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十大思維障礙

2020-12-11 網易財經

文/曹振傑  齊善鴻  孟奕爽

從管理的發展歷史看,人們一直都很重視管理行為、管理態度和管理理論,卻往往忽略了隱藏其後的管理思維。有什麼樣的管理思維,就會有什麼樣的管理行為和管理態度,可以說,管理思維是管理系統中的根本性因素。

管理者存在諸多痛苦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其思維出了問題,發現管理思維的障礙可以為從根本上解除管理者的痛苦做一些前期工作。

一、性奴思維

    人們常說「官升脾氣大」。

醫學報告顯示:相對而言,現代管理者們患血壓高、心臟病的概率很高,情緒壓抑現象很普遍。

很多管理者在現實中常常會被周圍發生的人和事所左右,即不喜歡的人出現會影響他們的情緒,不喜歡的事情發生會惡化他們的情緒。於是乎,他們常常怨天尤人。

此時的管理者,不是以一種主體的行為去觀察這些事情,而是像一面鏡子,外界來什麼,自己直接就在上面反射出什麼。這種人沒有自己的思維。

此時此地,他們已經喪失了自己的主體性,做了外界事物的奴隸,也做了自己不良心性的奴隸!

如果一個人與生俱來的主體性處於一種休眠狀態,在紛繁複雜的管理系統中不會使用他的獨立思維,任何事情都會影響他的思維,就會產生情緒,就會影響智力,那麼這種狀態就很容易被人利用;就會做傻事,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做主動成為別人的奴隸的事情。

如果在一個管理者的心中有奴性思維障礙,做的事越多,錯誤就越多;思考的問題越多,錯誤也越多。於是,悲劇,痛苦,接踵而至。

二、直觀思維

    中國人自古就靠著少數幾個聖人的話來生活,而聖人的思維往往是「致虛極守靜篤」之後的靈感思維,是完全放下個人意志(滌除玄鑑)之後同於大道的思維。很顯然,這種靈感或直覺思維並不是人人都能掌握的,在現實裡直覺思維就被人們搞成了直觀思維。

所謂「拍腦袋」就是這種直觀思維的典型做派。「拍腦袋」曾經在30年前就被人們批判,但今天還是普遍地存在著。如果拍的是聖人的腦袋,出來的是聖人的思想和決策;如果拍的是俗人的腦袋,出來的就是俗知俗見。

企業高層對業務不僅異常熟悉,而且十分有感情,在環境變化之後還固守原來的經驗,還從表面現象來分析問題做出決策,此時直觀思維就容易冒出來替代當初的那點兒靈感思維,做出錯誤決策。

很多時候,人們總是孤立地、片面地看待走進視野中、走進感知範圍的事件,並沒有把發生的事情和事物的真相或本質規律連接在一起。此時思維者自覺於辯證法!

從根本上來看,對於事物本質、發展規律的認識取決於人的心性質量。心性質量不高,就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也只能固守過去的經驗。看不到這種映射關係,看不到發生的一切都是人心的外在表現。

三、老大思維

    我們在報刊上看到介紹某某企業的成功經驗時,往往主要歸因於該企業有一個多麼英明、充滿智慧、富於創造的經理。人們已經習慣了對精英人物的信任、順從,在他們面前甚至放棄了自己的人格和思考能力。

在這種社會氛圍和文化薰陶之下,領導們也更加容易產生唯我獨尊的「老大」思維。儘管大家都知道拍腦袋決策的巨大風險,但在這種思維慣性之下,大家還是自覺不自覺地聽任拍腦袋決策的盛行。

四、慣性思維

    總結眾多企業家和管理者的勝敗經驗,可以發現,他們的某種思維方式在最初做企業的時候是有效的,但是隨著環境的變化這些舊的思維方式帶來的負效應越來越多,可是此時企業已經做大,企業家的「教主」地位已經形成,「老大」思維自然主導全局,於是很少有人站出來提出優化修改的意見,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

這種習慣於沿襲傳統的機械性、線性的思維定勢,一旦進入僵化的或者鎖定的狀態,想要擺脫它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在經營管理中的很多習慣與規則,當初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提出來的,如果後人不假思索地延續使用,就可能會背離了這些管理原則的目的。可惜的是,很多公司總是抱著一些過時的理念不放。例如,當年的科層制是為了提高效率,但是現在過於複雜的層級帶來的官僚問題給管理製造了很多麻煩。可見如果不打破這種慣性思維,管理效率就難以得到提升。

五、功利思維

    基於功利思維,生產商會為了賺取高額利潤而不惜在食品中添加有害的化學物質,廣告商會絞盡腦汁激發人們的欲望,經銷商會巧言令色勸說人們購買也許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聰明的商家不會在客戶購買的土地被淹沒的時候退款,反而會勸說他們再買一條船。

於是,總會有一些人在挖坑而另一些人在填坑,一些人在致病而另一些人在治病,一些人把大家逼瘋而另外一些人負責治療�他們都會收到錢,因為這些工作都有用。

當功利思維充斥人心的時候,人被異化了。異化的原因不在外部環境,而完全在於人自己。是人自己結束了那顆本來完好的人心,同時換上了功利的魔心!於是,人的管理死了,魔的管理大行其道。

六、本位思維

    現實中,「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種本位思維在企業管理者中十分常見,有的還拿「崗位職責」做藉口,甚至拿聖賢的話做理由。

具有本位思維的管理者一切以本位利益、部門利益、地區利益為準則,並以這種局部的眼光和尺度去理解上級指示,去剪裁政策法規,結果不僅給全局工作造成混亂與麻煩,而且最終也損害了本部門、本單位的長遠利益。如果管理者不關心全局,不吃透上情,即使終年在「責任田」裡辛苦忙碌卻難以有好的「收成」。有些時候,越努力與上級、全局的要求相距越遠,甚至相衝突,陷入忙忙碌碌的事務主義之中。彼得·德魯克說過:「一個組織只能在其價值觀內成長,一個企業的成長被所達到的價值觀所限制。」

七、對立思維

    在企業管理實踐中,很多時候人們習慣於非此即彼的選擇,界定出黑白、對錯、好壞等二元矛盾。這就像思維大師德波諾在《我對你錯》一書中提到過的「巖石邏輯」:

「巖石是生硬的、固定的、永恆不變的,象徵著傳統思維的絕對性。�巖石稜角分明,有固定的形狀,傳統思維總的定義分類就是這樣,我們判斷事物時,都是看它是否符合哪種類別。」

傳統管理思維習慣於製造出對立面,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是非對錯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不能同時存在。依據這種對立性的巖石思維就易於產生矛盾與爭端,如從人與自然的矛盾到勞資衝突,從企業的市場競爭到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分割,從種族之戰、意識形態之爭到家庭矛盾�這種對立思維帶來的這一系列的問題把管理者徹底整暈了,有限的資源和寶貴的時間就這樣在對立衝突中被浪費了。

八、控制性思維

    一位區域銷售經理到職時,從公司人事部門拿到的第一本公司資料是公司職員手冊,其中主要內容是:職員道德行為訓條22項;出差須知18項;業績考核規範5大項40餘小項;崗位職責28項。這位經理第二天就沒有來上班,問其原因,他說,感覺像進了監獄一樣。

監獄管理的特點就是控制和約束。所以,正常人誰都不願意去監獄。

那麼,哪個正常人願意在企業被控制呢?可是我們看到太多的管理者就是在用控制思維實行管理!

總之,傳統管理思維在工業時代曾經促進生產力的提升和企業發展,但是在如今的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情境下顯然不再適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在大聲地呼喚著管理思維的革命!而管理哲學思維勢必會給日漸衰病的傳統管理思維帶來燦爛的曙光!

九、心魔思維

    長期以來,人們都說有些蟲子是樹或莊稼的害蟲,有那麼幾年,國人還把麻雀定為「四害」之一而格殺勿論。

可是科學家卻說,麻雀吃的更多的是蟲子而不是莊稼;而很多所謂的「害蟲」與植物本來就是共生的,完全沒有「害蟲」的植物,其生命力會下降�

當人們給樹捉害蟲的時候,其實聽不到樹在嘆息:「可憐的人們啊,還是去捉你們自己心裡的害蟲吧!」

是的,害蟲,不在外面,而是在人自己的心裡。或者說,當我們看別人或外在事物不順眼的時候,就表明我們自己有了心魔。

心魔是一種嚴重的思維障礙。當人們內心缺乏對信仰的皈依意志的時候,他們就會咒罵世俗,怨恨外界條件差,抱怨員工素質低,此時他們自己往往有了心魔。

西方文化傳統認為,人的心中有一個天使和一個惡魔,即善惡兩面。「心魔」就是人心裡的惡魔。也可以理解為精神上的缺陷。

心魔可能一直存在,可能突然產生,可能隱匿,也可能成長;心魔可能吞噬人,也可能歷練人。

人們常說的「戰勝自己」「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其實都是在指心魔。不戰勝自己的心魔,就不會取得實質性進步!

修行者認為,心魔是進步的瓶頸,同時也是進步的階梯。人最可悲的是發現不了自己的心魔。覺察心魔、突破心魔才可使人的修煉突飛猛進。

對於管理者而言,當他抱怨外界事物的時候,當他困於所感到的痛苦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他不高興的時候,就需要進行深刻的自我覺察:是不是被心魔控制了?

有了心魔,管理思維就有了大障礙。

十、智慧性思維

    世上的聰明人總是愛犯同一類錯誤:聰明反被聰明誤。老子早就告誡我們:絕聖棄智。

想用智慧去調動管理諸方面的資源與力量,這往往是枉費心機。因為用心越多,離道越遠。

宇宙人生的大道和終極的能量也不是輕易地就能被所謂的智慧所調動的。

太多的管理者拿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地尋找最充分的理由,理直氣壯地給自己製造痛苦,也給別人帶去痛苦。不能不說,這是智慧造的孽!被自己的智慧迷住了,是難以拯救的。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李佳乘_NFB5990

相關焦點

  • 提高管理者的輔導能力
    上文中強調過績效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視溝通的過程,不僅僅在績效輔導環節,在其他環節中,也需要管理者與員工做大量的、持續的溝通。因此,良好的溝通能力是管理者做好績效輔導工作的重要前提,管理者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來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
  • 用友發布新書《聯結型管理者》(中文版)
    讀者可以從書中學習到如何通過吸引和培養聯結型管理者,打造一個聯結型組織或聯結型企業,以及高層領導者如何利用在組織中的影響力成為超級聯結型管理者,以此構建相應的制度,培養更多的聯結型管理者。  通過聯接型管理者,打造聯接型組織  如今,全球有大概1.6 億名需要通過提升他人績效從而完成工作的管理者,而管理工作中的障礙往往就出現在「他人」這部分。
  • 中層管理者的集體瓶頸,你覺察到了嗎?
    企業的「腦力」,即企業高層管理者勝任力固然重要,但「體力」,即中基層管理者的高效執行更是競爭力的最終體現。但我們對企業管理者勝任力的關注常常都忽視了「中堅力量」。要在市場競爭中持續發展,企業的「腦力」,即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勝任力固然重要,但企業的「體力」,即中基層管理者在心力和能力上「力出一孔」的高效執行,是企業競爭力的最終體現。 遺憾的是,長期以來,關於企業管理者勝任力的關注重心常常偏向金字塔頂端即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創業者和商業領袖們,而對企業「中堅力量」——中基層管理者勝任力狀況的聚焦式評估調查相對薄弱。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為什麼為什麼工作有分工,工作有經驗,強調是團隊,但部門溝通是一堵難以逾越的牆,越溝越不通 為什麼老員工雖忠誠度高,對企業也了解,但成為管理者就顯得力不從心 為什麼今天的員工看著很聰明,幹著沒激情,管理者如何帶動激活他們 管理者缺乏自我定位能力
  • 管理不作為的領導,都存在這3大障礙!
    一般不作為的領導,都存在以下3種障礙:【一】溝通障礙:Ken是一家廣告公司某事業部的總經理,是一個有嚴重溝通障礙的人。他和團隊的溝通,大部分是通過電子郵件和微信、QQ等線上工具完成的。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是要善於建立團隊內部、團隊之間、團隊與客戶的溝通機制,善於疏通溝通渠道。而有溝通障礙的領導,不僅做不到這些,反而成了團隊溝通的最弱一環。
  • 只知道管人的管理者是最次毛的管理者,聰明的管理者懂得如何理人
    想管人,最終管理者只能被活活氣死。一個員工來求職,面試的時候,公司提出各種要求,員工通常都會答應。但是,員工上班之後,對於管理者,要求他做事的人,就會很抗拒。你為什麼要我4點鐘來,他還沒睡醒,於是,他來是來了,但是來了之後看領導不在,就在那裡睡覺,領導來發現了,趕緊給領導道歉,但是後面發現他又是如此。最終,管理者和員工之間達到平衡,員工該偷懶偷懶,該拖延拖延,只要不被開除就行,工作沒有激情,也不會自主工作。而結果就是,管理者被活活氣死。
  • 【團隊管理】X型管理者與Y型管理者的區別是什麼?
    新朋友點擊題目下方匯金所,一鍵關注中國頂級投資理財微信大號在六年的領導力發展項目中,發現有兩種管理者,一種叫做自嗨型管理者,而另外一種則是催化型領導力者,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造就了很多自嗨型的管理者其中最大的區別是,如果管理者天天盯著員工的問題,心情是不好的有壓力的,而焦點在進步上則是充滿活力而積極的,不管是哪種能量對管理者的心態都會在團隊中傳播~~
  • 職場中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你想成為管理者嗎?
    我們在職場中,見到管理者能夠把一個團隊管理的緊緊有條是不是很羨慕呢?你想成為一名管理者嗎?那麼我們如何做好一名管理者呢?我個人認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不需要有專業的技術,也不需要一個全才,但是要是一個管理「人」的高手,管理就是管人理事,把人管理好,就是成功的一半,人管理好了,那事就自然也就理順,也就做好了。
  • 管理者的七大禁忌!
    每個人都喜歡獎賞,管理者需要和他的員工確認他們需要什麼,對某些來說也許是升職加薪,而對另外的人可能就是公開場合的認同和讚許了。如果你能夠做到這點,他們會更加賣力的工作。 2、管理者不兌現承諾 做出承諾將管理者放在了兌現承諾和引起離職的分界線上。
  • 友善服務,讓身心障礙者無障礙
    在熊米屋烘焙坊,「喜憨兒」正在製作餅乾。有人說,評判一座城市的包容度,要看它對待身心障礙者的態度,看後者是否能夠留得下、過得好、有尊嚴。支持與包容身心障礙者,是臺北帶給外來客的一大印象,而這份友善也像清新的空氣一樣感染著每一個人。愛心餅乾烘焙出幸福記者每次外出採訪,在捷運市府站附近,總會聽到一陣叫賣聲:「大哥哥、大姐姐,愛心手工餅乾,每包50元新臺幣!」
  • 管理不是念「緊箍咒」,新任管理者小心入坑
    第一,欲速則不達,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新任管理者要避免走彎路。新任管理者最容易走的彎路主要是過於著急,過早地燒起上任後的「三把火」;身份轉變後,管理技能沒有及時跟上,相對滯後;管理者不夠自信,管理效能較低。
  • 一名成功的基層管理者應具備的幾種能力
    基層管理者的人際關係更是必不可少。具體應包括以下四點:(1)溝通信息的能力溝通的前提足建立互相認可的一個標準和一致的目標。溝通的方式包括說話、交談、命令、匯報和請示、聯絡等方法。(3)團隊協作的能力基層管理者是一個上級與下級之間的協調者,並具有帶動組員前進的能力。
  • 管理者角色定位技能之三:管理者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絕大多數管理者都是從以前別人的下屬,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管理崗位。作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呢?《辭海》對素質的界定是「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管理者的基本素質是指管理者完成管理工作所必須的基本條件。管理者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需要提升管理時間、授權員工和做好溝通這三方面的基本素質。
  • 有一天,你成為了管理者
    那麼,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或是領導者都有哪些標準呢?有一天,你成了管理者。也許成為管理者的第一天,你還在升遷的欣喜之中,但第二天你就要進入這個充滿挑戰的職位。這並不只是一次職位的升遷,更是對你能力的檢驗——你是否具備領導的能力。你也已成為管理者,但你不一定成為領導者。
  • 《爐石傳說》酒館戰棋管理者埃克索圖斯改動了什麼 管理者...
    導 讀 爐石傳說10月14日實裝了18.4.2補丁,包含了多個酒館戰棋平衡性更新,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管理者埃克索圖斯改動說明
  • 對企事業管理者的幾點建議
    一、管理者要具有良好的素質與修養        企業或事業管理者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素質和修養,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要讓被管理者尊重和佩服,這就像人們常說的,做事業前先學會做人。
  • 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發展路徑、階段、職位不同,側重點就有所偏移,並非懂技術的人成不了管理者。 1.基層管理者 基層管理者必然是業務、技術水平在團隊中是佼佼者,否則根本沒法帶領團隊,基層管理者是最基礎的「單位元」,如果基層管理者業務、技術都不行,那公司根本沒法向前發展,團隊也一定是墊底的團隊。
  • 管理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這裡說出了管理者的幾層境界:最好的管理者,就是員工不知道管理者的存在,因為員工高度自治,根本不需要管理者的存在,之所以需要管理,那是因為不管是自覺性,還是制度,都不夠完善。強調的往往正是缺失的。其次,員工親近並稱讚管理者,也就是說管理者開明,虛心納言,心胸廣闊,員工才願意親近,與他傾述衷情,並且他辦事高明,贏得下屬的擁護和讚賞。
  • 何謂明日之管理者?
    新商業時代,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和管理者?明日,什麼樣的管理會勝出?好的管理機制,勝過管理者企業需要好的管理者,首先要有一個好的管理機制。我們處在一個不確定性的時代,需要我們在動態中去平衡,要保持伸屈自如的張力。而好的管理機制,能讓人才發揮專業,達成結果。
  • 你想做管理者嗎?你知道管理者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嗎?
    9.在一定的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共同目標,管理者有效的利用各種資源,通過實現決策、計劃、組織、配備、領導、激勵、控制等職能,對相關的人或事有意識、有組織的不斷進行協調活動的過程。二、管理的重要性: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是能夠調動整個團隊的工作熱忱和奉獻精神的。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是能夠讓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更為融洽和順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