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乾貨!李安在柏林電影節和是枝裕和聊了這些

2020-12-13 1905電影網
李安柏林對談是枝裕和


1905電影網專稿 「請不要相信導演們在舞臺上對自己電影作出的任何解讀,那都不是真的。」——李安

 

柏林電影節七十周年大慶,專門舉辦了一個名叫「On Transmission」的單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與柏林電影節淵源頗深的七位名導演舉行對談;對談的對象則由他們自己選擇,往往是另一位在創作上和他們有所聯繫的導演。在對談前後,還會放映這兩位導演的一部作品。光從描述就不難想像,這個單元星光熠熠,克萊爾·德尼和奧利維亞·阿薩亞斯、賈樟柯和霍猛等等組合,可以說是大師班本班了。

 

但是要真從咖位上算,最厲害的組合還得算李安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兩個人合起來算,歐洲A類電影節的大獎拿了五尊(李安兩尊柏林金熊,兩尊威尼斯金獅,是枝裕和一尊坎城金棕櫚)。無怪乎柏林電影節將這兩位的對談放在最後壓場。



李安和是枝裕和的對談於27日下午舉行,由紐約林肯中心電影協會策展人Denis Lim主持。電影節並沒有給對談限定任何主題。於是,李安和是枝裕和兩個老友,就對方電影的種種細節,侃侃而談,根據對方的創作方法細心切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李安在對談中一再玩笑地對觀眾強調:「請不要相信導演們在舞臺上對自己電影作出的任何解讀,那都不是真的。」


「只要是優秀的電影人,可以拍出任何想拍的電影。」

 

儘管兩位導演都享譽國際。但是和李安早早在美國摸爬滾打,以多部英語作品站穩腳跟不同,是枝裕和大多數的電影都是在日本本土拍攝製作、完全紮根於日本的作品。直到18年憑藉《小偷家族》拿下坎城金棕櫚以後,才有機會、才有信心嘗試國際合拍片。2019年他在法國拍攝、與英美著名演員合作的新片《真相》作為開幕片亮相威尼斯電影節,但是卻並沒有收穫多少水花。


是枝裕和拍攝法國片《真相》

 

是枝裕和在訪談開頭就提到了自己用外語拍電影不能得心應手的問題。是枝裕和說,第一部真正震動他的李安作品是改編簡·奧斯汀同名小說的英美合拍片《理智與情感》。他第一次看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一個亞洲導演拍了這樣一部如此歐洲的電影;他無法想像,李安用何種高明的方式克服了文化和語言的障礙。是枝裕和分享到,他在法國拍攝《真相》的時候,就感到非常困難。和他合作的演員是凱薩琳·德納芙、朱麗葉·比諾什這樣的法國國寶級演員,以及伊桑·霍克這樣的美國大咖。

 

為了這部電影他在法國待了半年,是枝裕和既不會說法語,也不會說英語,他全程都是用日語執導,依靠翻譯才完成了工作。他在開拍之前就向李安請教,因為在他心中,連是跨文化拍攝第一人。當時李安說對他說,要相信自己,不管怎麼樣一定能成功。


《理智與情感》令是枝裕和深受震動

 

李安被是枝裕和一頓誇獎,略有靦腆地笑了笑,和大家分享了一個小故事。他在拍攝《理智與情感》的時候,其實英語並沒有那麼好。有一個艾倫·瑞克曼的鏡頭,拍了好幾遍都不成功。第一條沒過,他對艾倫·瑞克曼說,「Do less!」第二條,又沒過,李安又說「Do less!」第三條,依然沒過,但是這一次李安不好意思再說「do less」了,於是他說「Do more!」艾倫·瑞克曼立即就火了,「do less」還是「more」,請導演把表演的要求和方向說清楚,否則他無法完成。於是李安非常抱歉地說:「do more less」。是枝裕和和全場觀眾都被這個故事逗笑了。

 

李安總結說:「像我當時那樣的英語水平,實在不算厲害。如果我能拍出這樣的電影,那麼只要是優秀的電影人,可以拍出任何想拍的電影。」


李安在《理智與情感》拍攝現場

 

「慈悲,是日本電影中最強大的內核。」

 

是枝裕和在對談中分享了很多自己受到李安的地方,他當年看完《斷背山》的時候感受到,這是一部完美的、偉大的電影;他反覆觀看,甚至在舉行對談的當天早上還複習了開頭,衷心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拍出這樣的電影。

 

李安也講述了日本電影對自己藝術創作的重要影響。

 

他說,作為一個中國人,在成長過程中他看了很多來自好萊塢、日本和韓國的電影,無論是商業電影還是文藝作品,都對他口味的塑造,風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由於日本殖民歷史的緣故,臺灣人、臺灣影迷,受益於很多日本電影大師。尤其是臺灣第二代導演,幾乎是被日本電影滋養長大的。

 

在李安看來,相較於美國當時的西部片主流,日本電影是如此東方。他在對談中常常提起「慈悲」這個關鍵詞,在他看來,「慈悲,是日本電影中最強大的內核」,是那些美麗、平靜、具有無限詩意的日本電影中最突出的精神特質。「看似是自殺,其實是她對於自己最終解的自我解放。」

 

從兩個人的互相提出的問題不難看出,李安和是枝裕和是創作思路非常不同的藝術家。


是枝裕和電影《無人知曉》


李安一再追問是枝裕和,電影創作的初期,是否被某個具體的畫面激發靈感;一個故事的萌芽,是否來自採訪中某句具體的話;整個影片是否圍繞某種特定的情感,敘事不斷迴旋,終究歸於起點;或者整個電影的拍攝製作過程中,串聯起整個故事的核心主題會是什麼樣的。

 

但是是枝裕和面對這個李安無法放棄的疑問,顯得有些無所適從。他回憶道,如果自己試圖抓住某個畫面或者某種情緒,往往不會成功。倒是在構思時許多被忽略的細節,會在拍攝過程中被他意識到,然後不斷填充,成為點睛之筆。比如在《小偷家族》中,他漸漸發現,自己必須拍攝一幕,讓「爸爸」和「兒子」去釣魚,完成兩個人約好卻從來沒有做到的事情;再比如《無人知曉》中,哥哥把妹妹塞進行李箱,拖著行李箱穿越整個東京的孤獨場景,他在拍攝中反覆揣摩,最終決定將此作為本片最重要的一幕,開啟敘事。


《臥虎藏龍》

 

他把這個問題拋回給李安,後者則顯得胸有成竹。李安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有具體的靈感起源。比如《臥虎藏龍》,整個影片還沒有成型的時候他就知道,這部電影他最想拍的場景,就是女主角玉嬌龍在懸崖前的縱身一躍:「一個女孩子,毫不猶豫,縱身一躍,看似是自殺,其實是她對於自己最終解的自我解放。」他笑著解釋,自己可能是一個對於希臘神話過於痴迷的人,喜歡從某種概念生發出去,形成故事,最終翻譯成為電影的視聽語言。李安的作品,往往有非常明確的起點。

 

「不要做東方西方的二元分割這是非常美國的方式。」

 

兩個來自亞洲的導演,在歐洲的電影論壇上,面對臺下各色皮膚的觀眾,分享了自己在電影圈、在創作中關於身份問題的思考。尤其是主要陣地在美國的李安,更是對於這個話題非常有表達欲。「不要做東方西方的二元分割,這是非常美國的方式。」

 

李安失笑:我來自東方,我來自中國,不要跟我聊沉默。對於各種各樣的沉默,沒有人比中國人更有心得。對於李安來說,一個東方人去西部,對於電影語言的真正貢獻,在於探索關於空間和時間的電影語法;他以自己的想像,突破了關於隱藏空間、反物質的時空表達。


相關焦點

  • 李安是枝裕和柏林對談:東方與西方,死亡與來生
    來源:新浪娛樂是枝裕和、李安在柏林對談(圖源:柏林電影節官網)名為「傳承中」的對談,是柏林電影節慶祝70周年的特別策劃。曾在電影節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一位著名導演,選擇邀請一位年輕導演,共同就電影和雙方作品展開對話。 電影節新藝術總監卡洛·夏特裡安希望藉此計劃,傳遞電影節的藝術傳承理念。
  • 李安x是枝裕和,賈樟柯x霍猛,華語大師們在柏林電影節聊了什麼
    ——李安為了慶祝誕生70周年,今年的柏林電影節增設了一個特別的環節——「傳承中」。這是一個由著名導演邀請一位青年導演進行作品對談的企劃,電影節新藝術總監卡洛·夏特裡安希望藉此傳遞柏林電影節的藝術傳承理念。
  • 在柏林發跡的中國導演:借衣服穿的李安、只會說ok的賈樟柯
    李安一到,鎂光燈閃個不停,中外媒體一擁而上,把他圍住。一位臺灣的官員見到這陣勢,一上來就把李安身上的灰綠色破雪衣刷地一扒,然後把他自己身上的呢子大衣往李安身上一披。之後李安走紅地毯、接著在會場門口的臺子上接受德國國家電視臺專訪時,就多虧他這件大衣撐門面了。(李安的「戰衣」,1992年第一次帶著《推手》去柏林時,李安就穿著它。)
  • 柏林電影節|莫裡茨德哈德爾登訪談:柏林啟示錄
    說怒吼其實也是真的吼很大聲,因為我確定房間的某一個角落或者電話機內會有竊聽器......這招往往都很奏效,因為第二天看到的電影就全變了,真讓人開心!您上任之後,柏林電影節的組織架構方面也相應進行了釐清與調整,具體在那些方面?
  • 是枝裕和新片合作宋康昊
    是枝裕和新片合作宋康昊 時間:2020.08.27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時光網Mtime 分享到:
  • 是枝裕和新片首次挑戰執導韓國電影,與《寄生蟲》宋康昊合作
    左上起:是枝裕和、宋康昊,左下起姜棟元、裴鬥娜 憑藉《小偷家族》、《如父如子》等作品多次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是枝裕和導演第一次挑戰韓國電影《掮客(暫定名)》,與主演
  • 日本人為什麼討厭是枝裕和?
    認可了是枝裕和藝術價值的是坎城電影節,法國報紙自然也要身先士卒為這位日本導演打抱不平,「每當日本人拿到國際性獎項時必會送去讚詞的安倍首相,這次一直保持沉默是為什麼?」當然,也有不少明事理的(硬糖君認為是)日本網友和媒體支持是枝裕和,嘲諷、批判安倍政府氣量之狹小。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2018年5月8日,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摘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兩周後,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開拍。2019年5月14日,《寄生蟲》摘得金棕櫚,為奉俊昊頒獎的恰為是枝裕和新作《真相》的女主角凱薩琳·德納芙。連續兩年,金棕櫚獎均被東亞電影摘得。
  • 「Youtube電影節」百部片單公布陳衝《鐵榔頭》全球首映免費看
    今日,由Youtube和翠貝卡(Tribeca)聯合舉辦的全球性線上虛擬電影節,正式公布展映片單,共有超百部電影作品,將在為期十天的時間內,免費在Youtube網站上播放。據悉,這個名為「We Are One:A Global Film Festival」的線上電影節聯合了包括柏林、坎城、威尼斯等在內的,20多個國際知名的電影節,並最終定於5月29日-6月7日舉行。
  • 是枝裕和獲終身成就獎緬懷樹木希林
    時光網訊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又拿獎了。在第66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上,是枝裕和被授予終身成就獎,這也是此電影節自1986年開始頒發終身成就獎以來,第一次將該獎項頒給亞洲電影人。  在頒獎儀式上,放映了是枝裕和導演作品的混剪,其中《步履不停》《小偷家族》的映像中出現了剛剛去世的樹木希林的身影,是枝裕和含淚緬懷:「兩年前帶著《比海更深》與樹木希林來到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度過一段非常愉快的時光。
  • 歐洲三大電影節和正在崛起的中國電影
    據傳言,張藝謀本計劃將送至坎城參賽,卻遭到當年的坎城電影節主席雅各布反對,稱影片帶有政治偏見,並建議替換為《我的父親母親》。最終張藝謀解釋無果,決定將兩部影片同時撤出坎城,轉投威尼斯和柏林電影節。最終成績也十分優秀,《一個都不能少》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我的父親母親》獲得次年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僅次於金熊獎)。
  • 《地久天長》柏林包攬影帝影后 這些擒熊的國人電影你知道幾部?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於當地時間16日晚,頒出了主競賽單元各獎項。王小帥的新作《地久天長》收穫頗豐,影片中扮演夫婦的演員王景春和詠梅同時摘下最佳男女演員獎,捧回兩座銀熊,創造了華語片在國際三大電影節(柏林、坎城、威尼斯)的新歷史。
  • 「平凡大師」是枝裕和
    更早些時候,由其執導的《海街日記》也曾在北影節掀起熱議,這可以算是是枝裕和在國內人氣急劇上升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  可以說,比起北野武等前輩,或是同輩的黑澤清、河瀨直美等同樣在國際享有盛名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無疑是和當下中國電影(600977,股吧)市場距離最近的一位。  不過,相對其在國際的威望,在日本國內,是枝裕和也有相對尷尬的處境。
  • 是枝裕和在中國的第一次直播,和大家都聊了些什麼?
    嘉賓:是枝裕和、支菲娜映後主持:陀螺翻譯:梁爽整理丨編輯:印雪近日,UCCA攜手數夢雲聚緣Dream和B站,共同策劃推出一場以「雲上坎城:夢境之旅」為主題的雲觀影活動。今日下午是《比海更深》雲觀影&是枝裕和獨家映後直播,也是是枝裕和首次以直播的方式和中國影迷交流,在線人數一度達到16萬之多。
  • 女性、政治和新導演:最熱鬧的柏林電影節落幕了
    今年的柏林電影節,轟轟烈烈地開始,也以轟轟烈烈而告終。2019年的第69屆柏林電影節,超過10部華語片入圍,三部進軍主競賽單元,一時間關注之聲四起。此後,曾國祥的《少年的你》和張藝謀的《一秒鐘》紛紛因為「技術原因」退賽,則給柏林的火熱勢頭澆了一盆冷水。
  • 柏林電影節影帝和影后都是我們的!
    當地時間2019年2月16日,德國柏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閉幕式現場。王小帥執導的《地久天長》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同時拿下影帝、影后封號,這是繼2011年《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2015年《45周年》之後,又一部電影同時拿下柏林最佳男女演員獎項的影片。王景春發表獲獎感言:五年前([白日焰火])我坐在臺下,今年我站在這了。我想對天堂的父親說,好久不見,爹。
  • 王小帥新片包圓柏林電影節影帝和影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說今年的柏林電影節是中國影人的「大年」果然沒錯,當地時間2月16日晚,第69屆柏林電影節舉行了盛大閉幕式王小帥導演執導的新片《地久天長》大獲豐收,男女主角王景春、詠梅同時拿下影帝、影后,這是繼2011年《納德和西敏:一次別離》、2015年《45周年》之後,又一部同時拿下柏林最佳男女演員獎項的影片。最佳影片金熊獎由多國合拍影片《同義詞》獲得。
  • 日本電影導演是枝裕和終於獲得金棕櫚大獎
    在剛剛結束的坎城電影節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獲得最高大獎金棕櫚。贏得一片好評的韓國導演李滄東作品、改編自村上春樹小說的《燃燒》只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特別被請出的戈達爾,被授予了特別金棕櫚獎。
  • 婚姻中最美好的樣子:怕老婆的大導演李安和妻子林慧嘉
    三座奧斯卡金像獎、五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四座金球獎、兩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以及兩座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扔出這些獎項行的任何一個,幾乎都可以說他是華語電影的一座巔峰了。李安出名後,大家的目光也漸漸拋向他的妻子,並且稱之為大導演背後的女人。
  • 柏林電影節官方:《一秒鐘》退出主競賽
    2月11號,張藝謀新片退出柏林電影節引發關注,據電影一秒鐘官微透露,張藝謀新片《一秒鐘》因技術原因,無法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放映。據悉,該片由張藝謀和鄒靜聯合創作的劇本,由張譯擔任男一號,講述了膠片時代一代人的回憶與情懷,據悉該片已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並且已開幕,但沒辦法展映應該就是無法評選,為此不少網友覺得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