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數學家陳景潤妻子由昆的往事回憶

2021-03-05 唯美文摘


點擊題目下方唯美文摘,免費關注頂尖好文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來源紅色邊疆荒友家園

撰文 李舒亞


中國曾經有這麼一個人,毛澤東半夜下指示給他看病,周恩來親自給他安排工作,鄧小平給他解決住房,賈慶林、習近平為他安排療養。他曾是中國的全民偶像;他的故事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人們都知道他是一個數學上的天才,也都以為他是一個生活中的白痴; 實際上這個男人很有遠見,三十年前就預言了上大學要收費;這個男人也很痴情,入院看病,卻娶回了一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妻子;這個男人非常摳門,陪妻子逛街,卻不讓她帶錢;貌似遲鈍的外表下,隱藏著一個無比敏感的內心世界。他的身上究竟有多少我們意想不到的故事?已故數學家陳景潤的妻子由昆,做客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非常說名》,為您講述一代數學奇才聞所未聞的故事。

1977年8月,《人民畫報》刊登了題為《對數學理論研究的新貢獻》的報導。幾個月後,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國人知道了陳景潤的名字,也使他成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年輕人最崇敬的偶像之一。

作為中國著名的一代數學家,陳景潤在作家徐遲筆下因忘我思考而在街上撞到大樹的「痴人」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可謂根深蒂固。然而,在他生命中最親近的人——夫人由昆時而歡欣喜悅、時而淚光閃動的追憶裡,記者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也許更為真實的陳景潤。如果說過去廣為流傳的都是他戴著眼鏡,趴在書稿堆裡埋頭演算的模樣,那麼,這一次,他的形象則定格在那張和兒子在一起、寫滿慈愛和幸福的笑容中。

早春時節的北京,陽光明麗。在京城西郊的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辦公室,記者見到了既是軍人也是醫生的由昆大夫,一襲白大褂,牛仔褲、運動鞋,她和藹地笑著說:「我們現在也放鬆了,平時不一定穿軍裝,這樣更輕鬆隨意些。」

時光如白駒過隙。1978年,整30年前,由昆正是在這裡(時稱解放軍309醫院)與陳景潤相遇。如今陳景潤先生離世也已經12年,但回首住事,仍歷歷在目。「如果說他『白專』,那真是冤枉他了,」由昆深情地說,「無論作為學者,還是丈夫和父親,他都是稱職而優秀的。」

1978年,45歲的陳景潤已是譽滿全球的數學家。在他之前的個人歷史裡,有童年的孤寂,有少年遭遇戰爭的驚惶迷惘,有新中國成立後考入風景如畫的廈門大學、馳騁在數學海洋裡的沉醉,有畢業後在北京中學當老師不擅表達的苦悶,有被華羅庚先生慧眼識珠、加入中科院數學所後的廢寢忘食,有「文革」時受到不公正待遇,仍在不足6平米的鬥室裡、一盞煤油燈下不分晝夜地演算,直至攻克「1+2」(《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難題,把「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奇質數之和,簡稱「1+1」)推進了一大步,在國際上引起轟動……在這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故事裡,他似乎一直是一位在數學的崎嶇山路上隻身攀登的獨孤英雄,有理想、恆心和毅力,獨與愛情無關。

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後,陳景潤成為一代人的精神偶像,在收穫幾多榮譽和尊敬的同時,求愛信也堆成了小山,組織和領導也十分關心他的「個人問題」。然而,他都淡淡地推卻了。直至遇到由昆,那朵屬於數學家的姍姍來遲的愛情之花終於綻放了。

1978年,27歲的由昆從武漢軍區被選派到北京解放軍309醫院進修實習已近一年。這一年,全國科學大會在京召開,多年來積勞成疾的陳景潤在鄧小平的親自關懷下,被送進了這所醫院的高幹病房。


陳景潤在工作

「說實話,我在認識我先生之前沒有看過那篇報告文學,只知道一點,也沒有很在意。」聽說這位大數學家住進了醫院,由昆和幾位同伴一起去「看稀奇」。「第一印象,這個人很隨和,蠻客氣,也沒有什麼架子。」

由昆當時並不是陳景潤的主治醫生,但值班時每天要到高幹病房查房,接觸漸漸多了起來。由昆愛學習,那時每天查完房,她都會在病人晾衣服的陽臺上聽廣播學英語。一次,陳景潤問由昆:「我們能一起學外語嗎?」從此,兩人開始結伴學習。事實上,從學生時代起,為了能直接閱讀世界各國文獻和最新學術成果,陳景潤不僅擅長英語、俄語,還自學了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語言。

一次,陳景潤忽然問她喜歡吃米飯還是麵食。由昆雖然非常不解,但還是回答說喜歡吃米飯。陳景潤手舞足蹈地說:「那太好了,我喜歡吃麵食。」原來,當時米和面均限量供應,一家人喜歡吃不同類糧食更能「互補」。

由昆也覺得陳景潤人很好,非常有才華,但是,「做夢也沒有想過要嫁給他,就把他當作一位師長。」忽然有一天,陳景潤自言自語地說:「我們要是能在一起就好了。」由昆脫口而出:「你開什麼國際玩笑?」陳景潤趕緊說:「是的,是的,您那麼年輕漂亮,我年紀大,身體又不好……」由昆嚇壞了,趕緊收起書就跑了。

幾天後,輪到由昆值班查房。陳景潤小聲地說:「對不起,由醫生,我們還是一起學英語吧,是我不好,亂說話。」又過了一段時間,陳景潤忍不住再次舊事重提。由昆告訴他真的不可能。「第一,女孩子做的事,比如做飯、打毛衣之類,我全不會。第二,我的脾氣也不太好。」陳景潤卻說:「不會做飯,我們可以吃食堂。你穿軍裝,就把你穿剩下的給我穿也沒關係。我會讓著你,肯定不會跟你吵架。」最後,陳景潤使出了「撒手鐧」:「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輩子不結婚。」

那天回去後,由昆失眠了。「壓力太大了。我相信他真能說到做到,你能感受到他的執著。」這一次,由昆被打動了。「我想,如果他這輩子真不結婚,生活不好的話,我能幸福和安心嗎?」

由昆給家裡很認真地寫了一封信,父親也回了一封長達十幾頁的信。最終,她決定接受陳景潤真摯的感情。


陳景潤生日時的全家福

兩年後,陳景潤和由昆結為伉儷。婚後三年,由昆才從武漢軍區調到北京。

嫁給這位鼎鼎大名的數學家,一定會有所犧牲,由昆在做決定時已有所準備。不過,與許多人的想像大相逕庭的是,他們的婚姻生活讓由昆由衷地感到幸福和滿足。

生活中,由昆和陳景潤能在一起的時間不多。陳景潤大多數時間都花費在「辦公室」,即家中的書房裡,研究生也是來家裡上課。而由昆要到醫院上班,還時常值夜班。但讓由昆感到暖心的是,上班前,陳景潤一定要和她道別;下班回家,陳景潤聽到腳步聲,一定會從書房出來,拍著手歡喜地說,「由回來了!由回來了!」「由」是陳景潤對妻子的愛稱。

陳景潤也希望能像別的丈夫那樣陪妻子逛街、逛公園。由昆說:「其實,我先生的感情很細膩,他只是沒有多少時間去跟別人交往、閒聊。」因此,他會帶著由昆清晨五點坐公交車去北京植物園,到了八九點其他人前往時,他們已經在返回的路上,絲毫不影響工作。他聲稱要陪由昆逛街,又掏光兩人身上的錢,說:「帶錢的話,買東西很浪費時間。我今天先陪你看一看,選好了明天你再自己來買。」只為讓妻子體會一下有丈夫陪著逛街的感覺。「你說氣人不氣人,太可愛了,有時候覺得他真像孩子一樣純真。」由昆笑著說。

由昆始終難以忘懷的是兒子出生時的情景。當時,需要家屬在手術單上簽字,可陳景潤無論如何不肯籤,一定要院方保證不出現任何危險。最後,實在沒有辦法,陳景潤認認真真地在別人籤「同意」的地方寫下一行字:「務必保證我妻子由昆術後身體健康,能正常工作。」醫生又問:「一旦出現問題,保大人還是孩子?」「當然是大人!」陳景潤毫不猶豫地回答。只這一句,讓由昆感動至今。「當時就覺得,這輩子嫁給他,沒有錯!按道理,他當時年紀大了,孩子對他有可能比我更重要。」

兒子滿月後,由昆就像被關了很久的小鳥重獲自由一樣,出去大大地採購了一番。陳景潤跟她說:「由啊,以後有的東西不需要就不買了,孩子以後上大學要自費的。」由昆說:「當時以為他在嚇唬我,那時上大學都是免費的,可等孩子長大了,還真就開始自費了。所以,別看他平常埋頭鑽研學問,但是他對事物、時代的發展都是很在意、很有想法的。」

陳景潤的度量也讓由昆欽佩。曾有「文革」時批鬥過他的人申請留學,請他寫推薦信,他很認真地寫了,那人也因此順利申請到大學。由昆當時有些忿忿,陳景潤和顏悅色地說:「他當年也是受時代和環境的影響。再說,如果他學成歸來,不是能為國家做更大貢獻嗎?」

陳景潤一生都在和時間賽跑,平均每天只睡四小時。由昆說他的理論是「睜著眼睛就是還不困,就應該工作」。但是,他會去排長長的隊給由昆買魚、雞等營養品,會每天都擠出時間陪兒子玩。兒子取名陳由偉,小名歡歡,一歲已會背兒歌,兩歲已會不少英語單詞。陳景潤常用糖果教他做算術,用撲克牌教他識數字。儘管在孩子出生前他曾和由昆討論過,「如果是兒子,最好學數學;如果是女兒,最好學醫學。」但是,真到了兒子懂事時,陳景潤的態度則是順其自然,絕不勉強。

陳景潤溫厚的性格讓由昆倍感溫暖,哪怕只是給他倒一杯茶,陳景潤也一定會說「謝謝由」!他從未跟她紅過臉,更從不打罵孩子。兒子兩歲多時,用彩筆在家裡所有夠得到的壁紙上「作畫」,由昆氣壞了,拽著小手,輕輕打了三下。那是陳由偉從小到大唯一一次挨打。陳景潤卻罕見地有些生氣了,用他一貫較慢的語速說:「不要對孩子這樣的態度,要跟他講道理,他在發揮他的智慧。」然後又對兒子說:「小歡歡以後再也不要這樣了啊,爸爸給你紙,每次你畫的畫爸爸給你掛起來。」從此,家裡的走廊就成了兒子的畫展。「他還真挺有辦法的。」由昆微笑著不無欽佩地說。

那時,每天晚飯後,陳景潤會看新聞,由昆給他按摩,兒子給他捶腿,然後由昆給講一些外面的見聞,兒子跑前跑後,一家人其樂融融。每當回想起那段時光,由昆都會非常懷念。這位歷經坎坷的數學家終於在他的晚年享受到了尋常人家幸福的天倫之樂。


陳景潤和數學家華羅庚在一起。

1984年,陳景潤在過馬路時被一輛自行車撞倒,後腦著地,釀成意外重傷。這對身體一直比較虛弱的他可謂雪上加霜,不久,誘發了帕金森綜合症。此後的12年裡,他有一大半時間是在醫院裡度過。

在那段漫長的歲月,一邊要上班,並照顧年幼的兒子,一邊要到醫院照顧先生,這對由昆相當不易。而事實也說明,陳景潤真的娶了一位好妻子。

由昆盡其所能地照顧丈夫。那時,家裡做三種飯,先生一種,兒子一種,她和保姆一種。當時冬天水果很少,她給陳景潤買六塊多一斤的蘋果,只告訴他幾毛錢一斤。「我先生一生節儉,只要他吃得高興就好。當時經濟條件也不太好,不過,給先生和兒子買東西我從來都很大方,我想,自己省一點就好了。」

12年裡,由昆沒有請過一天事假,值完24小時夜班後,來不及休息,趕緊讓保姆煲好湯,趕往醫院。「倒三趟車,還要走很遠路,帶兩個網兜,在路口買上水果。就跟農村人進城似的,也顧不上好看不好看了。」一次,由昆看西瓜很好,買了兩個小的、一個大的。先生住六樓,她爬上去時全身都被汗水浸溼了,陳景潤心疼得不得了,由昆的眼淚也出來了。

「真的很難,但是我願意!」由昆說,「嫁給他時已經做好了準備,肯定是要照顧他一輩子。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很奇妙,你真會心疼他,捨不得他受一點委屈。」

即使住院期間,陳景潤也從未有一天間斷工作。他常在醫生快查房時佯裝休息,過後又起來繼續工作。醫生向由昆「告狀」,由昆跟他「算帳」說:「先把身體養好,咱們以後工作的時間不是更長嗎?」可陳景潤說:「如果我不能工作的話,要我幹什麼?」

1996年3月19日,在連續兩個月不能工作後,陳景潤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他是睜著眼睛離開的。由昆說,他最遺憾的有兩件事:一是未能看著兒子長大成人,二是沒有完成「1+1」。

位於北京萬佛陵園的陳景潤墓,「1+2」的造型用以紀念數學家所做的貢獻。

先生的離開,很長一段時間,由昆都難以釋懷,每憶起往事,心就像在淚水裡浸泡過一次。但她慢慢想通了,一定要自強,要完成答應過先生的事,把孩子撫養成人。

調理了近一年半後,由昆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撫養兒子上。她於1999年升任放射科主任,2000年評上正高級職稱。當初,陳景潤病倒時,部隊曾提出她可以停職專心照顧陳景潤,軍籍、級別保留。可陳景潤堅決不同意,堅持讓她馬上回醫院:「部隊培養你,你不能給我一個人服務。」這樣,由昆才沒有從崗位上退下來。「我也是後來才意識到,他也是在為我考慮。現在科技發展得那麼快,如果我當年放棄了,現在就只能是一個家庭婦女了。所以,我非常感激他,我現在活得很充實,也給我兒子做出了榜樣。」

陳景潤從小就教育孩子,一定不要有優越感,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兒子陳由偉現在加拿大上大學,小時候看父親研究數學那麼辛苦,他曾經刻意迴避數學,出國時選擇了國際商貿專業。但是,有一天他忽然跟由昆說想轉到應用數學系,「我覺得越來越喜歡,也覺得,應該圓爸爸的夢。」這令由昆很欣慰,「也許是家庭和諧氛圍的影響,他真的很像爸爸,待人接物都很懂事、得體,我覺得先生的很多品質在兒子身上得以延續。」

由昆說,非常感激先生離開後很多人對她們的關懷和幫助。雖然陳景潤已經離開多年,但是,他一直活在她的心裡。「我先生這一輩子,很遺憾,還差兩個月不到63歲就離開了。但是,他也有過一個幸福的家庭。我相信,他一定為此感到欣慰。我也是。」由昆微微的笑著說。

撰文 本刊記者 李舒亞

親!喜歡就點讚分享吧



編輯:七海,隨遇而安的工程師,會做飯的好男人,現在定居紐西蘭,我在銀河系擺渡,太陽系拋錨,不小心投影到了地球,於是遇到了你,如果你在我編輯的文字中有所感動,或者希望給我一些建議,那就交個朋友吧,

我的微信號是 manmanshuo04

 (親;已經加了我的請不要重複添加)            

歡迎大家添加關注唯美文摘,歡迎轉到朋友圈
唯美文摘:最美的文章。最典雅的圖片,最動人心弦的話語


有品位的自媒體,免費獲得,點擊標題下方的藍字「唯美文摘」每天收到精美的文章,詩歌,音樂,圖片,閱讀是最美的風景,你,我是風景中最美的點綴

歡迎添加我的微信號:manmanshuo04 (親;已經加了我的請不要重複添加)

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關注

推薦我們team的另一個微信公眾號,裡面都是原創文章,記錄了在紐西蘭的點點滴滴,用慢悠悠的筆觸渲染一個簡單安穩的女人的故事,歡迎你關注,你可以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關注,也可以搜索lixiaotuo01的微信公眾號關注


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關注關注我

相關焦點

  • 紀念陳景潤先生誕辰85周年:陳景潤妻子、獨子的往事回憶
    兩年後,陳景潤和由昆結為伉儷。婚後三年,由昆才從武漢軍區調到北京。嫁給這位鼎鼎大名的數學家,一定會有所犧牲,由昆在做決定時已有所準備。「由」是陳景潤對妻子的愛稱。陳景潤也希望能像別的丈夫那樣陪妻子逛街、逛公園。由昆說:「其實,我先生的感情很細膩,他只是沒有多少時間去跟別人交往、閒聊。」因此,他會帶著由昆清晨五點坐公交車去北京植物園,到了八九點其他人前往時,他們已經在返回的路上,絲毫不影響工作。他聲稱要陪由昆逛街,又掏光兩人身上的錢,說:「帶錢的話,買東西很浪費時間。
  • 中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妻子比自己小18歲,兒子也是數學家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可以說是數學天才,高中沒畢業就被錄取,是我國近代史上偉大的人物,為了新中國的繁榮富強付出了不為人知的艱辛努力。陳景潤先生出生在戰亂時期的1933年,福建省的一個小職員的家庭, 在那個時期養育一個孩子是非常不容易的,陳景潤的父母靠著微薄的收入,養活著一大家子。在這樣的一種環境裡,小小的陳景潤性格內向。生活沉悶也就養成了他沉悶的性格。
  • 由昆:陳景潤45歲時的初戀,被「威脅」結婚,下輩子還要嫁陳景潤
    一開始,由昆覺得不合適,因為醫院裡規定不許打擾陳景潤。但是陳景潤說兩個人一起學,會進步得更快,由昆一聽,覺得有道理,於是兩人每天都在一起學英語。有一天,陳景潤對由昆說:「如果我們能生活在一起就好了。」由昆被陳景潤的話嚇了一跳,好幾天都沒敢去學英語。
  • 華羅庚的得意門生、中國數學家的翹楚,原來他是這樣的陳景潤!
    04他是令妻子終生懷念的好丈夫很多人都覺得數學是最枯燥的,那陳景潤也一定是個乏味的人,但其實數學是最浪漫的,陳景潤和妻子由昆的相識相愛就是一部羅曼史。當時,陳景潤已經是譽滿天下的數學家,在解放軍309醫院療養,而由昆正是在那裡進修的醫生。他們二人在一起後,陳景潤在一天漫不經心地告訴她:自己當時對她是一見鍾情。
  • 陳景潤妻子為何說他是累死的?計算草稿裝幾麻袋,還留下兩個遺憾
    (陳景潤先生)天才的數學家作為一位數學家,陳景潤先生的早逝,可以說是數學界的重大損失。(左:由昆 右:陳景潤)不過,他也是幸運的,因為這一次的磨難,陳景潤變得更加堅強。而他也在住院期間,認識了將要陪伴他下半身的女人——由昆。
  • 我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醫生,其獨子現狀如何?
    陳景潤上課的時候從來不會開小差,總是會認真的聽老師講述知識點,課下他會繼續回憶複習課堂上所聽所學。陳景潤在數學課上的表現相較其他課程他會更加的積極,老師也發現這個孩子在數學方面有著特殊的靈感,於是總會對他格外留心培養,後來也證明他的確沒有讓老師失望。
  • 數學奇才陳景潤,63歲因病去世後,他妻子和唯一的兒子怎麼樣了
    這一年,陳景潤才40歲。由於陳景潤將所有心思全部花在數學研究上,所以他沒時間鍛鍊,導致身體不太好,一身都是病。他也沒時間去考慮個人問題,故44歲了還是孤身一人,直到他遇見自己的妻子。1977年,他因病住進了309醫院。陳景潤的到來,轟動了整個醫院,領導盛情接待。
  • 陳景潤唯一的兒子,15歲失去父親,長大後實現了父親的夢想
    陳景潤平時總是埋首在數學難題中,很少與外界接觸,所以他和妻子的相遇可以說與電視劇一樣巧合又浪漫。1977年,陳景潤因為身體問題住進309醫院。由昆,也就是陳景潤後來的妻子,恰巧就在這家醫院進修,並負責照顧陳景潤。
  • 由故事啟發的數學家,他就是陳景潤
    陳景潤一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創立了著名的「陳氏定理」,所以有許多人親切地稱他為「數學王子」。但有誰會想到,他的成就源於一個故事。    1937年,勤奮的陳景潤考上了福州英華書院,此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清華大學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喪,不想因戰事被滯留家鄉。幾所大學得知消息,都想邀請沈教授前進去講學,他謝絕了邀請。由於他是英華的校友,為了報達母校,他來到了這所中學為同學們講授數學課。
  • 【數學家】陳景潤簡介
    這種特殊的生活境況,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極為內向、不善言談的人,加上對數學的痴戀,更使他養成了獨來獨往、獨自閉門思考的習慣,因此竟被別人認為是一個「怪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外國數學家在證明「1+3」時用了大型高速計算機,而陳景潤證明「1+2」卻完全靠紙、筆和頭顱。如果這令人費解的話,那麼他單簡化「1+2」這一證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紙,則足以說明問題了。
  • 數學怪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女軍醫,唯一的兒子現在過得怎樣
    而就是這樣一位數學怪才,他在四十七歲那年才組建家庭,雖然說在那個時候,陳景潤的妻子還只有二十九歲,但他們兩人的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在兩人結婚之後,陳景潤也擁有了自己唯一的兒子。那麼,作為著名數學家的孩子,現如今,陳景潤的兒子又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
  • 陳景潤與他的哥德巴赫猜想「1+2」
    陳景潤這個名字一下子眾人皆知了。與此同時,也收到了很多女孩的求婚信,但陳景潤卻不為所動。直到1978年9月,陳景潤因病再次住進309醫院,遇到了當時在那裡進修的由昆。這個心中只有數學、對於愛情有些木訥的數學家突然面對眼前這位護士,話也多了,人也開朗了。
  • 數學家陳景潤:華羅庚繼承者,娶小18歲女軍醫,唯一兒子今何在?
    1950年夏季學習優秀的陳景潤提前考入了廈門大學的數理系,開啟了他與數學的不解之旅。在這段近50年的光陰歲月當中,他醉心於數學研究,沉迷於數學世界,這不僅給他帶來了心理上的滿足,也讓他成為聞名世界的中國數學家。人生總是需要一些經歷,才能真正的找回到自我。
  • 「怪人」陳景潤逝世23年:妻子說他是累死的,留下了兩個遺憾
    1991年,北京電視臺《祝你成功》的一位記者,有幸得到了採訪國際知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機會。面對這位天才數學家,記者不由問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他十分好奇陳景潤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和普通人有什麼不同。當時陳景潤已罹患帕金森症候群5年,生活已經無法自理。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唯一的兒子如今怎樣?
    無數的數學家都想要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確性,但是,龐雜的工作和難以攻克的瓶頸,讓他們望而卻步。 在陳景潤工作之後,就在一間小小的陰暗的房間裡,沒日沒夜的演算哥德巴赫猜想,演算紙用了足足好幾袋,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
  • 我國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漂亮女軍醫,其兒子現狀咋樣?
    憑藉這篇文章,陳景潤很快積累了一定的名聲,順利地成為了數學界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就連很多歐美數學家都對這個年輕的東方教授印象深刻。1978年的時候,參加完全國科學大會的陳景潤突發身體不適,被緊急送往了北京309醫院。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要相伴一生的人,一位十分美麗的女軍醫由昆。
  • 陳景潤為何被稱「怪人」?理髮時候背單詞,每天醬油泡水只為省錢
    這一天,陳景潤就因為生病住進了解放軍309醫院,在這裡,陳景潤就遇到了自己的妻子由昆。當時的陳景潤遇到女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不敢說話的,因為自己在語言表達方面有缺陷。但是,這一次,陳景潤看到照顧自己的醫生由昆,竟然自己主動打招呼。看來陳景潤是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啊。
  • 中國牛人數學家,華羅庚學生,發表「1+2」的證明文章後一鳴驚人
    漸漸長大的陳景潤,眨眼來到1977年,旁邊很多朋友跟同學都因人介紹處了對象成了親有了娃,這讓年近50歲的陳景潤多少有一些焦急。不料他身體不好,可能是經常熬夜學習的原因,導致他患病住進了當時的309醫院,正巧在哪裡遇到了他的妻子由昆,當年由昆女士剛從武漢軍區調遣入該醫院實習。
  • 數學天才陳景潤,47歲娶29歲妻,生一子卻拒學數學,如今現狀怎樣
    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47歲娶了29歲的由昆為妻,生下一子拒學數學,如今39歲的他怎樣了呢?說起陳景潤,他的貢獻可謂巨大。世界上有3大近代數學難題,其中之一叫做「哥德巴赫猜想」,這個猜想是1742年提出來的,幾百年來,世界各國的數學家都想證明它。但是,不少人窮盡畢生之力,也拿不出什麼重要成就。
  • 45歲天才數學家身體不適住院,遇上27歲女軍醫,跨越流言終成伴侶
    但就是由昆的到來,讓陳景潤有所改變。由昆一開始就吸引著陳景潤的注意。一向不善言辭的陳景潤還主動跟她搭話。每次見面還會親切的打招呼。由昆不知道,在陳景潤面前自己已經是很特別的一個。作為他的值班醫生,由昆和陳景潤的接觸越來越多。每一天的見面成為了陳景潤的期盼。而由昆溫柔細心的照顧也加定了他的想法。愛慕之情積攢得越來越深。45歲的陳景潤第一次春心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