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圖形工作站,也許你會感覺比較陌生,不過我相信如果你看過那些由它們創造的精美3D畫面,每個人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吧。和一般的個人電腦相比,圖形工作站毫無疑問屬於高端範疇,由於它要能儘可能快速的運行各種專業的2D和3D圖形軟體,這些重負載應用決定了它各方面的性能都要很強大,特別是圖形性能更是尤為重要。幾年以前,這個領域是SGI、HP以及IBM等UNIX廠商的天下,它們的圖形工作站系統所使用的主要軟硬體(如處理器、圖形子系統和作業系統)都是由自己開發完成,雖然性能強大,但價格都極其昂貴,動輒就是幾十萬人民幣,高檔產品就是上百萬也不算稀奇。
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圖形工作站是在1996年,那是一臺SGI的Indigo2,它採用的是SGI旗下的MIPS公司出品的R10000處理器,作業系統則是SGI自己的IRIX。我那時使用它主要是運行BARCO公司出品的兩個2D平面處理軟體(這家比利時的專業顯示設備製造商在國內以高檔顯示器和投影儀聞名,知道它還出軟體的可能並不多),它們是負責圖像處理的Creator(與photoshop性質類似)和矢量圖形處理的Striker(與illustrator性質類似),感覺即使是處理一些幾百兆的圖像文件性能也還是不錯的。這臺Indigo2如果搭配3D處理軟體當然也可以完成相應的工作,不過那並不屬於我當時的工作範疇,所以並沒能進一步體會它的威力(要想找個IRIX版的軟體可真是不容易)。
在工作之餘,我曾運行過幾個SGI隨機器附帶的3D即時演示DEMO,當時真是驚豔於它那出色的效果,現在想來當然也不算什麼了,但在那時感覺Indigo2的圖形子系統真是非常強勁了,至少同屋的那十幾臺Power Machintosh是望塵莫及的。我對Indigo2的內部結構很感興趣,曾經動過將它拆開一看究竟的念頭,不過考慮到這整套系統2百餘萬元的身價(包括BARCO的兩個軟體,其實它們佔了大頭),私自拆機導致失去保修的責任我可負不起,在經過深思數慮後終於還是縮回了那握著螺絲刀的手。因為工作性質的轉變,後來就不再有機會與這類UNIX圖形工作站打交道了,不過Indigo2那綠色的主機與關機時發出的那陣「咚咚」的鼓聲有時仍會在我的腦海浮現。
UNIX圖形工作站的高昂價格使它註定只能由那些預算充裕的專業圖形製作公司所擁有,將這個領域向下延伸貼近大眾的任務最終還是得由傳統PC領域的廠商來完成。在工作站市場那高額利潤的吸引下,Intel與Microsoft的Wintel聯盟終於開始進軍這一領域,Intel依靠它的Pentium Pro處理器配合Microsoft的Windows NT作業系統,在眾多的PC系統大廠的積極響應下,它們合力使PC工作站首次打入了低端工作站市場,而且由於PC體系的開放性,也同時促成了供PC圖形工作站用的3D專業顯卡市場的形成。在普通PC領域,Intel平臺一般都與「高性價比」這個詞無緣,而在圖形工作站這個市場,基於Intel平臺的PC圖形工作站雖然價格也不算便宜,但與那些UNIX圖形工作站相比卻是當之無愧的高性價比選擇,這也是它奪取市場份額的最大法寶。
初期的PC圖形工作站由於性能較差,所以應用範圍也很有限。隨著Intel不斷的對它的處理器進行升級,由老Pentium Pro發展到現在的XEON「至強」,運算性能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加上相應的3D專業顯卡的逐漸成熟,PC圖形工作站在硬體上日益強大;在軟體方面,Microsoft的Windows NT系列作業系統(包括後來的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一直在不斷的發展完善,許多原來只在UNIX平臺上存在的各類2D、3D的專業圖形應用程式(如Maya、Softimage|3D等),在各大軟硬體廠商的全力推動下也紛紛移植到了Windows NT平臺上,而原本就屬於PC平臺的軟體(如AutoCAD、3DS Max)的發展完善更是進一步充實了日益豐富的應用軟體陣容。這所有的一切配合起來,使得PC圖形工作站的應用領域和市場份額不斷擴展。
時至今日,PC圖形工作站已經逐漸奪取到了幾乎所有的低端市場份額,甚至更進一步侵入了中檔圖形工作站市場,一些原來要由UNIX圖形工作站才能完成的高級應用(如電影級的3D CG動畫)現在也可以交由PC圖形工作站來實現了。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甚至一些傳統的UNIX系統廠商(如SGI),也推出了自己基於Intel平臺的PC圖形工作站作為提供給客戶的低端選擇,以便儘量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日趨強大的性能配合日益下降的價格,使得圖形工作站變得越來越貼近大眾(當然它們的絕對價格相對於普通PC而言仍然很昂貴),由於採用了開放式架構,所以只要你在各方面的硬體和軟體上選擇得當,甚至完全可以做到自己組裝一臺合格的圖形工作站,這一切應該要歸功於Intel與Microsoft的努力,儘管它們的目的也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
作為圖形工作站的主要組成部分,一塊性能強勁的3D專業顯卡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超過了處理器。與針對遊戲、娛樂市場為主的消費類顯卡相比,3D專業顯卡主要面對的是3維動畫(如3DS Max、Maya、Softimage|3D)、渲染(如LightScape、3DS VIZ)、CAD(如AutoCAD、Pro/Engineer、Unigraphics、SolidWorks)、模型設計(如Rhino)以及部分科學應用等專業OpenGL應用市場,對這部分圖形工作站用戶來說,它們所使用的硬體無論是速度、穩定性還是軟體的兼容性都很重要。用戶的高標準、嚴要求使得3D專業顯卡從設計到生產都必須達到極高的水準,加上用戶群的相對有限造成生產數量較少,以至於其總體成本的大幅上升也就不可避免了;與一般的消費類顯卡相比3D專業顯卡的價格要高得多,達到了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差距,不過對於那些預算充足的專業用戶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與消費類顯卡市場類似,3D專業顯卡市場的競爭也是日趨激烈,以前這個領域擁有研發製造能力的專業圖形卡廠商主要有E&S(Lighting及Tornado顯卡系列)、INTERGRAPH(旗下INTENSE公司的Wildcat顯卡系列)、DIAMOND(FIRE GL顯卡系列)以及3Dlabs(OXYGEN顯卡系列)等,不過隨著一些公司被併購,再加上nVIDIA這個消費類顯卡市場巨頭的介入,現在可供大家選擇的產品種類變得越來越少了。有些專業3D顯卡並不會出現在零售市場,它們只以圖形子系統的身份出現在一些專業廠商的工作站系統中,比如SGI的部分圖形工作站配備自身研發的Cobalt整合型圖形晶片,而HP的FX+系列圖形晶片也只由它自己的圖形工作站獨享。
到了2001年,整個3D專業顯卡市場演變成了3DLabs 、nVIDIA和ATi三足鼎立的局面。nVIDIA在近年的3D專業顯卡市場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憑藉與SGI這樣的OpenGL大師結成戰略聯盟,加上自身出色的研發能力,其Quadro系列顯卡的性能和兼容性一直在飛速提高中,巨大的性能價格比優勢使nVIDIA在圖形工作站市場上大有斬獲;ATi接手了原來隸屬於DIAMOND的FIRE GL分部,這使它首度涉足3D專業顯卡這一領域,並開始效仿nVIDIA的產品策略,將其娛樂級產品和專業級產品統一到幾乎完全相同的硬體架構下;3DLabs則靠收購INTERGRAPH公司的Wildcat顯卡系列充實了其高檔顯卡產品線,它原有的OXYGEN系列顯卡與nVIDIA的產品相比無論在性能上還是在價格上都毫無優勢,所以在中低檔3D專業顯卡市場處於劣勢並不奇怪。
近期我們先後收到了3塊專業3D顯卡,它們是3DLabs的Wildcat III 6110、nVIDIA的Quadro4 900XGL公版樣卡以及ELSA的Gloria4 900XGL,其中ELSA的Gloria4 900XGL因為同樣使用nVIDIA的Quadro4 900XGL晶片,所以本質上與nVIDIA的Quadro4 900XGL公版樣卡是一樣的。毫不客氣的說,Wildcat III 6110與Quadro4 900XGL是你目前在市場上能夠買到的最強專業3D顯卡(超級變態的Wildcat III 6210好像並不對零售市場發賣),它們無論是外形尺寸,還是內部結構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其性能上的差異到底有多大呢?還是讓測試來說明一切吧。在測試開始之前,我們還是有必要先對這幾塊顯卡進行一些必要的了解。<
提起Wildcat「野貓」系列顯卡,在整個專業3D顯卡領域真可謂是名聲顯赫,該系列一向以性能超強及價格昂貴著稱,當它的製造商還是Intergraph旗下的Intense3D時,你大概只能在Intergraph、IBM、Compaq以及Dell的工作站系統中才能看到其偉岸的身影。隨著Intense3D被3DLabs收購,Wildcat系列終於開始在零售市場露面,Wildcat 4210、Wildcat II 5110以及現在的Wildcat III 6110都陸續出現在國內的市場上。
Wildcat III 6110是3DLabs在今年2月4日發布的最新旗艦產品,同時發布的還有更為強大的Wildcat III 6210(其顯存的容量為Wildcat III 6110的兩倍),作為目前頂級的專業3D顯卡,它們不僅速度超快,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在3D API方面支持OpenGL 1.3、OpenML 1.0和Direct X 7.0。對於新一代「野貓」的誕生,幾乎所有的圖形工作站廠商都表示了極大的興趣,這兩款Wildcat III很快就被IBM、HP、Compaq以及Dell應用到其高端的工作站系統中。從外形上看,Wildcat III 6110保持了該系列的一貫風格,擁有巨大的PCB尺寸和眾多的元器件,它的長度已經超出了許多ATX主板的範圍,也決定了它只能容身於那些寬大的工作站級機箱中,巨大的PCB板為元件布置和散熱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需要說明的是,Wildcat III 6110採用了AGP Pro標準的顯示接口,並另外佔用了一個PCI插槽的空間。
上一代的Wildcat II 5110顯卡使用了分離元件,一共配備了兩塊幾何加速晶片(負責浮點運算),兩塊光柵處理晶片(負責材質渲染),一塊2D顯示晶片(實現優質的2D顯示輸出畫面)和一塊系統控制晶片,以及總數高達144MB的顯存;相比之下,現在的Wildcat III 6110的集成度大為提高,主要由兩塊並行運算的主處理晶片、一塊系統控制晶片及總共208 MB的顯存構成,浮點運算、材質渲染以及2D顯示輸出都交由主處理晶片完成了。
揭去巨大的散熱片,就露出了兩塊主處理晶片的真容(兩者之間那塊稍小的白色晶片是系統控制晶片),它們採用白色的陶瓷封裝技術,具有電氣幹擾極小,耐高溫等優點,能大幅提高晶片的穩定性。Wildcat III 6110的兩塊主處理晶片擁有6個可編程的 T & L 引擎,具備可以同時處理32個硬體光源的能力,在這點上真是無人能及,這應該能使它在處理某些用到大量光源的應用時獲得很快的速度。它還支持名為「SuperScene」的全景多重採樣反鋸齒功能,可以實現十六個樣本的點採樣;你可以看到,在每個主處理晶片的周圍,都環繞著數量眾多的顯存晶片;雖然與Wildcat II 5110顯卡相比Wildcat III 6110的結構已經有了大幅的精簡,但整體看去其擁有的各類元器件的數量仍然很多。
對於這類專業3D顯卡來說,大容量的顯示緩存是非常必要的,在這方面Wildcat III 6110仍採用了幀緩存和材質緩存分離的設計,這有利於顯卡更有效的處理和存儲數據。8片共64MB的雙管道128位帶寬的DDR顯存構成了Wildcat III 6110的幀緩存部分,它在極高的解析度下仍然可以實現高精度的Z緩衝以及三或四緩衝;而另外的8片共128MB的雙管道64位帶寬的DDR顯存則構成了材質緩存部分,它可以滿足專業級的3維動畫、渲染等需要使用到大量紋理的應用場合的需求。 <
Wildcat III 6110在2D顯示方面仍延續了3DLabs的Direct Burst Memory架構,它在PCB的正反面各有一塊Micron的5納秒SGRAM顯存,容量總共為16MB,負責顯示2D畫面和快速傳輸一些基本運算數據。
與Wildcat II 5110顯卡一樣,Wildcat III 6110顯卡仍通過一塊系統控制晶片負責顯卡上各部件之間的協調工作,它採用與主處理晶片相同的白色陶瓷封裝。
Wildcat III 6110顯卡的供電部分看上去十分的誇張,各種元件排列的密密麻麻,它為顯卡的穩定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為了改善散熱條件,3DLabs還為它特意提供了兩個專用的散熱風扇,以便在顯卡的供電部分附近形成散熱風道,讓熱量能儘快的得以散發,進一步增強顯卡的工作穩定性。
Wildcat III 6110顯卡在輸出接口方面提供了兩個 DVI 數字視頻輸出埠和一個3-針的Mini-DIN立體同步輸出,其中DVI 數字視頻輸出是靠板上集成的兩塊Silicon Image公司的Sil160CT100晶片來實現的,它支持雙顯示輸出,當然通過顯示轉接頭也可以支持普通的D-SUB模擬視頻輸出,而Mini-DIN 立體同步輸出接口則可以用來連接3D立體眼鏡。<
從Wildcat III 6110的顯示屬性菜單中,你除了可以找到關於雙顯示輸出的設置,還能發現關於它的硬體配置的不少信息,比如渲染流水線的數量,材質緩存的分配等,另外還有一些支持的功能特性名單。
專業3D顯卡一般都通過了那些主要的專業應用軟體的嚴格認證,它們的驅動程序也為這類軟體提供了不同的優化配置,以便軟體應用能夠充分利用到顯卡的硬體優勢,我們在Wildcat III 6110的顯示驅動相關設置中找到了這些優化配置,它包括了Pro/Engineer、Solidworks、AutoCAD、Unigraphics、Maya、Softimage|3D、3DS Max以及Lightwave 3D等一長串的專業軟體名單,幾乎涵蓋了所有這方面的主流軟體。
當打開為某一個軟體的優化配置後,我們可以通過察看配置設置發現其中的變化,在這個前提下運行該軟體,其性能和兼容性都能得到很有效的改善,所以對於一款專業應用軟體來說,這些優化配置還是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的。<
眾所周知,nVIDIA是從GeForce 256時代憑藉相同核心架構的Quadro系列開始進軍專業3D顯卡市場的,由於採用了「一芯多用」的策略,基於Quadro系列的顯卡在成本上具有其他專業3D顯卡無法比擬的優勢。我前面就提過,nVIDIA與OpenGL的開創者SGI結成了戰略聯盟,這使得Quadro系列在專業應用方面獲得了強大的技術後盾。另外,nVIDIA還通過與著名的專業3D顯卡廠商ELSA合作,共同為Quadro系列顯卡開發驅動程序以及一些相關的應用程式。Quadro系列目前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並獲得越來越多圖形工作站廠商採用,除了SGI,還有IBM、HP、DELL、NEC等公司,它已經佔領了非常大的市場份額。
Quadro4 900XGL是整個Quadro 4系列中的最高檔產品,它具有極強的專業圖形性能,將成為nVIDIA進軍高端3D專業顯卡市場的首款產品,而nVIDIA同時也推出了如Quadro4 700XGL等較低規格的產品,以滿足用戶不同檔次的需求。與3DLabs的Wildcat III 6110那誇張的外形相比,Quadro4 900XGL的長度要短的多,也沒有採用AGP Pro接口,這使它適用於大多數的機箱和主板。
Quadro4 900XGL的晶片代號是NV25GL Ultra,它和nVIDIA的GeForce4 Ti4600晶片屬於相同的核心架構,核心的工作頻率都為300MHz,整個顯卡的外觀也基本相同,給人一種很熟悉的感覺。Quadro4 900XGL具備了雙Vertex Shader(頂點處理單元),運算性能有了極大的提高。
與GeForce4 Ti4600一樣,Quadro4 900XGL也搭配了128MB的2.8納秒DDR顯存,運行頻率為325MHz,可以提供10.4GB/秒的顯存帶寬。在顯存的分配方面,因為Quadro4 900XGL的體系結構來自一般的主流顯卡,所以仍使用了統一型的顯存體系,幀緩衝、材質緩衝與Z緩衝等都是動態分配的,並沒有採用Wildcat III 6110那種分離式的顯存體系,這有利於降低成本。
在顯示輸出方面,Quadro4 900XGL提供了兩個DVI 數字視頻輸出埠和一個3-針的Mini-DIN立體同步輸出,其中DVI 數字視頻輸出是靠板上集成的兩塊Silicon Image公司的Sil164CT64晶片來實現的,通過DVI轉D-sub顯示轉接頭也可以支持普通的D-SUB模擬視頻輸出,而Mini-DIN 立體同步輸出接口可以用來連接3D立體眼鏡。在這些方面,Quadro4 900XGL與Wildcat III 6110倒是非常相似。通過nVIDIA的nView技術,Quadro4 900XGL可以方便的實現多顯示輸出,這對那些專業用戶是很有幫助的。<
在驅動程序方面,Quadro4 900XGL的顯示驅動設置界面與一般的nVIDIA顯卡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Quadro系列的顯示驅動最初是由nVIDIA與ELSA共同合作開發,但隨著ELSA的主要專業卡開發人員已經全部加入到nVIDIA旗下,所以現在Quadro系列顯卡所有軟硬體方面(包括驅動程序)的生產和研發已經都是由nVIDIA自己獨立完成,和ELSA已經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了。
Quadro4 900XGL與Wildcat III 6110一樣,在顯示驅動中為大量的專業應用軟體提供了不同的優化配置,可以讓這些軟體在運行時獲得兼容性、速度以及畫面的最好平衡,用戶在工作中也能獲得更好的效率,這一點可是普通的nVIDIA顯卡所不具備的。Quadro系列在早期曾出現過驅動程序不太完善的問題,導致在運行一些3D軟體時會出現花屏和死機等毛病,但經過不斷的完善,到了Quadro4 這一代時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性能也很不錯。
3D Studio Max是應用範圍極廣的三維動畫軟體,所有的Quadro4 900XGL顯卡都會附帶針對3D Studio Max的專門顯示驅動Maxtreme,用戶可以通過對其進行不同的設置,以滿足自己對畫質或速度的不同需求,不過Maxtreme這一軟體的名稱目前仍屬於ELSA所有。<
ELSA一直是nVIDIA在Quadro系列顯卡方面的重要合作者,ELSA獲得了獨家出售Quadro系列顯卡的許可(限於零售市場,nVIDIA用自己的品牌直接為SGI、IBM、DELL那些工作站廠商OEM Quadro系列顯卡),而nVIDIA則獲得了ELSA的開發小組的技術支持。
不過從Quadro2 Pro(GloriaIII)開始,nVIDIA與ELSA的關係開始有所轉變。由於所有Quadro產品的設計、生產以及驅動程序的開發都由nVIDIA自己完成了,ELSA的專業卡從那時起在硬體設計、驅動程序和專用驅動等方面全部都由nVIDIA提供,Gloria和Synergy系列的顯卡其實完全就是nVIDIA的Quadro系列的相應產品,在軟硬體方面已經沒有任何區別了;所以ELSA也就轉變成了一個Quadro顯卡的純粹銷售商,不過還是以自己的品牌。
ELSA的GLoria4 900XGL顯卡和nVIDIA的Quadro4 900XGL樣卡外形幾乎完全一樣,唯一的區別在於散熱風扇的顏色上。它也採用了AGP 4X接口,適用於大多數的機箱和主板。
GLoria4 900XGL顯卡的核心工作頻率為300MHz,藍色調的散熱風扇非常的漂亮。它也搭配了128MB的SAMSUNG 2.8納秒的DDR顯存,運行頻率為325MHz,可以提供10.4GB/秒的顯存帶寬。
GLoria4 900XGL通過板上集成的兩塊Silicon Image公司的Sil164CT64晶片,在顯示輸出方面提供了兩個 DVI 數字視頻輸出埠,通過隨卡附送的兩個DVI轉D-sub顯示轉接頭還可以支持普通的D-SUB模擬視頻輸出;它另外還提供了一個3-針的Mini-DIN立體同步輸出,可以用來連接3D立體眼鏡。通過nVIDIA的nView技術,GLoria4 900XGL也可以方便的實現雙顯示輸出。
GLoria4 900XGL的顯示驅動設置界面與nVIDIA的Quadro4 900XGL顯卡幾乎完全相同,不過顯示的是自己的標誌;在驅動程序的其它方面,除了版本的差別外也全都一樣。當然,GLoria4 900XGL顯卡也附帶了針對3D Studio Max的專門顯示驅動 Maxtreme及一些其它的專用軟體。<
因為Wildcat III 6110要求具備AGP Pro顯示接口的主板支持,所以我們在主板方面選用了SuperMicro「超微」的P4SDA +,有SuperMicro的品牌保證,P4SDA +主板足以滿足對系統要求較苛刻的Wildcat III 6110的需求。我們配置了512MB的內存,以儘量避免系統涉及磁碟操作,對於專業應用來說這是最低的限度了。
在驅動程序的選用上,我們儘量使用經過微軟WHQL認證的最新驅動,不過對於nVIDIA 的Quadro4 900XGL,除了使用28.32版的WHQL認證驅動外,我們還測試了它在nVIDIA專門針對Quadro4系列優化過的29.13版驅動下的性能,這一版本的驅動雖未通過微軟WHQL認證,但已經廣泛交付各大圖形工作站廠商使用,所以還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在測試軟體的選擇方面,我們使用了SPEC的ViewPerf 6.1.2和ViewPerf 7.0,作為目前最權威的OpenGL性能測試工具,ViewPerf系列的測試結果一直是很受重視的,其中ViewPerf 6.1.2已經問世很長時間了,某些測試項目已經有些過時,但考慮到它的巨大影響,我們還是保留了對它的測試。基於實際應用軟體的性能測試也是很有必要性的,在這方面我們選擇了AutoCAD 2002、3D Studio Max 4.0和SolidWorks 2001。
最後要說明的是,專業3D顯卡的性能當然很重要,但它在各種專業軟體的兼容性方面的表現其實更為重要,不過因為應用軟體的種類很多,從時間上很難進行專門的兼容性方面的測試,所以這次測試主要是針對性能測試進行的。<
SPEC Viewperf 6.1.2的測試項目共有6項,包括AWadvs-04、DRV-07、DX-06、Light-04、MedMCAD01和ProCDRS-03,分別考驗了系統運行各種專業OpenGL軟體的性能,測試結果如下:
AWadvs_04
AWadvs_04測試的是由SGI旗下的Alias|Wavefront出品的多個動畫軟體,如Maya、Alias等的運行性能,測試對象是一個由8萬個多邊形構成的人物模型,顯卡的工作頻率、顯存帶寬、CPU頻率以及內存帶寬都對它的成績影響很大。
DRV_07
DRV_07測試的是Intergraph開發的建築物可視化軟體DesignReview的運行性能,測試對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石油平臺場景,構成它的多邊形數量達到了36萬個。
DX_06
DX_06測試的是IBM的數據可視化軟體Data Exploer,現在已經更名為Open Visualization Data Explorer,其測試對象的粒子模型包括了30萬個頂點。
在這三項測試中,Wildcat III 6110全面落後於Quadro4 900XGL,其中除了在DRV_07測試中兩者的成績較為接近外,另兩項Wildcat III 6110落後的幅度還不小。<
Light_04
Light-04測試的是由Discreet公司推出的光線設計和高級渲染軟體LightScape的運行性能,
它的第二個場景極為複雜,其中還包括了大量的光源。
MedMCAD_01
MedMCAD_01測試的是SolidWorks、Pro/E一類的機械設計軟體的運行性能,測試對象是一個複印機模型,由47萬個多邊形構成。
ProCDRS_03
ProCDRS-03測試的是PTC的計算機工業設計軟體Pro/Designer CDRS的性能,測試對象是兩輛堆疊在一起的汽車模型,一共由26萬個多邊形構成。
在SPEC ViewPerf 6.1.2的後三項測試中,Wildcat III 6110與Quadro4 900XGL的勝負關係仍未得到改變;你會發現Quadro4 900XGL在使用29.13版驅動後,其ProCDRS-03的成績得到了大幅提升,將兩者本來較為接近的成績再度拉開了距離,Quadro4 900XGL的雙Vertex Shader(頂點處理單元)以及AntiAliasing Lines(線條反鋸齒)單元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就在這個月初,SPEC終於公布了他們最新一代的OpenGL測試專用軟體SPECviewperf 7.0,這個新版本在測試上仍然主要針對於實際應用型的軟體,它對過去老版本的不足進行了很大的改進,可以很好的考察顯卡在真實軟體中的運行性能。其測試成績如下:
3dsmax-01
SPECviewperf軟體終於開始加入3D Studio Max的相關測試了,3dsmax-01的測試項目中的3個模型保持了平均150萬的頂點數量,並且各測試場景均擁有不同等級的光源。
drv-08
SPECviewperf 7.0保留了對Intergraph的DesignReview的性能測試,不過已進行了升級更新,測試對象仍是那個石油平臺場景。
dx-07
IBM的數據可視化軟體Open Visualization Data Explorer也在SPECviewperf 7.0中得以保留,測試對象也沒有大的變化。
對於SPEC ViewPerf 7.0的前三項測試,當Quadro4 900XGL使用28.32版的WHQL認證驅動時,它在3dsmax-01測試中落後於Wildcat III 6110,而換用29.13版驅動後成績立刻反超;另外,在drv-08測試中,29.13版驅動的成績也比28.32版WHQL認證驅動的成績有不少提高,看來這一版的驅動確實對Quadro4 900XGL的性能發揮有很大的好處。<
light-05
LightScape這個光線設計和高級渲染軟體使用的非常廣泛,所以它的相關測試也在SPECviewperf 7.0中再度出現。
Proe-01
Proe-01也是SPECviewperf 7.0中新加入的測試項目,它基於Pro/Engineer這個主要的MDA軟體,測試包括了三個不同的模型,涉及了陰影,線框模式,還使用到了隱藏線消除技術。
ugs-01
Unigraphics是僅次於Pro/Engineer的主要MDA軟體,可以廣泛的應用於各個領域,擁有眾多的使用者。ugs-01是針對Unigraphics V17的測試,測試的工程模型包含了210萬個頂點,它可以體現出圖形卡在運行複雜的幾何模型時的性能區別。
在SPEC ViewPerf 7.0的後三項測試中,Quadro4 900XGL如果使用28.32版的WHQL認證驅動,它在Proe-01和ugs-01這兩項測試中都明顯落後於Wildcat III 6110,而light-05測試雖然領先,但優勢及其微弱;29.13版驅動再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使用後所有成績都有了大幅提升,其中在ugs-01測試中以較大優勢反超過了Wildcat III 6110;不過對於Proe-01這個測試,Wildcat III 6110始終保持了不敗的成績,看來它在Pro/Engineer這個軟體中的運行性能應該還是最好的。<
3D Studio Max是由Autodesk旗下的Discreet所推出的3維動畫產品,因為使用的範圍極為廣泛,擁有巨大的用戶群,所以也是必測的軟體。對於3D Studio Max,我們決定使用兩個實際的場景來進行測試,而不是專用的測試包。
在顯卡的驅動選用方面,我們對Wildcat III 6110和Quadro4 900XGL均採用各自針對3D Studio Max的專用驅動;Wildcat III 6110的專用驅動安裝好以後沒有什麼選項可以自己調節,一切的優化功能都是定製好的,不像與Quadro4 900XGL搭配的Maxtreme那樣有Speed(速度)和Quality(品質)這兩種不同的設置可選,我們所使用的Maxtreme的版本為4.00.21。
MotionBlur-DragonFlying測試:
Viewport-Dragon測試:
從測試成績看,Wildcat系列在3D Studio Max中表現不太好的情況依然存在,Wildcat III 6110的性能與Quadro4 900XGL有較明顯的差距,尤其是在Viewport-Dragon這個場景中落後的幅度令人吃驚。不過,我們還是發現,Wildcat III 6110無論是採用專用驅動還是採用標準的OpenGL驅動,運行Viewport-Dragon場景的畫面都很正常,不像前一代的Wildcat II 5110曾出現過一些畫面錯誤的現象,看來Wildcat系列對於3D Studio Max 4的兼容性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常用的OpenGL軟體中,機械CAD類軟體應該擁有最大的使用族群,這其中又以AutoCAD使用的最為廣泛,不過很多AutoCAD用戶可能並不用它進行三維建模工作,主要還是用來設計一些2D圖形。我們使用了CADALYST Systems Benchmark 2001 這個測試包來進行AutoCAD 2002的測試。
從CADALYST Systems Benchmark 2001的測試成績看,Wildcat III 6110的綜合得分明顯落後於Quadro4 900XGL;其實Wildcat III 6110在Wireframe模式下的成績還是大幅領先Quadro4 900XGL的,但在涉及填充率的Gouraud Shade模式下就遠遠落後了(專業3D應用在填充率方面的要求遠不如3D遊戲那麼高,所以Wildcat III 6110在這方面落後於與GeForce 4 Ti4600本是同根生的Quadro4 900XGL也就不足為奇了),加上在2D圖形測試中的成績也相差不少,最後造成了綜合得分落後的局面。<
SolidWorks也是個擁有較長歷史的CAD軟體了,我們這次測試的是各顯卡在SolidWorks2001中的運行性能,採用SPECapc Benchmark 2.0 for SolidWorks 2001的測試包,測試結果如下:
Wildcat III 6110與Quadro4 900XGL在SolidWorks 2001的測試中成績相當接近,與之前的一些測試情況類似,Quadro4 900XGL如果使用28.32版的WHQL認證驅動,它在測試中小幅度的落後於Wildcat III 6110,而如果換用29.13版驅動後就反超Wildcat III 6110,不過領先幅度也很小。<
在我們進行的一系列測試當中,Wildcat III 6110與Quadro4 900XGL(包括ELSA GLoria4 900XGL)都展現出了極其強大的性能,它們都可以快速的運行各種專業的3D應用軟體,表現出的穩定性也非常的優秀。總的來說,Quadro4 900XGL表現出的性能要比Wildcat III 6110更好一些,而且它的市場售價大約會在1萬3千元以下,這使它與售價接近3萬元的Wildcat III 6110相比具有更好的性價比。
WildCat III 6110無疑是當前最出色的3D專業顯卡之一,雖然它的性能並不是最快的,但憑著「野貓」系列在軟體兼容性方面的一貫良好聲譽以及成熟完善的驅動,它還是獲得了不少圖形工作站用戶的擁戴。不過,WildCat III 6110那高昂的身價可能會使某些資金不算特別充裕的用戶望而卻步,轉而選擇性價比更高的Quadro4 900XGL,因為Quadro4 900XGL在nVIDIA的持續努力下,現在不僅性能強勁,在軟體兼容性方面也已經非常完善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贏得越來越多用戶的信任,nVIDIA這兩年真是幹的太漂亮了。
3D專業顯卡的設計和製造是非常嚴謹和複雜的,設計者們為了獲得飛快的運行速度和極致的穩定性一直在進行著不懈的努力,為3D專業應用開發的驅動程序遠比為娛樂應用而開發的驅動程序要複雜的多,它們在運行專業圖形應用軟體時的穩定性、兼容性以及可靠性當然也要好得多。為了在良好的工作環境下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購買一塊3D專業顯卡還是非常必要的,雖然它們的價格較為昂貴,但應該是物有所值的。隨著應用的不斷升級,3D專業顯卡也會變得更加強大,而廠商的努力加上市場競爭會使價格繼續逐漸降低,相信隨時間的推移,擁有一塊3D專業顯卡將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