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硬體的朋友會知道,Geforce是Nvidia的遊戲顯卡系列的名字,但市面上除了我們常見的一些遊戲卡以外,還有很多普通用戶、遊戲玩家不會買的「Quadro系列」。Quadro系列是面向專業用戶的一個產品,很多人因為高昂的價格聽說它。那麼專業卡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比起普通遊戲卡到底好在哪裡呢?今天就來一篇完整一點的解讀。
*註:本篇主要寫的是Nvidia的專業卡,因為AMD目前在這個領域暫時可以說是被Nvidia吊著打,而且自己本身也沒有什麼新產品和現在的Quadro對位,所以就不提AMD了,如果未來AMD有強大的專業卡,再來給大家分享。
■Quadro的產品線
Quadro和Geforce的產品命名不太一樣,Geforce的遊戲卡通常是字母(比如GTX)+代數數字(比如10)+定位(比如60),比如GTX1060,就是中端的10代顯卡。(*注,以前是GTX、GTS、GT分別代表了中高端、中低端、入門,但是現在已經被用爛了,只有1030是GT,連1050都是GTX)
Quadro則是架構名字,比如目前的核心名字是Pascal(*註:Nvidia的顯卡核心名字都是用物理學家的名字命名的,比如之前的特斯拉Tesla、費米Femi、克卜勒Kepler、麥克斯韋Maxwell等等)+數字定位。簡單來說,就是Quadro不裝X了,直接就是核心+定位。最新的一代,截止到2017年6月25日,有P400、P600、P1000、P2000、P4000、P5000、P6000,通常1000以內的P400和600定位低端,價格在千元左右,中間的1000到4000,從2000多到6000多不等,算是中端。P5000、6000則代表了旗艦的水平,除了工作室、科技公司,也很少有普通用戶會去買它。前幾代其實價格和定位也多少有些類似。
■專業卡和遊戲卡,核心其實是一樣的
上面已經提到過Nvidia每一代或幾代,會更新「核心」,一個核心,用到1-3代不等的產品線上,但是除了核心代號以外,核心本身還分了高中低,核心代號也是G+P或者K或者M,後面的字母代表了這個核心的名字,但是注意後面的數字,很大一部分是越高端數字越低。(可能有的朋友有點暈了,所以這裡列個表來只管感受一下吧)
型號核心代號GeForce GT 1030GP108-300GeForce GTX 1050GP107-300GeForce GTX 1050 TiGP107-400GeForce GTX 1060 3GGP106-300GeForce GTX 1060 6GGP106-400GeForce GTX 1070GP104-200GeForce GTX 1080GP104-400Geforce GTX 1080 TiGP102-350TITAN XGP102-400TITAN XpGP102-450以目前最新的P5000、P6000來為例,它們的核心,都是「帕斯卡(Pascal)」核心的GP104(P5000)和GP102(P6000),這兩個核心,GP104是GTX1080的核心,而GP102是1080Ti、Titan的核心。甚至於你如果去仔細對比,會發現對顯卡比較重要的幾個硬參數中,P5000和GTX1080的流處理器(Shader Processors)、紋理單元(Texture Mapping Unit)、光柵單元(Raster Operations Unit)數量都是一樣的。所以到這裡是不是突然有一種被愚弄了的感覺,我花¥15000買了塊GTX1080?別急著下定論,咱們先接著看下去。
■為什麼專業卡這麼貴?
原因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專業卡的競爭其實是比較有限的,如果你在國內看,基本上就只有一個麗臺,這是Nvidia的策略問題,Nvidia的顯卡主要分了Gefore(遊戲)和Quadro(專業)兩個方向,而Quadro的生產廠商只有麗臺、艾爾莎和PNY三家,而且還是分不同區域,大陸是麗臺,日本是艾爾莎,歐美是PNY。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是註定不可能有物美價廉的東西的。
第二、高端的專業卡上,往往顯存會比它的遊戲卡版本大,比如P5000就相對GTX1080的8G,翻了一倍,達到了16G,並且高端專業卡大都配的是ECC顯存,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成本增加。(ECC是帶糾錯的內存,下次單獨講,這裡就理解為相對普通顯存更加穩定不易崩潰的顯存就好)
第三、驅動的支持——專業卡和普通顯卡當然都需要安裝驅動以後才能夠獲得完整的支持,但是對於專業卡而言,驅動卻更加重要,因為專業卡和行業軟體們是有特定的優化的,比如3DS Max、比如AutoCAD等等。這些相關軟體的匹配才是專業顯卡最大的價值所在,雖然你心知肚明它們的硬體水平就是接近甚至一樣,但就是專業的效率高的多。
第四、有傳說專業卡在用料上會更加好一些,出廠測試也會更加嚴苛一點,這一點存疑,但是在一些用料上專業顯卡確實比普通的遊戲卡是要好的,比如鉭電容之類的,這也很好理解,作為生產力工具,有些時候甚至需要7x24小時使用,那麼穩定性也就顯得很重要了,專業顯卡在設計的時候就以嚴謹保守為路線,所以用料好是真的。
■專業卡可不可以拿來玩遊戲?
專業卡並非不能玩遊戲,只是性價比太低,想像一下用¥15000的價格去買一個P5000,玩遊戲的效果卻比大多數主流的GTX1080更差,誰會這麼幹?不過換個角度來講,如果你是生產工具需要,是剛需,但又想順便也玩玩遊戲,那麼用專業卡去玩也沒啥,畢竟也不可能再配個遊戲卡的主機拿來玩遊戲,你就這樣想好了——我花¥15000買了一個Quadro P5000的工作卡,順便能夠有一個乞丐版GTX1080的遊戲卡。但是如果期望它有¥15000的顯卡的效果,就恐怕要失望了。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同核心的專業卡,遊戲效果和普通的遊戲卡是一樣的,並非不能拿來玩遊戲。
■「不能玩遊戲」的原因從哪來?
上面看了,核心相同,遊戲性能只是因為核心頻率、顯存頻率比較低的原因,會比一些非公的遊戲卡的遊戲性能差一點,但是在遊戲上效果並沒有差那麼多,那麼「不能玩遊戲」的論點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這句話也有道理,舉個例子,核心同為GP106的P2000和GTX1060,且P2000其實還閹割了一些流處理器,市場價格卻是P2000目前要到3000以上,超過了挖比特幣的礦工們瘋搶之前的1070的價格。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你說我花3000多塊買顯卡,遊戲卡是1070的性能,而且3000+還是中高端的1070,而專業卡P2000卻只能有一個丐版1060的性能,那麼確實是「不適合玩遊戲」。
■你是否真的需要專業卡?
存在即合理,專業卡作為「生產力工具」一定是在效率上大大高于于同價位的遊戲卡,才會有它自己的市場,否則會徹底無人問津。但是裝機的時候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大家提到「作圖」就會直接默認和專業顯卡掛上鉤,在我看來,有很多其實是有點把需求估的太過了。
1.PS和日常的CAD
這些日常軟體,可以通過GPU加速,但是顯卡在其中的影響還不算大,相對於花至少上千元去買獨立的顯卡,提升內存到足夠(基本8G,最好16G),以及固態和多線程效果反而更大,尤其是固態對於操作上的一些延遲問題影響,提升會很明顯。
2.帶渲染的CAD,輕度的壓視頻,同時還要兼顧遊戲
玩遊戲,需要考慮遊戲的最低需求,那麼如果你以遊戲的需求來界定專業卡的等級最低值,那麼可能範圍其實並不大。這裡可以說P2000,也就是¥3000多這個價位是一個坎,當你對專業卡的需求超過了它,那麼即使你用GTX1080Ti也不見得能拉回效率的損失,所以¥3000以上的專業卡,就不必考慮遊戲卡代替了。
但反過來3000以下的,你可能也要考慮拿GTX1080、1080Ti來用,從而使渲染效果能夠達到¥3000的卡的效果,同時遊戲能夠兼顧大型單機。(但這只是一個折中的辦法,沒有真正完全兼顧的好事)
3.對效率依賴嚴重,對預算沒有那麼敏感
3DS Max、AutoCAD(Autodesk全家)、Solidworks、AE等等,(抱歉,再細分領域一些的專業軟體就沒法再細舉了),如果你有很多大型場景應用在這些軟體上,那麼專業卡對你來說,是肯定好過遊戲卡的,這種幾乎就不用考慮遊戲卡了,我甚至會建議你如果要玩遊戲,去另外配一臺用來玩。你會發現,越是那種類似抗鋸齒啊、面多、模型數量多的情況,專業卡越是會給你帶來驚喜。即便是中低端的專業卡,也可能有超過高端遊戲卡的一些效果。
■關於專業卡的其他
因為專業卡在設計的時候就是奔著專業計算去的,並非為了遊戲貼圖,所以專業顯卡通常功耗都不高,這也是為什麼專業卡長的往往比較low,看起來很廉價,主要還是因為沒了酷炫的散熱。也因為功耗低、發熱量低,所以專業卡的散熱壓力沒有遊戲卡那麼大,電源的需求也沒有遊戲卡那麼大。
■總結
專業卡的主要優勢在於其驅動,但是你自己是沒辦法將你的遊戲卡轉化成專業卡的,所以專業卡在一些特定的軟體上是保有超過其價格的價值的,可以為生產力工具提供了可觀的效率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它那麼貴的根本原因。
其次,想要獲得專業卡帶來的效率提升,首先得要確定你所用的程序是否在專業卡的驅動支持範圍內,如果是很偏門的,沒有驅動支持的,那麼遊戲卡和專業的區別不會被拉開。(狂吃顯存的除外,畢竟Titan Xp也才12GB,但P6000有24GB),想知道你的軟體是否能夠被支持的話,就在Nvidia官網查詢就好了。
本期的小禮品就送給下面這位朋友了,因為我最近也剛好想寫一篇關於如何度過「顯卡荒」的文章,這位朋友的說的建議也是挺好的。私信我電話地址姓名吧!(另,@Kun 請儘快留言哦,要不獎品要沒了)
*最近準備了一些小禮品,送給有建設性或者有創意的留言的朋友,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