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2020-08-29 孤燈伴清影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最後在朋友的幫助下,終於得到了一份大學講師的工作。張益唐本以為自己從此與數學研究絕緣,沒想到在58歲時發表了一篇論文,暮年成名,登上了世界頂尖數學論壇。

有記者問張益唐,當初為什麼不肯回國。張益唐說:國外的研究條件好。歐洲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強於亞洲人。另外,美國人只認成果,不管你的身份。假如自己當初回到中國,以一名58歲普通中年教師的身份,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目前,張益唐在山東大學下屬的數學研究所當所長。

一、張益唐的傳奇人生

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七十年代考進北京大學數學系。1982在北大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後,他像許多名校生一樣,選擇去美國留學。

張益唐最初到美國普渡大學攻讀數學博士學位,但他與來自臺灣的導師莫宗堅產生了一些矛盾。當時張益唐研究的方向,正是導師莫宗堅最擅長的「雅可比猜想」。在研究過程中,張益唐發現莫宗堅從前關於「雅可比猜想」的論文中存在瑕疵,而莫宗堅對張益唐的「打臉」行為非常不滿。

莫宗堅認為張益唐是在四年博士生生涯中,被自己管束太嚴,因此故意和自己為難。在張益唐拿到博士學位後,莫宗堅從來沒有給張益唐寫過任何推薦信,致使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張益唐畢業後,帶著百般委屈在汽車旅館和餐館裡打工,過了六七年的流浪生活。但是出於對數學的熱情,他始終不肯回到中國,他想要留在美國繼續他的數學研究。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十四年。

1999年的時候,他在美國同學的幫助下,到新罕布夏大學當了一名臨時講師,過了幾年後才轉正。生活有了著落,張益唐又開始他的數學研究。

終於在57歲的某一天有了「頓悟」,於是他馬上落筆,於58歲時完成論文,並發表在美國《數學年刊》上,解決了一個世界難題,從此一舉成名。他發表的是《質數間的有界間隔》,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質數間隙都小於7000萬,從而在孿生素數猜想這一數論重大難題上取得重要突破。

後來,普林斯頓大學請他去作報告。在他登臺之時,大學裡的教授們紛紛打聽這個張益唐是誰?為什麼從來沒在學術界聽說過他的名字呢?儘管他過去名不見經傳,這些教授還是認真地聽完張益唐的報告,並在最後報以熱烈地鼓掌。

普林斯頓的皮特·薩納克教授說:許多數學家都是30歲以前出成果的。我今年已經59歲,最近一次出成果也是在20多年前。像張益唐這樣58歲還能出成果的,真是一個奇蹟!

有人偶然間向他提起他的母校美國普渡大學和他的導師莫宗堅,張益唐表示不想提到這段往事。普渡大學在張益唐成名之後,曾經想要頒給他一個「傑出校友獎」,也被他拒絕了。他說,我的母校永遠都是北京大學。

他忘不了在北京大學度過的那些日子,也忘不了導師潘教授對他的細心呵護與教導,這與他在普渡大學的遭遇有天壤之別。因為得不到導師的推薦,讓他一度變成了學術孤兒。他最後的成功,也得感謝北大校友在1999年替他找了一份數學教授的工作。

二、生活中的張益唐

張益唐前幾年回國的時候,有網友前去他家中拜訪,提到他和夫人的長相都和中國今天最普通的中年人沒有區別。他的夫人英語說得不是很好,她是張益唐最落魄的時候,在美國的快餐館打工時認識的,據說追了好幾年才追到手。儘管現在的張益唐今非昔比,夫妻二人感情仍然和睦。

張益唐的朋友說他特別能喝酒,喝二鍋頭一次可以喝下一整瓶。而且他的記憶力非常好,手機裡從不存通訊錄,上百位朋友的聯繫電話全在他腦子裡記著。

又有人問他,在美國落寞的二十年間,為什麼沒想過轉行?他是有能力轉去做電腦或者金融的,可是他自己喜歡數學,他對數學的研究從來都沒有停止。

除了數學研究,張益唐和許多五十年代出生的中國人一樣,至今仍喜歡俄國文學,而且喜歡唐詩宋詞。朋友讓他用唐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想了想,就念了兩句杜甫的詩說: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自比梁代庾信,大器晚成,就是今天的張益唐最真實的寫照。中間飽含了多少曲折與辛酸,難以一一對人言。不出名的時候,沒有人關心他。等到出名的時候,才有許多人出來說。

張益唐原來在北大的時候,就是一個數學天才。他曾經獨立證明了一個數學問題,後來發現國際上有人提前發表了論文,才只有作罷。又說他9歲時就知道了費馬大定理,1978年的時候已經是北大數學系「最強」的存在。因此,又有人質疑像他那樣的「天才」為什麼學有所成,卻不肯回國。

其實,張益唐研究的數學屬於理論科學。普林斯頓的薩納克教授曾說過,無論「孿生數猜想」(張益唐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無法直接和GDP掛鈎。有時候,這些研究看起來就像是無意義的,可是科學家們卻樂此不疲。

另外,張益唐的確認為:假如當初回到國內,一個58歲的中年教師,幾乎不太可能靠發表學術論文,一舉成名。

結語

張益唐58歲以前的經歷堪稱傳奇,當年他博士畢業後一度找不到工作,只有去餐館洗盤子。但是他初心不改,堅持研究數學二十年,之後終於通過一篇論文,成功打進了國際頂尖數學論壇,成為著名的華裔數學家。

2018年張益唐回到國內,目前在山東大學數學研究所工作。

相關焦點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淪落到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如今怎麼樣了?
    張益唐八十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九十年代留美攻讀數學博士學位,因與導師性格不合,畢業後得不到工作推薦,淪落到美國社會最底層。 做汽車旅館小工、在餐館涮盤子;交不起房租,把全部家當都搬進自己的汽車裡,獨自一人在美國流浪了六七年。
  • 北大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似乎張益唐的求學之路,會是一路坦途,學成歸國也會是指日可待。但這看似順風順水的求學之旅卻讓張益唐苦不堪言。甚至最後,更是讓他這樣一個數學天才,淪落到在美國刷碗、當起了會計,只能勉強度日,如此長達近三十年。這其中又發生了什麼?如今的張益唐又怎樣了呢?
  • 數學天才張益唐:寧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
    其中就有一位北京大學的數學天才,在北大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到美國深造之後就一去不返,甚至最艱難的時期靠刷盤子、打零工度日。 在面對回國唾手可得的教授身份,他依然堅持留在美國。 他就是張益唐。
  • 張益唐:北大天才淪落美國刷碗,受盡屈辱,58歲終破解世界難題
    生活中就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張益唐在北大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公派到美國學習,可是這趟求學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個被老師同學稱為數學天才的張益唐,到美國之後刷碗、當會計,只為了填飽肚子,中間的經歷讓他苦不堪言。
  • 寧在國外做服務員,也不願回國發展,如今的張益唐過得如何?
    我國每年有很多優秀的人才選擇出國留學,在國外名校深造,讓自己學到更多優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畢業後,一些人才選擇回國,但也有一些人留在國外發展。雖然人才流失讓人覺得惋惜,但還是要尊重個人的選擇。今天要介紹一位留美的數學天才張益唐,他曾經在美國靠刷碗做服務員,賺錢度日,卻不願回國發展。他到底是何許人也?如今又過得怎麼樣呢?張益唐出生於1955年的上海,從小聰慧勤奮,數學天賦高,興趣濃厚,九歲就學會了中學階段的數學知識。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數學天才張益唐,現狀如何
    北大高材生張益唐就曾表過態,自己是寧願留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要回國,那他的現在究竟是怎麼樣了。國內外的天差地別1955年,張益唐在上海出生,他的父母當時都是高知人士,家庭教育非常良好。小時候的張益唐就表現出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在高考恢復後,張益唐順利考入北大的數學系。
  • 他是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如今怎樣了?
    北大在我國的地位不用我多說了,每年有多少學子夢寐以求都想進這所大學,很多國外的優秀學子也是慕名而來。可以說,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國內人才的質量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然後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人物去偏偏喜歡留在美國。這就是一度引起廣泛爭議的張益唐。
  • 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
    因為他真的是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到我們都難以想像的地步。也不敢想他對與數學的熱愛究竟是怎麼這麼始終如一的。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甘願在美國「刷碗」也絕不回國,現在咋樣?今天我們要講述的這位數學界的傳奇,就是北大數學大神張益唐,他的傳奇人生真的是讓人看完之後覺得自己好像又可以了,但是對於他的經歷很多人還是看法不一,有人說他是不愛國,有人說他是堅持自己的熱愛並沒有錯,那麼為什麼這麼受爭議,就跟著我的腳步一起來看一下:張益唐是在80年代從北京大學畢業,在90年代的時候選擇留學美國專攻自己熱愛的數學
  • 寧願在美國刷碗洗盤子,也不願回國發展的張益唐,現在過得怎樣?
    而今天的主人與方仲永不同,自小天資聰慧,九歲讀完中學知識,並自學大學數學,北大畢業後出國留學,寧願留在美國刷盤子洗碗,也不願回國發展,他就是張益唐。在工作期間,他依舊熱愛的數學,依舊堅持研究數學,北大某教授同情張益唐,想引薦他回北大任教。但他卻拒絕了,有人猜想他並未闖出名堂,心有不甘;也有人猜想,他不想使母校名聲受辱。當然,這一切只有他自己了解。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去美國深造,不料被導師為難,淪落海外刷碗
    他天賦過人,記憶力超群,他曾是北大的傳奇天才,為專門培養他,北大還把他送到美國深造。可這個天之驕子,卻在美國從此一蹶不振,淪落到四處蹭飯,送外賣、端盤子。他,就是張益唐。自從新中國成立以後,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優異待遇,發表熱情洋溢的愛國宣言:「良園雖好,卻非久居之地」,毅然回國把中國的解析數論提高到一個國際性的高度。以潘家兩兄弟,王元,陳景潤等為代表的中國數學家就在這一艱深的領域進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
  • 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數學天才張益唐就是這樣一個永不言棄的人,他在艱苦的環境下默默鑽研多年,經歷無數次失敗與打擊卻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才得以大器晚成,一鳴驚人,拿下了世界級大獎。張益唐,1955年出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父母都是高知分子,父親更是電氣工程方面的教授。
  • 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回國的北大留學生,後來過得怎樣?
    張益唐18年前,有這麼一位留學美國的北大學生,在美國畢業之後,因為找不到工作,只能被迫去飯店打工。可是即使這樣,他也不願回國,現在他怎麼樣了呢?這位留學生就是張益唐,他是恢復高考制度之後的第一批北大學生,當時被學校裡的老師甚至校長寄予厚望。在他以公派留學生的身份去美國留學畢業之後,卻留在了美國不願回來。這樣的選擇在很多人看來都很是不能理解,憑著他的學校和學歷在國內隨便找個工作也比在美國刷碗強啊。張益唐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這樣的選擇又給他帶來了什麼呢?
  •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公費留學,寧在美國端盤子,也不回國當教授
    恢復高考的第二年,張益唐憑藉自己的努力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在人才濟濟的北大他仍是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令人嫉妒的天賦,專業成績遠超第二名。當時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孫極為欣賞他,並極力推薦他與美國普度大學代數學家莫宗堅學習,在他順利拿到碩士畢業證同時也得到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為了接觸到當時國際最先進的研究,張益唐最終決定赴美攻讀博士學位。
  • 寧願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的北大「天才」,如今怎麼樣了?
    大家還記得寧可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意回國當教授的北大高材生嗎?他如今怎麼樣了?張益唐在我國建國後不久出生(1955年),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資源,再加上對數學的天賦,張益唐的數學成績一直不錯,深受同學們的羨慕。
  • 寧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回國搞研究的北大才子,現狀如何?
    在留學生的隊伍中,就曾有這樣一位北大的高材生,在來到美國之後,他就表示自己寧願在美國刷碗打工,也不願意回到中國,那麼,現如今的他過得如何呢?01這個不願回到祖國的北大學生就是張益唐,他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由於其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因此他從小就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很小的時候,張益唐在就對數學方面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 北大才子張益唐,淪落美國刷碗,飽受欺凌,58歲破解世界性難題
    在數學界,有一個並不知名的人物,1978年的時候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但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個北大才子,在旅美的時候淪落到刷碗,還送過外賣,飽受欺凌,但是如今大器晚成,在他58歲的時候破解了世界性的難題,那就是「孿生素數猜想」。
  • 中國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國送外賣,也不肯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說到北大和清華我們想到的是很多考生望而卻步的超高招生分數線。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所有能被北大錄取的考生,都是某省超級學霸的存在。光宗耀祖,村裡都會敲鑼打鼓傳千裡!我們要談論的人是一個從北京大學畢業的數學天才。
  • 寧在美國「刷碗」,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北大才子,如今怎樣了?
    為此,有諸多數學界的天才稱:沒想到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這個問題被解決。1992年,他正式從美國普渡大學畢業,並獲得了博士學位。按照這樣的發展,按常理說張益唐必將會有一段光明的前途,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不過,這時候,此前就一直很器重他的北大校長丁石堅來找他了,並邀請他回國來任教。但令人意外的是,張益唐一口拒絕了丁石堅校長的邀請。
  • 寧願在美國刷盤子送外賣,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張益唐,如今怎樣了
    清華北大是高三學子最為憧憬的學校,也是國內最頂尖的學校,裡面的人無一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別人眼裡的"超級學霸"。有一位叫張益唐的北大才子,碩士畢業之後,跟隨臺灣的代數專家莫宗堅來到了美國名校普渡大學讀博士。
  • 還記得那位寧可在美國「洗盤子」,也不願回國當教授的天才嗎?
    如今,隨著中國的發展,不少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新成果,也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實,未來就屬於科技社會,當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代替勞動力的時候,整個社會對人類的考驗就只有腦力了。因此,學無止境,只有不斷的挑戰自己,使自己擁有充實的知識背囊,才能在長久的社會戰役中經久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