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2018年,玉米行業風起雲湧,新品種、新政策、新形勢不斷打破行業平靜,掀起變革浪潮。
從品種「海嘯」、供需形勢、品種權糾紛、外資準入,到制種保險等等,站在新的歷史節點,玉米行業在2018年的諸多動向,對於2019年行業發展仍將產生實質性影響,值得關注。
下面,農財君為大家盤點2018年玉米行業十大熱點事件,回顧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
1
品種「海嘯」:國審數量達516個
2018年,全國(國審+省審)審定玉米品種1820個,是 2017 年審定數量 907 個的 2.01 倍。
其中,國家通過審定玉米品種達516個,是2017年審定品種171個的3倍,是2016年審定品種34個的15倍,超過有品種審定製度以來國審品種總數的1/2。
其中,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通過國審的玉米品種數量達21個,中種國際種子有限公司有19個玉米品種通過國審,河南省豫玉種業股份有限公司17個,隆平高科及其子公司20個(其中安徽隆平8個,河北巡天6個,聯創4個,湖北惠民2個),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14個,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2個,鐵嶺先鋒種子研究有限公司11個。
詳情點擊:
風起雲湧!516個玉米品種通過國審,這30家企業單位品種最多!
2
供需形勢:制種面積創歷史新低
2018年9月16日,在第十六屆全國種子雙交會種業信息發布會上,全國農技中心種業信息與技術處處長王玉璽作2018-2019 年全國主要農作物種子市場與供需形勢分析。他表示,今年雜交玉米種子制種呈現4大特點:
(1)制種面積創新低。由2017年的295萬畝減少至2018年的233萬畝,淨減少62萬畝,降幅達21%;其中新疆、甘肅共減少48萬畝; 預計下一年度玉米大田用種面積達到5.74億畝。
(2)品種結構兩升兩降。「兩升」是指制種組合(品種)提升,已高達1800多個; 抗性好、宜機收品種及鄭單958系列面積調增; 「兩降」是指大規模製種(萬畝以上)品種數量下降;抗熱性差的品種面積降幅最大。
(3)制種災害總體較輕。
(4)制種單產創新高、總產創新低。2018年制種單產預計達到384公斤/畝,比去年高23公斤/畝,創歷史新高,雜交玉米制種總產僅為8.93億公斤,創歷史新低。
2008-2018全國玉米制種面積變化
(註:233萬畝為官方登記面積,20萬畝為預估面積)
2018年12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玉米播種面積為6.32億畝(4200萬公頃),同比減少0.6%;2018年中國玉米產量為2.573億噸,僅比2017年的產量2.5907億噸減少了0.67%。
3
制種保險被納入中央財政補貼目錄
2018年7月30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銀保監會聯合發文,正式將水稻、玉米、小麥三大糧食作物制種納入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目錄,推動建立市場化的種業生產風險分散機制。
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目錄的制種為,符合《種子法》規定、按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規定或經當地農業部門備案開展的水稻、玉米、小麥制種,包括擴繁和商品化生產等種子生產環節。保險責任除普通的自然災害、病蟲害外,還包括其他可能導致質量損失的各類風險,如花期不遇、自交結實等。
補貼比例按照《辦法》規定執行,即在省級財政至少補貼25%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補貼40%、對東部地區補貼35%,對新疆兵團、中央直屬墾區、中農發集團等中央單位補貼65%。
4
玉米新標準發布
玉米強制性標準發布《GB1353-2018》,2019年2月1日起實行。
2018年7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玉米的新標準《GB 1353-2018》,這一標準是國家的強制性標準,也是繼《GB 1353-2009》實施9年以來的第一次修改,具體修改內容為:
(1)提高了容重要求,調整等間差為30g/L;舊標準容重等間差為一二級玉米之間和二三級玉米之間容重等間差為35g/L;
(2)取消了生黴粒指標限制。
5
全面取消玉米收購、批發外資準入限制
2018年7月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繼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8年版)》兩份文件。
根據最新規定顯示,全面取消稻穀、小麥、玉米收購、批發的外資準入限制;同時,在種植研發方面,取消小麥、玉米之外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須由中方控股的限制。
而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在全國開放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更為開放的試點措施:將小麥、玉米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的中方股比不低於34%。即外商投資比例可提高到66%,中國企業將進入與國外企業共舞時代。
6
兼併重組進入關鍵期
兼併重組是我國種業發展壯大的趨勢所在,玉米種業已進入關鍵調整期。
2018年8月22日,隆平高科擬以13.87億元的價格收購聯創種業90%股權,交易完成後聯創種業成為隆平高科控股子公司;11月1日,豐樂種業以2.9億元收購四川同路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
同時,隆平高科經過一年時間的投後整合,巴西項目已按期完成並走向正軌。隆平高科表示,2018年巴西隆平全年預計銷售種子380萬袋以上,有望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07
嚴查非法種植轉基因
2018年1月25日,原農業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2018年農業轉基因生物監管工作方案的通知,嚴厲打擊農業轉基因生物非法試驗、制種、經營、種植、進口和加工等行為,保障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2月22日,原農業部對北京大北農等7家單位暫停2018 年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中間試驗。
8月31日,農業農村部表示,對於轉基因非法種植問題高度重視,綜合施策,嚴格監管、嚴肅查處、嚴厲打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據新疆伊犁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下稱察縣)檢察院近日披露,2018 年該縣查出 8289 畝非法制種轉基因玉米,涉及「金慶707」和「世賓338」兩個品種。
7月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於伊犁州鞏留縣「誤種」 2590 畝轉基因制種玉米,公司副總等3人以涉嫌非法經營被採取強制措施。
9月29日,遼寧紀檢監察網發布消息,丹東農科院原院長景希強因涉嫌違規進行轉基因玉米實驗等嚴重違紀違法被嚴肅處理。
08
品種權保護受關注
這一年,加強品種智慧財產權保護,形成國內種業健康發展的氛圍,鼓勵育種創新,維護企業利益在行動。
通過政策引導與扶持,種子企業發展步伐加快,科研投入逐步加大,前50強企業年研發投入累計14億元,約佔銷售額的7.4%,較2011年提高3個百分點,隆平高科、中種集團、大北農等企業科研投入近億元。企業申請新品種權和審定品種數量均超過50%,獲得新品種權數量比2011增長16倍,多家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
我國玉米自主研發品種面積比重由85%恢復增長到90%以上。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量突破2萬件,授權近1萬件,年申請量居世界第二。
11月6日下午,中國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工作通氣會在陝西楊凌舉行,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其中,玉米行業案例包括:「鄭58」品種權侵權糾紛案、 「先玉335」品種權侵權糾紛案、「金海5號」品種權侵權糾紛案、「吉祥1號」品種權糾紛案、「L239」品種權侵權糾紛案、「龍聚1號」品種權無效案等。
09
深加工企業補貼政策出臺,金額減少
吉林玉米飼料加工企業補貼政策率先出臺
3月16日吉林省有關機構公布了飼料及深加工企業收購2017年產玉米的補貼政策,從公布的補貼內容來看,吉林省納入補貼範圍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和配合飼料企業,實際收購加工消耗的2017年省內新產玉米每噸給予100元/噸收購補貼。補貼時間為2018年3月15日至2018年4月30日期間收購入庫且2018年6月30日前加工完成。
黑龍江省公布玉米每噸補貼150元政策
3月23日,黑龍江省有關機構公布了收購2017年產玉米補貼政策,納入補貼範圍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在2018年3月23日至4月30日期間入庫,並且2018年6月30日前加工消耗省內2017年新產玉米,每噸給予150元補貼。
10
全國玉米價格穩中有升
2018年國內玉米價格震蕩上漲,年度高點出現在3月中旬和11月底。數據顯示,全國玉米均價最高點為1948元/噸,創下近三年同期新高。
受收儲制度改革後下遊需求快速增長和種植面積調減等疊加影響,我國玉米2018年產需缺口繼續擴大,為玉米庫存消化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在2017年國家臨儲玉米拍賣累計成交5700多萬噸的基礎上,2018年累計拍賣成交突破1億噸,庫存消化繼續保持較快進度。
2018年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12號和第13號公告,決定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5月18日,商務部又發布關於終止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的公告,8月23日12時起,根據《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對包含美國高粱徵收25%關稅,引起玉米市場動蕩。
全年玉米價格保持穩中有升勢頭,秋季新玉米上市後華北、東北玉米收購價普遍走高,山東、河北等地部分地區企業掛牌收購價超過了每斤1元,但由於臨儲玉米庫存依然處於較高水平,玉米價格並沒有出現暴漲趨勢,市場價格逐步趨穩。
整理丨葉鳳林
編輯丨葉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