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答:散落天涯。
屏幕上出現這行題目的時候,樸樹的《那些花兒》這首歌就開始不停地縈繞在腦中。
和憲老師聊起這個話題,猛然發覺,有些同學都差不多十年沒聯繫了。感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如今大家都在幹些什麼。
於是沉寂的班群被我丟進一堆紅包,三言兩語聊起近日生活。奈何多年未曾聯繫,也許有些人比較失意,回答問題者不多,但也足以讓我閒來幾句。
先介紹一下背景,內地普通一本院校日語專業,地勢偏僻,學風濃鬱。班級接近四十人,天南地北都有。
畢業基本全部通過日語一級。本人也有輔導員工作經歷,負責過就業工作,雖時隔多年,但還是對就業數據有點印象,所以文中數據參了其他年級和其他院校校友情況(內地院校日語專業本科生)以供參考。
認識人當中只有一個師妹畢業去泰國支教回國考入北大對外漢語專業,準備讀博以外,目前基本全部就業。
同學地區分布基本還是長三角、珠三角、老家。
行業分布卻十分廣泛,概言之就是日語相關的教師和無關的各行各業。
然而最為傳統和常見的從事日語行業的卻是最少的,基本就是教師(公立高中日語在編教師以及外派機構的日語教師)、日企翻譯。其中日企翻譯也慢慢轉崗、跳槽到各種打雜、銷售、管理行業。
(作者曾經投稿過一篇文章,有興趣的同學點連結看原文。)
其他同學有進入四大做審計的,有做特警,有做律師,有考上小學數學教師、進入電視臺當記者,公務員(鄉鎮和開發區),也有出版社編輯,銀行職員,外貿(英語),自主創業,銷售,企業HR,境外保險,全職代購,跨境電商等等。
看到這裡還沒畢業的孩子可能會覺得很神奇,三不限行業就算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行業為什麼也能有日語專業學生的身影。
但更神奇的是我特別羨慕現在還沒畢業的孩子,如果你還很迷茫那就太好了,因為你的選擇是在太多了。
你現在可以決定畢業去哪裡買菜,貨幣雖然一樣,但每個地區能買到的二師兄不太相同。
至於我們這些被歲月無情蹂躪的中年大媽和大叔,拖家帶口,甚至除了一身肥肉毫無優勢,只能任由生活擺布。
雖然說得悽慘,簡單而言無非就是希望現在的你能夠找到自身的興趣和擅長的,拼命抓住,並不斷學習。
此處想起炸雞和憲老師二人依然少年模樣(的靈魂)。雖有初老症狀,但眼神有光,內心依然是激情燃燒的歲月。
因為他們喜歡並擅長還從事著自己熱愛的工作。
回過頭來看一下我們的同學,大四上學期保研大戰中,本人視野狹窄,錯時良機,保送了本校。還有一位保送到了廣外,一名跨專業考了法學,當年跨專業無外乎漢語國際教育、新聞、法學。
考研的很多失敗了,大四下學期紛紛南下找工作,畢業時候基本找好東家。目前除了穩定的事業單位的仍在堅持奮鬥,其餘同學基本跳槽,有同學還轉戰幾個行業。
我們這些人雖不至於顛沛流離,苦不堪言,但也飽受生活滄桑。我們班級好像沒有那種一進大學就目標明確,早早規劃,贏在起點的同學,更多都是迷茫無助,慢慢摸索。
我倒是認識一個一進大學就知道自己要考公務員的德語專業同學,整個大學她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畢業如願考到了好幾家不錯的單位。
此處我想起剛進大一時候,一個大四的學長說要我最好在大一時候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其實就是要做好職業規劃,現在這句話依然適合正準備畢業和讀研的你們,想清楚並為之努力大概會事半功倍。
是不是一開始就規劃好就可以贏得人生呢,我不知道答案,也許是的,也許會有更多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看一下我和我認識一直迷茫的同學,希望能讓大家有借鑑意義。
做特警的女生,大學不堪回首,但擅長體育,畢業後參加了選調生考試,很不幸落選了,南下去日企工作,一個月後的突然一天,接到鎮上電話,因為有人放棄,她替補成功。
回到了鎮上負責計劃生育工作,枯燥的生活沒有澆滅她的激情,繼續複習,第二年考上了市裡的特警。
在四大做審計的同學成績優異,理科出身,擅長數學,大學考了會計證,畢業之後去了日企財務部。
畢業後很少聯繫,記得她朋友圈發過下班後的三個小時要做什麼的文章,再聽到消息已經自學考了註冊會計師,進入四大。
在大學教日語的同學,化學專業大二時候轉到日語專業重讀大一,高顏值,高績點,演講、字幕玩的溜溜,第一名保研廣外。
然畢業後一度沒有工作,在老家啃老養病,出門坐公交的一塊錢都需要媽媽贊助。後來就機緣巧合外加實力強大進入大學教商務日語。
做公務員的同學,來自遙遠的海南,大一帶著三百塊來校報到。我還陪她寫了助學貸款申請書。整整四年都是靠助學貸款、獎助學金完成學業。
英語基礎薄弱的她通過了大學英語六級,畢業後秒殺當地連四級都沒過的大專學生,面試進入當地郵政系統,多年沒聯繫,現在已經進入公務員系統。
另外一個在開發區做公務員同學,長相俊美,班級門面,成績一般。畢業後去日本讀語言學校,歷盡艱辛考入日本前幾大學院,畢業後和真愛一起回老家,進入當地經濟開發區做公務員。
做律師的同學一個是本碩都日語專業,女神級別,大二廣電專業轉入日語專業,口語一般,筆試一流。研究生還去日本交換留學,自學法學,通過司法考試,畢業後通過家人介紹在律所做律師。
另一位是大三暑假日企實習認識的同學,大四跨專業保研法碩,通過司法考試,畢業後進入律所工作,工作中經常使用日語。
電視臺工作的同學,思路敏捷,體制內工作如同雞肋,貧窮的工資限制了她的想像力,目前一直努力想成為老師,開始備考教資。
當然還有很多例子,不勝枚舉。
但都有一個共性:努力去追求,不斷去嘗試。
與之對比我大概是那個反面例子,大三暑假實習才發現自己更適合和人打交道,想要做老師,發現要讀研。
於是開學匆匆忙忙準備保研,放棄了留學工作機會,讀了本校研究生。這大概是我人生中選擇最大的失誤。
可是當時我的認知只能做出這個判斷,人生漫長,誰不曾迷茫,積極探索的話,很難說當時的決定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畢竟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繼續努力,也會幸福。
不要怨天尤人,唉聲嘆氣,浪費時間,徒勞無功,惹人厭煩。
如果可以星際穿越,我們會對以前的自己說些什麼。以下是我們的自我反思。
僅代表一家之言,知乎上有很多實用性建議,如需自取。
1要有鍛鍊的習慣。
擁有好的身體,才能跑完生命後半程。
我們大學外教老師在口語課堂上提過好幾次這個問題,當年的我們意氣風發,不把老大爺的話放在心上,事實證明,這些年我腦子進的水慢慢流淌在身體上,衣服從XS過渡到XL。
我想初老的憲老師和防猝死的炸雞偶爾大概也會擔憂這個小問題的吧。
2要有讀書思考的習慣。
當你的才華撐不起你的夢想的時候,就沉下心來讀書。
當年好學的我曾問前輩該讀什麼書,前輩說從圖書館的第一本開始,我真的去讀了第一本,然後沒有了。
現在無紙化閱讀風行,各類讀書號,電子書資源豐富,高端還有話劇、藝術節。
沒有一個行業是一勞永逸的,現在做老師也要不斷讀書,撰寫教學反思,參加教研活動。我最後悔的就是保研之後虛度光陰。
3要學好英語。
如果專業也就soso,那就務必學好英語。
有雙學位就讀吧,讀研了沒有機會讀雙學位了,但也有不少交換機會,眼界開闊一點,看問題角度和心態大概就不同。
我最遺憾的是英文自卑英語口音太差,導致英語成績一落千丈,到現在還不敢開口。
4要學一點其他技能。
學一點其他的技能,語言是工具。
即使做了老師,教好一堂課也不是簡簡單單知識點的講述。要考證,教師資格證、會計證等等。網上有很多建議和攻略。
5要快樂。
餘生短暫,和優秀的人,開心的人在一起吧。
如果你實在什麼都不相干,那就去神遊(=玩,但不等於混吃等死、渾渾噩噩)吧,身和心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那要去什麼地方,心之所向,就是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