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滁州師出教育整理提供,希望給備考教師考試的考生提供幫助,從資格證到教師考編,師出教育一路相伴。師出教育,我們用心培訓教師!微信諮詢(czshichujiaowu)滁州師出教育
一、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指社會對所要早就得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和規定。即教育目的規定了通過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質量和規格的人。
2.人類實踐活動與動物活動的基本區別——人是有意識和有目的的
3.價值——主體需要和課題屬性是構成價值的兩個必不可少的要素
二、不同價值取向的教育目的的基本觀點
1.個人本位論:
主要觀點主張教育的目的應以個人價值為中心。應該主要根據個人自身完善和發展的精神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構建教育活動。否定製度的權威否定社會對人的束縛,個人的價值高於社會的價值,教育必須反對和拒斥現實社會對人的發展的幹擾。
代表人物:盧梭伯克馬斯洛(人本主義者)
2.人格本位論(偏向個人本位論)
觀點:注重受教育者完整的人格陶冶,突出人的價值的同時。更多的關注社會的需要
代表人物:1瑞士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 2日本教育學家小原國芳「全人教育」
3.文化本位論
觀點:強調教育活動是一種文化活動,教育目的的制定是圍繞文化進行的,用文化來統籌教育,社會人三者之間的關係
代表人物:斯普朗格
4.生活本位論
觀點:教育要為當下生活服務或為未來的生活做好準備
代表人物:斯賓塞「完美生活」 杜威「教育即生活」
5.倫理本位論(偏向社會本位論)
觀點:是介於個人和社會本位論的發展觀點
代表人物:康德赫爾巴特
6.社會本位論
觀點:主張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構建教育活動,以滿足社會需要為價值取向
代表人物:柏拉圖(完美理想的國家應該由哲學家軍人勞動者組成)
涂爾幹(教育是一個社會事物,學校社會的縮影)
凱興斯泰納(國家主義傾向)
三、確立教育目的價值取向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育是發展人的一種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直接指向個體的發展,但個體的發展又離不開社會
2人的自我價值與人的社會價值是同一的,前者只有通過後者才能表現出來
3人既需要社會化,又需要個性化。既必然社會化,又必然個性化
四、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社會主義是我國教育性質的根本所在
2.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4.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
5.培養受教育者的獨立個性和創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視
五、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的基本內涵
1.人的發展與社會生產發展相一致
2.舊式勞動分工造成人的片面發展
3.機器大工業生產要求人的全面發展,並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4.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教育同生產勞動相結合
六、我國素質教育產生的背景
1.教育自身的問題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呼喚
2.知識總量的急劇增長知識發展速度的空前加快
3.對教育認識的深化
七、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
答: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而提出來的,兩者相比較而存在,齊根本區別在與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即教育目的迥然不同。素質教育立足於「發展人」來培養人,它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的發展性教育;應試教育立足於「選撥人」來培養人。它是一種面向少數學生的選撥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