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戚益萍,來自寧波餘姚市肖東中學。2019年10月8日,我正式成為一名支教老師。帶著光榮的使命,我來到了服務地點——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第五中學,開始了為期18個月的支教生活。
回想起第一次走進課堂的場景,當我把自己的姓「戚」書寫在黑板上,同學們一臉茫然,因為他們沒有聽說過這個姓氏,而且大多數學生都不認識這個字。但當我說到我來自浙江寧波時,教室裡沸騰了。 「老師!老師!我知道寧波,我爸媽在那打工10多年了。」
「老師暑假我剛從那回來,那邊有好多美食!」 「我小學在寧波讀的,父母擔心我考不上那邊的高中,所以初中回老家了。」 ……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和我分享著屬於他們的寧波記憶,天真的笑容下,其實掩藏著對父母的思念。其中的一個小女孩告訴我,她爸媽、哥嫂都在浙江義烏打工,爺爺奶奶去世了,外公外婆又住得遠,每次放假回家,都只有自己一人。我看到她眼睛裡閃爍著淚光,心裡充滿了無法表達的傷感。
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深深地感受到這裡的孩子不僅僅需要「過節送禮,寒冬送衣」,他們更需要的是愛和陪伴。 「讓我們互相取暖,我做你們的寧波媽媽,你們做我的望謨孩子!」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他們做點什麼。 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這裡的孩子有的從小沒有父母的陪伴、督促和提醒,個人衛生習慣特別差。剛開始的一個月,每節課前10分鐘,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衛生習慣的問題,教他們正確認識講究衛生的重要性,使他們樹立講衛生光榮、不講衛生可恥的新風尚。我也經常點名表揚一些同學,比如今天誰的衣服真乾淨,誰的頭髮好漂亮啊,誰的鞋子真乾淨。好幾次有學生上課時候鈴響了才匆匆跑進來,然後大聲說老師:「我剛剛洗頭了!」我笑著對他豎起大拇指。一段時間下來,我們班的同學的衛生習慣大有改善,一眼望去男生更帥了,女生更美了!
為了融入他們的課後學習和生活,我在寢室旁邊整理了一間空教室,簡單布置然後,準備好家鄉的零食水果。放學後和雙休日期間可以輔導他們學習,更可以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課間休息時,兩張課桌拼在一起打桌球,拍子是我們兒時的那種自製板,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的熱情。晚飯後一起聽歌,還跟他們學了兩首歌《相約望謨》和《我在貴州等你》。 剛接班時,我和上屆的英語老師蒲老師詳細了解他們班英語的學習情況,結果卻不太樂觀。為了幫助孩子們重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我從最基礎的26個字母教起,從最簡單的常用語教起。針對基礎差的同學,我只要求他們每天背五個單詞;基礎好一點的同學,鼓勵他們每天背50個。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們的學習習慣明顯改進,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他們教我的第一句布依話就是「古賣萌」,意思是「我愛你」,這也是我想對他們說的心裡話。 作為一名支教老師,我希望孩子離父母,但不離溫暖,不離關愛;我希望他們堅強樂觀、自信懂事、天真活潑、愛玩愛鬧。我也希望給鄉村的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因為他們同樣是國家的未來和棟梁。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登成 唐波 整理
編輯 徐然
編審 王璐瑤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