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2020-12-19 騰訊網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國已經根據骨骼化石發現命名了322種各類恐龍

我們曾經有一個49天的約定

還記得這些中國恐龍麼?

是不是還不過癮?! 是不是還想看到更多?!

沒問題,就是滿足你!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十四站

恐龍的故鄉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內蒙古一直是恐龍科考研究的重要一站

截止至2019年底統計的322種中國恐龍裡

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就佔了36個名額之多!

走進恐龍的故鄉——內蒙古大地

為您講述中生代的恐龍故事

鎮館之寶——完美巴彥淖爾龍

內蒙古第一巨龍——查幹淖爾龍

巨型竊蛋龍——二連巨盜龍

龍歸故裡——戈壁原巴克龍

......

1

完美巴彥淖爾龍

2018年4月,古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發現於中國內蒙古的植食性恐龍,這種恐龍手上大拇指是骨質的釘狀指,跟著名的禽龍是一樣一樣的。這種發現於內蒙古,長著釘狀大拇指的恐龍就是巴彥淖爾龍。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鎮館之寶。

化石的完整度竟然高達95%以上,非常罕見!

中國發現的最完整的禽龍類化石。

02

二連巨盜龍

二連巨盜龍是竊蛋龍的家庭成員之一,有著竊蛋龍家族統一的特徵:不會飛並且長有羽毛。二連巨盜龍一聽名字就知道與咱們內蒙古息息相關啦,因為二連巨盜龍化石是2005年我國科學家在內蒙古二連盆地發現的,它的問世還創造了一項新的金氏世界紀錄呢!想知道是什麼嗎?一起來了解下吧~

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手盜龍類。

研究成果於2007年6月14日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入選了2007年度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世界十大科技發現》。

03

查幹諾爾龍

查幹諾爾龍,生活於距今約1億3000萬年的白堊紀早期。體長約26米,抬頭可達12米,1985年發現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查幹諾爾鹼礦。它屬於爬行綱、蜥臀目,圓頂龍科的一個新種。是當時亞洲發現的白堊紀時期個體最大的恐龍。

還不過癮??

除了這些恐龍明星外

這裡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恐龍蛋的地區之一

也是最早發現古老帶羽毛恐龍的地方

有著豐富的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足跡化石

Join us

相關焦點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六站——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恐龍在重慶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六站 恐龍在重慶 從1957年的合川馬門溪龍 到1976年的上遊永川龍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一站——尋龍探跡,大連自然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十一站 尋龍探跡 大連自然博物館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為進一步推廣中國的恐龍文化,讓全世界了解更多的有關中國恐龍的故事以及讓世人更加關注中國科學家的工作和中國古生物學的累累碩果,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中國古動物館先後分兩個階段向外界宣傳推介了「中國龍」的故事。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三站——北京自然博物館,帝都龍府等你來!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三站 帝都龍府等你來 帝都和龍府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跟著你們最愛的盧靜老師和高源哥哥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七站——「東方龍宮」自貢恐龍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七站 東方龍宮 自貢恐龍博物館 我是蜀小寶,李氏蜀龍一枚,來自奇妙的侏羅紀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九站——「新」家探秘!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二十站——江南龍宮,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八站 「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廣東河源,可是名副其實的恐龍家鄉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四站——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豫見中國龍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呼和浩特哪裡可以看恐龍?揭秘!恐龍與內蒙古2億年的故事藏在這
    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如果你去過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就知道,內蒙古是恐龍的故鄉,2億多年前,在內蒙古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生活著恐龍。此時此刻,我們生活的這片地方,也許就留下過恐龍的足跡。內蒙古自然博物館,是內蒙古第一個自然博物館,這裡專門有2層恐龍展廳。在一樓大廳內,豎立著一個巨大的恐龍復原模型。恐龍展廳中的恐龍模型、恐龍化石、全息影像見證了內蒙古與恐龍的故事。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內,有霸王龍、翼龍、甲龍等各種恐龍的模型,還有暴龍、竊蛋龍、盜龍等各種恐龍的化石。
  • 走進自然博物館 愛上壯美內蒙古
    ,跟著老師走進內蒙古自然博物館。來到了內蒙古自然博物館,通過參觀展覽、互動體驗,學習科普知識,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學習內蒙古恐龍的知識,研究恐龍皮膚的秘密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內設壯美內蒙古、遠古內蒙古、富饒內蒙古、綠色內蒙古和恐龍的故鄉五大展廳,孩子們一路走過「大森林」
  •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展示壯美內蒙古的窗口
    這是目前我國真實度最高,科普意義最好的恐龍化石藏館,是內蒙古第一個自然博物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自開館以來,接待參觀人數超過35萬人,日最高接待量突破1萬人次。它讓呼和浩特市民不出市區就能體驗大自然的奧秘,它是向國內外來賓和遊客宣傳內蒙古、展示內蒙古的重要窗口。
  • 浙江自然博物館恐龍標本在日展出
    展覽現場 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提供3月18日,名古屋科學館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恐龍。當日起,恐龍大移居特別展在這裡開展,現在人頭攢動,甚是熱鬧,其中也有來自浙江自然博物館館藏展品的身影。記者從仍在日本展覽現場的浙江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金幸生處了解到,恐龍大移居是2016年由中日美三國博物館和研究所聯合推出的原創性恐龍特別展,合作單位包括中國中科院古脊椎所、浙江自然博物館和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和讀賣新聞社,以及美國新墨西哥州自然博物館等。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五站——為生命「赫彩」,遼寧雙龍會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五站 為生命「赫彩」,遼寧雙龍會 說起遼寧,那可是「世界級的化石寶庫」,被譽為地球上「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和「第一朵花盛開的地方」…
  • 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成為「最大恐龍博物館」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新華網消息,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2日收到金氏世界紀錄英國總部的認定證書,這個博物館被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博物館」。據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副館長尹士銀介紹,天宇自然博物館內主要收藏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和礦物標本,藏品達39萬餘件,其中包括1106件較完整個體的恐龍化石,是世界上保存恐龍化石最多的自然博物館。
  • 內蒙古發現36種恐龍,它們如何被發現的?這幾大發現堪稱世界之最
    目前全世界發現的恐龍已超過1000多種,中國已經發現的恐龍有200多種,內蒙古發現的恐龍已達36種之多,12個盟市有9個盟市發現過恐龍化石。據統計,內蒙古發現的恐龍有巨嘴龍、內蒙古龍、巴克龍、古似鳥龍、阿拉善龍、二連龍、耀龍、巨盜龍、計氏龍、戈壁龍、臨河盜龍、足羽龍、繪龍、竊蛋龍、原巴克龍、鸚鵡嘴龍、中國鳥腳龍、中國似鳥龍、蘇尼特龍、鴨嘴龍、古似鳥龍、巨盜龍、臨河盜龍、內蒙古龍等等。它們是如何被發現的?
  • 河源風光--河源恐龍博物館
    「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該館位於河源市區濱江大道龜峰公園內,與河源市博物館毗鄰,北靠龜峰山,山上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龜峰塔及明代的龜峰古剎,山下四周建有主體高48米,全長338米,總跨度800米的大型夢幻恐龍雕塑牆,以及高9米的恐龍主體雕塑和10組鋼鐵恐龍創意雕塑。
  • 盤點國內5座恐龍博物館,第一座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1.自貢恐龍博物館 自貢恐龍博物館位於四川省自貢市的東北部,距市中心11公裡。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1923年,我國第一代地質學家譚錫疇在山東萊陽將軍頂西南的紅色地層中採集到恐龍骨骼化石;1929年,瑞典古生物學家維曼對譚錫疇採集的標本進行研究,並命名為中國譚氏龍。上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在萊陽金崗口村挖掘出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棘鼻青島龍」,「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楊鍾健對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及報導。
  • 長假到了 大批恐龍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活過來」
    鳳凰網重慶綜合 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咬合力、親手拼接恐龍骨架, 戴上高科技的VR眼鏡,騎上一架動感單車,與暴龍一起賽跑……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擁有全國最大恐龍展廳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成了孩子們感受自然與高科技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