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杜克大學教授致歉。日前,杜克大學一位女教授在向全系學生發的電子郵件中說,兩名教員抱怨學生在校園公共場所說中文「非常大聲」,並表示希望確認學生身份以便之後拒絕合作。這位助理教授以此為例,公然警告學生不要在校園內說中文:「國際學生們,當你選擇在大樓裡說中文,請一定一定一定記住這些意想不到的後果。」
事件涉嫌種族歧視,並迅速引起廣泛關注。
杜克大學表示道歉,並表示將調查這封郵件。隨後有報導稱,院系領導、醫學院院長克羅特曼發郵件向學生道歉,郵件中表示,尼利的項目主任職位已被撤除,學校管理階層同時要求進行內部調查,同時澄清杜克大學不會限制學生溝通的語言,也不會因為用什麼語言而影響學生的職業發展。克羅特曼承認,杜克大學的文化意識仍然存在問題,並承諾將繼續改善這種狀況。
而該教師也於周日(27日)向學生發電郵致歉。「我對於前一封郵件帶來的傷害感到深切遺憾,那不是我的意圖,」尼利向生物統計學碩士課程全體學生表示,並說,「我由衷祝福生物統計學碩士課程中的所有學生都能在自己的領域中取得成功。」
目前,尼利仍保留助理教授一職,而那些有能力影響學生職業路徑的教職工得以置身事外。
報導稱,尼利原本負責的生物統計學碩士課程有55名學生,其中36人是中國留學生,課程內約50名教職員中,也有約2成是中國學者。
「我了解,許多人因這封郵件內心受傷、憤恨不滿。我在此澄清,你們交談、溝通使用何種語言,絕對不受限制。你們的前程和師長推薦,也絕不會因在課堂外使用的語言而受影響。」
尼利此前在2018年2月也曾發過一封主題為「說英語,還是不說英語」的郵件,強調自己「不想當語言警察」,但收到了來自包括系主任在內的教職工的意見,這也是她發出郵件的動因。
在社交媒體上,兩國網友都指出,上課寫論文時使用英語無可非議,但非課上時間用什麼語言交流不應被幹涉。可以發郵件提醒學生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譁,但點名不可使用中文的做法無疑涉嫌種族歧視,這說明她「沒有基本的對待國際學生的常識。」
此前,一個由杜克大學中國研究生組成的委員會起草了一份請願書,呼籲呼籲杜克大學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對尼利的電子郵件事件和未具名的兩名教員的行為進行全面調查」。
杜克大學創建於1838年,坐落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達勒姆,是一所世界頂級的研究型大學。2017年,杜克大學的外國學生有1500餘人,約六成來自中國。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