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在我國的地位不用我多說了,每年有多少學子夢寐以求都想進這所大學,很多國外的優秀學子也是慕名而來。可以說,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國內人才的質量的不斷提高,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然後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人物去偏偏喜歡留在美國。這就是一度引起廣泛爭議的張益唐。
他是數學天才,寧願在美國刷盤子,也不願回國任教,如今怎樣了?
張益唐是誰?
張益唐,1955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富裕的家庭,他老爸是大學教授,而母親則是公務員,這樣的家庭即便是放在今天也是很不錯的。由於父母都很優秀,加上家庭學習氛圍很好,他從小就喜歡看書學習,尤其是擅長數學。他13歲的時候跟隨父母來到北京,然後高考也是順利考上了北大數學系。他的前半生履歷可以說是非常不錯。
然而他被自己的導師邀請去美國發展,由於後來和導師產生了矛盾,使得自己的博士論文一度沒通過,本來2年時間就可以完成的雅克比猜想的博士論題,整整花了他7年時間。他和導師之間的矛盾,我們外人無從得知,但當時的他獨自在異國他鄉,生活很艱難,為了能在美國繼續生活下去,他不得不找了一家美國的餐廳去洗盤子賺錢。
當時北大數學系主任丁石孫知道他在美國刷盤子這件事後,表示很心疼這位人才,想要邀請他回北大任教繼續搞研究,但沒想到被張益唐拒絕了。就這樣他在美國刷了一段時間的盤子,直到有校友幫助他在美國大學找到一份講師的工作,情況才有所好轉。在美國做講師的這十幾年,他也是默默無聞,每天除了上課就是搞數學研究。
直到2013年4月份,他公開發布了自己這些年來的研究成果,而這些研究成果在數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時間,各路媒體和獎項都朝他湧來,他也從一名講師變成了聲名大噪的數學家。有記者採訪的時候問他為何當時拒絕了北大的邀請,他是這樣回答的,國內的世俗壓力比較大,如果回國,很多時候就沒法真正做研究,而如果實在美國,即便你是刷盤子,也會受人尊重。
說實話,對於張益唐的這個觀點我就沒法認同了,你是說國內不適合搞研究?國內的學者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貢獻好吧,比如我國的陳景潤,華羅庚,不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我只能說,每個人有選擇的權利,你可以在美國刷盤子,但不能說國內不適合做學術。
總結:現在的張益唐在美國算是功成名就,站穩腳跟,一邊繼續教書,一邊繼續研究。但在我看來,當年正是因為有北大的良好基礎,治學精神和很大的名氣,才讓張益唐一步步走到了現在。可以說,北大在這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他卻只顧自己享受,拒絕回國報效祖國,給我的感覺就是忘恩負義。不過,我國的學術氛圍越來越好,年輕人潛心做學術研究也會越來越順暢,因此我想未來我們一定會吸引人才到中國發展。對此,你怎麼看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