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育貝拉高三畢業生分享,我們生來平凡,卻又不甘平凡中

2020-12-13 中育貝拉國際高中

在時空的隧道裡,我們把夢想、追求連同奮鬥一塊濃縮在腳底,為了奔跑時的急速飛翔積蓄能量。中育貝拉國際高中12年級學生即將畢業,許多同學在經過一番努力後,終於收穫了可喜的成果,同時,他們也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希望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今天我們對12年級張紫棣同學做了採訪,一起看看她的分享吧!

中育貝拉國際高中高三學生張紫棣

至此,張紫棣已收到6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1、紐約大學

2、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

3、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

4、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

5、俄亥俄州立大學

6、賓州州立大學公園校區

一、個人經歷

Q1:是什麼讓你走進國際高中,有了今天的選擇?

最初選擇國際高中的原因很簡單,認為出國是再輕鬆不過的一條道路。

Q2:說一說你的成長之路

小學到初中都是在老家的市重點上的,可以說是從小就壓力山大。而我個人又很不會學習,不會排解壓力,初中每天寫作業寫到到凌晨一兩點都是日常,即使如此也只能在班上排到十幾名。

初二結業,家人就把我送到了北京。至今仍記得那時背井離鄉,獨自下了火車的那個夜晚。看著那人來人往而又陌生的街道,我知道,新的生活開始了。當然,如果能對當初的自己說一句話,那一定是「這條路會幸苦,但我不曾後悔。」 在這裡你學會了獨立生活,學會了自主學習,一切也全憑自律。

我不能說自己是個很自律的人,只是憑靠著初中養成的習慣,身邊優秀的朋友,來自家人的支持,還有心中的那一份執著,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今天。

中育貝拉國際高中高三學生張紫棣

Q3:你如何評價自己與身邊的人?

很多人說,能上得起國際學校的人必然都是「富二代」。說實話我並不否認這一事實,但是說到「富二代」,人們對這一群人的刻板印象必然是紈絝子弟,飛揚跋扈。

但事實並非如此,要我這個身邊堆滿了「富二代」的人來說,身邊的朋友大多數都是既有錢,還努力,成績格外優異,甚至有些人不驕不躁,自律生活,不得不說這樣的人太可怕了。

Q4:很快就結束了在中育貝拉三年的學習生涯,這是結束也是開始,在此,有沒有什麼想要對學校、對老師說的?也請對學弟學妹們分享下你的一些學習經驗。

於我,高二可謂是最迷茫的一個時期:GPA,託福,SAT,升學,項項都要兼顧。但其實這些也僅僅是對一個普通留學生的基本要求。憑藉著初中的英語基礎,讓我高一吃了一年的老本,除了想家以外沒有什麼讓我感到壓抑的,還是很順利的,我以GPA4.0的成績結束了我第一年的國際高中生活。

也就在那個暑假,我才籠統地開始學習託福。第一次託福出分也真正讓我認清了自己的水平,也把自己從那個有些飄飄然的狀態拽了下來。我開始潛心學習,著重訓練我的拉分項目。

想要彎道超車,就看你怎麼利用時間。有時外教不會布置很多作業,我就在教室完成校內作業,回宿舍刷TPO和往年真題。周末除了託福和SAT課,我也會參加商賽的渠道,提升個人背景。每個優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時光。

那段時光往往是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克服了無數個孤獨和心酸,不抱怨不訴苦,日後說起連自己都能被感動的日子。所以說,在國際高中絕對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輕鬆,每個人都需要負重前行。

中育貝拉國際高中高三學生張紫棣

Q5:你有什麼特別的經歷嗎?

作家劉墉曾這樣說:「一個沒有方向的人,就像失去了船的舵。一個人至少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當然,光有想法和夢想是不夠的,是否能有合適幸運的機遇也是成功的關鍵。

我很幸運,高二暑假之餘結識了幾位來自世界名校的教授。他們很親切,甚至邀請我去美國到他們家裡做客。就這樣,16歲的我背起行囊,獨自一人奔赴美國,穿梭在紐約、洛杉磯的大街小巷。且拋開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難不提,我真正感受到了來自於名校的魅力。

其中一位老教授曾跟我講:「這個世界上佔比最多的就是普通人。我是,你也是。但貪婪的是,我們想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大到想選擇自己的人生,選擇身邊的朋友,小到選擇自己明天是否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為什麼要上一所好大學,因為它會向你源源不斷地輸送勇氣和資源,為你搭建一個高於「普通人」的跳板。它像一個巨型篩子,篩掉了那些與你三觀、見識不匹配的人。

當你生活在那裡,一眼望去都是自己喜歡的人和事。」 我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志不在名校的人,也有質疑我為什麼要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人生在世不就是圖一個快樂?我想說,壓力帶給我的不一定只有負面的情緒,他給予我更多的是鼓勵和成就感。熬過那段低谷期,以後的我只會更加無懈可擊。

Q6:對於自己選擇的道路,你有什麼評價與感想?

疫情當前,同我一樣的高三留學生可謂都是急地焦頭爛額。有的擔憂自己未來在美國的生活,有的焦慮託福還未出分,考期又被延後,說本來還想拼兩個月,現在多了一個月,想偷懶了。

前段時間,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訴苦,說他後悔當初沒有努力,甘於自己平庸,才會讓現在的自己看起來是的那麼手足無措,相信決不止他一人正在面臨這樣的困擾。

可貴的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或是墮落,也就在這個學期我漸漸看到了他的努力和進步。所以說,在任何時候發現歲月可貴,開始抓住時光,保證每一天都不被虛度,我認為都不算晚。上帝既沒有賦予我很多的才華,更沒有為我準備一條舒適平凡的路。

在我所生活的圈子裡,能夠碰到各種優秀的人,對於我而言,實屬幸運。他們能讓我明白,自己目前所處的階段,各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已經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但這並不意味著就此我就會止步於此,我會換一種心態去看待自己的生活以及一切成績,且仍願意選擇去不斷努力。

我們處在一生中最美好的年紀,充滿了勇氣和希望,承載著無限的可能。願年少的你,眼盛星河,心向遠方。在這個一無所知的世界裡,走下去才有驚喜。

二、家長評價

我是學生張紫棣的家長,很榮幸的和大家分享我女兒在貝拉這三年的經歷和收穫。她從小到大都是個很讓人省心的孩子,學習上非常自覺,成績也算優良,算是個努力上進的孩子。

但上初中後,由於學業上的負荷,我決定給她換一個學習環境,減輕精神壓力。經過朋友介紹認識了任校長,雖然我們實地查看過,也諮詢了該校的相關信息,但畢竟這麼多年孩子也是第一次離家求學,所以心裡滿是憂慮。

如今看來,我的擔憂是多餘的。經過這近三年的學習,孩子已經完全適應了在國際學校的學習及生活。這三年裡,我明顯感覺到她成熟穩重了許多,也漸漸學會了獨立完成每一件事,消化每一次的情緒波動。

當然,這也一定少不了宿管李老師和班主任王老師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能讓孩子在新環境裡不再感到無助和彷徨。

此外,孩子在學業上也從未讓我操心,這也一定跟學校專業的管理是分不開的。課程分門別類,科學安排,除正常的美高課程外還增加了AP課程,比如經濟學,微積分和統計學。紫棣也因此愛上了經濟,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不僅如此,課餘生活也十分豐富,被各式各樣的社團活動和志願服務充斥著,想必這也開拓了她的視野,讓她的高中生活不再枯燥無味,變得多姿多彩。

再過幾個月,孩子就要出國了。擔心是免不了的,但有了在貝拉這三年的鍛鍊做基礎,我相信她一定有了戰勝困難的自信和勇氣。我也由衷的感謝學校教育出了一批批優秀的學子。他們將用華夏語言,中國智慧在世界各地創造自己的傳奇。

相關焦點

  • 中育貝拉擇校分享會,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2020年6月13日,中育貝拉國際高中北京校區首次線下開放日如約而至,由於疫情影響,我們將50組家庭調整到30組家庭,縱使今天天氣炎熱,也絲毫沒有影響家長和學生們訪校的熱情。,最終以「過一種完整而有意義的人生」為主題,詳細介紹了中育貝拉國際高中北京校區的教學理念、教學頂層設計、教學實踐及國際化人才的五項修煉等,通過多方面來培養學生能力以及全球勝任力。
  • 中育貝拉, 老百姓上得起的國際學校
    我們就是中育貝拉,我們也有一個響亮的英文名:EduChina.中育貝拉國際教育是主板上市公司三盛教育(股票代碼300282.SZ)平臺企業。國際和科技是我們集團的關鍵詞;中育貝拉專注於9~12年級的國際高中教育。
  • 中育貝拉家長心聲,總有一些變化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學校,是一個見證美好變化的地方,我們同家長一樣,期待來到這裡的孩子都能完成蛻變,找到真實的自己。今天,小編想與大家分享一些感動著我們的聲音——來自貝拉的家長們,來自這些開始時帶有試探、抱有遲疑、略顯焦慮,最後逐漸放寬心的家長們。
  • 三盛教育戰略收購中育貝拉
    9月18日,三盛教育(300282.SZ)公告宣布對北京中育貝拉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育貝拉」)進行戰略收購。三盛教育將以約1.23億元現金收購中育貝拉51%股權,青桐資本擔任本次交易獨家財務顧問。
  • 2019年環球網國際學校招生展:中育貝拉
    中育貝拉是劍橋國際考評部(CAIE)的全球戰略合作夥伴,可以全權代表劍橋國際考評部對外授權開設劍橋國際課程中心;也是美國公立教育局、美國榮譽課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等頂尖高中或大學在中國唯一或頂級合作夥伴。
  • 12星座中的拼命三郎,事業心強,不甘平凡的星座!
    在12星座中,就有這樣的職場拼命三郎。他們事業心強,又不甘心平凡。接下來,就跟錦鯉君一起看看都有誰吧!獅子座獅子座為人忠厚義氣,做起事情來也不躡手躡腳,很大氣。但是獅子座們其實並不是同樣的個性。有的獅子座也不是善於交談,相反還比較害羞。並不是所有獅子座們都很外放。
  • 中育貝拉|向「抗疫」逆行者們致敬,你們辛苦了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也是一樣溫暖人心、值得銘記、發生在身邊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對為人低調、謙遜的母子——相善賀和相媽媽,相善賀也是今年中育貝拉國際高中插班就讀的學生。相善賀 相善賀:中育貝拉國際高中北京校區10年級學生,今年8月被授予「抗疫先鋒」稱號相媽媽:
  • 2020上海普陀高三二模作文解讀:在平凡崗位上收穫廉價的自我感動
    上海普陀區高三二模考試的作文很有意思,值得大家關注。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尋生命的意義,這就是一種探索,是一種不甘平庸的表現。這種追求,往往會演變成廉價的自我感動,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甘平庸的人們想追求生命的意義,這是一個嚴肅的莊重的話題。要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尋求生命的意義,真的沒有那麼簡單。
  • 平凡中的不平凡
    在見證的視野中,不斷的發現自己和周圍人的「平凡中的不平凡「。熙琄老師說:能看見人們平凡中的不平凡,一定要放下熟悉論述的量尺,不跟別人比,而是看到每個獨特生命的可貴之處。我們在這個平凡的生命中,看到的是為了自己和家人生活更好一點,努力儘自己微薄力量去創造「掙錢機會」的不平凡的老人家。努力掙錢和努力掙錢後可以得到的微薄收入,讓這些有些年紀,有些經歷的老人家,覺得生活可以好好的繼續,家人可以安穩的生活。
  • 專訪中育貝拉校長田敏:培養學生的全球勝任力是國際教育的根本
    中育貝拉國際教育機構是國際高中運營平臺。專注提供9—12年級的國際高中教育,成立8年來,始終致力於打造屬於大眾,真正定製化的國際教育。近日,環球網記者走進北京中育貝拉國際學校,對田敏校長進行了專訪,深度解析中育貝拉在培養學生全球勝任力方面的各項舉措。
  • 人生不甘平凡,「醜模」呂燕不平凡的人生
    人生不甘平凡,必須拼搏到底。呂燕:一個農村姑娘到全世界的紅人。呂燕,1981年10月19日出生於江西省德安縣,中國內地女模特,演員,服裝設計師。呂燕的人生告訴我們:其實真正能決定你命運的只有你自己,所以還是大膽地去追夢吧!今天分享到這裡,歡迎評論,風裡雨裡小編等你。
  • 中育貝拉與FESCO國際教育達成合作
    5月11日消息,中育貝拉國際教育集團昨日與FESCO公司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旨在為國際教育領域引入、培訓、輸出優質師資資源。中育貝拉為國內國際高中項目運營商,FESCO則是中國500強人力資源服務企業。FESCO主要為外商駐華代表機構、外商金融機構、經濟組織提供人力資源服務。
  • 高考後的我們,要學會和平凡打交道
    無論你是畢業生本人,或者ta的身邊人,我相信我們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焦慮。幾乎很少人說,我考得很好,很開心。無論哪個層次的學生,知道自己,都是或多或少地沉悶,或為自己,或為同學。我們都說,高考是個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它決定了大學,決定我們在別人眼中的可塑性可能性,甚至決定我們的未來……不得不說,我們賦予了它太多太多的意義,所以我們都重視它,幾乎是一戰定生死。
  • 我是個平凡人,但我仍有些不甘
    或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還是小孩子時,桀驁,如野馬,倔強,咬斷韁繩。漫長的成長過程,即是被馴服的過程,學會了乖乖聽話,學會了不作無畏掙扎。審時度勢,向父母老師低頭,向被教導被灌輸的是非對錯低頭,向社會規則與體制低頭,去遵循,去融入。
  • 【中育貝拉教師專訪】科學規劃,教學相長
    【中育貝拉教師專訪】科學規劃,教學相長 2020-10-10 10:43:30
  • 《平凡的世界》讀完它,有種不甘,都要為自己的平凡生活贏得機會
    實際上,許多讀者不是從文學的角度來閱讀《平凡的世界》,也許是他們更傾向於從生活經驗,自我體驗和精神力量的角度來獲得小說中人物的靈感。路遙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形容尋常百姓在平凡生活中追求非凡理想的努力。它們沒有活力,但它們是真實自然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孫少平。
  • 《平凡的榮耀》:職場中,平凡卻又不甘於平凡,才是真的榮耀
    我們自以為看透了職場,看透了職場中的人際關係,覺得那些努力奮鬥的職場故事都只是雞湯而已。有人無所事事也能升職,又能996卻仍然拿著微薄的薪資。是的,努力從來都不是職場中的競爭力。職場中最大的競爭力是能拿得出遠超出付給我們薪水的價值。當別人花一周才能做好的方案,我們一天就能做好,甚至做的更好。那麼有誰會在意我們努力不努力?
  • 大學最美的樣子:不甘平凡且無愧於心!
    經歷了高三「慘無人道」的備考,一下進入大學。突然間,我們失去老師和父母的束縛,可以光明正大的接觸以前的「禁忌」,比如網絡,比如手機,比如戀愛。我有野心且不甘平凡。潛移默化中,我們早就知道,大學有哪些應該做的事。有人說,大學迷茫,於是開始隨波逐流。或許是逃課,是睡懶覺,是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在你迷茫,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就做好你手頭上應該做的事就好了,不要想太多。」這是高三迷茫期,老師告訴我的。而當時,我手頭上的事,就是刷題。因為我知道,刷題是讓高考考好的一個途徑。
  • 申論熱點:平凡中的不平凡
    2020廣東事業單位申論熱點:平凡中的不平凡 2020-12-13 15:03:16|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周輝珍
  • 每日一書推薦:小人物的世界《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路遙記得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是在大一的時候。雖然有厚厚的三本,卻看得比以往任何一本小說都快。因此那種在惡劣的環境中尋求出路的心,特別能讓人感同身受。弟弟孫少平,是典型的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農村孩子。雖然家境貧寒,但讀書這件事卻強烈地震撼了他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