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清朝的皇帝都是滿族人,為何不推崇滿語?其實是小氣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的老喬談歷史,在歷史中,有不少的時期是少數民族統治天下的案例,在這期間有時間長的也有時間短的,清朝就是時間比較長的一個朝代。在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族,滿族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化,滿人剛進入中原的時候可以說是相當的厲害,他們屬於戰馬上的戰鬥民族,也比較重視自己民族的信仰。但是為什麼在統治了中原之後沒有讓所有中原的人使用滿文、學習滿文化呢?
首先,滿族並不是一開始就稱為滿族的,他們是從女真一族中衍生而來的,很久以前的女真族對文字是非常匱乏的,可以說沒有使用文字這一說法。在後來的先後經歷了契丹、金人、漢人,這些戰亂之後文化的交融也應運而生,最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女真無論是文化還是文字都是結合了多種語言和文化在一起的一個新的文化和字體,同樣在後期衍生出的滿族中所用到的滿文也是這樣延傳下來的。
滿文很複雜,無論是寫起來還是用起來都比較麻煩,滿族本來就是一個在草原上牧羊的一個民族,因為好騎射、會打仗、作風彪悍而聞名天下,文化的底蘊本來就是非常淺薄的,所以這樣的文字在當時也沒有被推崇開來,反而搞得非常複雜。清朝不要求漢人學習滿文,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他們根本沒有辦法去教,因為自己都還搞不太懂的文字就更沒有辦法讓當時中原的漢人們再去學習,更何況中原漢人當時的群體非常的龐大。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當時的滿族人並沒有認為到一個文化對一個民族到底有什麼用,在文化底蘊淺薄的滿族人眼裡最重要的就是會打仗,只要會打仗就可以開疆擴土,可以佔領很多的城池,這樣就可以取得天下了他們不在乎文化的影響。在那個戰亂的時代,滿族人認為只要給中原這些老百姓一條活路,就可以讓他們臣服於自己民族的統治。皇太極在掌權的時候,就沒有太多的過於幹涉中原人士的文化交流和文字上的延續。
清政府中從皇帝到重要的大臣都是滿族人擔任,純正漢族做大官的很少很少,有的也只是在後來清中期的時候,文化上的交流和碰撞沒有產生其他影響,才啟用了很多漢人中的又學之士來在朝中為官。在滿族的制度中有一種是說法是,只有最貴的滿族人才配用滿語去交流,這麼具有貴族氣質的一種語言這麼可以教給這些中原的漢人呢!這樣的說法也驗證了滿族是一個對自己民族文化比較保守的一個民族,也是一種清高傲慢的表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清朝歷史中兩個民族的文化就這樣交融在了一起,推崇滿語這樣的說法也就漸漸的淡忘了,相反,漢族的文化卻深深的影響到了滿族的文化,因為人員的眾多,很多在當時生活的滿人會感覺自己的語言和周邊其他人的語言交流起來很費勁,所以也就慢慢的學會了說漢語。服裝、習俗、節日都會按照中原漢人的風俗去施行,這表現了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一個民族中心靈魂的體現,同化了滿族人。
小編認為,在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中,每一個民族都有每一個民族的特點,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習俗在一起才能夠相互影響,相互改進。國家遼源廣闊,物產豐富,也正是這些歷代的文明得出的結晶。語言的統一和文化的統一也讓現在的我們交流起來非常的便利,有共同的文化底蘊更是一個民族的內涵。大家對於清朝時期滿族人不重視文化的改變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下方評論區寫下你們的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