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恐龍你了解多少?盤點中生代時期,出現在中國境內的恐龍!

2020-12-20 HALO特別先生

恐龍,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3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存在了1億5千萬年。

恐龍的體型差異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龍只有雞那麼大——鼠龍,但大多數都體型巨大。

最大的是蜥腳類恐龍——戈壁卡拉麥裡龍,它的體長超過30公尺,高10公尺,為曾經存在過的最大的陸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僅次於鯨。

在大約六千5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幾乎所有種類的恐龍都滅絕了,但是有一種觀點認為,現代鳥類與某種恐龍有血緣關係。

迄今全世界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共計2目7亞目57科350餘屬800餘種,我國有80餘屬100餘種。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我國發現恐龍數僅次於阿根廷和蒙古,居世界第三位!具體在中國境內都有什麼龍你知道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永川龍

永川龍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全長約10米,站立時高4米,有一個又大又高的頭,略呈三角形。嘴裡長滿了一排排鋒列的牙齒,就像一把匕首。脖子較短,身體也不長,但尾巴很長,站立時,可以用來支撐身體,奔跑時,則要將尾巴翹起,作為平衡器用。前肢很靈活,指上長著又彎又尖的利爪,後肢又長又粗壯,也生有三趾。常出沒於叢林、湖濱。行為可能像今天的豹子和老虎。

2.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是原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侏羅紀早到中期的中國西南部。許氏祿豐龍體型中等,大約4.5到6公尺體長,具有小巧的頭顱及相當長的頸子。前肢為後肢的三分之二長度,強而有力的前肢推測它能夠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時前肢雖然較後肢稍為纖細,但是推測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離的短程移動。新近發現到的足印化石證實了這項推論。祿豐龍壯碩的尾巴在平衡頭部軀體上有重要的功能。

3.沱江龍

生活在中國的沱江龍與同時代生活在北美洲的劍龍有著極其密切的親緣關係。沱江龍從脖子、背脊到尾部,生長著15對三角形的背板,比劍龍的背板還要尖利,其功能是用於防禦來犯之敵。在短而強健的尾巴末端,還有兩對向上揚起的利刺,沱江龍可以用尾巴猛擊所有敢於靠近的肉食性敵人

4.馬門溪龍

中國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之一,在宜賓市馬鳴溪渡口發現化石,經科學鑑定,屬蜥腳類亞馬目」。此屬動物全長約22米,體軀高將近14米。它的頸特別長,相當於體長的一半,不僅構成頸的每一頸椎長,且頸椎數亦多達19個,是蜥腳類中最多的一種。另外,頸肋也是所有恐龍中最長的(最長頸肋可達12.1米)。與頸椎相比,背椎、薦椎及尾椎相對較少。

5.特暴龍

特暴龍(學名:Tarbosaurus)意為「令人害怕的 蜥蜴」,是種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屬於 暴龍超科。是 霸王龍的遠親。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的蒙古和中國,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的化石大部分是在蒙古發現,而在中國發現了更多破碎骨頭。過去曾經有過許多的種,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種為勇士特暴龍(T. bataar),又譯勇猛特 暴龍。特暴龍最長可達12米,最重7.5噸。和近親相比,特暴龍吻部較窄,腿雖然長但按照比例不如近親長,前肢比例是暴龍科裡最短小的,身體很粗壯。

6.汝陽黃河巨龍

汝陽黃河巨龍是原始的巨龍形類恐龍。2006年初,在河南省汝陽縣三屯-劉店一帶數十平方公裡範圍內,發現了恐龍化石點30餘處。 其中一具恐龍化石,長度有18米,光一根腳趾就有20釐米長,前肢較長,肩部高度為6米,肩寬達3米。臀部高度為5.1米,臀寬達2.8米,而頭部高度則有8米左右。

7.欒川盜龍

欒川盜龍,是在中國中部發現的一屬大型馳龍科恐龍,地質年代為晚白堊世早期。它的化石標本是在河南省欒川秋扒組發現的部分骨骼,包括有四顆牙齒、一根額骨、一節頸椎、一或兩節背椎、17節尾巴脊骨、肋骨、人字骨、肱骨、指骨及爪、部份肩胛骨及骨盆,並其他零碎的骨頭,都是來自中等身型的馳龍科。這些化石編號為4HIII-0100,存放在河南地質博物館。它是首類在遠離中國東北部或戈壁沙漠的亞洲地區發現的大型馳龍科。

8.諸城暴龍

諸城暴龍是獸腳亞目暴龍科恐龍中的一種大型肉食性恐龍,生存在白堊紀晚期的東亞,距今7350-6500萬年前,是目前亞洲發現的體型最大的食肉恐龍,體型比其近親特暴龍和懼龍還要大。

發現於山東省諸城市的王氏群,地質年代約7350萬年-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至白堊紀末期,該地也是世界上恐龍化石含量最高的地域之一。

諸城暴龍也是目前亞洲和中國第一大的食肉恐龍。

諸城暴龍的正模標本被發現時包含了一個近乎完整的右上頜骨和一個左下頜骨。該標本被估計長達12米,臀高高約4.1米,重8.5噸,是第2大的暴龍科恐龍,體型超過了懼龍和特暴龍,僅次於霸王龍。該標本的下頜骨大於多數霸王龍的下頜骨,包括「蘇」。但略大於幾乎所有特暴龍的下頜骨。和特暴龍相比,諸城暴龍的前肢較長,體型粗壯度略遜色於特暴龍。和最近親特暴龍一樣,諸城暴龍也有著長腿、大腦袋、短小的前肢。

9.棘鼻青島龍

棘鼻青島龍化石所處的地層的時代為白堊紀晚期。它的身長為6.62米,身高4.9米,坐骨末端呈足狀擴大,腸骨上部隆起,在薦椎腹側中間有明顯的直稜,後面成溝狀,頂飾實際上是在相當靠後的鼻骨上長著的一條帶稜的棒狀棘,很像獨角獸的角,從兩眼之間直直地向前伸出,估計它活著時體重為6-7噸左右,但腦子很小,僅有200~300克重,活體重約7噸,它不善於奔跑,又缺乏自衛武器,只適合在淡水湖泊生存。

10.峨嵋龍

峨嵋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侏羅紀中晚期的中國。它們的屬名來自於發現地四川省的峨嵋山。

峨嵋龍是生活於侏羅紀中期的一種體形較大的恐龍,體長12 至 14米,高5至7米,頭較大,頭骨高度為長度的二分之一多。它的頸椎很長,所以脖子顯得特別長,最長的頸椎為最長的背椎的3 倍,超過尾巴長度的1.5倍。峨嵋龍前肢較短而粗壯,前肢第一指有爪,後肢第一、二、三趾上也有爪。它主要生活在內陸湖泊的邊緣,牙齒粗大,前緣有鋸齒,以植物為食。峨嵋龍喜群體生活。

11.中國鸚鵡嘴龍

中國鸚鵡嘴龍為鸚鵡嘴龍科的植食性恐龍一種,化石發現於中國的晚白堊紀早期青山組地層。生活在1.33億年-1.2億年前的中國山東半島。

中國鸚鵡嘴龍是三角龍的近親,長約5英尺(約1.52米),臉龐顏色鮮豔,啄與鸚鵡相似,長的像「外星人ET」。腿部有網狀紋路且表面有黑點。這類生物是雙足食草動物,生活在1.33億年-1.2億年前的中國東北地區。它們在遇到危險時會運用「反蔭蔽」(動物保護色的一種類型,身體下部顏色變淺,上部的顏色變深)來保護自己。

12.山東龍

山東龍(Shantungosaurus)是鳥腳類恐龍、鴨嘴龍科(Hadrosauridae)的一個屬,植食性,體長約15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化石標本發現於中國的山東省。

13.喀左中國暴龍

暴龍類是一類特殊的肉食恐龍,由虛骨龍類演化而來,其早期體型較小,化石發現於中國,北美和歐洲的晚侏羅—早白堊世地層中。而晚白堊世個體巨大的暴龍科化石則主要分布於東亞和北美,它們頭骨碩大,後肢粗壯,前肢卻極度退化。

發現於遼寧喀左縣早白堊世九佛堂組中的喀左中國暴龍代表晚期的個體較大的霸王龍類,體長達10米。化石頭骨和腸骨的特徵不同於其它暴龍,故代表一新屬種,種名「喀左」表示化石產自遼寧喀左。

14.虔州龍

虔州龍與北美的霸王龍個體差異較大,掠食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故而兩者沒有直接的生存競爭。

古生物學家曾經在蒙古也發現這種類型的霸王龍類——分支龍(Alioramus),而虔州龍的發現表明,在亞洲白堊紀的晚期,長鼻子的霸王龍類廣泛分布,是一組主要的掠食性恐龍,與特暴龍生活在一起,它具有霸王龍類的牙齒,但同時也有非常長的吻部和鼻部上一排角。它可能與其他霸王龍一樣致命,甚至可能更快且具有隱蔽性。

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我們有機會下次再講。

謝謝大家,我是HALO特別,關注我,每天帶你看更多好玩的文章!

相關焦點

  • 你對恐龍在中國了解多少?盤點一下中生代中國中的恐龍
    恐龍是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通稱。他最早出現在2.3億年前,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1.5億年。恐龍的體形變化很大。已知的最小的恐龍只有一隻雞的大小-一隻老鼠龍,但大多數都是巨大的。他經常出現在叢林,湖濱。他的行為可能像豹子和老虎。2、許氏祿豐龍許氏祿豐龍是恐龍的一個屬,按許氏祿豐順序排列。許氏祿豐龍體型中等,長約4.5至6米,頭部小,頸部相當長。前肢是後肢的三分之二長度,強壯的前肢應該能夠直立行走和兩足行走。同時,雖然前肢比後肢稍薄,但推測有可能可以與四足動物進行短程運動。
  • 中國恐龍化石種類最多 有大片中生代巖石
    據英媒稱,在中國,尋找恐龍化石只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但在中國境內確定的恐龍種類已超過其他任何國家。過去7000萬年,這種鴨嘴龍及其他很多種類的恐龍一直埋在這裡。如今,位於中國東部山東省諸城的這片遺址被稱為「恐龍谷」,這裡至今發現了1萬多塊恐龍化石。在中國,尋找恐龍化石只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但在中國境內確定的恐龍種類已超過其他任何國家。報導認為,中國如此幸運的原因是,該國有大片中生代巖石,而恐龍就是中生代動物。
  • 為何恐龍種類繁多?
    但是,無論依據哪一位古生物學家的計算方式,恐龍種類之多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據了解,當前已知的恐龍種類約有700-800種,而其物種總計可能多達幾千種。那麼,恐龍種類緣何會變得如此多種多樣呢? 首先,對於全球範圍內為何曾經有種類如此繁多的恐龍存在,人們腦海中必須存在相關的概念界定。
  • 文化|「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即將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
    文化|「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即將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重返中生代」特展即將於2020年8月28日至11月28日在貴州省博物館展出,為期3個月。
  • 母親節 · 來刷一刷中生代恐龍媽媽們的朋友圈
    讓我們一起回到中生代,來聽一聽媽媽們的育兒經~魚龍「我們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數時期,最早出現於約2.5億年前,身軀的構造使得我們的卵必須在體內孵化,並在水中產下寶寶。與卵胎生的魚龍不同,而後出現的曾經馳騁世界的霸主恐龍,它們都是通過生蛋來繁殖後代的。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七站——「東方龍宮」自貢恐龍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重返中生代 貴州省博物館首個恐龍主題展亮相
    8月28日,期待已久的「恐龍來了——重返中生代」展覽在貴州省博物館負一樓6號展廳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為期3個月,聚集恐龍骨架、恐龍蛋、恐龍牙齒、恐龍腳印化石,仿真恐龍等種類的68件展品首次在貴州亮相。這也是貴州省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首個以恐龍為主題的展覽。小朋友參觀恐龍骨架在開館首日的開幕式上,來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為小體驗官、恐龍愛好者們帶來了「一起來一場不可思議的恐龍課」講座。貴州省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部門的相關領導、嘉賓也出席儀式,關注此次展覽。
  • 原來鳥類是它們進化來的,中生代那些長有羽毛的恐龍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介紹下幾種帶有羽毛的恐龍,有羽毛的恐龍(有時被稱為「恐龍-鳥類」)是侏羅紀和三疊紀時期小型食肉獸腳亞目恐龍,它們是我們今天所熟知和喜愛的鳥類之間的一個重要中間階段。從殘破的化石殘骸判斷,阿爾瓦雷茲龍似乎是一個跑得很快、很敏捷的恐龍,它可能以昆蟲為食,而不是以其他恐龍為食。它的近親鳥面龍和單爪龍更為人所知和了解,前者被一些人認為是鳥類而不是恐龍。
  • 中國被稱為恐龍大國,果然名不虛傳
    中國被稱為恐龍大國,果然名不虛傳在發現恐龍的數量上,中國超越了美國,目前中國已成為恐龍化石「寶庫」,是恐龍探索領域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不如一起來場恐龍之旅。黑龍江滿洲龍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黑龍江滿洲龍是鳥腳亞目、鴨嘴龍科,滿洲龍屬的一個種。植食性,體長約8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化石發現於中國東北地區,是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黑龍江滿洲龍與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被稱為「中國第一龍」。
  • 恐龍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原來東西方對恐龍的稱呼差距那麼大
    傳說中的龍既然並不存在,因此它也就跟恐龍挨不上邊。恐龍是生活在中生代的一大類爬行動物,有大量化石為證。它們各有自己的形象,與傳說中的龍完全不是一回事。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把龍與恐龍兩者相混淆呢?問題在恐龍的「龍」字上。
  • 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一起過來了解下在中國地區的恐龍
    1996年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發現它的化石。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後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它的最初骨架大小有1米左右,前肢粗短,爪鉤銳利,利於捕食,後腿較長,適宜奔跑,全身還披覆著一至原始絨毛。研究發現,中華龍鳥全身覆蓋著黃褐色和橙色相間的羽毛,而尾巴則是橙白兩色相間的。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追尋河北大地的恐龍足跡 張承地區是曾經的恐龍樂園
    恐龍腳印為何會出現在避暑山莊?此次發現的相比之前的研究有何突破?帶著一系列疑問,記者進行了探訪。  皇家園林恐龍足跡被關注多年  久負盛名的皇家園林和周邊寺廟中竟然會有恐龍足跡?這無疑是一個令公眾吃驚並且頗感興趣的消息。  然而,在12月6日的發布會現場,此次研究的主導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卻頗為淡定。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中國地域廣袤,而且地形多樣,有利於各種化石保存,目前,已在中國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比較著名的有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內蒙古二連浩特、新疆準噶爾、山東諸城、遼西熱河等地區。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中國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機會你也可以去探索發掘恐龍化石哦。
  • 恐龍的簡介,恐龍生活的時期和恐龍的分類
    看了《我是恐龍》,原聲中英文雙語字幕的動畫片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上了恐龍。現在來分享一下有關恐龍的知識。沒有人見過恐龍,最早的人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時,恐龍都已經滅絕好幾千年了!人類是從化石中發現恐龍的。
  • 這些與恐龍相關的影視作品,你看過多少?
    這些與恐龍相關的影視作品,你看過多少?恐龍作為遠古生物,總是給人以遐想,許多影視作品也依次為題材,留下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下面有你熟悉的嗎?該片運用電腦合成技術和模型重塑方式重新構建了中生代的場景,改變了以往教育故事片中對恐龍的講述模式,還請了不少古生物學家參與。《恐龍的行軍》科教片這是一部關於恐龍的科教記錄片,講述7千萬年前北極恐龍遷移的故事。片中令人驚嘆的CG動畫 和精心構建的數碼世界,可以說是真正的恐龍電影演變,令人震撼.。
  • 孩子為什麼喜歡恐龍?
    如果你家也有一個4歲寶寶,一定能理解為什麼會有十萬個為什麼這套書。「媽媽,恐龍是什麼?動物園裡為什麼沒見過?」「海星啊,恐龍它啊,是中生代時期的一類爬行動物,現在早就滅絕了,所以動物園裡我們是看不到的。」
  • 來一場恐龍美食之旅,探索恐龍的進食指南
    兒子最近幾個月非常喜歡恐龍,每天一回家就是抱著他那些恐龍玩具和恐龍書,來回重複著一些角色遊戲,興奮的時候還會拉著家裡的所有人和他一起扮演著中生代恐龍世界,對恐龍的痴迷程度好比一個甜食狂的人對蛋糕的喜歡程度。
  • 走,到海棠灣看恐龍去,帶你玩遍「侏羅紀恐龍時代」!
    恐龍,遠古時期生存在地球上的霸主,也是水稻國家公園的招牌景觀之一,受到了眾多大小恐龍飯們的喜愛。 慕名而來的你們,是否真的了解恐龍呢?今天,海棠君從恐龍生活的的三個時期開講,帶大家一同了解我們的遠古霸主。 Q1.什麼是恐龍?
  • 走進侏羅紀世界 與恐龍同行
    自貢恐龍博物館距市區9公裡,是我國第一座建在恐龍化石群遺址上的大型遺址類博物館,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自貢恐龍博物館被美國《全球地理雜誌》評價為「世界上最好的恐龍博物館」,佔地面積6.6萬多平方米,館藏化石標本幾乎囊括了距今2.05-1.3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恐龍種類,是目前世界上收藏和展示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