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河海大學與常州市金壇區人民政府籤署《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建設合作協議》,6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建設常州新校區,6月28日,常州新校區開工啟動儀式隆重舉行。
自此,常州新校區建設進入快車道,全面進入實施階段。建設常州新校區在河海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是加快 「雙一流」建設的關鍵舉措,是獲取新動能、實現新突破的長遠布局,更是主動融入長江教育創新帶進程中水利高等教育的嶄新突破。它將跨越式拓展協調發展的辦學空間,跨越式厚實「一體兩翼」的辦學格局,跨越式提升治水興邦的擔當能力。對此,學校高度重視,廣大師生員工密切關注。
現將常州新校區建設進展向所有關心河海發展的師生校友予以介紹:
自6月28日我校常州新校區開工啟動儀式舉行以來,新校區建設進入更加緊鑼密鼓的推進狀態,在校地雙方的通力協作下,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高起點謀劃,繪就未來發展藍圖。學校黨委高度重視常州新校區規劃建設工作,將新校區建設放在學校事業發展長遠布局的高度,不斷加強前期規劃的頂層設計。成立常州新校區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新校區規劃建設進行研討。通過召開諮詢會、座談會等形式,邀請省領導、知名院士、學校老領導、教師、校友代表等,徵詢意見建議。結合「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對規劃方案進行不斷優化完善。
高標準設計,打造面向未來、環境優美、獨具風格的現代化、智慧化、國際化示範校園。學校要求各項設計要立足於「百年校園、面向未來」的總體原則,遵循「綠色、和諧、智慧、人文」的設計理念,注重適用性和先進性相結合,兼顧近期需求和遠期發展,力求校園建設不留遺憾。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情況下,學校不斷加大工作強度和力度,組織校內相關部門、學院加緊落實設計任務,對各類設計方案進行反覆論證。分管校領導多次帶隊赴校外調研學習,借鑑先進的設計理念和經驗。召開專家審查會、新校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等,對各類設計方案進行審查,確保方案的科學、合理和完善。目前新校區總體規劃及建築設計方案已獲得當地規劃部門審批,單體建築已全面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綜合管線、校園景觀、智慧校園等專項已完成方案設計,配合施工圖進一步深化設計中。
高質量建設,爭創「最優工程」。作為江蘇省重大項目,金壇區政府提出將常州新校區建成「最優工程」的目標,對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的資質和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校園規劃設計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王建國院士領銜,核心建築按「國家優質工程」標準進行設計、建設。施工單位選擇實力強、資信高的大型企業,確保工程高質量建設。
高速度推進,新校區前期基礎工程全面施工建設。不到半年的時間,現場勘探工程已全部完成,試樁和檢測工程已完成總計劃的94%,土方工程已堆土約22萬方,圍牆施工已完成2300米,佔總長的65%,臨時道路施工已基本完成,施工臨時用水、用電已接入。12月10日,新校區樁基工程正式開始施工。
配套保障規劃建設持續跟進。新校區配套住宅建設、市政道路、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也在同步推進,確保新校區投用時全部到位。
新校區建設大事記
2019年1月25日,與常州市人民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3月24日,與金壇區政府、長蕩湖管委會籤署《常州新校區規劃設計合作協議》
2019年6月,《常州新校區總體規劃設計方案》中標方案確定
2020年5月28日,與常州市金壇區人民政府籤署《河海大學常州新校區建設合作協議》
2020年6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覆同意建設
2020年6月28日舉行開工啟動儀式
2020年12月10日常州新校區樁基工程開工
新校區選址區位概況
地理位置交通便捷
常州新校區選址在常州市金壇區長蕩湖旅遊度假區範圍內,位於滬武高速以南、長蕩湖以北,距西康路校區約110公裡、江寧校區約100公裡,現常州校區約50公裡。距離南京祿口機場、常州奔牛機1個小時車程均可達到。正在建設的南沿江高鐵金壇站距新校區約3.0公裡,計劃2022年建成通車,連淮揚鎮鐵路已列入規劃。地塊周邊有2條高速 (S38、S85)4個高速道口,10分鐘車程即達滬武高速。距金壇區政府4.6公裡,有8條溝通校區到中心城區的聯繫通道,現已建成3條。
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
金壇區位於常州市西部、長三角的地理中心,長三角最具發展活力的蘇南核心板塊。區域產業發達,地區生產總值和綜合實力持續增強,2019年全國百強區排名第39位。金壇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明確「區域快速通勤地、產業創新共同體、生態綠色宜居城」發展定位,進一步放大發展格局,向東主動融入上海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向西積極融入南京都市圈,努力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進入蘇南發展前20位;到「十五五」末,實現跨入蘇南發展第一方陣。
生態環境優美、規劃配套完備
金壇長蕩湖旅遊度假區於2015年3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區域面積143.8平方公裡,現有水域面積87.3平方公裡。度假區目標定位以自然資源為基底,以湖鮮美食為特色、以科教創新為支撐、以生態旅遊為方向,打造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度假區內規劃建設長蕩湖國家溼地公園,未來將依託高鐵樞紐、創智科教、濱水空間,融入金壇高鐵新城一體化發展,打造國際科教創新區和生態休閒宜居示範區。
新校區所處區域屬於城市拓展區,規劃主要以高品質生態居住、創新孵化、商務服務、旅遊度假為主,教育、醫療、商業配套完善。教育配套設施有3所幼兒園、2所小學、2所初中,醫療服務規劃有1所養老院、1所社區醫院,公共服務設施有公交首末站、社會停車場等,商業服務配套有1處鄰裡中心、高端度假酒店,此外還規劃有大學科技園,以新校區為依託,是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基地、科研成果分享轉化基地、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
校園規劃設計
總體規劃方案
為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新校區規劃建設工作,學校邀請多家國內知名設計機構進行方案比選,通過三校區展示、發放問卷等方式對候選方案徵求校內師生意見,最終確定由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王建國院士領銜的新校區總體規劃設計方案中標,並負責後續具體設計工作。
常州新校區規劃建築面積136萬㎡,其中地上建築面積118萬㎡、地下建築面積18萬㎡,容積率0.8。近期工程規劃建築面積約70萬㎡,包括公共教學樓、圖書館、體育場館、行政科研用房、學生活動中心、學院組團、學生生活組團等基礎校舍,以及科研實驗平臺、展覽館、國際交流中心等輔助用房。
校園設計理念
常州新校區遵循「綠色、和諧、智慧、人文」的設計理念,基於河海大學辦學特色,打造營水成局、結園成群、傳承永續的校園空間,在空間布局、建築外觀、景觀設計等方面對「河海」意向加以呈現,將河海大學的校園文化和學科特色相結合,將校園建築與城市形象相融合,形成具有河海大學歷史文化傳承和新校區時代特徵、明顯地域、學科特色的現代化、智慧化、國際化校園。
空間布局上,公共教學樓、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位於校園中心位置,形成校園核心區,力求為河海學子打造環境優美、富有活力的開放、互聯、共享學習生活空間。學生生活區與系科樓環核心區分設與校園東側、西側和北側,按組團式布局,打造書院式空間,適應高校育人方式的改革方向,強調學科互聯,打破學科壁壘,方便師生交流、研討。體育場館位於校園東北角和西北角,緊鄰生活區,便於師生使用;校醫院、國際交流中心、展覽館、科研平臺等靠近校園入口,便於對外使用,體現高校開放性和包容性。
交通組織上,步行尺度適宜,學生5-10分鐘即可從生活區到達教學區。校園道路採用環路布局,外環行車系統、內環步行系統,避免人車混流。校園內還在不同區域設置了地下停車場。
校園建築風格既現代、靈動,又體現大學建築的質樸、厚重。校園景觀水、景交融,以「水」為核心匯聚東西南北軸線,串聯起各個建築院落組團,與建築融為一體。校園綠化通過多種多樣的植物,營造綠樹成蔭、四季花開的美麗景色。景觀空間各具特色,步移景異,學子漫步其中,怡然自得。
校園主體建築
圖書館
圖書館是常州新校區的標誌性建築,建築以方中帶圓、中正大氣的整體形態位於整個校區的中央位置,莊重典雅,同時又現代大氣。主體建築抽象於河海大學的百年校徽,宛若水波擴散至方正邊界,立面採用橫向起伏的層層線條,既寓意著承載了河海大學悠久歷史與寶貴知識的書頁,又如同層疊的河海之波源遠流長。
公共教學樓
公共教學樓位於校園核心區,圍繞圖書館北側、西側,呈「L」型布局,與圖書館之間形成79米寬的步行學習街,呈開放式布局,朝西側、北側打開。設計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通過設置多樣化的平臺、連廊空間,強調學科互聯,打破學科壁壘,打造豐富的開放、互聯、共享空間,方便師生跨學科交流、研討。
學生活動中心
學生活動中心主要由劇院、音樂廳、團委、心理中心、學生事物服務中心、就業中心、公共教室等功能組成。
從河海文化元素加以提煉,形成既有現代風格,又有鮮明的校園文化特色的建築。表現該建築組團經典又富有藝術氣息的氣質特徵。
體育場館
體育場館包含體育場及附屬設施、體育館、遊泳館。
體育場館作為校前東西軸與校西南北軸的收官之位,整體採用中正大氣、外方內圓、剛柔並濟的建築形態,在方正的大格局下,建築形體均採用圓角處理,保證方整適用的同時,避免了建築形體的呆板形象,統一富於變化,莊嚴而不失靈動。
生活組團
宿舍、食堂按組團式布設,分別位於校園東側、西側及東北側3個區域。
宿舍採用三組「U」字形的形體,形成院落組團,並且與校園整體規劃的「回」字型形成呼應。建築裡面以宿舍單元為主,冷暖色搭配。在豎向交通與公共活動空間部分採用幕牆並加以顏色的形式,避免了建築形體的呆板形象,統一富於變化,簡潔大方。
系科樓組團
系科樓組團與學生宿舍 「書院」式組織,建築風格和而不同。
配套住宅建設
住宅選址
教職工配套住宅選址在常州新校區東側,位於滬武高速以南、長蕩湖以北,用地面積300畝,容積率≤2.0,與新校區同步建設,按成本價向學校教職工進行銷售,力爭於新校區投用前交付。
學校在全校範圍開展了常州新校區教職工配套住宅需求調研,以此作為編制教職工住宅建設方案的重要依據。學校還將及時發布有關教職工住宅建設的重要信息,並通過多種方式充分聽取廣大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
住宅意向效果
工程施工現場
項目已成立建設指揮部,校地雙方已籌建聯合工作組,合力推進項目建設,確保常州新校區建設按時間節點順利實施。
新校區計劃2021年底完成全部基礎工程,2023年4月30日前新校區近期工程交付使用。在此過程中,歡迎廣大師生校友積極為新校區建設獻言獻策、貢獻智慧!
來源:河海大學 素材來源:拓展辦編輯:小海螺記者團 卜王超;柏蓉