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一次寫這種帖子不知道怎樣開頭,更讓我不知道如何提筆的是我這一年多近兩年的考研生涯,「酸甜苦辣凝於心頭,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體會這種複雜的感覺」。
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情況,我本科就讀於西南大學法學專業,非985名校的法學專業,也非五院四系出身。
在2019年一年,我接連準備法考和考研,並都順利通過,法考客觀題210,主觀題126,考研初試378(政治73 英語81 法學綜合105 國際法學119)。
我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我的大學生涯:
前兩年渾渾噩噩,不知進取,
後兩年幡然醒悟,奮起直追。
好在為時不晚,如今我竟也有機會分享我的經驗,雖比不上二本專科逆襲那樣勵志,但我也足以讓我的大學同學和老師刮目相看。
我在大學是一個很普通的同學,成績平平,大學四年只獲得過一次獎學金還只是校級三等,我相信有很多很多比我優秀的同學,我能做到你們也一定能做到!
下面我主要從院校及專業的選擇,法考與考研的兼顧與銜接,以及複試的準備幾個方面分享我的考研歷程。
自從我選擇法學這個專業,我的夢想就一直是考入【中國政法大學】。
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中國法學的最高學府,還因為在我心中一直都有一個火苗,我要考入名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名校情結。
高考雖談不上失利,但距離名校還是差了一大截,從我大學錄取那日我就立志考研要再努力爭取考入名校。
我既然選擇了法學這個專業,我考慮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因為是河北人,想以後留在京津冀)。
但是經過詢問學長學姐,我發現只有法大每年統招人數多,對待外校考生比較友好。
所以我在備考初期去法大官網上查找了它的招生簡章,發現民商經濟法學院與國際法學院統招人數差不多。
而每年民商經濟法無疑是競爭最激烈的,國際法專業相對沒有那麼熱,從功利的角度上講,當然是國際法更加容易。(但是這個不可一概而論,由於19年的國際法招收了調劑,20年國際法報考人數劇增。)
其次就是我的興趣所在,作為一個高中的理科生,高考填報志願鬼使神差地報了法學,初學法律猶如天書,我甚至搞不懂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於民商法和刑法的深奧更是無所適從。
國際法它只是離我們生活遠了一些,它的很多概念制度聽起來生僻,但是你一旦理解了就會變得很簡單。而我們所熟悉的民法雖然貼近生活,但是要學好學精並不容易,這也是我選擇國際法的原因。
總結來說,選擇報考的院校及專業時要考慮自己以後的發展地區,也要看往年的錄取情況,難易程度,還要考慮自己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再有就是,一旦選擇好了就不要輕易放棄或改變,經過深思熟慮做出決定後認準一個死磕到底。
對於法學專業的學生,到了大三大四階段,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法考與考研這兩座大山,有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要捨棄一個來換取另一個的順利。
這種說法我認為有道理,確實,兩個考試都不是那麼容易輕輕鬆鬆就可以過關的,而我們的精力有限,一年兩考確實會非常辛苦。
但由於我生性是一個十分要強的人,我知道不管我捨棄哪一個,最終我都會因為看到別人成功而懊悔,我太了解自己了。
所以我決定我要魚和熊掌兼得,下面介紹一下我是如何做到兼得的。
1.法考客觀題
首先在19年的三月份,也就是大三的下學期一入學,我就開始準備法考的客觀題。
每科我跟的老師分別為:民法-鍾秀勇;刑法-柏浪濤;行政法-李佳;刑訴-左寧;民訴-韓心怡;三國-楊帆;商經-鄢夢萱;理論-馬峰。
由於有不同的機構都會出免費的講課視頻,經詢問學長學姐,我選擇了這些老師後分別都去聽了他們的課,我覺得講得都很好,容易理解,所以就繼續跟了。
其實我覺得老師的選擇並不是最主要的,上述列出的老師都只是我的推薦,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講課特點,當然每個老師在他所研究的領域都很優秀,不管跟誰都會收穫很多,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自己消化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理解記憶。
在準備法考客觀題期間,我對於法學知識有了全新的理解,像我之前說的,我在大一大二期間渾渾噩噩,很多知識我並沒有真正地掌握,所以法考客觀題的備考對於我法學基礎的夯實無疑是很有幫助的。
同時,在備考客觀題期間,為了為考研做準備,我同時保持著英語的學習,其實每隔一段時間學學英語,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調節。
2.考研
客觀題結束之後,已進入九月份,我知道我要把重心放到考研上面了。
於是我開始著重準備考研的複習,政治開始了,專業課也開始了第一輪的背誦,到了十月份,我記得主觀題是十月七號,我給自己留出一周的時間準備主觀題。
其實法學知識都是相通的,不管是法考與考研,還是客觀題與主觀題,你把核心知識掌握了,無非就是變個形式考察而已,所以主觀題的準備我主要是背誦一些答題的方式和角度,特別是依法治國與中特相關的理論,多積累一些句子。
主觀題也結束後,我就徹底一門心思的準備考研。
即便是我得知法考都順利通過了我也沒給自己放過一天的假,包括暑假,我都泡在學校的圖書館、自習室裡面。
『因為我知道我要比別人要的多,就要比別人付出的多。
我想就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最終換來了我的順利。』
我說這麼多也只是分享我的經驗,每個人做決定都要從自身出發。
如果你認為你可以一年全年無休的學習備考,那你就可以嘗試一年兩考;
如果你覺得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壓力,那選擇其一全力以赴也未嘗不可。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複試在五月份才開始啟動,網絡複試的比重有所降低,形式變的單一。
但是我在準備複試的時候秉持的理念就是不管形式怎樣變化,知識是不變的,你能力的提升途徑是不變的。
由於國際法專業在報考時就分了研究方向(我報的是國私方向),所以複試的準備相比於初試複習壓力要小了許多。
對於專業課的準備,除了像準備初試那樣看專業課教材和筆記之外,由於我們可能會有專業英語的考察,我還看了霍政欣老師的英文版的國際私法,積累一些專業詞彙的英文表述,法大老師的論文我也看了不少,對於初試時一些知識的加深有所幫助。
對於複試英語,我在家期間聽了雅思託福的聽力,每天磨磨耳朵,英語口語方面 ,我對於一些常見的問題都提前進行了準備(雖然最後都沒用上)。
英語的學習是日積月累的,平時多訓練多積累,保持語感,你所準備的一切都會派上用場。
複試法大採取的是騰訊會議,在前一天組織抽號,複試當天簡訊通知你入場,進入會議室後抽題,由老師進行提問並追問。
同樣法大準備的複試題目也都很基礎,但是老師追問可能會往深了問,這個就要看你的思維和反映能力了,老師們都非常和藹,但是緊張是在所難免的,老師們肯定會理解,不過緊張也要硬著頭皮上。
最後寄語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其實到了今天,考研徹底落下了帷幕。
你問我考研難嗎?
我會說難!
因為考研不僅僅是知識的考察,還要考察你的決心,你的心態和你的堅持。
可能這一路上沒人陪伴也無人訴說,無數個披星戴月的路都是自己走下來的。
孤獨痛苦都在所難免,
但只要你堅持下來,
你再轉過頭來看,其實考研也就那樣。
名校如何,那麼多競爭對手又如何。
你一步一步地踏實往前走,
一點一滴的努力最終都算數!
其實努力並不是難事,我相信每一個考研人都很努力,但能做到持之以恆,一年如一日的努力比較難。
如果說讓我為自己能夠成功上岸找一個理由,那應該就是這種一刻也不放鬆的堅持吧。
加油吧!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