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2020-12-16 一壺濁酒一根煙

很多去了美國的人,以後還會回來。連我現在都在考慮要不要回來。」華人數學家張益唐在《中國科學報》的採訪中這樣回答。

早年求學經歷

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是高知,優越的家庭條件為他創造了學習研究的環境。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張益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仍是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令人嫉妒的天賦,專業成績遠超第二名。

當時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孫極為欣賞他,並極力推薦他與美國普度大學代數學家莫宗堅學習,在他順利拿到碩士畢業證同時也得到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為了接觸到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研究,張益唐最終決定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在這一階段他將攻克雅克比猜想作為研究目標,這一猜想是在1939年由數學家雅克比提出的,是代數幾何領域最難的項目之一。而當時的張益唐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攻克了這一難題,當然他的論文是在導師莫宗堅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繼而完成的。

但是莫宗堅的研究被數學界證實存在多處錯誤,有許多未被證明的東西。

此時張益唐與莫宗堅的矛盾逐漸激化,莫宗堅堅持自己的研究沒有問題並且他還指出張益唐論文中有多處謬論。

兩人孰對孰錯數學界莫衷一是,但因為與導師之間的矛盾,張益唐足足7年才拿到博士畢業證書,並且因為沒有拿到導師的推薦信張益唐在美國步履維艱。沒有導師的推薦信則說明學生的品行不端或是學術研究存在嚴重失誤,因而學生畢業後能否獲得的一份職位導師的推薦信十分重要。

7年打工生涯

張益唐對數學研究極為執著,並且致力於研究學術難題,導致他在美國四處碰壁,沒有一家研究機構願意錄用他。為了維持生計他在一家賽百味擔任會計,還要兼任服務員負責刷盤子,他還結識了在中餐廳做招待的妻子。在這期間他仍然沒有放棄數學研究,利用閒暇時間他常去肯塔基大學圖書館閱讀一些有關數論方面的圖書與期刊。

曾經受人追捧的數學天才淪為快餐店的服務員,這樣的巨變令人無比惋惜!之前張益唐的數學老師此時已是北大校長,聽聞張益唐的境遇後邀請他回國擔任教授。老師這時誠摯的邀請對於張益唐而言實為雪中送炭,但張益唐卻拒絕了這場安排,他表示自己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

1999年在北大校友唐樸祁的幫助下,張益唐結束了7年的打工生涯,獲得了新罕布夏大學臨時講師一職。張益唐重新調整了研究方向,放棄了雅克比猜想後他轉向研究黎曼猜想。

蟄伏多年終成大器

雖然在新罕什爾大學只是擔任臨時講師但張益唐卻並不在意,就像他所說的,「我的心很平靜,我不大關心金錢與榮譽,我喜歡靜下來做自己喜歡的事。」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2013年5月,張益唐在孿生素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證明了孿生素數的一個弱化形式,並因此榮獲2014年科爾數論獎。

由於對孿生素數猜想的破冰性工作,張益唐躋身於世界重量級數學家的行列,獲得了數學界主流的認可。

2014年8月,在韓國首爾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張益唐受邀請在閉幕式之前做一小時的受邀報告(invited lecture),這是只有全球知名的大數學家才有的殊榮。十年飲冰難涼熱血,21年的蟄伏終迎來雲開月明。

數學界中的「專注型」選手

成名後的張益唐沒有沉浸於外界的追捧,依舊潛心研究黎曼猜想,他習慣於將自己關在辦公室中靜心思考,身邊的朋友知曉他的習慣都不會去主動打攪他。

有人問他,「你覺得數學家需要天賦嗎?」他的回答是「專注,而且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個性。」就是這樣一位甘於寂寞的學者,在別人苦於追求發表論文加評職稱時他只是沉醉於自己喜歡的數論研究。

讓更多人才「甘於寂寞」

其實如果細細了解張益唐的經歷就可以解釋他當時寧願端盤子維持生計留在美國也不願回國享受教授的待遇。他熱愛自己從事領域的研究,所以即使做服務員、送餐員他依舊自得其樂。

可能會有人不禁質疑,如果只是想搞學術研究回國不可以嗎?難道只有國外才適合做研究?無關其他,如果只是從張益唐的角度思考,相比名譽金錢,他只是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

誠然,在現實的擠壓下,科研人員無不在寫論文、報職稱、評獎勵中費時費力,疲於奔命。張益唐的話使我們意識到,搞大學問的人必須要做到內心平靜,只有在研究領域付諸超出常人百倍千倍的心血,才會收穫驚世的研究成果。

試想如果張益唐在國內,十幾年沒有發表論文沒有任何研究成果,恐怕早就被開除了。現在的社會更尊重個人的意志,允許你去尋找更適合自己地方。

北大張文平院士曾說:「我們要『保護』人才,而不是『培養』人才。」這不禁引發我們的深思,中國不缺少天才,「自古天才出少年」的觀念深入人心,而中國家長更是無比期盼甚至要求自己的孩子成為天才,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現象下培養出的天才有多少都已成為「傷仲永」。

張益唐一生跌宕起伏,如今也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講師,他是孤獨的但也是快樂的,面對失敗泰然處之、心如淨水,不改其志,即使成名後也依舊如過去一般生活。

現在的中國綜合實力大大提升了,我們為之驕傲。提倡創新型人才,改革人才培養機制是我們國家現在大力倡導的,相信在以後會有更多「甘於寂寞」的人才,也會創造出可以使學者可以潛心研究的學術環境。

相關焦點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他是北大天才數學家,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
    導語:他是北大天才數學家,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說到天才人物,可能大家會想到很多,比如說歷史上的愛因斯坦、牛頓、霍金等等。在我們的身邊,不乏出現一些天才級別的人物。但是真正的天才人物,一定是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亦或者是有一些特殊的才能,能夠為人類的發展、為社會做出一些貢獻。但是他是北大天才數學家,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這位北大才子就是張益唐,可能大家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會覺得有些陌生。其實張益唐本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而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張益唐從小就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 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怎樣了?
    當年,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曾說出了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在美國的餐廳端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這是怎麼回事?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母親是機關文員,父親是一個大學教授,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張益唐勢必會成為超越父母的天才。
  • 29年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現今如何
    20多年前就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他在困難的時候拒絕了回中國當教授的機會,而是選擇在美國打工,這個人就是被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張益唐從小就非常好學,1978年考進了北大,讀他喜歡的數學。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之後,又跟著潘承彪教授(數論專家)讀碩士,為他之後的數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讀完碩士就要讀博了,這一次張益唐依舊得到了貴人的幫助。
  • 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混得咋樣?
    那個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混得咋樣?張益唐,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人,父親是一名機關文員,母親是大學教授,他的才能也少不了家庭的原因。小小年紀的他就是天才,在9歲之前就已經自學完成了高中數學的所有課程,在9歲時更是開始學習大學的數學課程,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能令人無所及。
  • 那位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近況如何
    與此同時,一旦我們發現崇洋媚外之人,大家都會對此進行批判,例如那位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肯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如今近況如何?至此很多人都在質疑這位數學天才並不愛國,甚至給他蓋上了「忘恩負義」的帽子,一時間讓他受到了網友的謾罵。但真相卻並非如此,這位名叫張益唐的才子,曾經受了很大的委屈,而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他的近況又如何?
  • 甘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北大當教授,天才揚言回國無法取得成就
    寧願在美國的餐廳端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回國我絕不會取得這樣的成就!也正是因為這句話,張益唐在網上一直飽受詬病!這樣的努力也得到了命運的垂青,在1985年的時候,著名的華裔數學家莫宗堅訪問北大數學系,經過和張益唐的交流,發現了張益唐在數學上的天賦,於是邀請張益唐前往美國普渡大學留學,並且親自擔任張益唐的博士導師。就這樣,張益唐拿到了北京大學的公費留學生名額,前往了普渡大學。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棄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經歷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拿下了世界級大獎。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高知分子,父親更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
  • 他是北大畢業的數學天才,卻聲稱:在美國洗盤子都比回國當教授強
    出國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已經形成新潮流了,根據清華大學的數據統計來看,清華大學每年選擇出國留學的人數超過三分之一,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同學選擇的最終國家就是美國。對於出國留學這個話題的討論,大家向來比較敏感,因為有一位同學選擇留美,那麼就意味著我們國家失去了一份建設力量。
  • 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要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現狀如何?
    常常看到一些報導,某某學科的天才因為覺得國內科研環境沒有國外好,所以選擇留學並在學成之後放棄回國,引網友熱議。而今天筆者所要介紹的這位便是曾經在網絡上引起不少討論的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在一次接受採訪時他便表示,「回到中國的話絕對不會取得如此成就」。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北大高材生張益唐就曾表過態,自己是寧願留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要回國,那他的現在究竟是怎麼樣了。國內外的天差地別1955年,張益唐在上海出生,他的父母當時都是高知人士,家庭教育非常良好。小時候的張益唐就表現出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在高考恢復後,張益唐順利考入北大的數學系。
  • 寧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的北大「天才」,如今怎麼樣了?
    大家還記得寧可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的北大高材生嗎?他如今怎麼樣了?張益唐在我國建國後不久出生(1955年),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資源,再加上對數學的天賦,張益唐的數學成績一直不錯,深受同學們的羨慕。
  •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
    北大數學天才,寧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一直以來,憑藉著自己的高智商和高水平走出國門,前往海外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非常多,其中多數人在學成之後,都會選擇回來報效祖國,將自己所學全部傾注於做過的建設和發展事業當中;然而其中也有部分人出去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比如哈佛女孩劉亦婷,以及咱們今天說的這位北大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做21年服務員,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願在美國洗碗,也不想回國當教授,現狀如何?
    而今天就有這麼一個人被稱為繼華羅庚後再一個現代數學之父,他就是數學天才張益唐,可就是這樣的天才卻不願意回國,寧可留在美國端盤子,這是為什麼呢?留在美國的張益唐現狀又如何呢?是金子總會發光的,1999年他的一個北大畢業的校友在美國開了幾家加盟店,在偶然得知店中的服務員居然是北大的高材生之後,非常同情他的遭遇。開始熱情的給張益唐推薦工作。那份工作的專業度很高,一般的人完成不了,而張益唐很出色的完成了工作,公司的老闆非常滿意,覺得他的能力不限於此,又將他推薦給了一家計算機公司。
  • 北大校長誠摯邀請,卻被「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拒絕,最後怎樣
    #美國洗盤子的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但是其中也出走了不少的優秀人才,尤其在出國留學後,回國效力的人才就更少了。其中,引起人注意的就是一位就是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張益唐:寧可美國洗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到底怎麼回事呢?大家一起去看看。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終於得到了一份大學講師的工作。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一、張益唐的傳奇人生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七十年代考進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後,他像許多名校生一樣,選擇去美國留學。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那個寧在美國當21年服務員,也不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怎樣?
    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中國意識到了科技興國的重要,雖然當時新中國經濟能力有限,但還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赴美留學的人才,這次人才也是建設新中國的尖端力量,不過在留學生當中,又誕生了兩種人,一種是放棄高薪回國的人,錢學森、鄧稼先可謂是挺起了中國脊梁骨,而張益唐就是另外一種人了。
  • 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
    為此有不少國內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學到更好的知識,也有更好的工作機會。只不過這可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國外留學一方面個人身份問題是關鍵,能否有機會展現自己能力也成為重中之重。北大才子張益唐當初留學美國,沒機會研究去餐廳刷盤子,結果如何?張益唐這個名字雖然沒有多少人聽說過,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天賦很好的數學天才。
  • 當初揚言寧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的北大才子,如今過得怎樣?
    北大作為我國最優秀的學府之一,是無數年輕學子的夢想所在,同樣,這裡也培養了無數的一流人才,每年的畢業生都是各個公司爭相競爭的人才。然而卻曾有一位才子,從北大畢業之後去了美國,在此之後更是揚言寧可在美國刷盤子,也不回國,那麼這位才子,如今過的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