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是枝裕和、支菲娜映後主持:陀螺
翻譯:梁爽
整理丨編輯:印雪
近日,UCCA攜手數夢雲聚緣Dream和B站,共同策劃推出一場以「雲上坎城:夢境之旅」為主題的雲觀影活動。
今日下午是《比海更深》雲觀影&是枝裕和獨家映後直播,也是是枝裕和首次以直播的方式和中國影迷交流,在線人數一度達到16萬之多。
直播中,是枝裕和導演耐心的回答了嘉賓主持以及網友提出的諸多問題。我們也第一時間將是枝裕和導演的直播映後做了一個梳理和記錄。
#疫情#
今年我沒有新片拍攝計劃,所以會利用疫情居家時間看看DVD和書,順便做一些自己喜歡的工作。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很難得可以停下腳步去思考事情的一段時間。目前我也通過網課的形式在向學生授課,比起直播的形式,我更喜歡和大家面對面的進行交流。
其實我很想和中國觀眾見面交流,但因為疫情現在我們只能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聯繫。因為長時期的合作與交流,我們有著很牢靠的基礎,希望疫情不會使我們的交流受到阻礙。也希望我們可以共同努力去推進雙方的交流。
直播中的是枝裕和
這次疫情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的觀看方式發生了變化,電影是需要在電影院觀看的,我也希望大家可以走進影院去觀看電影,這樣我的理想才能實現。但疫情推動了大家通過手機APP和網絡平臺去觀影,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趨勢。
作為電影創作者,可能我們製作方也需要考量怎樣做可以讓兩種方式並存,而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呢?這是一個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是枝裕和作品《比海更深》
#比海更深#
我的母親很喜歡鄧麗君的歌曲,所以我也聽了很多她的歌曲,影片的片名是從鄧麗君一首歌的歌詞中選取的。《步履不停》的片名也是來自《藍燈下的橫濱》這首歌,它們屬於姊妹篇。
《比海更深》這部影片拍攝地是我20年前居住的小區,戶型也是一樣的。影片很好的還原了我小時候的樣子,所以感覺像是在拍我的自傳。我們的拍攝樓房沒有電梯,我們是在三四樓進行拍攝,大家經常會抱怨我們需要每天爬樓梯上下樓。、
樹木希林經常會說:「我年齡這麼大了,還需要每天都爬樓梯啊。」但每次她爬樓梯一定會找人陪她一起。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大熱天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年齡很大的老人(指樹木希林)坐在那裡一邊曬著太陽扇著扇子背臺詞。
是枝裕和與樹木希林
#侯孝賢與楊德昌#
我非常喜歡侯孝賢的作品《刺客聶隱娘》,但我很少跟他去聊電影,我們聊天時可能會更多的談及電影之外的東西,例如:什麼東西好吃?
侯孝賢和楊德昌對世界電影史的影響很大,我非常喜歡二位導演的作品。他們屬於同一個時代誕生在臺灣的人,他們的共同作用以及對話,對電影行業和我們這些創作者有很大的影響,對我而言他們缺一不可。
從左至右:賈樟柯、侯孝賢、是枝裕和
#膠片拍攝#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喜歡膠片拍攝,其實現在用膠片拍攝的環境很有限。因為設備很重,使用的時候會受到很多限制。但可能當設備在的時候,大家走進攝影棚會有很明顯的一個意識:攝影機在那裡。就像日本文化中的抬轎子遊街一樣,它的在場會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但遲早所有的電影都會變成數位化拍攝。
在和侯孝賢的御用攝影師李屏賓合作之前,我會害怕和恐懼膠片的室內移動拍攝。他的參與讓我發現膠片在室內移動拍攝並沒有違和感,我也因此感受到了文化的衝擊與不同。
李屏賓工作照
#紀錄片#
其實我拍攝紀錄片的時間並不長,紀錄片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我可以拿捏適度的距離去觀察拍攝人物和事情。每次拍攝前我也會想:要從什麼角度觀察?選什麼樣的位置拍攝?
拍攝時我會努力去尋找一個可以很好捕捉主人公情感的觀察角度,並儘可能的讓銀幕呈現保持一種平衡。
紀錄片作品《當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和楊德昌 》海報
#拍攝題材#
我沒有把自己限定在家庭題材的作品拍攝中,也一直沒有給自己設限。如果主題設定迎合了當時的情景並觸動了我,可能我就回去拍攝。《比海更深》、《步履不停》拍攝時我的母親剛好逝世了,我的家庭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這個情境下這類題材特別打動我,所以我覺得我該拍這部作品了。
但不能每一次我都以離主人公3-5米的距離去拍攝,我們還生活在這個時代中,當我們置身其中時要怎麼看待這個社會?這個時候人的心理是什麼樣的狀態?我們要怎麼分析他們的心理?
所以這時候我選擇了《第三度嫌疑人》和《小偷家族》這類題材進行拍攝,試著將視角放得更高一些。但關於之後作品的拍攝,我還沒有什麼想法出現。
是枝裕和作品《小偷家族》劇照
#年輕人#
其實我和年輕人的交流也主要是授課,所以觀點可能會有一些片面。但我發現,現在不論是上課還是在電影公司的工作,基本上非常認真、努力的都是女孩子,男生相比之下反而更幼稚、脆弱、容易受到傷害,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時代趨勢。
《比海更深》中阿部寬對媽媽說「我只是大器晚成而已」,媽媽的回答則是「那你也太晚了」。希望我們的年輕人抓緊速度,不要成功的太晚了。
《比海更深》截圖
未來,我期待和大家見面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