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和這群孩子成為好朋友|望謨實驗高中支教老師張錢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張錢,來自寧波,是貴州黔西南望謨實驗高中的一名支教老師。當我得知學校有去貴州支教的名額,第一時間就遞交了報名表。8月23日,我坐了3個小時的飛機和2個多小時的高速後終於到達了支教的學校——望謨縣實驗高中。  一到學校我就感受到這裡的教師熱情好客,這裡的學生十分有禮貌,使我很快融入到這個大家庭之中。這裡的老師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每個教師一周有至少20節課,早自習、晚自習也要上課。這種每天超負荷的工作量是我無法想像的。他們是令人欽佩的,任勞任怨,毫無怨言,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地為教育事業奉獻自己!

我擔任高1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我在上第一節課之前,心裡忐忑不安,雖然已有16年的教學經驗,但第一次面對這群孩子還是有些緊張。這種緊張在上課時馬上就消失了,60雙求知若渴的眼睛盯著我這位陌生的老師,他們表現出的對知識的渴望,讓我更加明白此行的意義。  英語教學是山區學校普遍的痛點,在我來之前已經有老師給我打過「預防針」。當我接手班級教學後卻發現,這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糟糕,100分的試卷全班平均分只有20多分,很多初中應該掌握的知識點和詞彙量,到了高中都還沒弄明白,更有甚者連26個英文字母都寫不全。  所以,我開始轉變教學思路,從最基礎的英語音標開始教學,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生們補課和談心,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逐漸地,我和這群孩子們成為好朋友,他們求知的眼神堅定了我從容不迫繼續走好支教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幫助他們改正英語學習中錯誤的習慣和養成有效的課堂學習方法。在英語教研組內,我也積極參與到其中,幫助組裡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每一個年級的集體備課我也會去參加,大家各抒己見,碰撞出提升教學方法的火花。  如今,我的支教生活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工作逐漸走上正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希望能夠和老師們一起努力,提高薄弱學科的教學教研能力,讓孩子們均衡地發展。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登成 唐波 整理

編輯 肖慧編審 王璐瑤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支教路上「夫妻檔」|望謨縣實驗高中支教老師勞...
    9月2日天蒙蒙亮,我們夫妻倆懷著對望謨的忐忑踏上了支教行程。從飛機上俯瞰,映入眼帘的只有綿延的群山和散落其間的村寨,下飛機後又轉車穿越無數青山和村落。下午三時,我們終於到達望謨縣實驗高中——我們即將開始全新生活的地方。
  • 「我的扶貧故事」聽了留守兒童家事,我失眠了|望謨五中支教老師戚...
    我叫戚益萍,來自寧波餘姚市肖東中學。2019年10月8日,我正式成為一名支教老師。帶著光榮的使命,我來到了服務地點——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第五中學,開始了為期18個月的支教生活。「老師暑假我剛從那回來,那邊有好多美食!」  「我小學在寧波讀的,父母擔心我考不上那邊的高中,所以初中回老家了。」
  • 北林大支教老師吳建平:給予每個孩子陽光和溫暖,這是我的心願!
    01關注特殊家庭貧困家庭的學生,給予每一個孩子陽光和溫暖我擔任初一三個班《道德與法治》的任課老師,和176個孩子相處了一年,通過與學生接觸,我發現這裡的孩子活潑可愛,也很聰明,孩子們都渴望得到關注,特別是學習成績差和調皮的學生。一個班級裡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也是班級裡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單親或是留守。
  • ...扶貧日記」劉文陽:支教路上的好校長 跑遍60多個村勸返輟學孩子
    9 月 9 日,由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羅湖區對口辦出品的人物故事特別欄目《東西 · 扶貧日記》第十期正式上線喜馬拉雅 APP。在今年羅湖區基礎教育系統中小學 " 年度教師 " 評選中,增設了一個特別貢獻獎,獲得者是 " 扶貧支教 " 代表——劉文陽,他就是本期故事的主角。
  • 高中同桌成為同專業校友!相遇天大好時光!
    」優秀普通高中畢業生獎項讓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天大新生「守望相助」的同桌故事相遇同桌的你 & 相遇天大時光李斌印象最深刻的是,二人對一道物理題目的討論,那道題目出的有些問題,與邏輯相悖,當時同桌二人關於這道題產生了分歧,彼此都想說服對方,結果最後老師說因為題目關係,所以兩種做法都是有道理的。他們不僅僅是同桌,更是好朋友。馬高霞的高三曾經出現過低谷時期,那段時間她敏感,自卑,感覺自己的天空是灰暗的。但她很慶幸自己擁有李斌這個好朋友,好同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爸爸是扶貧幹部|興義市紅星路小學三年級學生...
    聽了爸爸的話,我似懂非懂,我不知道什麼是脫貧攻堅工作,只知道我的爸爸到望謨工作後回家的時間越來越少。爸爸扶貧工作的地方我去過,那裡有高高的大山,單位的門前有一條河,泥巴路坑坑窪窪的,到處都有積水,天氣非常炎熱,蚊子很多。
  • 我在心裡擁抱你!浙江4位支教老師的中秋家書,讀完淚目
    一年前,他們報名支教,經過選拔考核成為浙江省援助青海海西州隊伍中的一員,到德令哈一中任教,期限是一年半。按原計劃,今年1月,他們辛苦的支教生涯就要畫上句號。然而三名老師卻主動申請再支教一年半。 「因為當地很多家長都希望我們留下來,我們三個也捨不得走。初中三年,我們不想把帶到一半就放棄這些孩子,至少能帶完一屆學生。」楊斌說。
  • ​「小涼山的支教故事」憶支教歲月,悟教育真諦
    初憶支教歲月,那一次對生病學生的關心或許是我與當地學生真正意義上師生關係的破冰。在講題的我很快注意到了她,立即暫停課堂,陪同生病的學生從山腰處的學校走到山腳下再打車去醫院。後來,她的父母趕到了醫院,向我表示感謝。在我看來,這雖是一件小事,卻拉近了我與學生們的距離。學生們幾乎從小都在山裡長大,所以大多孩子的性格都比較內向。最初的日子大家或許僅僅把我看作傳授知識的老師,在課堂外我們交流甚少。從那之後,他們對我有了更大的認同感,而身處他鄉的我也有了更強的歸屬感。
  • 回憶我在甘肅雲南的支教生活「有故事的人」
    的確,太多太多的情況,是非專業老師在來之前能想到的。更確切的來講,支教老師不是來教書,而是來生活的。體味大山深處的味道,與大山的一切融為一體。生活真正的苦和純淨的樂,我們都一併享用。15年暑假,我在甘肅榆中縣洞口小學支教,這是蘭州檢察院和中國旅行義工支教組織共同發起的短期支教,為期一個月。自14年寒假起,就不斷地有一批又一批志願者湧來。
  • 「我的扶貧故事」這封貧困戶感謝信 是扶貧最好的「答卷」|劍河縣...
    我叫趙青,2019年初,在組織的信任下,我有幸成為了劍河縣太擁鎮展模村的一名網格員。當我負責網格內的貧困戶交給我這封感謝信時,那一刻,心裡暖暖的,眼淚一下控制不住地在眼眶裡打轉。  群眾發自內心的感恩,以及由此激發改善生活來的奮進之心。我想,這就是扶貧最好的「答卷」。
  • 新會老師說不盡的支教故事
    新會華僑中學郭潤東:帶著情懷去支教郭潤東老師對於新會華僑中學的郭潤東老師來說,到寧明支教更多是源於一種情懷和責任。上世紀八十年代,郭潤東出身於黑龍江一個農村。憑藉自身努力走出鄉村之後,他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到新會任教13年以來,他一直希望儘自己之力幫扶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加上身邊有不少參加支教的同事和朋友,他的支教夢越發強烈。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又到了一年說再見的時候,回想起駐村這段時間,我和我的兩個隊員朝夕相處,一起迎接檢查,一起整理檔案,一起看望群眾,一起加班加點,感謝他們的無私付出和鼎力相助。從早上5點到中午,我們走遍所有的貧困戶,滴水未進,直到鎮政府和檢查組檢查完畢。侯老師和我並肩作戰,我心中說不出的感動!送政策、送技術、送項目、送服務、送文化、送溫暖、講收入,在「六送一講」活動中,縣委出臺了紅黑榜,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我帶著雪勇挨家挨戶講,一天走訪十幾家貧困戶。為了讓老人知道享受的政策,能說出自己的收入,能講清三個好,嘴皮都快磨破了。
  • 公大研究生普安支教故事|趙琬婷:我想做深山裡的「小太陽」
    東城區民族實驗學校是她支教的學校,是公安部幫扶建成的一所集小學、初中於一體的九年制學校,於2019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容納有近2000名學生和120多名老師,滿足了茶源街道易地搬遷安置的新市民群眾的小孩義務教育階段的就學需求。 到學校的第一天,趙琬婷住進了學校安排的獨立宿舍,有單獨的衛生間也有熱水器,離學校很近。
  • 「我的脫貧故事」吳小慧:教育扶貧助我圓求學夢
    我叫吳小慧,今天講述我求學的故事,亦是千萬個同我一般貧困學子的故事。年幼時的我,是山裡那個搗蛋的小姑娘,跟隨著兄長的腳步在田間趕走吃稻米的飛雀。黝黑的皮膚,頂著一頭短髮,整天在田間地頭玩耍。年幼時貪玩亦愛學,記憶深刻的是在小學時,有幸獲得「宋慶齡基金」,總共五百元,老師便用部分的錢從市區裡幫我帶回了厚厚的成語詞典與英漢辭典。多年以後,這成了高中時還在陪伴我的珍藏品,那份基金也成了我課外讀物的經濟來源。2008年,童年時光彈指而逝,我的父親,這個我一生都敬重的人,撐起了我求學夢想,讓我去市裡的一所生活消費較低但教育條件卻很好的學校。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喻思遠:山凹凹裡有「親戚」|柏連雲...
    山凹凹裡有「親戚」望謨縣邊饒鎮坎邊村指揮長 喻思遠從望謨縣邊饒鎮政府駐地到坎邊村,兩旁綠樹青山,途經一段段山凹凹,梯田、山谷,河水輕淌、鳥鳴蟲叫……天氣晴好時,朵朵白雲懸掛藍天——那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山路,也是我的扶貧路。
  • 寧波市鹹祥中學這個老師,要去黔西南千裡支教啦
    8月22日上午,學校召開歡送會,徐安明校長和周仕輝副校長代表學校為即將赴黔西南支教的王磊老師送行。會上,徐校長對王磊主動到黔西南支教的熱情給予高度的肯定,叮囑王磊支教中要注意自身安全,保重身體,展示寧波教育人形象,通過支教活動歷練成長。
  • 「扶貧故事⑦」第四屆研究生支教團:做春風化雨之教師 揚夢想起航...
    2020年6月9日,第13個國際檔案日,我校以「檔案見證小康路、聚焦扶貧決勝期」為主題,開展雲端扶貧故事展,讓我們共同回顧學校扶貧路,凝心聚力,助力都安如期脫貧。人物感言:青年當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孩子們口中的「張老師」丨赫章縣安樂溪鄉豐...
    總有人這麼問我,因為安樂溪鄉是全市貧困發生率最高的鄉鎮,豐巖村又是安樂溪鄉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村,深度貧困的帽子不知道戴了多少年。  我到豐巖村後,教育扶貧是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因為我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教育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特稿|選擇支教是迄今為止最不後悔的決定——我的支教故事⑨
    一年以來,他們矢志不渝、紮根基層,用實際行動譜寫著自己別樣的青春故事與熾熱情懷。在抗擊新冠疫情,助力脫貧攻堅的過程中,他們勇於擔當、不懼困難,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了一件件令他們終身難忘的事。現在,他們服務期即將屆滿,黨委宣傳部與校團委聯合推出「支教故事」專欄,與大家一起分享貿大學子別樣的青春力量。
  • 長沙支教老師來酈家坪鎮支教的愛心故事!
    ▲支教老師的房間女老師們的宿舍離衛生間比較遠,晚上山裡一天黑,那就黑得徹底,伸手不見五指。於是支教女老師們就在群裡邀約一同去洗手間,這苦中作樂的細節,也豐富了支教生活的回憶。雖然才來幾天的時間,孩子們和她完全沒有距離感,摟著、抱著和她說著悄悄話。因為孩子們的喜愛,湯老師便成了他們口中的「湯圓老師」。其他老師在鎮上最大的火紅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老闆一看是支教老師,就趕忙問:「你們裡面有湯圓老師嗎?我女兒說她極好的。」而且在當地,支教老師買東西時,大家都要多給些以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