這十幾道傷疤的來歷。」大女兒熊家英翻出父親的老照片,講起了父親的革命故事。
  • 百歲老紅軍講抗戰故事:曾活捉日本天皇親戚鈴木川三郎
    百歲老紅軍、空軍石家莊紅軍路幹休所離休幹部劉自雙。我是四川巴中人,1915年9月出生,1933年秋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全面抗戰爆發後,我所在的工兵連隸屬八路軍129師,師長是劉伯承。
  • 住玉泉山莊 享幸福晚年
    山清水秀,盡享「天然氧吧」  巍巍文塔山,清清韶灌水。泉山莊老年公寓就坐落在湘鄉市東山新城文塔山下,韶山南灌渠岸邊的大西塘灣,面朝湘鄉市新城區,背靠東臺山國家森林公園,仰望東臺山文塔。這裡山巒疊翠,風光旖旎,猶如一個「天然氧吧」,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不可多得的休養條件。
  • 普陀區長風:銀髮老人默契相約 結伴讀報溫暖彼此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聽居委會說起小區裡竟還有一位自己的「老同事」,在了解了江銘的獨居情況後,王心園便想著如何能夠幫助江老師豐富晚年生活。兩位「老同事」相見恨晚,並發現了閱讀這一共同愛好,但江銘因視力原因無法自己看報,王心園便提出自己每周來讀報。  王心園有一本小小的隨身筆記本,上面記錄著每一次讀報內容、感想。
  • 上海圖書館的中老年讀者們:看書讀報,摘抄複印,專注的人最美
    每次忙完工作後,我就會到三樓的經管借閱室裡,坐在一個角落裡看書。當時做了一份和經管有關的工作,所以就呆在三樓經管借閱室了。一個人在角落裡看書,看累的時候抬頭看看書架,有種身邊的書都屬於我的錯覺。記得讀高中時,班長曾說,如果我家裡是開書店就好了,我就天天在家裡看書。
  • 來「我家」吃酸菜魚,喝湯能享「百歲」!
    /// = 百歲酸菜魚 =  店內的招牌甜品來啦!「百歲我家酸菜魚」是復古的老街巷風格,市井味十足,而且方桌和圓桌都有。滿足2-10人的用餐。「喝湯」享「百歲」,吃魚來這裡才對味! 百歲我家酸菜魚 福州頭牌美食專屬福利福利一 79.9元「百歲我家酸菜魚」酸菜魚鍋
  • ...生前愛樹的他安息在桂花樹下,老紅軍的兒女願在樹下陪伴父親
    在樹葬區的桂花園裡,有一位老紅軍陳平,他生前愛樹,去世後安息在桂花樹下。清明前夕,記者來到孝恩園採訪,正好遇到他的兒女來掃墓,了解了這位老紅軍的故事。他的遺囑被《湖北日報》刊登陳平的兒子陳小克說,父親是1935年「一二九」運動時期參加革命的。
  • 宜陽百歲老人常保連:鋤地幹活身硬朗 心胸開闊享天年
    宜陽百歲老人常保連:鋤地幹活身硬朗 心胸開闊享天年 2020-08-19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紅軍回憶崢嶸歲月 96歲的老紅軍唱《紅軍歌》
    走進北京軍事博物館正在舉行的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70周年展覽,去聽那些還健在的長徵親歷者,那些八九十歲的老紅軍們講述那段崢嶸歲月,豈不是我們重讀這段神話的最好機會。  張文 老紅軍:  那不是我嗎?  記者:  哪個是您?  張文:  左手第二個。  記者:  第一排這個嗎?
  • 百歲法官
    傳奇 從老紅軍到審判員    昨天上午,在省高院法官培訓中心內,百歲老人劉玉堂穿著一新,精神矍鑠。省高院黨組成員和退休老幹部聚集一堂,為他慶生。  老人顯得很高興,當即朗誦了一首毛澤東的詩詞,並對我國近些年的發展變化發表感言。說到高興處,老人當場唱起了革命歌曲。  據了解,劉玉堂生於陝西華縣,出身貧農家庭。
  • 老紅軍(瞎摻和)的故事
    有幸的是,誓師大會還邀請了老紅軍來列席大會,是許司令專程請來撐門面的。老紅軍名叫王紅石,是我們公社倖存的三個老紅軍之一。還有這位老紅軍王紅石,既然正襟危坐在前排正中,這不是助紂為虐嗎?他的老婆卻站在最後面,一付看熱鬧的樣子。
  • 祝您百歲生日快樂!這位老人也有著「平如美棠」式的回憶
    自裁紙、磨墨,百歲老人揮筆寫下一幅隸書:願疫情早日消散 世界皆安。陸頌聞這位老人名叫陸頌聞,蒙古族,是原「三層樓」的居民,目前住在寶山區顧村地區。陸老雖然是百歲老人,但除了有些耳背,身子骨還算硬朗,至今還保留著每日讀報的習慣,疫情期間,他也通過報紙了解抗疫的新聞。周到君注意到,他桌上有一個「剪報本」,上面有從報紙上剪下的關於「平如美棠」的幾篇報導,他還有《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