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收藏家安岐名氣太大,以至於有人偽造了一批蓋其印的書畫作品

2020-12-22 文藏

安岐的書畫藏品主要來自於明代收藏家項元汴,清代收藏家梁清標、耿昭忠、陳定、高士奇、曹溶、卞永譽等人。安岐歿後,其舊藏書畫大多進入清內府,小部分作品散落民間。

在《墨緣匯觀》著錄的作品之外,存有鈐蓋安岐鑑藏印章的書畫作品,其中包括安岐鑑藏的南宋冊頁、安岐與友人顧崧相互鑑賞的作品。

安岐 網絡圖片

另有部分作品,安岐鑑藏印章數量與鈐蓋規律失衡、藏品聚散規律與安岐舊藏書畫不符,且多有鈐蓋完顏衡永、趙叔彥、何厚琦、完顏景賢等人的鑑藏印章,應是完顏衡永等人偽造經安岐鑑藏的作品。

安岐是清代初期私人收藏家,藏品豐富,存世部分書畫作品中,雖未著錄於《墨緣匯觀》,但鈐有安岐的鑑藏印,這部分作品是否真實存在安岐鑑藏環節?

元 王蒙 夏日山居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在為著錄於《墨緣匯觀》的安岐藏品中,有一部分蓋有完顏衡永等人的印章,這些印章分布雜亂,蓋印的人與安岐所在時代也相隔久遠。

安岐在舊藏書畫之上品題較少,印章的鈐蓋更強調以少勝多。舊藏書畫長卷中,鑑藏印章的鈐蓋遵循一定的規律,印章鈐蓋的數量多於小幅冊頁。

葉森《至節帖》(右一),黃溥《和韻詩帖》(右二),趙孟《達觀長老帖》(右三),王立中臨《樂毅論》(右四),沈右《楷書中酒雜詩並簡帖》冊頁(右五)

像圖中所列的作品上所鈐蓋的鑑藏印章的數量與鈐蓋方式均呈現出相同的規律,較為可疑。幅尾上鈐「朝鮮安麓村珍藏書畫印」朱文印、下押「心賞」朱文葫蘆印與「安儀周家珍藏」朱文印或「安氏儀周書畫之章」。這種鈐蓋的方式在《墨緣匯觀》著錄的其他作品中也較少見到。安岐在著錄文伯仁《江山蕭寺圖》時就曾寫道:「惜其耿氏大印過繁,為圖中之疵耳。」安岐對在書畫上鈐蓋大印、並且鈐印頻繁應較為反感,絕不可能出現以圖所列的鈐蓋方式。其中,安岐是否使用「朝鮮安麓村珍藏書畫印」朱文長印,則需要進一步考證。

北宋 蔡襄 陶生帖 臺北故宮藏

以筆者拙見,完顏衡永等人仿製了安岐的書畫鑑藏印章,由於對安岐的鑑藏印章的鈐蓋規律與印章連用習慣不熟悉,才會出現印章累滿全幅的情況,其目的應是為了牟利。正如葉德輝所言:「近代卞永譽式古堂、安岐麓邨、阮文達文選樓,陶梁紅豆樹館,一經收藏鈐印,無不價增十倍。「葉德輝又記,收藏家名印散落人間者,為人拾得,好事之徒戲以鈐之偽跡。張伯駒也曾記:「項子京、梁清標收藏印章,甚至宋徽宗之璽,均尚在人間。乾隆五璽,以鋅板仿製更易。」

明 董其昌《葑涇訪古圖軸》 臺北故宮藏

從安岐書畫鑑藏印章鈐蓋的規律來說,法書冊頁一般只鈐蓋一至兩方鑑藏印章,像「安儀周家珍藏」朱文印、「儀周鑑賞」白文印、「或安氏儀周書畫之章」白文印。在《墨緣匯觀》著錄之外的冊頁中,有部分作品鈐蓋了完顏衡永等人的鑑藏印章,這些作品之上,安岐的鑑藏印章鈐蓋的數量較少,這就為判斷作品是否經過安岐舊藏增加了難度。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元白珽《武林勝集序》,其上鈐蓋引首鈐蓋「衡古書屋」朱文印,「譚氏區齋書畫之章」朱文印,與安岐的書畫鑑藏印章的藝術風格十分相似。從這些書畫鑑藏印章來看,完顏衡永等人,即使未得到安岐書畫鑑藏印,亦完全有能力仿造安岐的書畫鑑藏印。

研究書畫鑑藏家舊藏作品的來源與去向,總結出作品聚散的規律,對判斷作品是否某一鑑藏環節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在安岐的舊藏聚散的研究中,以《墨緣匯觀》著錄之外的作品尤為複雜,這些作品雖鈐蓋安岐的書畫鑑藏印章,但卻不是安岐的舊藏書畫作品。

乃是安岐的書畫鑑藏印章流落後人手中,後人為了牟利,就在作品中加蓋印章,以完顏衡永等人為首。若一幅作品未著錄於《墨緣匯觀》,其上安岐鑑藏印章數量較多並有完顏衡永的鑑藏印章,則需要多加警惕。

內容整編自:高澤婷《榮寶齋》2019年9月刊《安岐舊藏書畫作品聚散考》,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相關焦點

  • 清代收藏家安岐舊藏出現一類蓋有異常欽印作品,是偽造的其收藏品
    安岐的書畫藏品主要來自於明代收藏家項元汴,清代收藏家梁清標、耿昭忠、陳定、高士奇等人。安岐歿後,其舊藏書畫多入清內府。《墨緣匯觀》著錄作品中蓋有安岐印的作品,部分是其鑑藏作品,有一部分則是偽造其鑑藏的作品。
  • 大收藏家安岐死後舊藏多入清宮,唐寅《孟蜀宮妓圖》等卻傳到民間
    安岐的書畫藏品主要來自於明代收藏家項元汴,清代收藏家梁清標、耿昭忠、陳定、高士奇等人。安岐歿後,其舊藏書畫多入清內府。《墨緣匯觀》著錄作品中蓋有安岐印的作品,部分是其鑑藏作品,有一部分則是偽造其鑑藏的作品。
  • 書畫鑑賞與書畫收藏的含義
    鑑定主要指判定作品的真偽,應屬鑑定學的範疇,欣賞,主要指品評作品的優劣,屬藝術批評學的範疇。鑑定與欣賞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鑑定建立在欣賞的基礎上,只有懂得欣賞才能判斷作品的真偽:欣賞又是鑑定的演進,高明的鑑定家必定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然而,判斷真偽與優劣有時又是兩回事。藝術水準好的書畫作品並不一定是真跡,如有些代筆的作品;而有些藝術水準較差的作品,也不一定是偽作,如一些不善書畫藝術的名人墨跡。
  • 收藏家龐萊臣的書畫王國(中)
    有人做過統計,龐萊臣一生,投資於近代民族工商業的資本總額超過300萬兩白銀,是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實業家。     遺憾的是,龐萊臣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時至今日,幾乎無人關注,而他書畫收藏的業餘愛好,卻又成為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現實的利益驅使,總是超越了歷史的價值。
  • 書畫知識:書畫鑑定常識
    例如:有些書畫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但在文獻上根本就查不到這位畫家,更談不上弄清他的字號、籍貫、生卒時間、藝術專長和主要活動了。這樣的例子是相當多的。 又如:宋代趙孟堅(子固)的生卒時間,許多文獻記載為生於南宋慶元五年己未(1199),卒於元代元貞元年乙未(1295),97歲。有人對此有懷疑,但一直未能解決。
  • 「盛世風情」,百名全國書畫名家作品花都巡展
    鍾汝榮作品《鍾馗引福》本報訊(記者 卜松竹)「盛世風情——全國書畫名家作品巡迴展」12月16日起在廣州花都榮尚閣美術館開幕。這次展覽展出國內書畫名家及齊白石後人齊耕夫、齊駙等作品200多件。國墨(北京)藝術研究院和廣州榮尚閣美術館聯合舉辦的「衛理國墨作品展」也同期於榮尚閣舉行。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榮尚閣美術館館長武少寧介紹,參加展出作品的作者大多都是國內知名的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的作品佔80%的比例,達100多人,更包括啟功、黎雄才、楊之光、劉大為、楊曉陽等名家的作品。
  • 他是中國最大的收藏家,去江南旅遊時,行李裡有很多珍貴的書畫!
    作為收藏家,鑑賞家的乾隆,書畫是必不可少的。乾隆皇帝對書畫的收藏並非一味積累,而是一位會撥冗吟詠玩味,尋覓作品會心處的收藏家。在臨行前,會根據巡行路線,挑選與當地作者、風光或故事相關的書畫作品,方便旅行時的吟詠與鑑賞。清董邦達《西湖十景》乾隆皇帝在南巡前從未親訪江南。
  • 民國京城的書畫江湖 現實版的「古董局中局」
    暢銷書《古董局中局》改編的系列電視劇正在播出,民國時期北京地區是重要的書畫市場,產生了一批優秀畫家,也因此留下了頗多書畫精品。前清遺老遺少「以名顯畫」民國時期,北京地區的書畫家是書畫市場的主要供給者,清代遺老遺少、政府官員、傳統文人畫家以及民間的職業書畫家等,無不積極參與到書畫市場中來。他們主動發布潤例(亦稱「掛筆單」),潤例的多少是以書畫家的名氣、地位等因素決定的,而琉璃廠的南紙店是書畫家掛筆單最為集中的地方。
  • 【新華書畫·收藏家】劉益謙:為葉茂中做策展人 此生頭一回
    近日,劉益謙在接受新華網書畫頻道的專訪中說。談到以策展人身份,為收藏圈好友、北京大學研究生導師、知名品牌營銷策劃人、畫家葉茂中舉辦個展時,劉益謙表示:「人活著就要一直有意志力,我相信,葉茂中的藝術才華會得到社會認可。」
  • 日本大正時代,內藤湖南與崛起的關西收藏家
    日本明治末期至大正、昭和初期,以關西為中心興起了搜集並收藏中國書畫的熱潮。當時正逢中國經歷辛亥革命(1911),清朝陷入瓦解、大混亂的時期,清內府、親王家族及高官們將所持有的書畫名品陸續在市場上出售,並意圖將其運往海外。此一情形之下,日本學者內藤湖南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謂 「開啟日人對於中國書畫的正確鑑賞眼光」。
  • 《簪花仕女圖》《瑞鶴圖》都現身,遼博展出歷代書畫名跡
    遼寧省博物館以其清宮舊藏古代書畫而知名,今年春天遼博公布了將大規模呈現遼博館藏唐宋元珍品書畫的消息。前不久,遼博相關工作人員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相關展覽籌備已近尾聲。遼博是新中國建立後的第一座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1.2萬件(套),其中古代書畫近萬件(套)。它是中國收藏晉唐宋元書畫數量最多、品質最精的博物館之一;同時,也是海內外清宮散佚書畫重要收藏單位之一,總數達二百餘件(套)。這批書畫大都來自溥儀離宮時淘選帶出的珍品。1949年成立時,東北博物館(遼寧博物館前身),經東北銀行撥交,接收了其中部分重要書畫。
  • 書畫的活水
    要知,古典書畫的養成與傳遞,深藏於家庭和社區,構成了世世代代的生活景觀,今人將之抬高、架空,泛稱「文化」,而文化的眉眼神情其實是很具體的。  譬如,在古人那裡,詩文書畫是酬酢交際的常態和雅興,並非如今時的學院教授,算一種正職或身階。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于右任,原是高幹,一輩子從政議事,或領兵打仗,以至於顏真卿殉國、蘇東坡流放、于右任流亡。
  • 《趙普隸書論語》首發式暨書畫作品回顧展舉辦
    中新網北京10月17日電(任思雨)10月16日,由北京市文物局、東城區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第七屆北京孔廟國子監國學文化節主場活動《趙普隸書論語》首發式暨書畫作品回顧展,在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彝倫堂舉行,活動由敬一丹主持。
  • 「2020中國當代書畫傑出藝術家」郭銀峰作品欣賞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一級書法師,聯合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人民書畫院副院長,全國專業藝術人才評定委員會理事,中國書畫國際大學西北書畫研究院院長,中國書畫收藏家協會副主席,英國牛津藝術學院藝術顧問、博士生導師,陝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研究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功勳人物,第十四屆中華大地之歌書畫十大功勳人物。
  • 誰在偽造死海古卷?
    博物館稱,2017年,聖經博物館的16張死海捲軸作品被送往德國聯邦材料研究與測試研究所(BAM),由雷賓(Rabin)教授進行一系列測試後得出「五個碎片顯示出與古代起源不一致的特徵」,被判定為現代偽造品。一位研究人員稱,研究聖經的學者通過發表關於可疑片段的文章和論文,在不知不覺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雖然這不是學者們的本意,但是他們對這些假文物提供的學術分析帶動了一些收藏家購買。
  • 米氏山水,小米,米友仁作品欣賞
    早年以書畫知名,北宋宣和四年應選入掌書學,南渡後備受高宗優遇,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高宗趙構曾命他鑑定法書。但對鑑別書畫「往往有一時附會迎合上意者」。工書法,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格。他和其父米芾,均為收藏家、鑑賞家。其山水畫脫盡古人窠臼,發展了米芾技法,自成一家法。所作用水墨橫點,連點成片,雖草草而成卻不失天真,每畫自題其畫曰「墨戲」。
  • 張寶全:混凝土之上的書畫老饕
    這也正是他個人對待當代藝術作品收藏的原則。 張寶全生於江蘇鎮江,從小在長輩的指導下學習中國書畫。童年時期的張寶全,對未來的職業理想是「當一名畫家」。曾經當過貓耳洞作家的張寶全也做過導演夢,最後卻因為資金不足而投身商海。2000年,當張寶全擁有了千萬身家之後,藝術收藏這一財富階層專享的生活愛好,也在他的身上成型。
  • 莫奈的《陽光下的丁香》,是俄國收藏家的第一件印象派畫家的作品
    印象派作品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了在美國市場擁有一批收藏家之外,在其它國家也同時擁有一些藏家,例如在俄國。當時在俄國最知名的兩位收藏家是塞給斯庫金和伊萬莫羅佐夫。塞給斯庫金(1851-1936)出生在一個經營紡織品的世家,他的4個兄弟也都是藝術品收藏家,但是他收藏的藝術品是最「前衛」的。1890年他接過了家族的紡織事業,1897年他來到巴黎,他的朋友把他帶到保羅丟朗-呂厄的畫廊,在那裡正在舉行印象派作品的展覽。他一下子被莫奈的作品所吸引,當即就購買了《陽光下的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