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管人的管理者是最次毛的管理者,聰明的管理者懂得如何理人

2021-02-18 管理學思維

我們常聽到這麼幾句話「你憑什麼管我?」「誰要你管我?」「就你那德行還想管我!」

我們也常聽到這麼幾句話「為什麼沒有人理我?」「你憑什麼不理我?」「這些人竟然都不理我!」

這簡單的幾句話,我們就看出了差別,管理的精髓在於理,而不是管。理人,通常都很順,而管人,通常都能把自己氣死。

今天我就來說說,為什麼人需要理,而不是管。

想管人,最終管理者只能被活活氣死。

一個員工來求職,面試的時候,公司提出各種要求,員工通常都會答應。比如,老闆說我們公司需要4點上班,員工表示可以可以;公司表示要經常出差,員工表示沒有問題;公司表示要晚上10點才能下班,員工也表示可以接受.除非員工來面試,不在乎這份工作,若不然,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員工都會答應公司的要求,因為自己處於弱勢,有求於人。

但是,員工上班之後,對於管理者,要求他做事的人,就會很抗拒。你為什麼要我4點鐘來,他還沒睡醒,於是,他來是來了,但是來了之後看領導不在,就在那裡睡覺,領導來發現了,趕緊給領導道歉,但是後面發現他又是如此。

最終,管理者和員工之間達到平衡,員工該偷懶偷懶,該拖延拖延,只要不被開除就行,工作沒有激情,也不會自主工作。而結果就是,管理者被活活氣死。

如果是理人,管理者將會做得很順。

首先,什麼是理人。理人就是願意理別人,把別人當回事,尊重別人。

我們經常會遇到很努力的員工,當我們去問他/她的時候,他/她都會告訴我們,領導看得起自己,領導重視自己,所以,自己也要對得起領導的重視,必須要加倍努力。

通常,從上到下的傳達,如果用強壓式的管理,直接要求下屬要完成某項任務,要幹好某項工作,下屬哪怕接受了,也會很抗拒,想盡一切辦法跟領導對抗。但是,如果領導換一種方式,下屬會很容易接受,比如下面這段話:

「我知道最近給了你很多工作,也知道你很忙,可是這個事情很重要,而我最信任的人就是你,這個事情只有交給你我才放心。」

員工一聽領導這麼信任,立馬會說:「沒問題的,我有時間,既然這麼重要,我加個班也能做出來。」

員工不僅願意接受任務,還接受得很開心。

其實,管和理最直觀的區別在於尊重,在於人格。我們中國人都是很要面子的,理人,讓員工覺得自己被尊重了,自己有面子了,別人把自己當回事了,就會很容易接受,很好管理。而如果是管人,給人的感覺就是管理者高人一等,自己不被尊重,自己沒有面子,自己沒有人格,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把管理者氣死。

為您提供更多的管理學知識,讓您更好的管理企業,管理自我,管理時間,管理人生。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入

相關焦點

  • 管理者的七大禁忌!
    每個人都喜歡獎賞,管理者需要和他的員工確認他們需要什麼,對某些來說也許是升職加薪,而對另外的人可能就是公開場合的認同和讚許了。如果你能夠做到這點,他們會更加賣力的工作。 2、管理者不兌現承諾 做出承諾將管理者放在了兌現承諾和引起離職的分界線上。
  • 聰明的員工是如何轉換身份,成為優秀管理者的?
    據統計,每個職場人的一生,平均會經歷5.5次晉升,從普通員工到基層管理者,從部門主管到區域總監,等等。每一次晉升,都意味著一次全新的挑戰,需要面對新的工作職責,新的人際關係,等等。在所有這些挑戰當中,難度最大,也是所有人都必須面對的,就是一生中的第一次晉升。
  • 李亮_不適合當管理者的人有哪些特點
    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沒有一點點能力和手腕,一般人很難勝任管理者這一角色,就算是走後門或者其他不正常途徑當上了管理者,時間也做不長久。作為一個管理者,不僅要管事,又要管人。管事倒是不難,事情再難總會想到辦法解決。
  • 對企事業管理者的幾點建議
    管理者要是一個正直、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謙虛謹慎、勤奮工作、鑽研業務、懂得管理,是一個具有良好道德品質的人,這樣你才是員工的偶像、是員工值得尊敬的領導。二、 管理者要做企業員工的榜樣        管理者必須是一個勤勞敬業,在工作上要早來晚走,認真負責,所謂創業容易守業難,堅守崗位不是只做一單兩單生意那麼簡單,是在樹立企業形象,是在贏得老百姓口碑,讓顧客信任,在顧客心中樹立良好形象,這才是成功的關鍵,只有把生意當成自己喜歡的事業,盡職盡責,才能創造出效益,事業才能做大做強
  • 何謂明日之管理者?
    湖畔大學曾有一場學員公開答辯,主題是:如何管好90後。這個主題,非常應景。因為90後都已經30+歲了。
  • 德魯克:什麼樣的人不能擔任管理者?
    來源:格上理財工作中大多數人都希望能隨著業務的增強,得到領導的提拔和重用。同時,公司發展也需要選拔大量優秀的管理者。然而事實上,許多人其實並沒有搞清楚,一個稱職的管理者需要具備哪些特質。危害最深的做法莫過於為了把績效不彰的員工踢出去,而推薦他升官,或遲遲不肯讓優秀的員工更上一層樓,藉口是「假如沒有他,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升遷制度必須確保所有具備升遷資格的員工都列在考慮名單上,而不是只有最受矚目的人出線。同時,還必須由更高層的主管審慎評估所有的升遷決定,才不容易發生「把庸才往上推」或「把優秀人才藏起來」的情況。
  • 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本書中,德魯克集中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這本書是德魯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傾注了德魯克極大的心血。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個特徵:(1)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並只做最重要的事情。(3)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4)在選用高層管理者時,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
  • 「適宜做管理者的人」十條
    文|華夏基石e洞察  施煒楊杜教授提出「不宜做管理者的人」十條,讀後很受啟發。作為「楊十條」的呼應,我這裡提出「適宜做管理者的人」十條。這裡的「適宜」,意味著自身具備了成為管理者的某些條件。但在現實中能否真正成為管理者,取決於機會、際遇以及其他多種因素。1,有公心的人,適宜做管理者。
  • 管理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這時候管理者需要很高的個人才華,並且擁有超強的處事能力,甚至有時候還得勞心勞力。其次,員工畏懼管理者,屈服管理者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其實表面服從,內心是不服氣的,一般只要有管理者的威懾在,員工就被鎮壓住了,但是有壓迫就有反抗,一旦管理者出錯,或者處於弱勢,那麼則會群起而攻之,離罵他、打壓、攻擊他就不遠了,就處於最差的管理者境地,侮之。
  • 演講稿範文:管理者必須先管好自己(每日觀察0247)
    演講稿範文:管理者必須先管好自己(每文/樊榮強管理者是團隊的領頭人。管理者必須首先管好自己哪些方面呢?第一,目標管理。就是必須明確自己想要什麼,追求的結果是什麼,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努力不至於白費。第二,行為管理。要讓自己在道德上、法律上、學習上、能力上都成為下屬的榜樣。第三,時間管理。必須珍惜和分配好時間,畢竟人的精力有限,面面俱到,事必躬親,不懂得分清輕重緩急,絕不是一個好的管理者。
  • 【團隊管理】X型管理者與Y型管理者的區別是什麼?
    自嗨型管理者是比較常見的,他們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超級有能力,神馬都能幹!自己忙得像無頭的蒼蠅,團隊則鬆散且績效不高;而催化型領導者則看似輕鬆悠閒,但是團隊非常緊湊忙碌且團隊整體績效比較高。自嗨型管理者通常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不能區分做一個「好人」與做一個「好的管理者」的區別。
  • 獨斷專權,是管理者最大的無能
    管理就是用合適的方法管人管事。對於不同的部下,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的主要技能是寬容部下所短,充分發揮部下所長。不能容忍部下的管理者也不是優秀的管理者。管理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混亂的事情規範化。不重視人才管理、不重視員工素質培養,是一個糟糕的單位。所謂「三現」,指的是現場、現物、現實。當發生問題的時候,管理者要快速趕到「現場」去解決問題,處理矛盾。
  • 管理者不想管、不敢管、不會管,如何提高管理團隊的整體執行力?
    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不想管、不敢管、不會管管理者不想去管理下屬,任由下屬野蠻生長,自由發揮,看似是讓員工獨立自主,給員工成長的空間,實則員工在領悟公司政策的時候,難免會走偏,所以不想管下屬的領導,說白了就是懶政。對於企業來說,這種管理者是不合格的。
  • 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有人說:管理層不懂技術,就無法領導員工,而技術越強的人,卻往往成不了大領導。其實這個觀點有些偏頗,當然也道出了現狀。發展路徑、階段、職位不同,側重點就有所偏移,並非懂技術的人成不了管理者。
  • 管理者的十大思維障礙
    很多管理者在現實中常常會被周圍發生的人和事所左右,即不喜歡的人出現會影響他們的情緒,不喜歡的事情發生會惡化他們的情緒。於是乎,他們常常怨天尤人。此時的管理者,不是以一種主體的行為去觀察這些事情,而是像一面鏡子,外界來什麼,自己直接就在上面反射出什麼。這種人沒有自己的思維。此時此地,他們已經喪失了自己的主體性,做了外界事物的奴隸,也做了自己不良心性的奴隸!
  • 職場中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你想成為管理者嗎?
    我們在職場中,見到管理者能夠把一個團隊管理的緊緊有條是不是很羨慕呢?你想成為一名管理者嗎?那麼我們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呢?我個人認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不需要有專業的技術,也不需要一個全才,但是要是一個管理「人」的高手,管理就是管人理事,把人管理好,就是成功的一半,人管理好了,那事就自然也就理順,也就做好了。
  • 有一天,你成為了管理者
    用韋爾奇的話說就是「在你成為領導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長有關。當你成為領導以後,成功都同別人的成長有關。」擁有最好球員的球隊並不總是贏得最終的勝利,但同等條件下,獲勝的機率要高,作為管理者,你應該去創造這個或者優於這個條件或者環境。這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管理者,你不是讓你變的如何如何的強,而是讓你的員工變的更強,變得更會協同。
  • 員工流失率高,中層管理者有90%的責任!如何培養管理者責權意識
    老闆永遠都是最後一個知道壞消息的人。當一件事情反映到老闆這裡來處理的時候,往往已經鬧得不可開交,難以收場了。所以當我們理解這一點以後就知道,其實在組織管理當中,中層管理是一個關鍵的核心環節,帶組織、帶管理、帶團隊的核心重點,來自於核心的中層管理隊伍,這是管理的關鍵點。一個優秀的上級管理者其實就像催化劑,它不是內因但它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量。
  • 國美杜鵑:優秀管理者必須具備的7項能力
    本網12月17日訊 美國著名管理大師麥可·波特曾說:「一個管理者的能力表現並不在於指揮別人,而是在指揮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意即新一代的管理者,除了指揮他人為公司締造業績,以及充實自身的專業技能外,還必須具備基本的7大領導能力,如此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一、自視合宜。
  • 成為合格的管理者,做到這「1個思維,6個手段」就夠了
    不僅要有管理思維,還要有這6個管理手段 前面說到管理思維的重要性,但一個領導者,僅有管理的思維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管人管事的領導才能。 聰明的管理者都懂得靠能力去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