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陳景潤逝世23年:妻子說他是累死的,留下了兩個遺憾

2020-12-11 臆說歷史

1991年,北京電視臺《祝你成功》的一位記者,有幸得到了採訪國際知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機會。面對這位天才數學家,記者不由問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生的目的是什麼?」他十分好奇陳景潤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和普通人有什麼不同。

當時陳景潤已罹患帕金森症候群5年,生活已經無法自理。而且因為他還同時患有咽喉炎,說話也無法發出聲音,他人只能靠讀唇語和寫字與他交流。就是在這樣的艱難的情況下,陳景潤給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回答。他說:「人生的目的,在於奉獻而不是索取。

在他多災多難的63年生命中,他言行如一地貫徹這句話,汲取營養奉獻社會,以致使自己過早的油盡燈枯。就連他的夫人由昆也感嘆道,丈夫是累死的,他的所有成就都是用命換來的。

幼年早慧

1933年,福建省閩侯縣一位姓陳的小郵員家裡多了一位小男孩。然而因為家境貧困,妻子常年營養不良,生下的孩子也十分瘦弱,新生兒隨時有可能夭亡,在此之前陳家已經有六個孩子因貧窮而夭折。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個哭聲微弱的小孩子,日後會成為一位偉大數學家。

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幼年的陳景潤磕磕絆絆成長。雖然因為家境貧寒,陳景潤經常飢一頓飽一頓以致發育不良,但他還是很快地顯露出不同於尋常人的早慧。

陳父曾經讀過一些書,閒暇時會教兒子識字和做算術數題。令他驚喜的是,兒子不僅能很快記住自己教給他的知識,還能舉一反三反問父親。

按理來說,尋常家庭如果有了這樣的神童,再怎麼困難也會送孩子去讀書。可惜陳家實在太艱難了,陳景潤的大哥已經開始讀書。而陳母在生下陳景潤後,又生下一子一女,讓這個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家庭雪上加霜。這種情況下,實在無力負擔陳景潤的學費。

幸而陳景潤的大哥十分友愛手足,見弟弟渴望學習,大哥每天放學回家都會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轉述給弟弟。就這樣一直到了陳景潤十歲,陳家狀況略有好轉,陳父陳母一咬牙付出雙倍的勞動,將陳景潤也送到了學校讀書。

進入學校的陳景潤也沒讓父母失望。小學畢業後,陳景潤以全校第一的成績就讀三元縣立初級中學。之後他又以數學全優的成績,考入高中。正是在高中時期,陳景潤有幸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沈元。

沈元是中國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業開拓者和教育家,曾經擔任陳景潤的高中班主任。他注意到了陳景潤在數學方面的傑出天賦,談笑間曾對陳景潤講起「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並鼓勵陳景潤也去試著解開這個困擾無數天才上百年的難題。不過他大概也沒想到,他無心撒下的一顆種子,日後會長成參天大樹。

如果說天生的早慧給了陳景潤通往成功的捷徑,那父母的無私奉獻則給了他最好的榜樣,使他不至迷失道路。求知慾讓他如饑似渴地汲取知識,知識又為他點亮一盞永不熄滅的明燈。

正如歌德所說的:「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取得的一切來創造自己。 」

天才,從不是一蹴而就。

一鳴驚人

《韓非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楚莊王三年不理國事,有大臣憂心忡忡委婉向莊王上諫。臣子問,有一隻鳥兒三年不飛翔,三年不鳴叫,那這是什麼鳥呢?

莊王回答:「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後來莊王果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他的治理下,楚國日漸興盛稱霸諸侯。陳景潤也是如此,不過一心痴迷於數學的他不免在生活上有所欠缺。

自廈門大學畢業後,陳景潤選擇做了一名教師。然而由於他生性內向不善言辭,再加上他本人方言口音較重,學生們紛紛反應聽不懂他的課,學校做出了將陳景潤停職的決定。

迫於生計,陳景潤一度困難到了擺書攤貼補家用的程度。幸而陳景潤一位恩師發現了學生的困窘,而陳景潤的母校廈門大學也伸出援助之手。在老師的聯繫下,廈門大學安排陳景潤做圖書資料員。生活安頓下來後,陳景潤在繁忙的工作外,還堅持對數學的研究,他始終沒有忘記高中時代的夢想。

除了工作外,陳景潤所有閒暇時間都泡在圖書館翻閱資料。為了閱讀第一手資料,他自學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

晚上回到宿舍後,他仍不知疲倦一般在燈下鑽研。後來為不耽誤舍友休息,陳景潤特意向廈門大學申請要搬到廁所去住。在這樣日夜不休的刻苦研究下,陳景潤很快寫出了一篇名為《塔內問題》的論文。

當時廈大的數學系主任李文清讀後不由擊節讚嘆,並決定為陳景潤引薦自己的好友華羅庚。就這樣,同時代的兩位數學奇才終於見面。

華羅庚很欣賞陳景潤的才華,經歷無數周折,特意將陳景潤調到了自己所在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而陳景潤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於1965年發表了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病痛纏身

在普通人看來,天才不管取得什麼樣的成就似乎都是尋常事。然而於陳景潤來說,他的所有成就都是他犧牲健康換來的,他幾乎把自己的所有都獻給了數學。

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這一難題,陳景潤無心成家,一直到47歲才對照顧自己的護士由昆一見鍾情。然而夫妻恩愛不過16載,陳景潤還來不及等到兒子長大成人,便帶著這兩個遺憾在病痛中離世。

陳景潤對數學的研究,都是在極為艱苦的環境進行的。每一個見到過陳景潤居處的人,都會驚愕於條件的簡陋。6平米的小宿舍,除了床空蕩蕩沒有任何家具。

佔據最大空間的是一捆捆資料,多到要用麻袋裝,一堆藥瓶散落在床邊。童年家貧,陳景潤的身體本就先天不良。而繁重的研究工作,又過早的耗盡了他的身體。

更因為居所空氣汙濁,陳景潤還患上了肺結核,從此成為醫院的常客。及至陳景潤離世時,他患有包括帕金森疊加綜合症在內的十幾種疾病,並由於突發性肺炎併發症呼吸衰竭過世。

認識陳景潤的一部分人,時常為他的種種「怪異」行為而驚訝,認為他是個怪人。甚至於陳景潤的甘於貧賤,都顯得有點傻。而另一部分人,則深深對他感到敬佩,對他肅然起敬。這截然不同的兩種反應,或許可以用羅蘭的一段話解釋: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惡劣環境,對有理想的人來說,那只是一時的逆境,終有夜盡天明的時候;而對沒有理想的人來說,那就是註定的命運,永遠也無法從黑暗無望的環境中解脫了。 有理想的人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因此他的逆境只是過渡,黑暗也只是一時的過程。

公民的尊嚴在於國家的強大,而人才是國家的基石。倘若你不知道人生的目的也沒有理想,那麼也請尊重有理想並努力實現它的人吧。或許,你就是下一個陳景潤。

相關焦點

  • 陳景潤妻子為何說他是累死的?計算草稿裝幾麻袋,還留下兩個遺憾
    (陳景潤先生)天才的數學家作為一位數學家,陳景潤先生的早逝,可以說是數學界的重大損失。於是,陳景潤從小開始就養成了良好的生活和讀書的習慣,同時,數學成為了他最喜歡的學科。坎坷的人生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陳景潤的數學天賦很快就表露出來,直到他高三提前考入廈門大學數學系前,他的數學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憑藉著廈門大學的優異成績,陳景潤被介紹到北京市第四中學任教。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一輩子在研究1+1=2,妻子說他是累死的
    經過一代代數學家不斷地演算、推論,直到1965年,"哥德巴赫猜想"只剩兩個問題還沒有被證明,即"1+1"和"1+2"。所以陳景潤的證明一經提出,震驚海外,被學界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選理論的光輝頂點。他的論文被寫進數學書裡,稱為"陳氏定理"。
  • 陳景潤為何被稱「怪人」?理髮時候背單詞,每天醬油泡水只為省錢
    2019年,在"最美奮鬥者"的入選名單中,有著這樣一位數學家,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發表了"1+2"的詳細記錄,讓中國在數學界能夠更上一層樓,他就是被稱為"怪人"的陳景潤。遇到恩師華羅庚陳景潤,1933年生於福建省的一個小鎮裡。
  • 新書推薦丨科學家的故事·《數學怪人》陳景潤
    《數學怪人》講述了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我國當代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成長故事從一個瘦小普通的「醜小鴨」,變成「撼動了群山」震驚世界的偉大數學家,陳景潤在63年的人生中最專注的只有一件事情:數學。
  • 紀念陳景潤先生誕辰85周年:陳景潤妻子、獨子的往事回憶
    生活中,由昆和陳景潤能在一起的時間不多。陳景潤大多數時間都花費在「辦公室」,即家中的書房裡,研究生也是來家裡上課。而由昆要到醫院上班,還時常值夜班。但讓由昆感到暖心的是,上班前,陳景潤一定要和她道別;下班回家,陳景潤聽到腳步聲,一定會從書房出來,拍著手歡喜地說,「由回來了!由回來了!」「由」是陳景潤對妻子的愛稱。陳景潤也希望能像別的丈夫那樣陪妻子逛街、逛公園。
  • 陳景潤與他的哥德巴赫猜想「1+2」
    他給陳景潤說,去年人家證明「1+3」是用了大型的、高速的電子計算機,而你證明「1+2」卻完全靠你自己運算,難怪論文寫得長了,太長了,建議他加以簡化。他還主動問由昆家是哪兒的,慢慢地兩人就聊了起來。有一天由昆來值班查房,陳景潤就問她愛人在哪裡?由昆說沒有愛人。陳景潤又問她有沒有男朋友,她說沒有。有一次由昆在醫院的樓頂曬衣服的時候,陳景潤上來曬太陽,見她會對著廣播學英語,於是對她說:「我們能一起學英語嗎?」陳景潤是大數學家,因為要查文獻,他的英語早已學的很好了,不光英語,俄語、德語等有七八種語言他都會。
  • 已故數學家陳景潤妻子由昆的往事回憶
    已故數學家陳景潤的妻子由昆,做客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非常說名》,為您講述一代數學奇才聞所未聞的故事。1977年8月,《人民畫報》刊登了題為《對數學理論研究的新貢獻》的報導。幾個月後,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讓國人知道了陳景潤的名字,也使他成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年輕人最崇敬的偶像之一。
  • 中國數學天才陳景潤,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唯一的兒子如今怎樣?
    對於大眾來說,陳景潤在數學研究方面的形象就是一個科學怪人,很難想像這樣的人為父母后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可實際上,陳景潤是一個教子有方的父親,他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值得大多數為人父母的人共同學習。
  • 數學奇才陳景潤,63歲因病去世後,他妻子和唯一的兒子怎麼樣了
    由於陳景潤將所有心思全部花在數學研究上,所以他沒時間鍛鍊,導致身體不太好,一身都是病。他也沒時間去考慮個人問題,故44歲了還是孤身一人,直到他遇見自己的妻子。1977年,他因病住進了309醫院。陳景潤的到來,轟動了整個醫院,領導盛情接待。醫院很多年輕的小姑娘也想一睹世界上第一位數學聖人的真容,每天都有醫生、護士在陳景潤的病房門口,偷偷看他。
  • 被活活累死的中學教師竟是世界王者!他留下一道難倒中國的題……
    來源:德國優才計劃ID:ToGermany 他死了,是被活活累死的,那是與陳景潤「歌德巴赫猜想」,齊名的另一大世界級數學難題!他有才華、能實幹,可是他缺少時間。他語塞了,他想說:「和九中沒關係,但和中國的學術命運,和祖國的振興有大關係!」但他不能這麼說,這不是他的性情,有違他學者的自尊和品格。
  • 一個被「嫌棄」了23年的數學天才,累死才知他的價值
    來源:天涯論壇 他靜靜地走了,死前沒有留下任何話,他是被活活凍死、累死的......臨終前,這個中學教師留下一道難題,讓整個中國都沉默了。 他,就是陸家羲。
  • 他告訴你真相......
    在同學眼中,陳景潤怎會是個怪人?大學畢業的陳景潤,為何卻在街頭擺起了小書攤?是誰改變了他的命運?陳景潤的命運與鄧小平的復出又怎會息息相關?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的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講課。他給同學們講了一道世界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但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
  • 下面是一些陳景潤的簡單介紹
    1973年,陳景潤發表了《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與不超過兩個素數乘積之和》,陳景潤在這一論文中,用充足的數據證實了哥德巴赫猜想。後來,國際數學界將陳景潤的這一發現命名為陳氏定理。陳氏定理的面世推動了數學界證實哥德巴赫猜想理論的進步。陳景潤對數學異常痴迷,經常廢寢忘食的研究數學理論。
  • 我們一個被「嫌棄」了23年的數學天才,累死才知道他的價值
    、累死的......臨終前,這個中學教師留下一道難題,讓整個中國都沉默了。就連參加學術會議的400元路費都是他妻子籌借的。7月25日,中國首屆組合數學學術討論會在大連開幕。加拿大孟德爾頌先生向他提出邀請,請他到多倫多大學工作。他婉言謝絕了,說:「我國組合學還不發達,我要留在祖國。」
  • 一個被我們「嫌棄」了23年的數學天才,累死才知道他的價值
    他靜靜地走了,死前沒有留下任何話,他是被活活凍死、累死的....就連參加學術會議的400元路費都是他妻子籌借的。7月25日,中國首屆組合數學學術討論會在大連開幕。加拿大孟德爾頌先生向他提出邀請,請他到多倫多大學工作。他婉言謝絕了,說:「我國組合學還不發達,我要留在祖國。」孟德爾頌笑了,欽佩的望著他,還把多倫多大學的校徽贈給了他。
  • 一個被我們「嫌棄」了23年的數學天才,累死才知道他的價值
    他靜靜地走了,死前沒有留下任何話,他是被活活凍死、累死的.臨終前,這個中學教師留下一道難題,讓整個中國都沉默了。他,就是陸家羲。1935年6月10日,他出生在上海一個貧苦家庭,從小成績優異,尤其對數學情有獨鍾。1951年,16歲的陸家羲告別家人,隻身來到瀋陽,考入東北電器工業管理局辦的統計訓練班。
  • 【數學家】陳景潤簡介
    在此期間,寫出數論方面的論文多篇,因而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先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再越級提升為研究員,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裡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 華羅庚的得意門生、中國數學家的翹楚,原來他是這樣的陳景潤!
    後來陳景潤從報紙上看到江青自殺的事,大哭了一場。此後的每一年,陳景潤都去江青墳墓祭拜,直到1996年逝世。04他是令妻子終生懷念的好丈夫很多人都覺得數學是最枯燥的,那陳景潤也一定是個乏味的人,但其實數學是最浪漫的,陳景潤和妻子由昆的相識相愛就是一部羅曼史。
  • 曾奪世乒賽三連冠,妻子甘願為他放棄日本國籍,73歲去世留下遺憾
    曾奪世乒賽三連冠,妻子甘願為他放棄日本國籍,73歲去世留下遺憾 曾奪世乒賽三連冠,妻子甘願為他放棄日本國籍,73歲去世留下遺憾
  • 中國數學奇才陳景潤,娶小18歲的女軍醫,他的兒子現在過得怎樣?
    不過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個人物,卻是數學界中的翹楚,他就是陳景潤。他對我國數學發展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人生歷程中,他找到一位小自己十幾歲的妻子,並與其生育了一個兒子,那麼在陳景潤去世之後,他們過得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