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丨巖石力學基礎【第四版】

2020-10-18 EarthScience讀書會

當這本書的第一版在1969年出現時,巖石力學只是最近才開始作為一個獨特的和可識別的科學主題出現。它由幾個分支組成,包括經典的連續介質力學、工程和結構地質學,以及採礦工程。這兩位《巖石力學基礎》的資深作者也許是唯一有資格在促成這一過程中發揮開創性作用的人。約翰·耶格爾(John Jaeger)在那個時代已經享有了長久的聲譽,並被公認為英語世界最傑出的應用數學家

這本書的早期版本在確立巖石力學領域的身份和定義現在被認為是該領域的「基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基礎首先包括固相力學的經典課題——應力和應力、線性彈性、塑性、粘彈性和彈性波傳播。但是巖石比傳統的工程材料要複雜得多,而傳統的工程材料是用經典力學理論來解釋的。

由此定義的巖石力學構成了工程科學若干領域的基石——從構造地質學和構造地質學,到採礦、土木和石油工程。搜索科學期刊上的引文表明,這本書的前幾版讀者不僅包括這些領域,還包括材料科學家和陶藝家。我們希望這個新版本能夠繼續被如此多的研究者、學生和實踐者所發現。

為了保持對基礎的強調,這本書不包含計算方法的討論。邊界元、有限元和離散元等方法是當今分析水下開挖、礦山、鑽孔等工程周圍應力和變形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時也越來越多地用於構造地質學和構造學問題的研究。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數值方法的優勢在於分析涉及複雜幾何和複雜本構行為的具體問題。

章節的順序基本上與第三版相同。指導原則是儘量減少- -事實上,幾乎全部- -在一章中提到直到下一章才提出的定義、數據或理論結果的需要。特別的是,這些章節的結構並不是按照將在巖石工程項目中使用的工作流程來設計的。例如,雖然在一個工程項目的早期階段需要地應力的知識。

這個版本的數學水平與以前的版本相同。使用的數學工具通常是那些工程學或物理科學的本科生會學習的。因此,矩陣方法現在廣泛用於應力和應變的討論,因為這些已經成為本科課程的標準部分。相反,笛卡爾張量符號,這是方便的提出方程的應力,應變,和彈性,並沒有被使用,因為它沒有被廣泛地教授在本科水平。

巖石力學確實是連續介質力學的一個分支,我對這本書的貢獻要歸功於許多優秀的連續介質力學和應用數學老師,我有幸和他們一起學習。這些人包括哥倫比亞大學的梅爾文·巴倫、赫伯特·德雷謝維奇和莫頓·弗裡德曼,以及大衛·博吉、麥可·卡羅爾和維爾納Goldsmith和Paul Naghdi在伯克利。雖然這本書對保羅·納吉的連續介質力學風格沒有明顯的影響,但它是在受到他對這一主題的優雅和無情的嚴格的方法的啟發之後

【特別聲明】

我們讀書會只做知識的搬運工,不做商業用途,發布本文檔是出於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原版書籍的目的,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相關焦點

  • 著名巖石力學專家、東北大學教授林韻梅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方面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巖石力學專家,我國礦山巖體力學開拓者之一,東北大學博士生導師林韻梅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3月17日11時30分在瀋陽逝世,享年88歲。公開簡歷顯示,林韻梅1933年1月9日出生於上海。
  • 東北大學馮夏庭教授當選為國際巖石力學學會主席
    本報訊 5月18日,國際巖石力學學會理事會在香港大學召開,東北大學馮夏庭教授當選下一屆國際巖石力學學會主席。這是自國際巖石力學學會成立以來,中國人第一次當選為該國際學會主席。
  • 《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順利啟航
    《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學報》英文版是我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領域第一家英文版期刊,《學報》由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武漢大學共同主辦。主要反映國內外,特別是中國巖石力學與巖土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和新動向,《學報》以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為宗旨,以介紹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國家重大基礎項目研究等重大科研成果為重點。
  • 新拓三維參加科技創新工業展覽會,聚焦巖石力學前沿與未來發展
    巖石力學是一門研究巖石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的應力、應變、破壞、穩定性及加固的學科,是為解決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設中的巖石工程問題而誕生的。DIC技術由於測試方法的非接觸性、測試結果數據量豐富、全面真實地全程記錄被測物變形行為等特點,越來越受巖石工程專家、科研人員青睞。DIC技術應用於巖石工程力學實驗的測試,可以如何發揮作用?一起來看一看吧。
  • 加載速率對含預製鋸齒狀結構面類巖石試件力學性質的影響研究
    關鍵詞:鋸齒狀結構面;加載速率;峰值強度;鋸齒啃斷面積0 引 言隨著國家礦產與水電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交通運輸工程、城市基礎工程與國防工程中地下空間的利用與建設,很多大型工程所涉及的工程地質條件越來越複雜,因此,相應巖體力學問題所帶來的挑戰顯得越來越艱巨。
  • 教師節禮包丨巖石學備課教材
    巖石硬度是巖石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巖石硬度和巖石中所含的礦物以及巖石的結構等有著直接的關係。硬度是通過小刀的刻劃來判斷的,小刀的硬度(摩氏硬度)5-6;沉積巖中多數礦物能夠用小刀刻劃,硬度小於5;而巖漿巖中,硬度較大,小刀刻劃不了;變質巖介於兩者之間。
  • 人教版初二物理力學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基礎+拓展
    在《物理》八下第七章中我們對力、彈力、重力、摩擦力、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等力學知識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而牛頓運動定律第一次闡明了力和運動關係,是經典力學的基礎,確立了力和慣性的科學概念地位,也是學好物理的關鍵。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簡稱牛頓第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惰性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 科學文庫熱讀好書(第1期)∣ 數理科學輯、公共閱讀輯
    隨著科學文庫閱讀量持續攀高,我們將陸續推出「科學文庫熱讀好書」系列推文,展示近期熱讀的品種,每期推出2~3個學科專輯。納米與介觀力學趙亞溥 著6. 彈性力學張曉敏 編著7. 矩陣論戴華 編著8.《力學與理論力學(第二版)》習題解答楊維紘,秦敢 編著15. 高等代數習題答案與提示丘維聲 著16. MATLAB與數學建模木仁,吳建軍,李娜 編著17.
  • 也談力學——基礎和前沿
    最近一個時期常聽見對力學的兩種評價:一種是力學過時了,沒什麼好研究了;另一種是力學不解決問題,時髦的說法是不能轉化為生產力。不論哪一種都是力學無用論。因此,力學要被排除在基礎學科之外,研究所和大學的系要改名字,考大學不念力學,力學真的不時興了,真的無用了?實際不是如此,這裡簡單說說力學既是科學的基礎和前沿,也是工程技術的基礎和前沿。
  • 好書丨實驗地質學(2018版)
    為什麼AGI和NAGT開發了第11版《這第11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友好,有一個有效的教學格式和更多的教學和學習選擇。由長英質和鎂鐵質礦物組成的巖石可以承受高溫高壓和壓差應力。壓力溶出和其他過程導致長英質礦物在鎂鐵質礦物帶之間的帶中富集。其結果是一種中粗粒巖石,具有片麻巖條帶。
  • 礦場巖石開採用什麼
    中德科工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大巖石劈裂棒劈裂棒上市獨此yj產品詳情查看全部設備產品劈裂棒裂棒又叫巖石劈裂器,巖石劈裂棒等,適於大面積鑿破巖石,是當下替採實現機械化大開鑿巖石效破巖工具,它由高壓泵及劈裂棒組成,壓力160MPA,組合使劈裂力達y千八百-三千六百噸,需鑽孔100MM,深0.9M,放入劈裂棒劈裂時間1分鐘,劈裂深度達1-3米,其棒子上分布11顆千斤頂,可將巖石大面積劈開堅硬巖石
  • 韋氏智力測試第四版,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免費測試丨多元智能測試
    韋氏(新版第四版)兒童智力量表是什麼?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測智商的。有一個概念需要澄清,什麼叫智商?我想大部分非專業的家長對智商僅有一個模糊的理解。好像成績好,活潑的小孩智商就高,反之就是智商低,這是對智商不科學不全面的認識。智商是用數字來描述一個人的智力指數。哪些能力可以歸為智力呢?
  • 新書推薦丨《公共行政學(第四版)》
    第四版前言中國的文明開化歷史已經充分顯示了中國的行政實踐和行政思想對國家建構的原創性意義;中國一百多年來的抗爭、發展和崛起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一個強大而有效的政府的重要性;當前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和諸多共識;學界同仁的比較研究已經積累了紮實的基礎,上述種種因素都為「中國公共行政學」的概念體系、價值體系、學術體系、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的建構奠定了基礎
  • 第四屆全國複合材料力學與工程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第四屆全國複合材料力學與工程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2020-12-08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力學的幾何化——變換群與動力系統
    1637年笛卡爾 (Rene Descartes, 1596-1650) 發表《La Géométrie》奠定了解析幾何的基礎。從而產生了坐標變換的概念。1893年李 (Marius Sophus Lie, 1842-1899) 出版了他積九年研究的成果於三卷書《Theorie der Transformationsgruppen》中,奠定了李群也就是變換群的基礎。
  • 2021年註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基礎考試》歷年真題及模擬試題題庫
    2008年註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公共基礎考試》真題及詳解【公共基礎(上午)】【專業基礎(下午)】第二部分 章節題庫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章 工程測量第三章 職業法規第四章 土木工程施工與管理第五章 結構力學第六章 結構設計第七章 巖體力學與土力學
  • 2020年第六屆全國巖石物理學術研討會簡報
    ,為油氣藏識別評價、地震巖性識別、儲層預測、異常壓力預測和油藏監測、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等都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在低油價大背景下,本次研討會聚焦巖石物理及其在地球物理勘探與工程開發中的應用主題,圍繞寬頻巖石物理實驗研究、巖石物理理論模型、數字巖石物理、頻散與衰減、井筒地球物理、儲層地質力學、聲電聯合在儲層預測中的應用、巖石物理與工程力學、深度學習算法與巖石物理建模、大數據與巖石物理、巖石物理在緻密氣地震定量預測中的應用、巖石物理在頁巖油勘探開發中的應用以及水合物巖石物理特徵與地震預測等議題開展了熱烈的研討和技術交流
  • 工程力學:工程科學和技術的基礎
    「力學位於工程、材料科學、地球物理以及寬廣的應用科學和技術方面教育和研究活動的軸心。」——中國力學學會年度報告 我國的近代力學事業始於20世紀50年代,既是具有傳統優勢的學科之一,也是一門獨立的重要學科。工程力學以工程和自然界的真實介質和系統為研究對象,成為眾多門需要精細化、機理化描述的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
  • 通俗解釋:量子力學基礎知識
    量子力學是一門令人感到深奧、違反直覺的理論,但這個理論並不是所想像的那麼神秘與不可思議。如果你了解下面的量子力學基礎知識,你會覺得量子力學更容易理解。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稱為量子物理學或量子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