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發跡的中國導演:借衣服穿的李安、只會說ok的賈樟柯

2020-12-13 時空記1994

1993年,一個春寒料峭的晚上,李安正在旅館睡覺,床頭的電話鈴響了。

他伸手去接,電話那頭傳來粗重的喘氣聲:「我們得金熊獎了,跟大陸的《香魂女》一起得!」

「這樣啊」李安答道,然後就把電話掛了。

放下電話,他第一個想到了供養了自己六年的太太。於是打電話到家裡,剛好是美國清晨五點多,被吵醒的太太顯然很不爽。

李安:「我們拿金熊獎了!」

太太:「哦!」

李安:「跟大陸一起拿!」

太太問:「沒有別國參加嗎?」

李安:「有,有。」

然後太太就掛上了,李安繼續睡覺。

早上,同伴因為得獎歡呼雀躍的時候,李安發著呆,一根接一根地抽著煙,像《畢業生》中達斯汀·霍夫曼轟轟烈烈搶回新娘後,一臉茫然地坐在車尾發呆。他心裡想,往後的人生都要因此而改變了,真擔心接踵而至的掌聲、曝光與更大的壓力,不知該如何面對。

白天,一直茫然的李安,到了晚上頒獎時才有感覺。

頒獎當晚,天上還飄著雪。李安一到,鎂光燈閃個不停,中外媒體一擁而上,把他圍住。一位臺灣的官員見到這陣勢,一上來就把李安身上的灰綠色破雪衣刷地一扒,然後把他自己身上的呢子大衣往李安身上一披。之後李安走紅地毯、接著在會場門口的臺子上接受德國國家電視臺專訪時,就多虧他這件大衣撐門面了。

(李安的「戰衣」,1992年第一次帶著《推手》去柏林時,李安就穿著它。)

典禮結束後,同拿金熊獎的《香魂女》和《喜宴》的兩岸的電影人們歡聚一堂,共慶得獎。

因為獲獎,《喜宴》開拓了國際市場,口碑與票房齊飛。這是李安的第二部電影,也是李安第一部賺錢的電影,對他以後的電影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

這一切,李安不得不感謝柏林影展。他說:「我第一次參加國際影展就是去柏林,發跡也自柏林開始。」

對柏林有同樣情感的,除了李安,還有一位汾陽小子。

1997年,賈樟柯回老家山西汾陽過春節。

目睹了在經濟變革大潮衝擊下悄然改變的縣城,他寫了劇本《小武》。

第二年,賈樟柯帶著劇本和香港製片給的錢,去北京柯達營業部買16mm膠片。

到了店裡,柯達的經理漫不經心地問:你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他說:是。經理問:你們的短片是講什麼故事的?賈說:我們要拍長片。經理抬起頭,吃驚地說:長片?這點膠片夠拍長片?賈回答:我們能克服。然後就是沉默。

當他們要離開的時候,柯達經理叫住了他們,他說:這樣吧,我個人出錢送你們5本膠片,希望你們順利。

5本16mm四百尺的膠片,意味著可以多拍55分鐘左右的素材。直到今天賈樟柯都不知道這位經理的名字,但會常常會想起他,他讓賈樟柯相信:如果我們視電影為一項嚴肅而正義的事業,我們會得到幫助、克服困難。

《小武》拍出來後,香港製片建議:可以給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寄個VHS錄像帶,試試運氣。

三個月後,賈樟柯收到邀請,借了錢,揣了本《英語900句》一個人奔赴柏林。坐在飛機上的賈樟柯全無睡意,還在為自己前途未知的電影路焦慮。

幾經周折,最後到了柏林機場。「論壇」單元的工作人員直接把他送到了「論壇」單元的辦公室。

人群中,賈樟柯一眼認出了「論壇」單元的主席Gregor 先生,他拉著賈樟柯的手說了很多話。隨後很多人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賈樟柯一句也聽不懂,但他懂得他們的熱情和關心。

那時候,他只記著一個英語單詞:OK——無論大家說什麼,他都只會回答:OK!當時,人們給他一個外號:Mr.OK.

那年,這位Mr.OK的第一部電影《小武》在柏林電影節獲得了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和沃爾福岡·施多德獎。

對於28歲的賈樟柯來說,這意味著他的電影道路可以走下去。

22年後,賈樟柯帶著他的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再次出現在柏林電影節。

參考資料:

張靚蓓、李安《十年一覺電影夢》

賈樟柯《Mr.Ok 來到柏林》

喜歡,請關注 「時空記1994」,不定期更新影評、書評、樂評。

相關焦點

  • 李安x是枝裕和,賈樟柯x霍猛,華語大師們在柏林電影節聊了什麼
    這是一個由著名導演邀請一位青年導演進行作品對談的企劃,電影節新藝術總監卡洛·夏特裡安希望藉此傳遞柏林電影節的藝術傳承理念。企劃挑選了7位導演,其中有2位著名的華人導演,李安和賈樟柯。兩位導演的個人風格都非常明顯,他們邀請的對談導演在創作上也和他們有著微妙的聯繫。
  • 非常柏林第二彈:捕獲賈樟柯
    帶著桃廠全體成員的深情囑託,公眾號「電影島賞」的主理人二十二島主和青年導演邱導,前往柏林電影節,為各位帶來第一手的電影界消息。借著難得的機會,他們跟賈樟柯好好聊了一通。柏林電影節進行到第4天,終於迎來了我們第一位正式對話的電影人——賈樟柯。今年賈樟柯來到柏林很忙,不僅帶來了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還要舉辦大師班、和導演霍猛進行「傳承中」對談,處女作《小武》還會在這裡進行修復版的首映,監製的新片《平靜》也入圍了本屆的論壇單元。
  • 《Mr.Ok 來到柏林》:賈樟柯攜新作品來到柏林電影節
    賈樟柯 十點人物誌編者按:本文是賈樟柯應2020年柏林國際電影節的邀請撰寫的柏林回憶文章。今年是柏林電影節70周年,也是「論壇」單元50周年慶典。1998年,賈樟柯長片處女作《小武》在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首映,並獲該單元首獎沃爾夫岡·斯道獎及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從此步入影壇。2020年2月21日,賈樟柯最新導演作品《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於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進行全球首映,時隔多年,賈樟柯再次攜作品來到柏林。而這部電影,也是十點讀書聯合出品的首部電影。
  • 《小武》4K修復版柏林首映斯科塞斯發賀信,賈樟柯撰文回憶「Mr.OK...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賈樟柯是今年第70屆柏林電影節的大紅人。2月21日,賈樟柯新作,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賈樟柯在《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柏林首映式上此外,賈樟柯作為電影節70周年特邀嘉賓,出席了電影節70周年特別策劃的一系列活動。1998年,賈樟柯長片處女作《小武》在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首映,並獲該單元首獎沃爾夫岡·斯道獎及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從此步入影壇。
  • ...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訪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導演賈樟柯
    新華社柏林2月25日電專訪: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訪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導演賈樟柯新華社記者田穎 張遠「應當用更加國際化的電影語言呈現更加核心的中國敘事。」攜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來柏林參加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的中國導演賈樟柯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說。《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是賈樟柯時隔十年再次創作的紀錄片。該片追憶了已故作家馬烽,並通過賈平凹、餘華、梁鴻三位作家對個人生活及記憶的講述,反映中國人的真實生活。賈樟柯希望藉由這部紀錄片談論過去到現在的鄉村經驗,片中選取的作家具有鄉村和小城鎮經驗。
  • 李安在柏林電影節和是枝裕和聊了這些
    ——李安 柏林電影節七十周年大慶,專門舉辦了一個名叫「On Transmission」的單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與柏林電影節淵源頗深的七位名導演舉行對談;對談的對象則由他們自己選擇,往往是另一位在創作上和他們有所聯繫的導演。在對談前後,還會放映這兩位導演的一部作品。
  • 李安是枝裕和柏林對談:東方與西方,死亡與來生
    來源:新浪娛樂是枝裕和、李安在柏林對談(圖源:柏林電影節官網)名為「傳承中」的對談,是柏林電影節慶祝70周年的特別策劃。曾在電影節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一位著名導演,選擇邀請一位年輕導演,共同就電影和雙方作品展開對話。 電影節新藝術總監卡洛·夏特裡安希望藉此計劃,傳遞電影節的藝術傳承理念。
  • 賈樟柯柏林談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尋找歷史證人
    導演賈樟柯。片方提供中新網太原2月23日電 (記者 胡健)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正在德國柏林展映,主創一席人先後參加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全球首映式及新聞發布會等活動。23日,記者從片方了解到電影遠赴柏林的故事,賈樟柯表示,《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是在尋找「歷史的證人」。當地時間22日,導演賈樟柯、腳本作者萬佳歡以及出品方代表朱瑋傑攜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出席由柏林國際電影節官方安排的PhotoCall以及新聞發布會。導演賈樟柯、腳本作者萬佳歡(右一)以及出品方代表朱瑋傑(左一)。
  • 賈樟柯,中國電影最後一位遊俠|原創
    1998年,《小武》參加法國南特影展,首映結束後,賈樟柯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街上瞎逛,路過一家海鮮店,正當他目不轉睛地盯著水箱裡的動物時,突然肩上被猛拍了一下,回頭一看是侯孝賢導演。侯孝賢和賈樟柯雖然此前只在機場見過一面,此刻卻仿佛已經成了熟人,侯導說:「小賈,剛看完了你的電影,那男的和女的都選得不錯。」
  • 19年後新片再次亮相柏林電影節!賈樟柯《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全球首映
    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中,當地時間2月21日下午,著名導演賈樟柯的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電影節進行全球首映,導演賈樟柯、腳本作者萬佳歡等主創出席了紅毯儀式及映後見面會。首映禮現場座無虛席,觀眾們也被電影中的情緒所牽動。
  • 我來翻譯一下,李安與馮小剛聊的到底是啥意思
    李安有新片要上。馮小剛也有新片要上。11月7號晚上,倆導演在一塊聊了會天,主持人是賈樟柯。李安現在是金句王,馮小剛以前是小鋼炮,一個誠一些,一個直一些,他倆的聊天很有意思,不虛,也不假。主持人賈樟柯,語言能力也不錯,不錯到深受記者朋友喜愛——據說採訪賈科長几乎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發稿。
  • 李安馮小剛共話 李安:除了電影,還有燒菜和太太(3/10)
    11月7日晚,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清華大學舉辦了中國首映第二場活動——「我們的第一次」李安馮小剛對談,賈樟柯導演特別擔任本次活動的嘉賓主持。
  • 《喜宴》:李安早期導演作品——對中國傳統婚姻觀的徹底諷刺
    《喜宴》上映於1993年,是李安的第二部導演作品,一經推出就獲得了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而且李安還憑藉該片獲得了第30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喜宴》可謂李安早期的「閃光時刻」。他用一場「三角戀」的假結婚,以及喜劇的情節推進方式,在整體上對中國傳統婚姻觀念進行了諷刺。
  • 賈樟柯對話陳衝:我永遠是這麼一個老天真
    此後陳衝在中美二地、影視二棲、演導二界繼續演藝生涯,先後合作了名導姜文、李安、賈樟柯……先後收穫了金馬最佳女主、女配、澳洲影后。最新導演作品是尚未公映的《英格力士》。2014年曾擔任金馬獎評委會主席。留下的話題是鞏俐因沒有拿到影后,而反應強烈與金馬交惡。
  • 劉震雲之女太優秀,李安親自寫推薦信,大學就得奧斯卡
    還獲得過金雞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和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璀璨之星單元最佳編劇獎。從這些獎項中就能發現劉震雲確實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作家和編劇,對於中國文學和中國電影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劉震雲本身已經很優秀了,但是他的女兒劉雨霖更加優秀。
  • 李安:最優秀華人導演曾經的那6年
    作為享譽國際的華人導演,李安的成就無人能及,他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兩獲金球獎最佳導演,兩獲威尼斯金獅獎,兩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這樣的成績,恐怕未來幾十年都很難有人突破,但在功成名就的背後,李安也曾迷茫,也曾懷疑自己的人生,甚至一度6年賦閒在家靠老婆養。
  • 華語電影導演權威排名:王家衛第一,張藝謀第四,李安未進前五
    1905年,從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到現在,華語電影已經走過了115年的歷程,也為世界電影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很多電影作品也都在世界留名。
  •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柏林三連映 賈樟柯新片獲贊
    《一直遊到海水變藍》柏林三連映 賈樟柯新片獲贊 電影網訊 當地時間2月25日,賈樟柯新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電影節進行了重複場放映。
  • ELITEUP之上留學|大導演李安的母校你不好奇嗎?
    ▌這個知識有點冷李安是電影史上第一位在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禮上奪得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截至2013年的導演生涯中,李安共獲得三座奧斯卡金像獎、五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四座金球獎、兩座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以及兩座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我們都知道李安中年成名,曾經失業良久未得志,但是李安的厚積薄發也是要有深度才能有能展現的東西給大家,李安對於電影嫻熟的表達,無論是本土化還是全球化都做到了最好,目前沒有哪個華人導演可以超越。
  • 《喜宴》:李安導演帶你看中國人五千年的性壓抑?!
    《喜宴》是李安家庭/父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拍攝於1993年,距今已經整整24年。24年前導演的手法與如今的李安相比當然會略顯稚嫩,但影片中的許多細節和伏筆還是體現了李安在運用電影手法講述故事的天賦。電影中很多細節可以看出,偉同雖然已經在美國生活了十年,但在骨子裡仍然深受中國傳統的影響,這也是他最後為什麼還是屈服於傳統,導演一場假結婚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