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江西老徐在意淫?突然開國將軍不寫了,這幾天都在寫一個徐璣的清代進士,一位老先生和我說:現代的年輕人往往不重視自己的老家和姓氏文化,已不懂得家學文化是一部厚重的精神財富,更不去理會家學文化的承傳與發揚。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聽了他的話,小編如水起波瀾,一時間無法平復。
江西老徐,這幾年利用閒暇時間和大家分享開國將軍的過往,不過關於本族卻研究甚少。直到最近,這位徐姓老先生找到筆者,他說:我們的祖上徐璣,是進士,他康熙1697年9月生於鄱陽縣凰崗鎮,字愚谷,號陶村公。雍正1729年由邑稟生(註:食俸的秀才)中舉,雍正庚戌年(1730年)進士(三甲進士),擔任湖南耒陽縣知縣,後復補河南嵩縣知縣,乾隆丙寅年(1746年)49歲時徐璣患眼疾,於是辭官回鄉,後來徐璣在1751年編撰凰崗徐氏家譜,直到1755年結束,用時四年整。
徐璣,為何擔任了嵩縣縣令?家譜為證!
徐璣在鄱陽縣誌上有記載,縣誌如下:
家譜記載,凰崗徐姓,來自唐代進士徐布卿,布卿是皖西南、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份的近代始祖,他公元879年生於浙江龍遊,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進士,授郎官(兵部侍郎、禮部侍郎、還是吏部侍郎難以考證),同光元年(924年)定居鄱陽凰崗,公元933年壽終正寢,享年55歲。徐布卿生不逢時,考上進士的那年,唐昭宗李曄去世,三年後,朱全忠就廢掉了唐哀宗李祝。朱全忠建立了五代十國的第一個政權後梁,導致晉王李克用率領兒子李存勖舉兵擒王,在後梁為官徐布卿忍辱負重,身在曹營心在漢,923年,李克用兒子李存勖擊潰了朱全忠。而南方的吳國又被吳王楊行密把持。
楊行密的養子徐知誥,是吳國權臣徐溫的養子,後來建立了後唐並還姓於李,更名為李昪是南唐的締造者,可能大家不熟悉,不過提起李煜來,大家一定驚嘆不已。其實李煜就是李昪的兒子,是後唐的第三位皇帝,他寫下: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對於以上那首詩,大家應不陌生,因為這首詩,趙匡胤毒死了李煜。
從唐末到宋代建立,連年戰亂,如是徐布卿隱居到鄱陽凰崗,從此在該地繁衍生息1000餘年,至今在鄱陽凰崗有四座前年古墓,一世祖布卿墓,二世祖,三世祖,這幾個祖墓都超過1000年。根據凰崗徐氏家譜記載,在清代,有一位祖先徐璣,曾任河南嵩縣縣令,筆者一看到這個,就想到了嵩山少林寺。其實嵩山少林寺和嵩縣沒有關係,屬於河南兩個地方,一個在鄭州市,一個在洛陽市。
嵩山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功夫的發源地,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與都城洛陽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嵩縣為河南省第四大版圖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南部,地處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脈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間,因處於嵩山起脈而得名。(公元1141年)改順州為嵩州,統領伊陽、福昌(今宜陽縣)、永寧(今洛寧縣)、長水(今洛寧西)四縣,鳴皋、府店、韓城、三鄉(今宜陽三鄉)四鎮;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始名嵩縣,一直沿用至今,筆者發現,嵩縣的名字並沒有改,因為在小編的家譜中,嵩縣就是嵩縣,而不像湖南來陽縣成了現在的耒陽縣(衡陽下轄的縣級市)。
家譜這樣記載,徐璣曾任嵩縣縣令,也就是洛陽市的嵩縣,不過在古代,縣令的權力比較大,而且管轄的範圍很廣,有郡縣治天下安的說法,所以在古代縣令雖然是小官,但是大多能清廉。主要是上面管的嚴格,根本不可能像現在一些官員「該伸手的不伸手,不該伸手的,手卻伸的很長。」小編的先祖徐璣,在擔任嵩縣縣令的時候,幾乎沒有給族人走過後門,為此,他高老回鄉後,族人不給他宅地,為此他在鄱陽凰崗附近的鄉鎮安享晚年。期間,他修撰了徐姓家譜,也就是《凰崗徐氏家譜》,這個誕生於清代1751年的家譜,是目前徐姓最為詳實的家譜,結合浙江、安徽等地的徐姓發展情況編撰而成,屬於集大成者,目前該譜牒的權威很高。
嵩縣的自然生態非常美,江西老徐打算過一段時間去洛陽的嵩縣遊玩,去探尋老祖宗徐璣的過往,應該有一些有趣的時期發生。因為,徐璣,擔任嵩縣縣令的時候,也是德高望重,就如清泉一樣,失蹤如一。如果您是洛陽嵩縣人,您是否知道清代有一個進士徐璣在嵩縣擔任過縣令呢?如果知道,請留言,謝謝!不知道,就算了解一下嵩縣的歷史。嵩縣縣令徐璣,是一個非常清廉的幹部,這些幹部世代受人敬仰,我想有不少嵩縣人知道,為此寫了本文。歡迎嵩縣人和知情人踴躍留言,謝謝,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