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六站——重慶自然博物館,中國恐龍在重慶

2020-12-24 騰訊網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截止至2019年12月,我國已經根據骨骼化石發現命名了322種各類恐龍

我們曾經有一個49天的約定

還記得這些中國恐龍麼?

是不是還不過癮?! 是不是還想看到更多?!

沒問題,就是滿足你!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六站

恐龍在重慶

從1957年的合川馬門溪龍

到1976年的上遊永川龍

再到近年來多個區縣發現恐龍化石

重慶與恐龍結下了不解之緣

重慶自然博物館是一所擁有90年歷史的綜合性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其新館坐落於風景秀麗的重慶北碚縉雲山麓,佔地216畝,建築面積30,842平方米,展示面積16,252平方米。新館基本陳列由「動物星球」「恐龍世界」「山水都市」「地球奧秘」「生命激流」「生態家園」6大展覽組成,主要展示地球演變、生命進化、生物多樣性以及重慶壯麗山川,重點闡述自然資源、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倡導人與自然和諧。

1

合川馬門溪龍

合川馬門溪龍是巨型蜥腳類恐龍,體長約22米,是迄今亞洲發現完整的蜥腳類中的最大者,也是世界上脖頸比例最長的恐龍,幾乎佔到身體全長的一半,由19節頸椎組成。四足行走,常成群結隊遊蕩於湖岸平原,以植物為食。

2

上遊永川龍

上遊永川龍是一種大型肉食性恐龍,1976年發現於永川上遊水庫大壩附近。化石標本為一具近於完整的骨架,僅缺失前肢及部分尾椎,至今仍是亞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龍之一。它的發現,特別是完美的頭骨,曾引起國際古生物學界的關注,峨眉電影廠曾為此拍攝《永川龍》專題片。現展出化石埋藏狀態和復原骨架。

3

多棘沱江龍

1975年發掘於四川自貢伍家壩,是中國境內發現保存較為完整的劍龍化石,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重慶自然博物館恐龍專家共同研究命名。是目前亞洲地區發現的大型劍龍物種,為亞洲最著名劍龍化石之一。

多棘沱江龍是一種個體較大的劍龍,體長6米,高1.2米。顱骨低矮狹窄,牙齒較小,背部高聳,四肢結實。背部有兩排約15對的三角形骨板,具有防禦、偽裝、散熱的功能。臀部擁有尖刺,尾巴末端有兩對尾刺,可能均覆有角質。尺骨短而厚重,可能無法以後腳站立。生活在湖邊坡地叢林中,以植物的嫩葉為食。

馬門溪龍的脖子為什麼這麼長?

上遊永川龍的發掘背後有哪些故事?

劍龍背上的骨板有什麼作用?

恐龍專家、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歐陽輝博士

將在直播平臺為您一一作答。

歐陽輝博士

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

重慶市科普基地聯合會理事長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兼科普委員會主任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

快來和我們一起探索吧!!!

我們有理由也應該讓中國公眾,特別是孩子們了解更多關於中國恐龍的故事,更加關注中國科學家的工作和中國古生物學的累累碩果;相信大家心裡一定會非常自豪!也希望這個活動能鼓勵同學們思考,激發探索精神,並進一步推廣中國的恐龍文化!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中國古動物館

特別聯合

各大自然、地質古生物專業博物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科普委員

W博士玩科學團隊

睿宏文化院士專家工作站

快手平臺

周六晚上19:30

博物館、中國龍與你直播間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四站——恐龍的故鄉,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十四站 恐龍的故鄉 內蒙古自然博物館
  • 重慶,站在恐龍脊梁上的城市
    重慶自然博物館歐陽輝館長專注於研究恐龍化石多年,通過研究,了解了重慶恐龍的初生、繁榮、鼎盛和衰亡,今天就帶領大家回到遠古,去感受重慶的恐龍傳奇。△重慶自然博物館《恐龍世界》——恐龍再現恐龍脊梁上的城市」歐陽輝,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恐龍研究工作,也是中國第一座恐龍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的籌建者之一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一站——尋龍探跡,大連自然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十一站 尋龍探跡 大連自然博物館
  • 重慶自然博物館90歲了!我國首具恐龍化石在這裡首次站立
    在這裡,不僅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生物化石,而且專門的恐龍展廳,還能讓大家一睹各種重慶出產恐龍化石的風貌。 從1930年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前身中國西部科學院對外開放以來,重慶自然博物館已經陪伴重慶市民走過了90年的時光。12月25日,重慶自然博物館迎來了90歲的生日。 90年的歲月並不短暫,但說起這個陳列館的故事,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 一大批恐龍「復活」在重慶自然博物館開展
    10月1日-11月30日,「如何復活一隻恐龍」展覽在重慶自然博物館開展。除此之外,展覽還將關於古生物研究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呈現給觀眾,如棘龍的最新形態、鸚鵡嘴龍的體色、琥珀中的恐龍、古鳥類視覺分析等均是2016年發表的科學研究成果或正在開展的研究。覽共設置「恐龍真如你想像嗎?」「誰知我真容?」「恐龍如何秀肌肉?」「恐龍的外衣什麼樣?」「恐龍日常怎樣生活?」「恐龍滅絕了嗎?」「你最想復活哪一隻恐龍?」
  • 長假到了 大批恐龍在重慶自然博物館「活過來」
    鳳凰網重慶綜合 與恐龍賽跑、與恐龍比咬合力、親手拼接恐龍骨架, 戴上高科技的VR眼鏡,騎上一架動感單車,與暴龍一起賽跑……10月1日,國慶長假第一天,擁有全國最大恐龍展廳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成了孩子們感受自然與高科技的樂園。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七站——「東方龍宮」自貢恐龍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七站 東方龍宮 自貢恐龍博物館 我是蜀小寶,李氏蜀龍一枚,來自奇妙的侏羅紀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三站——北京自然博物館,帝都龍府等你來!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三站 帝都龍府等你來 帝都和龍府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跟著你們最愛的盧靜老師和高源哥哥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十九站——「新」家探秘!南京古生物博物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為進一步推廣中國的恐龍文化,讓全世界了解更多的有關中國恐龍的故事以及讓世人更加關注中國科學家的工作和中國古生物學的累累碩果,從今年3月份開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中國古動物館先後分兩個階段向外界宣傳推介了「中國龍」的故事。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二十站——江南龍宮,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館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八站——「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中國恐龍的新家」活動已經安排上了 讓我們每周帶你前往一個博物館 看望住在那裡的中國恐龍明星們! 走進中國恐龍的新家 第八站 「源」來如此 走進河源恐龍博物館 廣東河源,可是名副其實的恐龍家鄉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四站——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豫見中國龍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重慶自然博物館迎建館90周年
    王龍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記者 鍾旖)重慶歷史上第一座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25日舉行建館90周年慶。  重慶自然博物館由北碚金華路館區和北碚文星灣館區兩大片區組成,總用地面積近246畝,總建築面積36000餘平方米,是全國具有較大規模的自然博物館,其前身為中國西部科學院。
  • 1億多年前重慶竟是座「恐龍之城」
    (重慶自然博物館供圖)日前,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恐龍展廳在閉館升級後重新對外開放,升級後的展廳呈現了更多「重慶元素」——「上遊永川龍」「神州巴渝龍」等近10件重慶恐龍化石標本悉數亮相。短短幾天,上萬市民前往參觀,在重慶掀起了一股「恐龍熱」。重慶恐龍家族都有哪些重量級恐龍?上億年前,為何會有這麼多恐龍棲息重慶?
  • 重慶明年開建侏羅紀恐龍公園 選址世界級恐龍化石長城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王成善等11位全國知名古生物化石和沉積學專家在會上展開討論,一致認為重慶雲陽新田溝組為一新的恐龍動物群,對這一新動物群的研究,將填補恐龍演化序列的空白。除此之外,重慶雲陽恐龍化石群化石組合類別豐富,命名了一種新的獸腳類恐龍為普安雲陽龍、一種新的新鳥臀類恐龍命名為「磨刀溪三峽龍」,磨刀溪三峽龍是中國四川盆地中侏羅統新田溝組的第一個基幹新鳥臀類恐龍,也是亞洲最早的新鳥臀類恐龍記錄。
  • 重慶主城曾是恐龍窩 侏羅紀時代遍布沼澤湖泊
    入檔理由  上周六,重慶自然博物館原館長周世武在重慶圖書館開講《重慶恐龍的故事》,吸引上百市民前往。與此同時,一場國內最高規格的恐龍展,在重慶科技館如火如荼舉行。2010年文化遺產宣傳月期間,重慶掀起一股恐龍熱。
  • 不是霸王龍,重慶永川龍才是侏羅紀霸主!|永川龍|恐龍|霸王龍|恐龍...
    據該書的作者之一、重慶市地勘局208地質隊地質遺蹟保護研究院總工程師代輝博士介紹,中國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恐龍大國」,重慶更被譽為一座「建在恐龍脊背上的城市」。侏羅紀時期,這些植食性恐龍同樣不會過得無憂無慮,天敵依然存在。侏羅紀時期真正的霸主,就是重慶永川上遊水庫發現的——永川龍。提及重慶的明星恐龍,自然要講到以化石產地命名的「上遊永川龍」,它於1976年在永川上遊水庫大壩前的一塊紅苕地中被發現,化石非常完整,昂首翹尾,埋藏姿態異常生動。
  • 重慶自然博物館!一所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以系統收藏中生代各類恐龍化石和西部地區豐富多樣的脊椎動物標本為主要特色,是一所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博物館建築設計理念來源於自然現象「根包石」,反映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種自然之美;而內部陳設則展示了地球演變、生命進化、生物多樣性以及重慶壯麗山川,重點闡述自然資源、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係,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 你知道嗎,重慶這裡曾是恐龍的樂園
    電影《侏羅紀公園》海報在恐龍極盛的侏羅紀時期,重慶所處地區是一塊較大的衝積平原,平原上淡水湖密集。適宜的地質環境和氣候條件,為食草性恐龍和肉食性恐龍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江北曾經出土兩具恐龍化石,一具是「江北重慶龍」,一具是「神州巴渝龍」。恐龍身上的背板是做啥子的?先說說江北重慶龍。1973年,有人在江北螞蝗梁的硬化油廠工地發現了劍龍化石,經專家研究,證明是新屬新種,於是將它命名為「重慶龍」。因為是在江北發現的,所以叫「江北重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