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到底說滿語還是說漢語?末代皇帝竟然忘了滿語怎麼說!

2020-12-15 拍案驚奇

我們知道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清朝的興起絕對是一個奇蹟,當年努爾哈赤能夠憑藉13副鐵甲起兵,統一女真各部落,與強大的明王朝相抗衡,實在是戰爭史上的奇蹟,當時也藉助於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如果明末農民起義被鎮壓或者自然災害少一些,或許清王朝就不會這麼輕而易舉的入主中原了,所以清朝的八旗軍實際上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牛,只是恰好碰上了好時候,也可以說是天命所歸。

清朝的開國奠基者和創始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雖然雄才大略,但是卻沒能看到清朝入關的那一刻,而當時剛剛九歲的福臨卻有幸成為了清朝入關的第一代君主,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波瀾疊起,其實也非常有趣,清朝雖然沒有昏君,可以說每位皇帝的修養和素質都非常高,但是卻成為了歷史上最屈辱的王朝之一,實在可以說是天意弄人。

大家看過清宮劇的朋友們相信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清朝開國之初的國語是滿語,但是後來完全發展成為了漢語,那麼清朝的皇帝們上朝的時候到底是說滿語還是漢語呢?他們所說的漢語又是什麼味道呢?實際上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清朝的前幾任君主在上朝的時候主要是以滿語為主,因為建國之初,尤其是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時候,那時候漢官比較少,大多以女真官員為主,所以還是說女真語言比較自然。

與其別彆扭扭的說漢話,還不如怎麼順口怎麼來,當然那時候的女真權貴也非常鄙視漢人和漢族文化,因此在語言和習俗上都不屑於借鑑和學習,皇太極建立清朝之後,還是沒有改變這種觀念,雖然此時已經有大批的漢官加入,比如洪承疇,范文程等等,但是無奈君主說方言說順了嘴,與漢族大臣交流還真是不方便,所以此時則面對滿臣說滿語,面對漢臣則別彆扭扭的說漢語。

後來清朝入關之後,本來想讓漢人學滿語,結果效果非常不理想,很多人也因此反抗朝廷,所以清王朝在這方面就開始妥協了,逐漸開始學習漢語,而滿漢一體也成為了政治上的新名詞和維護穩定的新政策,所以在文化上也逐漸向漢文化靠攏,其實從清朝皇帝的名字的變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清朝入關後實際上受漢文化的影響非常深,比如前兩代君主叫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而順治皇帝則叫福臨。

漢文化的影響必然導致語言的變革,從此滿語逐漸成為了清朝皇室權貴的內部通用語,而漢語則成為了官方語言。到了清朝末年,就連皇室內部都很少有人會滿語了,例如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說自己只會幾個簡單的滿語詞彙。而滿語在皇室內部也逐漸走向了消亡。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帝上朝,說滿語還是漢語?
    順治皇帝很生氣辯解道:假如我要是不學習漢語,漢族大臣跟我說的話聽不懂,不知道他說了什麼,即使我聽懂了,我又不知道怎麼說,叫我怎麼當這個皇帝?因此在順治皇帝時期,朝廷逐漸推行國語騎射,漢語成為私塾包括滿軍旗子弟的必修課。
  • 清朝皇帝說滿語還是漢語
    清朝皇帝真的忘了自己的母語嗎? 清朝皇帝會不會滿語 上述說法並不符合清朝皇子教育模式。據《清宮上書房和皇子讀書》,滿清皇子、皇孫們每日寅時(凌晨3-5點)到上書房,雖嚴寒酷暑不輟,先學習滿洲、蒙古文字等,然後學習漢文。
  • 清朝皇帝上朝時到底說滿語還是漢語?
    到了康熙時期,隨著清朝統治者漢化的不可逆轉,漢族官員不斷增加,康熙在召見大臣時,只能看人說話,遇到會說滿語的漢族大臣就說滿語,遇到不會說滿語的,就用漢語。不過此時受重用的漢族大臣一般都精通滿語,如張廷玉父子。
  • 清朝滿人皇帝在上朝的時候,是會說滿語還是漢語?答案很意外
    直到在清朝的時候民族關係也是中國王朝史上最好的時期。說到這裡,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的皇權朝廷,因為那個時候的權貴幾乎都是滿族人。滿人入關之前用的肯定是滿語交流。可是讓人好奇的是在入關後的清朝皇帝在上朝的時候是會說滿語還是漢語呢?皇太極是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大清幾乎都是八旗的子弟,很少有漢人大臣;不用說皇太極肯定是會說滿語的。
  • 清朝皇上是滿族,古代又沒有普通話,上朝說滿語還是漢語?
    就拿清朝來說,上朝是很有講究的,皇帝和大臣都要穿禮服,還有其他事項,極為繁瑣。儘管按律,每月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要舉行朝會,但實際上很少這樣做,甚至一年都不舉行一次。史料記載,乾隆時期有十七年,上朝穿禮服的次數僅僅十六次,而且還包括祭祀、冬至等節日的情況下。因此可以說,清朝皇帝一般是不舉行朝會的,如果沒有上朝,那大臣們怎麼和皇帝聯繫?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召見」,這才是每天都有的形式。
  • 大清上早朝,皇帝究竟是說滿語還是漢語?原來都是被影視所誤導了
    清宮劇也是也被現在翻拍最多的一種影視,那麼大家肯定對於清代衣著光鮮,說著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就開始你死我活的宮廷鬥爭比較好奇,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皇帝和妃子們都是說普通話的嗎?可以參照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這個就是比較真實的,如果當時有什麼急事的話,皇帝是可以單獨召見的,召見的話皇帝還要看是漢臣還是滿臣,漢臣就用漢語,滿臣就用滿語,畢竟自己的種族語言說著也方便,所以清朝對於皇子們的教育要求是非常高的。
  • 滿文還是漢文?清朝皇帝上朝時到底說什麼語言?
    不過我們從有關清朝影視作品上看,從清朝前期的康熙開始,詔書、語言似乎都是漢語,他們在入關後就開始普及漢語了嗎?其實清朝的語言漢化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清朝早期,在語言和文字上都是採用滿語的。"比巴拉趙靖忠!"向清軍投降後又當上乾隆皇帝的東廠廠公趙靖忠就給大家做了個示範。
  • 清朝皇室是說滿語還是漢語?別被清宮戲誤導了,溥儀一語道破真相
    女真一族並沒有自己的文字,雖說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但是,一直到清朝的建立,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滿文。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凝聚,也是將整個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法寶之一。那麼,在清朝時期,官方的語言是以滿語為主,還是以漢語為主呢?在一開始的時候,因為清軍剛入關,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是沿用自己之前的語言,說的是滿語。
  • 滿語曾是大清的國語,為何大清才滅亡一百來年,滿語幾乎消失殆盡
    隨著女真族和其他民族的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滿族,滿語便是在這過程中繁衍出來的。隨著滿族的入關,滿語一度成為清朝的貴族語言,人人都以會說滿語為榮。然而,這種語言的光榮卻並沒有維持多久,隨著大清王朝的落幕,滿語也開始逐漸衰退。如今,清朝不過才滅亡一百多年的時間,全國竟然找不到幾個會說滿語的人了。
  • 清朝皇室是說漢語還是滿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一般人聽不懂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無疑是最富有爭議性的一個朝代。比如它的服裝、髮型、禮儀、文化,都能夠引起不小的爭議。雖然它離我們如此之近,但是它的很多東西卻被蒙上了面紗。就比如清朝的官方語言,究竟是漢語還是滿語呢?清朝皇室平時說滿語還是漢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你們聽不懂。
  • 清朝的皇帝都是滿族人,為何不推崇滿語?其實是不會
    導語:清朝的皇帝都是滿族人,為何不推崇滿語?其實是小氣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老喬談歷史,在歷史中,有不少的時期是少數民族統治天下的案例,在這期間有時間長的也有時間短的,清朝就是時間比較長的一個朝代。
  • 清朝統治200多年,滿語為何沒佔據主流地位,而還是以漢語為主?
    眾所周知,清朝是滿洲人建立的。和很多少數民族一樣,滿洲人也有自己的語言。因而立國之初,朝堂上當然以滿語為官方語言,這體現的是一種政治態度。很多以清朝初年為背景的電視劇裡,滿洲權貴們使用的都是漢語,這較起真來其實不符合實際情況。
  • 距離清朝滅亡不過一百餘年,上千萬的滿族人,那為什麼滿語就迅速...
    滿族人竟然不會滿語? 每一個人最初接觸到的語言就是土生土長的母語,這是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滿語也不例外。 清代中後期以漢語為主 到了康熙時期,隨著清朝統治者漢化的不可逆轉,漢族官員不斷增加,康熙在召見大臣時,只能看人說話,遇到會說滿語的漢族大臣就說滿語,遇到不會說滿語的,就用漢語。 不過此時受重用的漢族大臣一般都精通滿語,如張廷玉父子。
  • 大清亡了,滿語也消亡了,漢語中保存的滿語詞彙,有哪些?
    原因很簡單,由於滿語的詞彙量不夠,滿清皇帝在治國理政時,很多號令用滿語根本無法表達,朝廷為此十分尷尬。為了方便處理國事,滿清皇族不得不向漢人學習漢語。民族的融合逐漸改變著滿語的地位,漢語日漸在漢滿語言接觸中處於強勢地位。清軍入關後,雖然朝廷力主滿族人要說滿語,但是北京話的影響力太大,沒過幾年,在北京住下來的很多滿族人就以會說北京話為體面了。到康熙朝,滿族人一張嘴都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
  • 大清亡了,滿語也消亡了,漢語中保存的滿語詞彙,有哪些....
    原因很簡單,由於滿語的詞彙量不夠,滿清皇帝在治國理政時,很多號令用滿語根本無法表達,朝廷為此十分尷尬。為了方便處理國事,滿清皇族不得不向漢人學習漢語。民族的融合逐漸改變著滿語的地位,漢語日漸在漢滿語言接觸中處於強勢地位。清軍入關後,雖然朝廷力主滿族人要說滿語,但是北京話的影響力太大,沒過幾年,在北京住下來的很多滿族人就以會說北京話為體面了。到康熙朝,滿族人一張嘴都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
  • 清朝的皇帝(上)
    清朝的君主總共有十二位,從皇太極建立清朝到末代皇帝溥儀有十一位皇帝。清朝入關以來總共有十位皇帝。清朝的皇帝分別是: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後金天聰,後改清朝崇德),福臨(順治,入關後第一位皇帝),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嘉慶),旻寧(道光),奕詝(鹹豐),載淳(同治),載湉(光緒),溥儀(宣統)。以上為十二帝的名字和年號。
  • 清朝皇室平時說滿語還是漢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你們聽不懂
    元代、明朝,清朝時期用的語言相對特別了點,元代定自己的語言為國語,但是在推行時,發現很難推行起來,為了統一,元代又修改了國語,還是將中原汴洛音作為國語,兩種語言並存。明朝時期,由於遊牧民族融合,加上遷都北京,中原官員漸漸的退出國語系列,南京官話開始流通。
  • 滿語消失的最後一瞬
    早在這些老人年輕時候就開始了,甚至在他們沒有出生、大清國的皇帝還登基坐殿、滿語還是一個3億人口的國家的官方語言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滿族的集體記憶在幾百年間一直不斷地流失著。即便是屯子裡最老的滿族老太太,比如91歲的陶雲,其實也未曾有過哪怕一天真正的滿族生活。在被問到可曾聽過薩滿歌曲時,她的回答是:「滿族沒歌。」
  • 乾隆皇帝曾苦心保護滿語,為什麼沒能挽回頹勢?
    儘管作為統治者的母語,滿語具有「國語」的地位,然而,經滿漢之間的頻繁接觸後,滿文、滿語出現了衰落危機。一向視滿語為滿洲共同體紐帶的乾隆帝,對此憂心忡忡,便採取各種措施,動用朝廷的力量,試圖挽回頹勢。「滿語」衰頹包括乾隆帝在內的清朝統治者為何很重視「滿語」?這事兒還得從努爾哈赤起兵之初說起。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和格格們都去哪了?為何滿語也隨之消失了?
    我們知道清政府中皇家貴族大多是滿族人,而現在的中國大部分人是漢族的,那麼自從清朝滅亡後這些滿清貴族的後裔們到哪兒去了呢?而且為什麼連滿語姓氏都隨之消失呢?對此,小編還查了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我們了解關於清朝皇家貴族的各種姓氏,今天我們要講的四個比較有名的姓氏,分別是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葉赫那拉氏、愛新覺羅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