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專業領域用戶來說,他們對電腦的要求與常規產品有著很大的不同,就像之前蘋果發布Mac Pro面向的就是以影視製作、圖形設計為主的用戶,筆記本中也有專門為專業用戶的產品分支,這便是移動工作站,本次拿到的東芝TecraW50是其的首款移動工作站級產品,之前我們測試的工作站不多,而對於工作站的測試方式也與之前的產品不同,評測主要針對屏幕顯示和3D繪圖顯卡的表現展開的。
工作站筆記本目前在市面上並不多見,購買渠道也不算多,這類筆記本雖然有著筆記本的外形,但都不算輕薄,主要是15.6英寸和17.3英寸,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使用幾乎最高性能的移動處理器,和專業圖形顯卡,有著Full HD及以上的解析度,而且對屏幕的伽馬值、色域、亮度均勻度和顏色還原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重新定義專業!東芝W50圖形工作站首測
硬體配置方面,東芝W50移動工作站配備了一塊色彩經過專業校準的15.6英寸顯示屏,解析度為1920×1080,搭載Haswell家族中的Core i7處理器,提供了四個內插槽,用戶可以最高升級至32GB,顯卡方面則標配了NVIDIA Quadro K2100M(2GB GDDR5顯存)專業圖形卡,這款圖形顯卡為目前15.6英寸移動工作站級產品中的最高規格。
東芝的筆記本一向給人小清新的感覺,無論是外形設計還是配色方面,而東芝W50作為一款移動工作站,在外觀上顯然要低調很多,純黑色的塗裝,A面的橫格紋理,加上稜角不算分明的邊緣弧線,給人的感覺則是一股冷峻的氣息。
標準的移動工作站外觀
東芝W50依然保持了日系產品應有的精緻細節,面板與面板之間的連接嚴絲合縫,沒有一絲懈怠,觸控板、光碟機位和接口模塊被固定的很牢固,沒有晃動,這在大尺寸筆記本上還是很少見的,個人判斷,這應該是東芝TIH工廠研發組裝的產品,在品質上應該會有保障。
鍵盤設計的比較工整
據了解,東芝在高端機型上的測試是非常嚴格的,甚至會在每個接口上吊起一個重物,來測試和增強接口的使用壽命,在W50上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頂蓋和掌託的強度,機身正面通過100Kg承壓試驗以及在76.2cm高度跌落測試,確保依舊正常運作。
A面有暗紋處理
雖然並非採用導流槽設計,但東芝在鍵盤區域也進行了封閉防水設計,30毫升液體灑在鍵盤上,在3分鐘內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官方描述),在這個時間裡,用戶已經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緊急處理了。
下沉式轉軸
東芝W50採用了下沉式轉軸設計,阻尼較大,開合需要不小的力氣,最大開合角度為150°,和常規筆記本無異,總的來說,東芝W50給人的感覺是肌肉感十足,卻又強調細節的產品,還是可以看到很多日系產品的影子。
東芝Tecra W50-A移動工作站配備了15.6寸全高清廣視角霧面液晶屏,擁有1920×1080解析度,採用了霧面屏設計,可以有效的阻止炫光,此外擁有300nit亮度的屏幕幫助用戶在戶外使用也毫無壓力。根據官方描述,東芝W50的LCD屏幕在出廠前都會經過嚴苛的色彩校準,機內還預裝了「Chroma Turn for TOSHIBA」色彩管理軟體,不同行業的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定製色彩」
整機正面視覺效果
細節方面,頂蓋上的橫向暗紋很有質感,讓A面不至於那麼單調,同時增加了摩擦力,讓用戶單手持握時,減少滑落的可能。在頂蓋上只有一枚電鍍的Toshiba Logo,其他再無任何裝飾,整體感覺很素雅。
東芝的電鍍工藝Logo
轉軸進行了加固處理
鍵盤上擁有一枚指點杆
鍵盤區域中規中矩,15.6英寸的模具自然少不了數字鍵盤區,而在字母鍵盤區的中間我們看到了指點杆,個人來講,藍色指點杆手感上要比ThinkPad小紅點更出色,因為摩擦力足夠大,操控更加直接,但和ThinkPad的一樣,這個小指點杆並不耐髒。
觸控板集成諸多功能
觸控板上集成的功能比較豐富,比如左上角和右上角的「關閉觸控板」功能和「低功耗快捷鍵」,輕觸一下相應位置就可以實現,在觸控板的下方是狀態指示燈,以及一個指紋識別器。
在東芝W50底部,可以看到擴展塢插槽,通過擴展塢上的埠複製器為筆記本提供了強大、靈活的擴展能力,為用戶節省寶貴的桌面空間,這也是為企業節約成本的一部分。在底部我們看到了不少散熱窗,說明一部分熱量是通過底部排出的。
背部擴展塢插槽
左側接口分布
專業用戶除了對移動工作站的性能有較高要求外,對於其擴展能力以及使用的易用性和安全性也十分看重。東芝W50提供了5組USB接口,包括2組USB 3.0接口、2組USB 2.0接口,以及1組支持關機和睡眠狀態下充電的USB2.0/eSATA 二合一接口,並設置了ExpressCard插槽。
在視頻連接方面,東芝W50提供了VGA與Display Port接口,可讓用戶連接高畫質電視、投影或其它專業高清顯示設備。通過另購擴展塢,可實現最多四屏輸出顯示。
右側接口分布
電池容量67瓦時
重量測試
東芝Tecra W50在擁有強悍配置的同時。依然保持著2.7Kg的機身重量,與同尺寸家用筆記本相差不明顯。無論是處理電影場景的數字內容製作人員、偏遠工廠的設計工程師,還是石油鑽井的地球科學家,都能相對輕鬆攜帶它完成各項任務。
從配置上看,東芝W50移動工作站配備了一塊色彩經過專業校準的15.6英寸顯示屏,解析度為1920×1080,搭載Haswell家族中的Core i7-4800MQ處理器,提供了四個內插槽,最大內存容量為36GB,顯卡方面則標配了NVIDIA Quadro K2100M(2GB GDDR5顯存)專業圖形卡。存儲方面,東芝W50使用了一塊1TB機械硬碟,並預裝Windows 8.1作業系統。
硬體信息
處理器信息
英特爾酷睿 i7 4800MQ 屬於全新的 Haswell平臺處理器,擁有 4 核心且可通過超線程技術支持到 8 個線程。該處理器基於 22nm 製程工藝,核心代號為 Haswell,初始主頻為 2.7 Hz,可睿頻至 3.6GHz,共享的三級緩存為 6MB,目前該核芯在移動處理器中屬於較高端水準。
處理器性能測試(點擊放大)
硬碟測試成績
最後我們有對其硬碟性能進行了測試,該機配備了一塊威騰電子1TB 5400RPM機械硬碟,最終發現硬碟最低讀取速度為23.7MB/秒,突發速度為100.6MB/秒,平均速度為70.4MB/秒,穩定性保持良好,而讀取與存儲速度表現中規中矩。
顯卡配置方面,東芝配備了NVIDA Quadro K2100M,該顯卡屬於專業圖形獨立顯卡,採用了最先進的Kepler架構,因此我們看到該顯卡具有576個流處理單元,顯存容量達到了2GB並採用DDR5顯存顆粒。與平時見到的娛樂型顯卡定位不同,NVIDA Quadro系列獨立顯卡是針對專業圖形工作站而設計的。最終在3Dmark Fire(Cloud Gate模式)中GPU的獲得了10291分。
顯卡參數
NVIDIA Quadro K2100M專業繪圖顯卡支持NVIDIA CUDA並行計算架構,NVIDIA可擴展幾何圖形引擎在各種CAD、DCC以及醫學應用程式上可大幅提升幾何圖形處理性能,讓用戶能夠在複雜度更高的模型和場景之間進行自由切換。
此外,還採用NVIDIA Parallel DataCache高速緩存分層結構,具備片上共享存儲器一級和二級高速緩存;可提供出色的吞吐量,從而能夠為實時光線追蹤、物理效果以及紋理過濾等特性加速。
K2100M在15.6英寸平臺中,屬於最高端型號
■CINBENCH R15的OpenGL性能測試
CINBENCH R15的OpenGL性能測試(點擊看大圖)
CINBENCH R15的OpenGL性能測試。從截圖的成績上我們可以看到,可以跑出58.27fps的分數,成績表現十分出色。
■specviewperf測試
而在工作站性能測試方面更為權威的,針對圖形性能測試的SPECviewpref 12,我們同樣進行了這個測試。得出的成績非常令人滿意,各項軟體的測試指標都是優良級別的。
specviewperf專業圖形工作站OpenGL測試軟體
運行中效果
specviewperf測試結果
在SPECviewpref 12測試中的建模項目中,並沒有出現破圖的現象,硬體性能已經可以達到設計師們的工作需求。
■3DMAX體驗效果
3DMAX整體體驗比較流暢
■Redsdk Turbine測試
Redsdk Turbine
Redsdk Turbine
Redsdk Turbine
針對3D圖像性能測試的Redsdk Turbine的測試總成績為2109分,同樣可以讓大多數的工作站用戶滿意。
在顯示器屏幕色彩測試環節,我們嚴格按照業界頒布的ISO3664標準要求調節環境光源並進行測試。下面的色彩特性測試、色彩還原準確性測試、伽馬曲線測試、亮度一致性等測試環節均滿足以下條件:
·環境光色溫:5500K
·環境光照度:51Lux
·符合ISO3664標準
Spyder Elite 4校色儀
為了測試的數據保證其客觀準確,按照慣例,我們首先讓東芝W50正常工作至少1個小時,利用專業的測試工具Spyder Elite 4校色儀測試、製作出它的原始ICC文件。
色域測試:
下圖中,綠色三角形區域表示sRGB色域,紅色三角區域表示東芝W50的色彩表現,當紅色三角形區域能夠完全包裹住綠色三角形區域時,表明這臺顯示器能夠完全表現出所有的顏色。
色域測試
可以看到,東芝W50對sRGB色域覆蓋為96%,可以完全顯示所有的顏色,這個成績在目前的工作站級筆記本中,表現的還是十分出色的。
伽馬曲線測試
我們對W50的屏幕進行伽馬曲線測試的意義在於,通過測試獲知它的屏幕細節上的表現是否讓人滿意,這將取決於伽馬曲線優化程度。
伽馬曲線測試
從上圖我們看到,紅、綠、藍三條線在逐漸散開,但幅度並不明顯,這說明東芝W50在顏色細節方面表現並沒有預期的出色,但相對於其他產品,還是要高出一截。
亮度均勻性測試
亮度均勻性測試
從我們的測試結果看,按照我們劃分的9個區域,其同時有兩個區域的亮度最高(2和7區),另外,其屏幕最暗的地方為中央右側(6區),最大偏差值為10%;從其整個屏幕來看,中間偏左的位置是亮度比較合適的區域,用戶作圖時也可以考慮儘可能多的使用這個區域。
散熱性能測試其實對筆記本來說是很大考驗,按照慣例我們採用了 FurMark 軟體使這款機器在高負載狀態下運行。我們在FurMark設置成倍抗鋸齒,並在默認解析度下高負荷連續運行一個半小時,確保 東芝W50在最高負荷下進行工作。
核心溫度測試
D面溫度分布
C面溫度分布
緊接著使用熱成像儀對東芝W5-表面進行了測量,可以看到C面,也就是鍵盤面的最高溫度為46.7℃,熱量主要集中在鍵盤左側靠近散熱風口的位置,而且其他幾個點位的溫度大多都低於人體溫度,這樣有利於手部保持良好的使用體驗。而機身底部的最高溫度達到47℃,散熱窗口附近的熱量和硬碟區域熱量比較集中。
雖然只是一款工作站級筆記本,但是我們還是用來測試了一下遊戲方面的表現,大體上說,專業顯卡雖然對於遊戲有一定的支持,但支持狀況並不好,甚至不如一些主流價位的遊戲圖形顯卡產品,這也是很多希望購買高性能工作站用戶所進入的誤區。
我們這次使用的是《孤島危機3》,使用默認設置:中畫質
即時幀數30
即時幀數32
即時幀數9
進入遊戲是以 1920×1080 解析度和中等畫質運行的,但是大多數的畫面幀數表現還是可以令人滿意的。但如果遇到激烈的打鬥和射擊場面,那麼幀數就要降低,最低的時候只有不到10幀,
所以建議用戶以全部最低畫質運行才能保證全程平均幀數在30以上。在全高清解析度下需要關閉垂直同步,另外反鋸齒模式也需要關閉,這樣才能保證相對流暢的運行。
電池續航能力堅持多久
續航能力方面,我們選擇的測試軟體是 PowerMark,它和 PCMark、3DMark 一樣,也是由 FutureMark 公司開發推出的。它會持續不斷的循環運行一組測試腳本,其中包括四種常見應用:上網瀏覽,文檔處理,視頻播放,3D 遊戲,從而儘可能的貼近絕大多數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
續航時間近3小時
將電源調節至平衡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後,最終得到 2小時 57 分的測試成績,這樣的續航成績並不算出色,但對於高功耗高的移動工作站來說,續航可能並不是最被關注的表現。
小結:
東芝W50的建議零售價為1999美元,對於移動工作站來說,這個定價並不算高,相對於競爭對手ThinkPad W和惠普EliteBook等等,東芝W50的優勢在於屏幕的色彩表現力更為出色,對於職業在影視製作、廣告、設計等方面的用戶來說,W50是個不錯的選擇。
工作站對於普通的電腦用戶而言顯得有些陌生,不過卻是代表了廠商較高的製造水平,作為東芝的首款工作站產品,我們也是採用了更專業的顯示器測試手段,對W50進行了專項的重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